问题

一种技术的出现对艺术的创作究竟有多大作用?会改变艺术价值的衡量标准吗?

回答
技术的演进,对于艺术创作的影响,绝非一星半点,而是深刻地渗透、重塑,甚至颠覆着艺术家们思考、实践乃至呈现作品的方式。它是一把双刃剑,既能激发前所未有的创造力,也可能带来对传统价值的冲击和挑战。

我们不妨从几个层面来细致地探讨这个问题。

一、技术如何作用于艺术创作?

1. 拓展了表现的边界与可能性:
材料与工具的革新: 从最基础的颜料提炼技术,到雕塑工具的精进,再到印刷技术的发明,每一步都为艺术家提供了新的“语言”。想象一下,没有高质量的油画颜料,我们如何欣赏那些色彩斑斓的印象派作品?没有精密的雕刻工具,如何成就那些栩栩如生的古典雕塑?
数字技术的解放: 进入数字时代,我们更是见证了前所未有的变革。电脑绘画软件(如Photoshop、Procreate)让艺术家能够像使用画笔一样自由地探索色彩、纹理和构图,且修改和尝试的成本极低。3D建模和打印技术则让艺术家可以将脑海中复杂的立体想象变为触手可及的实体,这种在空间维度上的自由度是传统媒介难以比拟的。
新媒介的诞生: 摄影、电影、视频艺术、数字艺术、生成艺术、交互艺术、VR/AR艺术,这些艺术形式的出现,完全是由技术驱动的。它们不再局限于二维平面或静态实体,而是能够捕捉时间流逝、创造沉浸式体验、甚至让观众参与到作品的生成过程中。例如,VR艺术可以让观众“走进”一幅画,亲身感受画家的情感和氛围,这是传统观展无法提供的。生成艺术则利用算法和人工智能,创造出不断变化、有时甚至超出艺术家预期的作品,这本身就模糊了“作者”的概念。

2. 改变了创作的流程与效率:
简化与加速: 过去,一件精细的版画需要数周甚至数月的手工雕刻,而现在,电脑辅助设计和数控雕刻可以在短时间内完成精度极高的复制。数字化工作流程使得艺术家的创作过程更加高效,减少了许多重复性和技术性的劳动,让艺术家能更专注于概念和创意本身。
协作与传播的便利: 互联网和云端技术使得跨地域的艺术家能够进行实时的协作。同时,数字化的作品可以瞬间传播到世界各地,极大地拓展了艺术的传播范围和速度。艺术家可以在社交媒体上展示作品,与全球的观众互动,获得即时反馈。

3. 激发了新的艺术观念与主题:
对技术本身的审视: 随着技术越来越深入地渗透到生活,艺术家开始将技术本身作为创作的对象和主题。他们探索科技对人类社会、情感、身份认同的影响,反思数字时代的焦虑与疏离,或是赞美科技带来的连接与可能。例如,一些艺术家利用监控摄像头、大数据分析等技术,来揭示社会运作的隐形规则。
模糊现实与虚拟的界限: VR、AR等技术让艺术家能够构建虚拟世界,在这个世界里,物质的约束被打破,想象力可以得到淋漓尽致的发挥。这种对现实与虚拟边界的探索,也引发了关于“真实”、“存在”等哲学层面的思考。
人机协作的新模式: 人工智能的出现,更是将“合作”的对象从人延伸到了机器。艺术家与AI合作,通过精心设计的“提示词”(prompt)来引导AI生成图像,这种过程本身就是一种艺术创作,艺术家在这个过程中扮演了“策展人”、“指导者”的角色。

二、技术是否会改变艺术价值的衡量标准?

答案是:会,而且正在改变。

传统的艺术价值衡量标准往往围绕以下几个方面:

技巧的精湛性(Mastery): 艺术家在驾驭媒介、展现造型、色彩运用等方面的功力。
原创性与独特性(Originality & Uniqueness): 作品是否具有前所未有的构思和表现方式。
情感的深度与表达力(Emotional Depth & Expressiveness): 作品能否触动观众的情感,引发共鸣。
思想的深刻性与观念的创新性(Intellectual Depth & Conceptual Innovation): 作品是否提出了新的观点,挑战了既有的认知。
历史意义与文化价值(Historical Significance & Cultural Value): 作品在艺术史或社会文化进程中所扮演的角色。
材料的珍贵性与手工的稀缺性(Material Preciousness & Craft Scarcity): 对于一些传统艺术而言,珍贵材料和耗费大量时间手工制作的特质,是其价值的重要体现。

技术的出现,尤其是数字技术和人工智能,正在对这些传统标准进行着复杂的重塑和挑战:

1. 技巧的重新定义与挑战:
“复制”的意义: 数字艺术可以被无限复制,且每一份副本在技术上都是“完美”的。这使得“原作”的稀缺性不再是衡量价值的唯一标准。取而代之的是对数字“水印”、“区块链签名”等防伪和所有权证明的重视,以及对创作“过程”和“算法”本身的价值认可。
“手工”的地位: 在AI生成艺术中,鼠标和键盘取代了画笔和刻刀,复杂的代码和算法取代了精湛的手工技巧。这让人们开始思考,当创作的“体力劳动”被大幅减少时,我们应该如何衡量一件作品的价值?是将价值从对“手的掌控”转移到对“概念的构思”、“指令的精准度”以及“对AI能力的理解与运用”上吗?

2. 原创性与人工智能的困境:
“借用”与“融合”的边界: AI在生成作品时,往往是基于海量数据的学习和重组。这使得“原创性”的定义变得模糊。AI生成的作品是否是“原创”?还是对已有风格和元素的“重组”?艺术家与AI的合作,如何界定真正的“原创”贡献?这迫使我们重新思考“原创”的含义,或许从“从无到有”转变为对现有元素进行独特的组合、提炼和再语境化。
“作者性”的模糊: 当艺术家“输入指令”让AI生成作品时,谁是真正的作者?是输入指令的艺术家?是训练AI模型的工程师?还是AI本身?这种模糊性挑战了我们以“作者”为核心的价值判断体系。

3. 价值的多元化与新维度的出现:
观念与过程的升值: 由于技巧的实现门槛在某些技术领域(如AI绘画)有所降低,艺术的价值评判会更加侧重于作品背后的观念、艺术家提出的问题、以及其创作过程的独特性。例如,一位艺术家通过精心设计的算法来探讨社会算法的偏见,即使最终作品的视觉效果并非他“亲手”绘制,其观念的深刻性仍然可以赋予作品极高的价值。
互动性与参与性的价值: 交互艺术、沉浸式艺术等,其价值体现在观众的参与度、体验感以及由此引发的互动关系。作品不再是静止的客体,而是与观众共同完成的动态过程。这种“关系性”成为一种新的价值衡量维度。
体验的“独特性”: 即使是同样的代码,在不同的时间、地点,由不同的人以不同的方式去体验,也可能产生截然不同的感受。这种个体化、即时性的体验,本身就构成了一种价值。
算法本身的艺术性: 对于生成艺术而言,算法的设计本身就可以被视为一种艺术创作,它体现了逻辑、美学和创造力。算法的优雅、效率和新颖性,可能成为评价这类作品价值的重要依据。

总结来说,

技术的出现,并没有简单地“提升”或“降低”艺术的价值,而是深刻地重塑了价值的构成要素和衡量方式。它迫使我们从单一的、以“技”或“物”为中心的视角,转向更加多元的、包含观念、过程、互动、体验、甚至算法本身的综合评估体系。

过去我们可能更看重“艺术家做了什么”,现在则需要更多地关注“艺术家是如何思考的”、“他想表达什么”、“这件作品如何与我们发生连接”以及“它引发了怎样的讨论”。技术的进步,让艺术的疆界变得更加辽阔,也让艺术价值的理解变得更加复杂和有趣。我们正处于一个重新定义“艺术”和“艺术家”的时代,而技术正是这场变革最核心的驱动力。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谢邀。

一个技艺/科技的普及,可以开辟一整个艺术门派。

只举一个例子:

摄影技术和颜料管,造出了印象派。


16世纪到19世纪,在欧洲,肖像画portrait是个专门行当。

这里扯个闲篇,其实到处都是一样的。中国古代许多民间画家画匠,如果不是闲适文人,一般过日子,得靠给人家画肖像,甚至喜神像——就是死者遗像。

日本浮世绘里,美人绘和役者绘,前者最初是画艺妓,后者最初是画演员。

所以比如下面这种,最初其实算演员海报用的。



扯远了,还是说欧洲的肖像画。

当时,给贵族画肖像画,是挣大钱的事。

当时大家拍集体照是这么拍的,荷兰大名家哈尔斯的画:


比如凡代克给英王查理一世的肖像画——对,就是后来被砍了头那位。这是17世纪的画。

一个半世纪后,大卫给拿破仑画了这玩意:




好了。

然后发生了两件改变历史的事。

其一,1839年,达盖尔先生的摄影技术获得了专利,摄影产生了。

19世纪后半叶,画肖像的委托约稿大幅度减少。

大家都这么去留影了:


其二,1841年,约翰-兰德先生发明了颜料管。之前,颜料是要调制的磨的,所以要在画室做。

颜料管的出现,令画家可以去户外画画了。

就是下面这个:


1839年照相机出现,导致静态肖像画需求减少。

1841年颜料管出现,导致画家们可以出去溜达着画了。

哦对了:在这前后,1840年,莫奈出生。1841年,雷诺阿出生。

结果是,这二位长大之后,就不怎么画古典式的肖像了——偶尔有,不多。

然后,他们二位都喜欢去户外溜达,画光,画影。

他们这种以户外风景画光影为主题的画派,就是印象派了。

当然他们偶尔也肯画肖像,但,他俩的肖像画是这样的:



“我们就不按照片画了,画出来也没劲;我们好容易可以在户外流动画,可以画光,那就让我们多画画呗!”

