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如何看待川普正式打响中美贸易战?

回答
川普正式打响中美贸易战:一场复杂而深远的影响

唐纳德·川普总统于2018年正式启动对华贸易行动,可以被视为“中美贸易战”的开端。这并非一蹴而就,而是经历了一系列铺垫和逐步升级的过程。要理解这场贸易战,我们需要从其背景、川普政府的核心诉求、采取的措施、中国的反制以及这场贸易战对两国乃至全球经济产生的深远影响等方面进行详细阐述。

一、 贸易战的背景:川普政府的执政理念与对华认知

川普政府将“美国优先”作为其核心执政理念,认为过去的贸易政策导致美国制造业衰退、就业机会流失,而中国是其中最大的受益者。在川普看来,中美贸易关系存在严重的不平衡,美国对华贸易逆差巨大,这被视为一种经济上的“掠夺”。

具体来说,川普政府对华贸易的主要不满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巨额贸易逆差: 美国长期以来对华存在巨大的商品贸易逆差,川普认为这是中国不公平贸易行为的结果。
知识产权盗窃和强制技术转让: 川普政府指责中国通过各种手段窃取美国企业的知识产权,并强制外国企业在中国进行技术转让,以获取竞争优势。
非关税壁垒: 美国认为中国存在大量的非关税壁垒,如市场准入限制、歧视性监管政策等,阻碍了美国商品和服务进入中国市场。
国家补贴和不公平竞争: 川普政府认为中国政府对国有企业进行大量补贴,扭曲了市场竞争环境,使得中国企业能够在国际市场上以不公平的优势进行竞争。
汇率操纵(尽管这一指控并未被广泛接受): 川普政府曾一度指责中国操纵人民币汇率以获取贸易优势。

基于这些不满,川普政府认为需要采取强硬措施来纠正这种“不公平”的贸易关系,并以此来保护美国产业和就业。

二、 川普政府的贸易战措施:从关税入手

川普政府打响贸易战的主要手段是关税。他通过صدر令(Executive Orders)授权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USTR)对来自中国的进口商品加征关税。这些措施逐步升级,具体可以分为几个阶段:

1. 2018年初:钢铁和铝关税: 川普政府以国家安全为由,对进口钢铁和铝产品加征高额关税,其中也包括部分中国产品。此举旨在保护美国本土的钢铁和铝产业。
2. 2018年3月:启动“301调查”并宣布对华加征关税: 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依据美国《1974年贸易法》第301条,启动了针对中国知识产权、技术转让和创新政策的调查。随后,美国政府宣布将对价值约500亿美元的中国进口商品加征25%的关税。
3. 2018年4月:中国反制措施: 中国政府迅速做出回应,宣布对从美国进口的价值约500亿美元的商品加征同等幅度的关税,覆盖农产品、汽车、化工品等领域。
4. 2018年7月:进一步加征关税: 美国宣布将对价值2000亿美元的中国进口商品加征10%的关税,并将税率在一年内逐步提高到25%。
5. 2018年8月:中国再次反制: 中国宣布对价值600亿美元的美国进口商品加征5%10%不等的关税。
6. 2019年5月:关税升级: 美国政府将价值2000亿美元中国商品上的关税从10%提高到25%。中国对此表示强烈反对,并暂停了对部分美国商品的降税。
7. 2019年8月:新一轮关税: 美国宣布将对剩余的约3000亿美元中国商品征收10%的关税,并宣布将部分商品(如手机、笔记本电脑)的关税推迟到2019年12月15日,而另一部分(如某些服装、电子产品)则从2019年9月1日起开始征收10%的关税。
8. 2019年9月:中国进一步反制: 中国宣布对约750亿美元的美国商品加征5%10%不等的关税。

除了关税,川普政府还采取了其他措施来遏制中国,例如:

限制中国科技企业: 例如将华为列入“实体清单”,限制其获取美国技术和产品。
投资审查: 加强对中国企业在美国的投资审查。
施压盟友: 鼓励盟友共同采取措施应对中国的贸易行为。

三、 中国的反制措施:以牙还牙的策略

面对美国的关税压力,中国政府采取了明确的反制措施,其核心原则是“以牙还牙,以眼还眼”,以维护自身国家利益和国际贸易规则。主要的反制措施包括:

对等加征关税: 这是最直接的反制手段。中国针对美国加征关税的商品清单,对来自美国的同等价值的商品也加征关税,涵盖了中国的支柱性产业(如农产品)和消费品。
非关税壁垒和行政限制: 在一些情况下,中国可能会通过行政手段对美国商品或企业采取限制措施,例如延缓审批、加强检查等,虽然不直接宣布关税,但同样会增加美国企业在中国经营的成本和难度。
WTO申诉: 中国多次就美国的单边关税措施向世界贸易组织(WTO)提起申诉。
限制美国农产品进口(初期): 针对美国农民作为特朗普支持者的比例较高,中国一度暂停或限制了部分美国农产品的进口,以期对美国国内政治产生影响。
战略性调整: 在某些领域,中国也可能通过调整产业政策、鼓励国内消费和替代品生产来降低对美国进口的依赖。

四、 中美贸易战的影响:复杂而广泛

中美贸易战对两国乃至全球经济产生了深远且复杂的影响,以下是几个主要方面:

对美国的影响:

消费者成本上升: 被加征关税的中国商品价格上涨,最终转嫁到美国消费者身上,导致生活成本上升。
部分行业受损: 依赖中国零部件或原材料的美国企业成本增加,利润下降,甚至面临生存危机。例如,美国农业因中国停止购买大豆等产品而遭受了严重打击。
供应链调整与外迁: 部分美国企业为了规避关税,开始将生产基地转移到越南、墨西哥等东南亚或拉美国家,导致美国本土制造业的回流效应并不明显,反而可能加剧了供应链的碎片化和成本上升。
企业投资和信心受挫: 贸易战的不确定性抑制了企业的投资意愿,影响了商业信心。
对华出口减少: 中国对美国的部分商品加征关税,导致美国对华出口减少,损害了特定行业的利益。

对中国的影响:

出口压力增大: 被加征关税的中国商品在美国市场竞争力下降,导致对美出口量减少,对以出口为导向的中国经济造成了直接冲击。
部分企业成本上升: 部分中国企业需要进口美国的高科技产品或原材料,关税的增加也提高了其生产成本。
经济增长放缓: 贸易战的负面影响传导至中国整体经济,一定程度上拖累了经济增长速度。
加速产业升级和内需拉动: 为了应对外部压力,中国政府更加重视国内市场和科技自主创新,这在一定程度上也促进了中国经济结构的调整和升级。
供应链重塑: 部分跨国公司为了规避风险,开始调整其在中国的生产布局,将部分产能转移到其他国家。

对全球经济的影响:

全球经济增长放缓: 作为全球两大经济体之间的贸易冲突,贸易战的蔓延对全球经济增长造成了负面影响,降低了国际贸易和投资的活跃度。
全球供应链的动荡: 贸易战迫使企业重新审视和调整全球供应链,导致供应链的重塑和区域化趋势。
国际贸易规则受到挑战: 美国单边加征关税的做法挑战了以WTO为基础的多边贸易体系,引发了对国际贸易规则稳定性的担忧。
地缘政治紧张加剧: 贸易战不仅是经济层面的冲突,也反映了中美之间战略竞争的加剧,对全球地缘政治格局产生了影响。
其他国家可能受益也可能受损: 一些国家可能从全球供应链调整中受益,例如成为新的生产基地。但同时,全球经济的不确定性也可能损害这些国家的出口和投资。

五、 贸易战的演变与后续:从“全面开打”到“阶段性协议”

在中美贸易战进行了一段时间后,双方都认识到这场冲突的巨大代价。经过多轮谈判,中美两国在2020年1月签署了“第一阶段经贸协议”。该协议包括中国承诺增加购买美国农产品、能源和制成品,并就知识产权保护、技术转让、汇率等问题做出承诺。然而,该协议并未触及所有核心问题,许多结构性问题仍有待解决。

川普政府的贸易战行动对中美关系产生了深刻而持久的影响,虽然拜登政府上台后在一些领域对特朗普的政策进行了调整,但并未完全取消对华关税,中美之间的经贸摩擦和战略竞争仍在继续。

结论:

川普正式打响中美贸易战,是美国政府基于其“美国优先”的理念,以及对中美贸易关系不平衡和中国贸易行为不满的直接体现。这场贸易战以关税为主要武器,辅以其他限制措施,中国也采取了对等的反制措施。贸易战的结果是双输的,对中美两国经济都造成了不同程度的损害,同时也对全球经济和国际贸易秩序带来了深刻的冲击。虽然有“第一阶段协议”的签署,但两国之间的经贸分歧和战略竞争的根源并未完全解决,中美经贸关系进入了一个长期复杂且充满挑战的新阶段。这场贸易战的长期影响仍在持续显现和演变。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1、301条款是美国的单边措施,WTO成立之后,美国政府为履行WTO协定,做出过一项“行政行动声明”,表示要按照符合WTO规则的方式来执行301条款。

  2、1998年以后,美国进行301调查的报道并不多见。2010年,美国曾宣布对中国的清洁能源政策发起301调查,但随后在世贸组织中发起争端解决,最后通过WTO的磋商机制解决了问题。这次“贸易战”大概率应该还是要回到WTO 的谈判桌上。

3、这次争端主要涉及跨过投资中的技术转让问题,中国在这方面没有违反WTO规则,美国以此为借口制裁中国涉嫌则违反WTO规则,但这并不意味着中国的做法就是合理的,最终的解决之道是重启中美双边投资协定BIT。

4、

@Orz辉

老师已经提到,这次争端可能成为中国进一步扩大开放的契机,但他只提到贸易方面,更重要的是如果中美BIT重启,或许可以推动中国外资领域的开放,进一步开放一些产业外资股权限制。

user avatar

迫于压力,开放汽车、电影、农业等领域,对中国老百姓来说当然是好事。以农业为例,到目前为止很多粮食的进口牌照和份额只限国企,给民企份额非常少。再比如废纸、废钢等进口牌照也是严格控制的。这些领域国内外差价非常大,都是躺着挣钱的。放开这些领域,得实惠当然是老百姓。

user avatar

我来说几个只有7秒记忆的金鱼们可能早就忘了的事情:

今年3月,川普授权经济委员会调查了三件事:第一,中国政府是否操纵了人民币汇率;第二,调查美国对外贸易的逆差问题;三,调查国外钢铁行业输美对美国钢铁行业造成的影响。

这三个调查一出来,几乎人人都判断中国肯定跑不掉了。

调查结果:一、认为中国政府没有操纵;二,日本和墨西哥对美逆差严重,没有涉及中国,引发了日本媒体酸溜溜的反问“难道日本比中国的对美逆差更多?!”;三、对美国钢铁行业影响最大的是欧洲国家以及韩国,并对他们进行了惩罚性关税。

恩~``贸易战?呵呵,早着呢~```

user avatar

谢邀

说说我的猜测:

我不认为美国真想和中国打贸易战!

