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如何看待川普说希拉里是好人,选择不调查她?

回答
特朗普曾经说过希拉里是“个好人”,并且在某些情况下选择不展开对她的调查。这件事情确实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讨论,也反映了美国政治中一些复杂的现象和人们的不同解读。

首先,要理解这句话的语境,我们需要回顾一下特朗普和希拉里在2016年美国总统大选时的激烈对抗。当时,希拉里·克林顿面临着多项争议,其中最突出的是她的“私人服务器门”事件,即她在担任国务卿期间使用私人电子邮件服务器处理公务。这引发了对信息安全和可能泄露机密的担忧。此外,还有关于克林顿基金会接受捐款是否与希拉里担任国务卿期间的政策有关联的质疑。

特朗普在竞选期间,曾多次利用这些事件攻击希拉里,将她描绘成一个不诚实、腐败的政客。他声称如果他当选,一定会对希拉里展开调查,甚至会将她送进监狱(“Lock her up!”)。这些话语赢得了不少支持者的共鸣,也成为他竞选策略的重要组成部分。

然而,当特朗普当选总统后,情况发生了微妙的变化。尽管他曾经在竞选时对希拉里表现出强硬的态度,但在他入主白宫之后,关于对希拉里进行深入调查的呼声并没有如他当初所承诺的那样付诸实践。这导致了许多人的困惑和质疑。

那么,如何看待特朗普当时说希拉里是“好人”,并选择不调查她呢?这其中有几个层面可以分析:

1. 政治策略的转变与现实考量:

“好人”的解读: 当特朗普说希拉里是“好人”时,很多人认为这是一种策略性的言论,而非他真实想法的表达。在竞选初期,特朗普确实将希拉里塑造成一个危险的对手,以凸显自己的与众不同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然而,一旦赢得大选,继续将焦点放在“追杀”前任对手身上,可能会分散新政府处理国家事务的注意力,也可能被视为政治迫害,从而招致国内外的批评。此时,将希拉里定义为“好人”(即使是客套的说法),可以看作是一种缓和关系、将政治斗争暂时“翻篇”的信号。
避免授人以柄: 特朗普上任后,自身也面临着不少调查,例如“通俄门”事件。如果他大力推动对希拉里的调查,而自己的政府又在接受调查,这在道义和政治上都会显得非常被动,容易被批评为“双重标准”。放弃对希拉里进行深入调查,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少外界对他滥用权力的指责。
修复国家裂痕的需要(理论上): 总统的首要职责是治理国家,弥合分歧。虽然特朗普的执政风格并不以“弥合”著称,但在某些时刻,选择放下对前任的政治追究,也可能被理解为一种试图让国家向前看的姿态,尽管这种姿态是否真诚备受争议。

2. 法律与政治的界限:

司法独立原则: 理论上,对希拉里的调查应该由独立的司法部门来决定,而不是由总统直接下令。尽管总统拥有一定的行政权力,但直接干预司法程序可能会违背美国司法独立的原则。特朗普如果选择“不调查”,也可以说是尊重了这一原则(尽管他后来在其他事件上曾被指责干预司法)。
证据与可行性: 即使特朗普有政治意愿去调查,但如果没有新的、确凿的证据,或者现有的证据不足以构成强有力的起诉,那么所谓的“调查”可能也只是走个过场,最终难以形成实质性的结果。在很多情况下,希拉里所面临的争议(如“私人服务器门”)已经经过了FBI等机构的调查,并且在当时给出了不建议起诉的结论。特朗普重复进行调查,其效果和必要性也需要打个问号。

3. 评论者和公众的不同解读:

支持者的看法: 一些特朗普的支持者可能会认为,特朗普之前说过的话是为了赢得选举,现在当了总统,他有自己的执政目标,不再纠结于过去的政治恩怨。他们可能认为特朗普比希拉里更关注实际的政策问题。
批评者的看法: 批评者则会认为这是特朗普言行不一的又一例证。他们会指出,特朗普在竞选时信誓旦旦要“送希拉里进监狱”,现在却选择“放过”她,这暴露了他言语的不可信赖性。他们也可能质疑特朗普的动机,认为他只是在为自己规避麻烦,或者是因为希拉里的某些事情触及到了他自己不愿意被调查的某些方面。
政治评论员的分析: 政治评论员往往会从更宏观的角度来分析,将其归结为政治策略的调整、权力运作的逻辑,以及美国政治生态中“游戏规则”的现实。他们可能会讨论“政治正确”与“政治实际”之间的张力,以及总统在国家利益与个人利益之间如何平衡(或未能平衡)的问题。