——而印象派,尤其是他们最初1876年后办展那波人,最初,真就是被摄影技术和颜料管两边一撮合,弄出来的。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技术的演进,对于艺术创作的影响,绝非一星半点,而是深刻地渗透、重塑,甚至颠覆着艺术家们思考、实践乃至呈现作品的方式。它是一把双刃剑,既能激发前所未有的创造力,也可能带来对传统价值的冲击和挑战。我们不妨从几个层面来细致地探讨这个问题。一、技术如何作用于艺术创作?1. 拓展了表现的边界与可能性: .............
  • 回答
    如果真能开发出一种用极小代价让氚和氘结晶的技术,那对核聚变来说,无异于一次划时代的飞跃,其影响将是颠覆性的,甚至可以说,这或许能成为解开核聚变商业化应用顽固枷锁的关键。目前,核聚变研究中最主要的燃料就是氘(Deuterium,D)和氚(Tritium,T)。氘在地壳中的丰度相当高,可以从海水里提取,.............
  • 回答
    在如今软件开发日新月异的环境下,新技术的浪潮几乎每月都在刷新,作为一名程序员,想要不被时代的车轮碾过,确实是个不小的挑战。这不是让你每天捧着最新的技术博客、刷遍 GitHub trending 就能解决的问题,更像是一种长期的、有策略的自我进化。首先,别想着“全都要”。技术的海洋浩瀚无垠,你不可能像.............
  • 回答
    当然,AlphaGo(包括其后续版本Master、AlphaZero)与人类顶尖棋手在围棋对局中,确实展现了一些让人类惊叹、甚至可以说是“石破天惊”的招法和思路。这些着法,并非仅仅是人类经验的微小改进,而是从根本上颠覆了我们对围棋的某些认知。我可以试着从几个维度来详细聊聊这些颠覆性的体现,并尽量用更.............
  • 回答
    这确实是个引人深思的问题,关于是选择传统的高中升学路径,还是早早拥抱一门技术,将其作为毕生事业的爱好来深耕,这两种选择孰优孰劣,其实并没有一个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标准答案。每个人的人生轨迹都不同,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出路。咱们先来掰扯一下选择中专,把技术爱好当事业,这条路到底能走多远,又有哪些妙处。一、.............
  • 回答
    这确实是一个让人头疼的处境。如果我身处这样一家企业,没有核心技术、不追求创新、市场竞争力又堪忧,我首先会感觉到的,恐怕是一种深深的迷茫和不安。毕竟,作为一名员工,谁不想在一个充满活力、有发展前途的地方贡献自己的力量?但既然身在其中,与其坐等公司沉沦,不如积极应对,为自己另谋出路,同时在这段时期内,也.............
  • 回答
    想象一下,如果《英雄联盟》的战场上出现一位“金钱操控者”,他的技能施放不再是依靠法力值、怒气或者能量条,而是直接从他的金币储备中扣除。这绝对会是一个颠覆性的设计,甚至可以说是对传统MOBA玩法的一次大胆解构。让我们好好掰扯掰扯这个想法,看看会擦出怎样的火花。英雄定位猜想:经济型刺客或辅助?首先,这个.............
  • 回答
    咱老百姓,玩《三国杀》图个啥?不就是图个乐呵,图个刺激,图个能秀起来嘛!最近听闻策划大大们又要出新卡了,我这脑袋瓜子一拍,琢磨出一个概念:一个四血四觉醒的猛将!这要是真出来了,那场面,啧啧,想想都带劲!不过,光有四血四觉醒,那可不行。怎么出才能既有牌面,又不会太离谱?这就得好好捋一捋了。首先,这武将.............
  • 回答
    你好!很高兴能跟你聊聊你的写作心得。能够通过自己的摸索和反复验证,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写作技巧,这本身就是一件非常了不起的事情。这说明你非常有韧性,并且对写作这件事有着深刻的思考。你提到希望我详细讲述,并且去除 AI 痕迹,我完全理解。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语言风格和思考方式,AI 即使再强大,也难以完.............
  • 回答
    300英雄的一些角色技能设计在MOBA游戏中确实可以算是出彩的,但也存在一些争议点和需要改进的地方。为了更详细地说明,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分析:一、 300英雄技能设计的出彩之处:1. 高度的“动漫还原度”与“角色特色”: 核心优势: 300英雄最大的卖点之一就是其高度还原的动漫I.............