我觉得川普下令对中国进行301调查的真实目的,并不是为了减少对华贸易进口,而是要增加对华出口! 事实上中国和美国商品在大多数领域并不冲突甚至是互补的,中国产品目前还主要在中低端市场,而美国更看重高端市场! 如果美国真想减少对华贸易,那首先应该建立一套能够代替中国产品的供应链,并扶持一波新的贸易伙伴,以代替对华进口,最好这贸易伙伴之间形成一条完整的把中国隔绝于外供应链,说到这是不是听出来了?其实就是TPP嘛!所以说不能低估观海,他也是很有战略的了!事实上,TPP对中国的危害是远远大于301调查! 如果川普真想减少对华贸易,绝不会废除TPP!但从美国视角来说来说,就算TPP搞起来又能怎么样?制造业会回流美国么?只会流向东南亚,而且从造产业链的成本也会转移到美国销费者身上,不过是换了个进口地,有个毛线用,其实美国人并不在意苹果手机是中国生产的还是越南生产的。。。 观海的八年,还是很有一些成绩的,其中一个特别亮眼的就是历史上都算很低的失业率!但大选中民主党的失利又说明老百姓很不认账!问题出在哪呢? 观海增加就业的办法,就是让底特律失业的原来5万年薪的汽车工人,去给学校扫操场,一年三万年薪,把一个妥妥的中产阶级变成了小康家庭! 这属于低效就业,现在的美国并不需要这样的就业!说是需要制造业回流,但其实他们要的是高端制造业的回流!要的是那些能给美国工人带来高收入的产业回流!那些产业其实并不掌握在中国手中,而是在日德的手中,美国的大棒虽然是对着中国举的,但目标并不一定就是中国! 美国想要的是通过301调查做为威胁获得让步,美国想要的让步是,相对于日德商品享受更低的关税,想要点特殊待遇,美国其实是不屑于与中国商品争抢市场的,他们的目标是日德! 客观上说我朝也不是很介意以牺牲德日利益为代价,对美国进行让步,但不能这样被要挟的让步,否则以后美国提起301大棒中国就让步,美国不爽就提大棒,中国要让到什么时候是个头呀?!就算让步也得等个时机吧,也得要够价码,甚至301调查也不是不可逆的! 最终结果很可能是中美吵架,日德遭殃。。。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川普正式打响中美贸易战:一场复杂而深远的影响唐纳德·川普总统于2018年正式启动对华贸易行动,可以被视为“中美贸易战”的开端。这并非一蹴而就,而是经历了一系列铺垫和逐步升级的过程。要理解这场贸易战,我们需要从其背景、川普政府的核心诉求、采取的措施、中国的反制以及这场贸易战对两国乃至全球经济产生的深远.............
  • 回答
    川普总统在2020年5月28日针对明尼阿波利斯市发生的反种族歧视抗议和骚乱发表推文,其中使用了“When the looting starts, the shooting starts”这样的措辞。这番言论引发了广泛的争议和讨论。要理解和评价这一言论,需要从多个角度进行分析:1. 川普言论的背景和语.............
  • 回答
    唐纳德·特朗普总统宣布美国退出世界卫生组织(WHO)是其任期内最具争议的政策举措之一,引发了广泛的讨论和担忧。要全面理解这一事件,我们需要从多个角度进行分析,包括其背景、理由、实际影响、国际反应以及长期后果。一、 背景与触发点 长期的批评与不满: 特朗普对世卫组织的批评并非始于新冠疫情。在他看来.............
  • 回答
    关于特朗普政府试图简化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的监管,这是一个复杂且引起广泛讨论的议题。总的来说,简化监管的倡导者认为这能够加速创新、降低成本、并最终惠及消费者。而反对者则担忧这会削弱FDA的审查力度,威胁到公共健康和安全。为了更详细地理解,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分析: 1. 特朗普政府简.............
  • 回答
    好的,我们来详细分析一下唐纳德·特朗普在2016年6月13日发表的关于国家安全和伊斯兰问题的演讲。这次演讲发生在美国奥兰多枪击案后不久,因此带有强烈的时事背景和情绪色彩。特朗普借此机会阐述了他对美国国内安全、恐怖主义以及伊斯兰教的看法,也奠定了他竞选总统期间的核心论调之一。演讲背景: 奥兰多枪击.............
  • 回答
    唐纳德·特朗普将哥伦比亚大学称为“可耻的自由派”这一表态,并非孤立事件,而是其一贯的政治修辞和对美国高等教育机构常见批评的一部分。要理解这一表态的含义和潜在影响,需要从多个角度进行分析:一、 特朗普的政治修辞和目标受众: “可耻的自由派”标签的含义: 特朗普使用“可耻的”(disgraceful.............
  • 回答
    唐纳德·特朗普总统执政期间,美国就业率确实出现了显著的提升,这在许多经济指标上都有所体现。要理解这一现象,我们需要从多个层面进行分析,包括其政策措施、经济大环境以及可能存在的其他因素。一、 政策层面的影响:特朗普政府上台后,推行了一系列被其支持者认为是促进就业的政策,其中最核心的包括: 减税和就.............
  • 回答
    关于《川普口中“伟大的美国”,其实没有你——华裔》这篇文章,我们可以从多个角度进行详细的探讨。这篇文章的核心论点是,唐纳德·特朗普所描绘的“伟大美国”愿景,实际上在很大程度上排斥或忽视了华裔美国人的存在和贡献。为了更全面地理解,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一、 文章的核心论点与支撑证据:文章可能.............
