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国会纵火案的史料来源是什么,一手史料,不要百度百科。?

回答
国会纵火案,这是一起在世界历史上留下浓重一笔的政治事件,它的发生和影响至今仍是历史学家们研究的焦点。要深入了解这场风波,我们不能仅仅依靠二手解读,而必须追溯那些直接记录下当时情景的“一手史料”。

那么,国会纵火案的史料来源究竟有哪些呢?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需要将目光聚焦在事件发生当时及前后留下的各类原始文献、记录和证词上。

首先,当时的官方文件和记录是极为重要的来源。这包括但不限于:

德国国会(Reichstag)的会议记录:纵火案发生在国会大厦,因此国会自身的记录,包括案发当天的会议程序、政治人物的发言、以及之后就此案展开的讨论,都直接反映了当时的政治氛围和官方立场。这些记录往往以印刷品的形式保存下来,详细记载了议员们的辩论,例如纳粹党如何利用这次事件来压制反对派,以及他们是如何通过相关立法(如《保护人民与国家条例》)的。
警方和检察官的调查报告:作为一起刑事案件,司法部门的调查报告是揭示事件细节的宝贵材料。这些报告会包含现场勘查的记录、证人证词的笔录、对嫌疑人的审讯记录等。例如,关于纵火犯马里乌斯·范·德·卢贝(Marinus van der Lubbe)被捕后的审讯记录,以及对其他被捕人士的调查笔录,都能为我们描绘出事件的初期阶段和官方的调查方向。这些报告往往由当时的警察部门、检察院等机构的档案库保存。
政府公报和法律文本:纵火案后,纳粹政府迅速颁布了一系列法律,特别是那条臭名昭著的《保护人民与国家条例》(Verordnung zum Schutz von Volk und Staat)。这项条例的原始文本,以及在官方公报上的发布记录,清晰地表明了政府如何利用这次事件剥夺公民自由,为日后的一系列政治迫害铺平道路。
法庭审判记录:针对马里乌斯·范·德·卢贝以及后来被指控参与纵火的保加利亚共产党人(如季米特洛夫)的审判过程,留下了大量的法庭记录。这些记录不仅包含了控辩双方的陈述、证人证词,还可能包含法官的判决理由。例如,在莱比锡审判(Reichsgerichtsprozess)中,乔治·季米特洛夫(Georgi Dimitrov)对纳粹政权的反驳和质问,在当时的记录中得到了充分体现,极具历史价值。

其次,当时的媒体报道和评论也构成了重要的史料部分,但需要注意的是,在纳粹政权下,媒体受到严格控制,因此这些报道往往带有强烈的宣传色彩,需要批判性地阅读:

当时的报纸和杂志:德国国内及国际上的一些报纸和杂志,在事件发生后第一时间进行了报道和评论。虽然纳粹党控制了大部分国内媒体,但一些独立报刊(在初期)和国外的媒体仍然可能提供一些不同的视角。例如,一些保守派报纸可能更侧重于描绘事件的“危险性”以支持政府的强硬措施,而流亡海外的左翼媒体则可能提出不同的解释,指责纳粹党是幕后策划者。
宣传材料和政治宣传品:纳粹政权大量制作了与纵火案相关的宣传品,如海报、小册子、电影等,旨在将事件定性为共产党人暴乱,并以此为借口打击政治对手。这些宣传品虽然充满偏见,但它们真实反映了当时纳粹政权是如何操纵舆论、构建叙事的。

再次,亲历者的证词和回忆录是提供事件细节和个人感受的直接来源:

被捕者或审判者的证词:如前所述,马里乌斯·范·德·卢贝本人的供词(尽管其精神状态和供词的真实性一直存在争议),以及季米特洛夫等人在审判期间的发言,都是宝贵的第一手资料。
当时的政治人物、记者、目击者的回忆录或日记:一些亲身经历过那个时代的人,后来撰写了回忆录或保存了日记。这些个人记录可能包含一些官方记录中没有的细节,或者提供对事件的不同解读。例如,一些参与审判的律师、记者,或是事发时在国会附近目击的人员,他们的回忆录可能会提供一些观察到的具体情景,或是当时公众的反应。

最后,国际社会的反应和记录:

其他国家的使馆报告和外交电报:在德国的外国使馆,特别是那些与德国关系密切或对德国政局保持警惕的国家,他们的使馆人员会收集信息并发送回本国政府。这些外交文件有时会提供来自不同角度的观察和分析。

要获取这些史料,通常需要深入研究以下机构的档案库和收藏:

德国联邦档案馆 (Bundesarchiv):这是收藏德国历史档案最重要的机构,包含了大量关于魏玛共和国和纳粹德国时期的官方文件、军事记录、党派文件等。
各地(如柏林)的州立档案馆:可能保存有地方性的警务记录和法院文件。
国际上的档案馆:例如,前苏联和东欧国家的档案馆可能保存有关于季米特洛夫等人以及共产国际与国会纵火案相关的文件。一些西方国家的国家档案馆也可能收藏有当时驻德外交机构的报告。
重要历史文献的出版物:虽然直接接触原始档案不易,但许多重要的原始史料已经被学术机构整理、编辑并出版成书籍或电子资源,例如关于纳粹时期德国政治史的专题文献集。

总而言之,国会纵火案的史料来源是多元的,涵盖了官方的法律、行政和司法记录,媒体的报道(需鉴别),以及亲历者留下的个人记录和国际社会的观察。要构建一个全面的认识,必须对这些不同类型的史料进行交叉比对和批判性分析。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本来看见百度百科就想走人,而且也不算是特别了解这方面的内容,但是看见煎熬二字又转头回来了。我懂。

来,我们来说说国会纵火案(Reichstagsbrand)的historiography。

不是专家,简单解释下基本信息。有希望的话最好有人跟进下:

卢贝案发当晚在国会大厦是无疑的。问题是,火是不是他放的。当局的结论是卢贝就是纵火者,检方出具报告,卢贝被定罪,最后处决。档案现在仍然可以在德国国家档案馆和检方自己的档案馆里看到:卢贝“为了团结共产主义者”对抗纳粹主义,在国会大厦纵火。他本人也“认罪”了。

1933年,Munzenberg和Katz在巴黎反击,出版了一个(英法德语)的“民间政治小册子”叫做The Brown Book of the Reichstag Fire and Hitler Terror,《有关希特勒暴行和国会大厦大火的棕色小书》。书里提出:卢贝只是替罪羊,纳粹才是真正的纵火者。这个材料可以在JStor里或者直接向图书馆要,杜克大学的Anson Rabinbach的作品里有大量转述。

这就是两个说法的基本来源。应该说都是胡扯:当局的调查结果,尤其是考虑到此后纳粹掌权的事实,缺乏最基本的可信性。而民间小册子···也好不到哪里去。应该注意到,截止这个时候,纵火案并不是一个单纯的历史研究,而是舆论战。要么相信纳粹,要么反对之——选边站队的问题,不存在任何中立可能。作为结果是纳粹支持者(战后就是纳粹的残党)一直到70-80年代仍然在辩护纵火案并非冲锋队所为,而盟军国家或者两德其他研究者则不经思考地直接把纵火案安在纳粹身上,拒绝任何讨论。

1955年,新证据出现:一个叫做Hans-Martin Lennings的前冲锋队员作证:他在纵火案当晚负责把卢贝引到国会大厦,而此时大火已经燃起。这个证词在2019年被翻出来反复鞭尸,应该是互联网上最容易搜到的材料之一。

1960年,The Rise and Fall of the Third Reich,《第三帝国的兴亡》这本加不加引号都可以的鸿篇巨制出现,作者Shirer记录了一个两次转述的戈林的发言:“只有我了解国会大厦,是我放火烧的。”

1959-1960年,Fritz Tobias,一个西德的调查员+“民间”历史学家,打破沉默,提出反对意见,开始重新讨论这个话题。他在59年开始发布自己的作品,在63年成书,叫做The Reichstag fire: Legend and truth,他系统性地批判了前文小册子的诸多逻辑错误和阴谋论倾向,认为纳粹纵火说不能被当成理所应当的,而很多此前的成果是互相证明。显然这个结论成功点燃了火药桶。新一轮论战开始,文章满天飞,骂战持续到了新千年。

2001年,最新成果Der Reichstagsbrand: wie Geschichte gemacht wird,《国会纵火案,见证历史》出炉,可以在(德国)亚马逊买到。某种意义上回到了和稀泥的方向上:Tobias的质疑是有道理的,但是其他佐证纳粹纵火的证据也是可信的,所以纳粹“很有可能”是纵火方。当然,这种和稀泥又被比如Paul Kuijpers(历史学家+考古学家)批判,认为是放弃了客观性来强行追求结果。Kuijper是原教旨的Tobias主义者,认为纳粹纵火就是阴谋论。他现在好像在莱顿,硕士毕业论文现在还挂在网上可供传阅。


国会纵火案在相当长时间里是一个谈不得的话题,实际上直到今天想要彻底摆脱政治讨论研究历史事实也是很困难的:因为很难讲究竟哪些是“事实”,哪些是捏造的证据,哪些纯粹是人云亦云。