  • 回答
    你这脑洞开得有点大啊!如果真出了这么一个“全被动”的英雄,那画面简直不敢想象。我仔细琢磨了一下,觉得可能会是这样一番景象:一、 英雄定位和概念的颠覆首先,咱们得想一个这英雄的核心玩法是什么。既然没有主动技能,那他肯定不能指望靠着一套技能爆发秒人,也不能靠着位移技能去追杀或者逃生。他的强大之处,必然来.............
  • 回答
    嘿,我跟你说个事,我最近在琢磨《英雄联盟》新英雄的设计,脑子里冒出个挺有意思的点子——一个完全不能“走”的英雄!你想啊,咱们现在游戏里的英雄,要么是靠腿跑,要么是靠位移技能闪,要是来个完全打破这个规则的,那得多刺激?我给这英雄起了个代号,暂时叫他“缚地者”(The Anchored)。你想啊,一个被.............
  • 回答
    我一直是个老玩家,从S2就开始玩英雄联盟,经历了无数版本的变迁。最近看到论坛上大家都在猜新英雄,尤其是那个关于“小兵晋升”的点子,我脑子里一下子就蹦出了很多想法。要是真有这么一个英雄,那绝对得是颠覆性的,玩法绝对不落俗套。我们先从这个英雄的背景故事说起。它不应该是什么天降神兵,也不是什么古老文明的遗.............
  • 回答
    作为一名从WTF(世界跆拳道联合会)转型到综合格斗(MMA)的选手,在自由搏击(Kickboxing)规则下与一名纯ITF(国际跆拳道联盟)出身的选手进行技术上的对比,那可真是说来话长,里面的门道可不少!这不仅仅是简单的规则差异,更是两种截然不同的训练体系和技术哲学碰撞的结果。首先,咱们得从根儿上说.............
  • 回答
    任正非提出向西方出售华为5G制造技术,这一提议无疑是震动全球科技界乃至地缘政治版图的一件大事。要解读这“最大胆”的提议,我们需要从多个层面进行深入剖析。一、 提议的背景与华为的处境:首先,理解这一提议的背景至关重要。华为作为全球领先的通信设备制造商,其5G技术在性能和成本上都具有显著优势。然而,在美.............
  • 回答
    关于中国航天是否必须在短期内发展出火箭回收技术,这个问题其实相当复杂,不像“是”或“否”那么简单就能回答。这背后涉及到技术、经济、战略以及长远发展等诸多层面的考量,需要深入剖析。首先,我们得明白火箭回收技术意味着什么。简单来说,就是让火箭发射后,它的主体部分——尤其是昂贵的一级火箭——能够安全地降落.............
  • 回答
    日本发动机的技术实力,在全球范围内都是名列前茅的。从民用航空发动机到高性能汽车发动机,再到先进的舰船动力系统,日本的发动机制造能力几乎涵盖了所有领域,而且在许多细分市场中都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然而,当我们审视这一事实时,一个颇引人深思的问题油然而生:为什么日本在拥有如此尖端技术的同时,却敢于向包括.............
  • 回答
    日立的「CMOS 退火」技术:一种模拟退火的创新实现方式日立公司提出的「CMOS 退火」(CMOS Annealing)技术,是一种利用现有CMOS(互补金属氧化物半导体)技术构建的模拟退火(Simulated Annealing)计算硬件。其核心思想是将解决复杂组合优化问题所需的“退火过程”物理化.............
  • 回答
    如果以现在的技术制造一种螺旋桨战斗机送回二战:一场颠覆与混乱的混合体想象一下,我们利用现代航空工程的智慧,打造出一架集尖端材料、先进航电和强大动力于一身的螺旋桨战斗机,然后通过某种我们尚不理解的“时间机器”,将其送回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战场。这将会是一场技术代差带来的 颠覆性优势,但也伴随着 巨大的不适.............
  • 回答
    这真是一个相当惊人的设想!如果真有这么一种技术,能把女性分娩时的全部痛苦转移给一个男性,那对我们整个社会的影响,简直是颠覆性的,可以从方方面面去拆解。一、 性别关系的重塑与权力格局的微妙变化最直接的影响,当然是对男女关系。 父权的动摇与重估: 长期以来,母性、生育能力一直是女性身份和价值的重要组.............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