  • 回答
    川普在 2016 年当选总统后的一个显著举动,便是打破了自 1979 年美国与台湾“断交”以来,美台之间高层政治接触的长期惯例——他接听了台湾地区领导人蔡英文的电话。这件事在当时引起了轩然大波,其影响和意义值得我们深入探讨。历史背景与“一中政策”的微妙平衡:首先,理解这件事的背景至关重要。自 197.............
  • 回答
    关于唐纳德·特朗普是否“疑似称赞纳粹党卫队”这个问题,我们需要梳理一下事情的原委以及相关的解读,以便更全面地理解这个复杂且敏感的议题。首先,需要明确的是,“称赞纳粹党卫队”是一个非常严重的指控,如果属实,那绝对是对历史悲剧和人类苦难的漠视,乃至是一种对极权主义的默许。因此,在探讨这个问题时,我们必须.............
  • 回答
    川普政府考虑限制中国学生赴美学习理工科专业,这无疑是一个非常复杂且影响深远的问题。如果这件事真的落地,对两国的影响都会相当巨大,而且背后牵扯的因素也很多。首先,我们得理解川普政府这么做的潜在动机。 官面上,最常被提及的理由是出于国家安全考虑,特别是与技术转让和知识产权保护有关。在他们看来,一些中国学.............
  • 回答
    川普总统关于“强征”伊拉克石油的言论,确实引发了相当大的争议和讨论。他的说法是将这种行为定性为“报销”,而不是“窃取”,这背后有着他一贯的“美国优先”和“交易式外交”的逻辑。要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从几个层面来分析:首先,川普的“报销”论点是如何构建的?川普提出这个想法的背景是他认为美国在伊拉克战争中.............
  • 回答
    川普再次锁定共和党总统候选人提名:一场早已注定的“回归”?当唐纳德·川普(Donald Trump)在2024年共和党总统初选的舞台上,几乎是以一种横扫千军的姿态,将所有对手一一甩在身后,最终锁定党内提名时,这对于许多观察家和选民来说,似乎与其说是一个意外的转折,不如说是一场早已写好的剧本的最终落幕.............
  • 回答
    那场面,我记忆犹新。2020年8月,美国总统特朗普在白宫举行新闻发布会,正讲得唾沫横飞,突然就变了脸色,语气也急促起来。原来是白宫外发生了枪击事件。当时他正对着镜头侃侃而谈,突然有特勤局的官员走到他耳边低声说了些什么。特朗普的表情瞬间就凝重了,他说了句“我们得走了”,然后就挥挥手,头也不回地快步离开.............
  • 回答
    川普在达沃斯论坛上抛出“若条约有利美国,可重返TPP”的说法,这招棋确实够有意思,也足以让人好好琢磨一番。在我看来,这信号释放得太关键了,背后有太多的考量和博弈,绝不是一句简单的“我想回来玩玩”那么简单。首先,咱们得回忆一下当初川普为什么退出了TPP(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他当时的核心论调就是“美.............
  • 回答
    唐纳德·特朗普对古巴革命领导人菲德尔·卡斯特罗的评论,总的来说,在保守派和许多流亡海外的古巴人中引起了积极的反应,但在自由派和进步派中则引发了批评。这种分歧很大程度上源于对卡斯特罗本人及其政治遗产的截然不同的看法。特朗普在卡斯特罗去世后不久发表的评论,虽然简短,但基调相当严厉。他称卡斯特罗为“一个残.............
  • 回答
    川普总统挑选了当时还是堪萨斯州国会众议员的迈克·蓬佩奥来担任中央情报局(CIA)局长,这无疑是他早期内阁任命中的一个重要且带有鲜明色彩的决定。这个选择背后,有着川普的竞选承诺、他对情报界的看法以及蓬佩奥自身的政治背景和特质等多重因素的考量。首先,我们需要回顾一下当时的情境。川普在竞选期间,对包括情报.............
  • 回答
    特朗普曾经说过希拉里是“个好人”,并且在某些情况下选择不展开对她的调查。这件事情确实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讨论,也反映了美国政治中一些复杂的现象和人们的不同解读。首先,要理解这句话的语境,我们需要回顾一下特朗普和希拉里在2016年美国总统大选时的激烈对抗。当时,希拉里·克林顿面临着多项争议,其中最突出的.............
  • 回答
    特朗普总统曾宣称要实施“美国军事收缩”,但其国防预算计划却带来了1500亿美元的赤字。这两种说法之间存在明显的矛盾,引发了不少讨论和分析。要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从几个层面来审视:首先,特朗普的“军事收缩”论,其核心意图更多的是一种战略调整和资源分配的重新思考,而非简单意义上的裁军或削减军费开支。 .............
  • 回答
    2012年美国总统大选,特朗普并未参选,因此他在这10个重要摇摆州的选情全部处于落后状态的说法是不成立的。如果您指的是特朗普在2016年大选的选情,那么在2012年时,他确实没有作为总统候选人参加竞选,因此我们无法讨论他在当时“选情”如何。不过,我们可以回顾一下2012年的大选背景,以及特朗普在那之.............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