总结来说, 特朗普说希拉里是“好人”而选择不调查她,这并非是一个简单的对错判断问题,而是一个涉及政治策略、现实考量、法律原则以及不同群体解读的复杂议题。这反映了美国政治中常见的“说一套做一套”的现象,也揭示了政治家在竞选时期和执政时期,其言论和行动可能会发生巨大转变,以适应不同的政治环境和战略需求。对于这样的行为,理解其背后的多重动机和可能的影响,比简单地贴标签或断言其“真诚”或“虚伪”更为重要。这件事情也给人们上了生动的一课,即在政治领域,言语的含义往往比字面意思更复杂,需要结合具体情境和长远影响来理解。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希腊里案背后有一群利益相关人群,川普还不是总统呢,这个时候高喊Lock her up,是打算把自己变成未上任就卸任的总统么?

1月20日之后才是大戏开场的时候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特朗普曾经说过希拉里是“个好人”,并且在某些情况下选择不展开对她的调查。这件事情确实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讨论,也反映了美国政治中一些复杂的现象和人们的不同解读。首先,要理解这句话的语境,我们需要回顾一下特朗普和希拉里在2016年美国总统大选时的激烈对抗。当时,希拉里·克林顿面临着多项争议,其中最突出的.............
  • 回答
    川普总统在2020年5月28日针对明尼阿波利斯市发生的反种族歧视抗议和骚乱发表推文,其中使用了“When the looting starts, the shooting starts”这样的措辞。这番言论引发了广泛的争议和讨论。要理解和评价这一言论,需要从多个角度进行分析:1. 川普言论的背景和语.............
  • 回答
    唐纳德·特朗普将哥伦比亚大学称为“可耻的自由派”这一表态,并非孤立事件,而是其一贯的政治修辞和对美国高等教育机构常见批评的一部分。要理解这一表态的含义和潜在影响,需要从多个角度进行分析:一、 特朗普的政治修辞和目标受众: “可耻的自由派”标签的含义: 特朗普使用“可耻的”(disgraceful.............
  • 回答
    这个问题非常有意思,因为它触及到了唐纳德·特朗普政府在外交和军事政策上的一个重要辩证关系。我们不妨把这件事掰开了揉碎了聊一聊。首先,我们得区分“加强美国在南海的军事存在以抗衡中国”和“重建美军”这两个概念。它们之间有联系,但绝不是一回事。“川普对加强美国在南海的军事存在以抗衡中国不感兴趣”这句话,如.............
  • 回答
    近期,美国情报部门高级官员向调查人员透露了一个令人瞩目的细节:前总统唐纳德·特朗普曾要求他们公开声明,他的团队并没有与俄罗斯串通。这一说法,如果属实,无疑为围绕特朗普竞选团队与俄罗斯之间关系的长期争议,增添了又一个具有爆炸性的注脚。首先,我们得弄清楚这件事的背景。在2016年美国总统大选期间,以及之.............
  • 回答
    唐纳德·特朗普总统宣布美国退出世界卫生组织(WHO)是其任期内最具争议的政策举措之一,引发了广泛的讨论和担忧。要全面理解这一事件,我们需要从多个角度进行分析,包括其背景、理由、实际影响、国际反应以及长期后果。一、 背景与触发点 长期的批评与不满: 特朗普对世卫组织的批评并非始于新冠疫情。在他看来.............
  • 回答
    关于特朗普政府试图简化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的监管,这是一个复杂且引起广泛讨论的议题。总的来说,简化监管的倡导者认为这能够加速创新、降低成本、并最终惠及消费者。而反对者则担忧这会削弱FDA的审查力度,威胁到公共健康和安全。为了更详细地理解,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分析: 1. 特朗普政府简.............
  • 回答
    好的,我们来详细分析一下唐纳德·特朗普在2016年6月13日发表的关于国家安全和伊斯兰问题的演讲。这次演讲发生在美国奥兰多枪击案后不久,因此带有强烈的时事背景和情绪色彩。特朗普借此机会阐述了他对美国国内安全、恐怖主义以及伊斯兰教的看法,也奠定了他竞选总统期间的核心论调之一。演讲背景: 奥兰多枪击.............
  • 回答
    唐纳德·特朗普总统执政期间,美国就业率确实出现了显著的提升,这在许多经济指标上都有所体现。要理解这一现象,我们需要从多个层面进行分析,包括其政策措施、经济大环境以及可能存在的其他因素。一、 政策层面的影响:特朗普政府上台后,推行了一系列被其支持者认为是促进就业的政策,其中最核心的包括: 减税和就.............