我对这方面不太了解,不做评断,但是站在我的角度看,这件事至少说明了间战后期德国社会的机制性问题:如果一个荷兰小伙或者赫尔曼迈耶的惊魂一夜就能把国家送到纳粹手中,那么问题的出现肯定远早于这个时间点。至于具体是机缘巧合还是别有用心,反而在其次了。

毫无疑问,没人想被当成纳粹同情者。但是如果仅仅因为纳粹是最大的获益人就一口认定纳粹是纵火者,就缺乏了对支持证据的再分析:戈林真的说过承认纵火的言论吗?他说的是实话吗?而55年的报告究竟有多少可信性?同样反过来,卢贝如果真的是纵火者,那么这场火也实在是太巧合了,仿佛一个人的孤狼行动改写了历史一样。我强烈建议看2001年的新书,基本上能说的都说了,在知乎这点回答里也打不出什么新东西来。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国会纵火案,这是一起在世界历史上留下浓重一笔的政治事件,它的发生和影响至今仍是历史学家们研究的焦点。要深入了解这场风波,我们不能仅仅依靠二手解读,而必须追溯那些直接记录下当时情景的“一手史料”。那么,国会纵火案的史料来源究竟有哪些呢?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需要将目光聚焦在事件发生当时及前后留下的各类原.............
  • 回答
    美国国会正式认证乔·拜登当选总统,以及民主党同时掌握参众两院的控制权,这无疑是美国政治格局中的一个重大转折点,预示着一系列深刻的改变。这些变化将触及经济、社会、外交政策的方方面面,并对美国国内的政治生态产生长远影响。首先,在经济政策方面,我们可以预见到一套更积极、更侧重于政府干预的议程将得到推行。 .............
  • 回答
    这是一个非常复杂且敏感的问题,涉及到美国政治、社会经济状况以及族裔关系等多个层面。要深入探讨“美国会不会持续向右,然后政治家利用穷白阶层的诉求革其他族裔的命”,我们需要从几个关键角度去剖析。一、 美国政治“向右”的可能性及其驱动因素:首先,“向右”在美国政治语境下通常意味着保守主义的抬头,包括但不限.............
  • 回答
    美国民主党籍国会参议员对拜登政府提出的约2.5万亿美元《基础设施投资和就业法案》(IRA)表示反对,这一现象反映了美国政治体系中党派分歧、政策优先级和立法博弈的复杂性。以下从多个角度详细分析其意义和潜在影响: 一、反对的直接原因1. 法案内容与民主党核心议程的冲突 分阶段通过的争议:拜登政.............
  • 回答
    美国财政部长警告国会,如果再不采取行动,今年10月美国可能面临历史性的债务违约。这可不是小事,而是会对美国经济乃至全球经济产生深远影响的重大事件。首先,什么是“债务违约”?简单来说,债务违约就是政府无法按时偿还到期债务,包括支付给债券持有人的利息和本金。美国政府的债务就像一个巨大的信用卡账单,由国会.............
  • 回答
    拜登政府提出的这份高达6万亿美元的2022财年预算案,确实是个非常引人注目的数字,比特朗普政府在任内最后一次提交的预算案高出了不少,约25%。这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数字游戏,背后反映了拜登政府希望通过大规模财政投入,来解决美国当前面临的一系列深层次问题,并为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注入新的活力。要理解这份预.............
  • 回答
    澳大利亚国会爆出的性丑闻,绝非偶然,而是长期以来,在某些层面上,权力、性别失衡以及缺乏有效监督共同作用下的必然结果。这桩件件揪心、件件令人愤怒的指控,像一把尖锐的手术刀,毫不留情地剖开了澳洲政坛光鲜外表下隐藏的污秽,让公众对他们选出的代表们,那些本应代表国家最高道德水准的人们,产生了深刻的失望和质疑.............
  • 回答
    关于国会老爷们“坑”五角大楼的记录,其实是个相当复杂且多维的话题,很难用一个简单的数字或次数来概括。与其说“坑”,不如说这反映了美国政治体制下,国会作为立法和监督机构,与行政部门(包括国防部)之间固有的权力博弈、政策分歧以及有时存在的利益冲突。这种互动,从结果上看,有时确实会给五角大楼的计划带来挫折.............
  • 回答
    想要理解为什么拜登政府不像罗斯福当年那样,利用国会两院多数优势来推行“新政”式的全面抗疫,我们需要深入分析几个关键因素,这些因素涉及到历史背景、疫情本身的性质、政治现实以及政策的有效性。首先,历史背景和疫情的根本不同是理解这一问题的基石。罗斯福的新政是在大萧条的背景下实施的,那是一场经济危机,其核心.............
  • 回答
    在美国国会骚乱发生后,前总统特朗普首次通过视频讲话,直接回应了针对他的弹劾。他在讲话中,将国会骚乱事件归咎于“极大的愤怒”,并且暗示这种愤怒是由于“不公正”的政治迫害所引发。特朗普的逻辑核心:愤怒源于不公,我被诬陷特朗普的讲话,一如既往地围绕着他那套“受害者叙事”展开。他试图将国会骚乱的责任,巧妙地.............
  • 回答
    英国国会否决脱欧协议,这无疑是英国现代政治史上最具戏剧性和影响力的事件之一。这个决定不仅是对一项具体协议的否定,更是对英国未来走向的一记重重耳光,引发了持续的政治动荡和经济不确定性。首先,要理解国会否决脱欧协议的重要性,我们必须回顾一下当时的情况。那是2019年1月,英国与欧盟就脱欧协议进行了漫长而.............
  • 回答
    2021年1月6日,美国国会大厦发生了一起震惊世界的事件:时任总统特朗普的支持者们冲击并占领了国会大厦,试图阻止国会对2020年总统大选结果的认证。这场暴力事件导致多人死亡,并对美国民主制度产生了深远影响。事件的背景 2020年美国总统大选: 2020年11月举行的总统大选由民主党候选人乔·拜登.............
  • 回答
    特朗普在2017年2月28日发表了他总统任期内的第一次国会演讲,这次演讲的背景和内容都非常重要,也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评价。要评价这次演讲,我们需要从多个维度来审视它。演讲的背景和预期: “非常规”的总统: 特朗普自上任以来就以其非传统的沟通方式和政策制定风格而闻名。他在竞选时就承诺要打破华盛顿的.............
  • 回答
    骆家辉先生作为前美国驻华大使,在国会骚乱事件后抛出“轮到美国被‘教育’了,中国正嘲笑我们”的论调,这番话无疑是颇具深意且极具冲击力的。要理解其言论,需要从多个维度进行解读。首先,骆家辉先生的身份赋予了他的话语特殊的权重。他曾长期在中国工作,熟悉中国的政治运作和社会心态。他的言论不只是一个普通美国公民.............
  • 回答
    关于日韩东南亚等国为何与美国“抱团”,这是一个相当复杂且多层次的问题,绝非简单的“抱大腿”三个字就能概括。事实上,这种“联盟”或“伙伴关系”的建立,是历史、地缘政治、经济利益以及安全考量等多重因素交织作用的结果。历史的烙印与安全的基石:首先,我们必须回顾二战后的历史。对于日本和韩国而言,美国在战后的.............
  • 回答
    美国总统特朗普在离任前发表了一场备受瞩目的告别演说。这场演说,他选择用“告别”而非“告捷”,这本身就透露出一些信息。他在演讲中,一如既往地强调了自己任期内的“成就”,尤其是在经济、边境安全和国家力量方面的“进步”。然而,与以往不同的是,这次他明确而有力地谴责了国会骚乱事件,称其为“对民主的攻击”,并.............
  • 回答
    特朗普的基建计划,自上任以来就一直是其核心议程之一,但时至今日,这个宏伟的蓝图在国会层面始终步履维艰,前景确实充满了不确定性,甚至可以说“堪忧”。要理解其中的缘由,需要深入剖析几个关键层面:一、 资金来源的巨大分歧:财政赤字与税收的难题这是特朗普基建计划在国会遭遇的最大阻碍,也是最核心的矛盾点。特朗.............
  • 回答
    关于特朗普竞选团队向国会骚乱组织者支付超 270 万美元的指控,这确实是一个非常值得深思和关注的问题,其背后牵涉到政治献金、竞选活动、法律责任以及对民主制度的潜在影响等多个层面。要理解这件事,我们需要把它放在一个更宏观的背景下,并尽可能细致地剖析。首先,我们得明确这个“支付”的性质。这笔钱具体是以什.............
  • 回答
    日本政坛最近的风波不小,其中最引人注目的莫过于几大在野党国会会派的“合并大戏”。简单来说,就是此前各自为政的几个主要反对党,比如立宪民主党、日本维新会,再加上国民民主党,这三股力量为了在国会里更好地发挥作用,抱团取暖,组建了一个统一的会派。这事儿可不是小打小闹,对日本的政治格局来说,绝对是个值得好好.............
  • 回答
    关于美国、日本等国国会给“大V”、“美吹”、“日吹”提供经费的具体数额,以及详细的操作方式,并没有公开的、可查证的数字能够直接对应到“大V”、“美吹”、“日吹”这个标签上来。理解这一点很重要。国家政府(包括国会)的拨款逻辑,通常是基于项目、机构、研究领域、外交倡议等公开透明的体系,而非直接资助某个特.............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