  • 回答
    关于《川普口中“伟大的美国”,其实没有你——华裔》这篇文章,我们可以从多个角度进行详细的探讨。这篇文章的核心论点是,唐纳德·特朗普所描绘的“伟大美国”愿景,实际上在很大程度上排斥或忽视了华裔美国人的存在和贡献。为了更全面地理解,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一、 文章的核心论点与支撑证据:文章可能.............
  • 回答
    川普正式打响中美贸易战:一场复杂而深远的影响唐纳德·川普总统于2018年正式启动对华贸易行动,可以被视为“中美贸易战”的开端。这并非一蹴而就,而是经历了一系列铺垫和逐步升级的过程。要理解这场贸易战,我们需要从其背景、川普政府的核心诉求、采取的措施、中国的反制以及这场贸易战对两国乃至全球经济产生的深远.............
  • 回答
    川普在 2016 年当选总统后的一个显著举动,便是打破了自 1979 年美国与台湾“断交”以来,美台之间高层政治接触的长期惯例——他接听了台湾地区领导人蔡英文的电话。这件事在当时引起了轩然大波,其影响和意义值得我们深入探讨。历史背景与“一中政策”的微妙平衡:首先,理解这件事的背景至关重要。自 197.............
  • 回答
    关于唐纳德·特朗普是否“疑似称赞纳粹党卫队”这个问题,我们需要梳理一下事情的原委以及相关的解读,以便更全面地理解这个复杂且敏感的议题。首先,需要明确的是,“称赞纳粹党卫队”是一个非常严重的指控,如果属实,那绝对是对历史悲剧和人类苦难的漠视,乃至是一种对极权主义的默许。因此,在探讨这个问题时,我们必须.............
  • 回答
    川普政府考虑限制中国学生赴美学习理工科专业,这无疑是一个非常复杂且影响深远的问题。如果这件事真的落地,对两国的影响都会相当巨大,而且背后牵扯的因素也很多。首先,我们得理解川普政府这么做的潜在动机。 官面上,最常被提及的理由是出于国家安全考虑,特别是与技术转让和知识产权保护有关。在他们看来,一些中国学.............
  • 回答
    川普总统关于“强征”伊拉克石油的言论,确实引发了相当大的争议和讨论。他的说法是将这种行为定性为“报销”,而不是“窃取”,这背后有着他一贯的“美国优先”和“交易式外交”的逻辑。要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从几个层面来分析:首先,川普的“报销”论点是如何构建的?川普提出这个想法的背景是他认为美国在伊拉克战争中.............
  • 回答
    川普再次锁定共和党总统候选人提名:一场早已注定的“回归”?当唐纳德·川普(Donald Trump)在2024年共和党总统初选的舞台上,几乎是以一种横扫千军的姿态,将所有对手一一甩在身后,最终锁定党内提名时,这对于许多观察家和选民来说,似乎与其说是一个意外的转折,不如说是一场早已写好的剧本的最终落幕.............
  • 回答
    那场面,我记忆犹新。2020年8月,美国总统特朗普在白宫举行新闻发布会,正讲得唾沫横飞,突然就变了脸色,语气也急促起来。原来是白宫外发生了枪击事件。当时他正对着镜头侃侃而谈,突然有特勤局的官员走到他耳边低声说了些什么。特朗普的表情瞬间就凝重了,他说了句“我们得走了”,然后就挥挥手,头也不回地快步离开.............
  • 回答
    川普在达沃斯论坛上抛出“若条约有利美国,可重返TPP”的说法,这招棋确实够有意思,也足以让人好好琢磨一番。在我看来,这信号释放得太关键了,背后有太多的考量和博弈,绝不是一句简单的“我想回来玩玩”那么简单。首先,咱们得回忆一下当初川普为什么退出了TPP(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他当时的核心论调就是“美.............
  • 回答
    唐纳德·特朗普对古巴革命领导人菲德尔·卡斯特罗的评论,总的来说,在保守派和许多流亡海外的古巴人中引起了积极的反应,但在自由派和进步派中则引发了批评。这种分歧很大程度上源于对卡斯特罗本人及其政治遗产的截然不同的看法。特朗普在卡斯特罗去世后不久发表的评论,虽然简短,但基调相当严厉。他称卡斯特罗为“一个残.............
  • 回答
    川普总统挑选了当时还是堪萨斯州国会众议员的迈克·蓬佩奥来担任中央情报局(CIA)局长,这无疑是他早期内阁任命中的一个重要且带有鲜明色彩的决定。这个选择背后,有着川普的竞选承诺、他对情报界的看法以及蓬佩奥自身的政治背景和特质等多重因素的考量。首先,我们需要回顾一下当时的情境。川普在竞选期间,对包括情报.............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