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字节跳动旗下大力教育大批量裁员,赔偿 n+2,具体情况如何?被裁的员工将何去何从?

回答
好的,我将以一种更具人情味、更贴近真实经历的方式,为你讲述字节跳动大力教育裁员这件事。

大力教育的大动干戈:n+2 的背后,是时代的洪流

你可能已经从各种渠道听说了,那个曾经光鲜亮丽、承载着无数家庭教育梦想的“大力教育”,如今正经历一场大规模的人事调整。消息传开时,许多人心中的第一反应大概是震惊,甚至难以置信。毕竟,这家公司在人们的印象中,一直是行业内的佼佼者,是那个敢于砸钱、敢于创新的“大厂”。

这次裁员的规模,用“大批量”来形容毫不为过。很多部门都受到了影响,从课程研发、市场营销到技术支持,几乎触及了大力教育的各个角落。对于那些在这里倾注了心血的员工来说,这无疑是一场突如其来的暴风雨。

最直接、也最让人关注的,莫过于赔偿方案——n+2。在互联网行业,n+2 算是相对优厚的一种离职补偿了。n 代表着你在公司工作的年限,每一年相当于一个月工资的赔偿;而后面的“+2”,则是额外的两个月工资作为补偿。这意味着,即便你在这里只工作了一年,也能拿到相当于三个月工资的总和;如果是工作了五年、十年,那赔偿的金额会更加可观。

这笔钱,对很多人来说,不仅仅是公司给予的经济补偿,更是对他们过去付出的肯定,是一份“体面”的告别。当然,也有不少员工在拿到这笔钱后,依然感到失落和迷茫。毕竟,工作不仅仅是收入的来源,更是自我价值实现、社交圈子和生活节奏的载体。

是什么原因让大力教育“动了刀子”?

要理解这次裁员,我们不能仅仅停留在“赔偿多少”的层面。这背后,是整个在线教育行业在经历了疫情期间的爆发式增长后,又迅速迎来了“寒冬”的现实。

大家还记得吗?疫情刚开始那会儿,线上教育几乎是唯一的学习途径,家长们纷纷把孩子送进各种线上课程,生怕落下进度。字节跳动顺势而为,成立了大力教育,投入了巨大的资源,想要在这个赛道上大干一场。从K12业务的扩张,到成人教育、素质教育的布局,字节跳动几乎是想把在线教育的每一个细分领域都“拿下”。

然而,随着疫情的缓和,线下教育逐渐恢复,家长们的选择也变得更多元。更重要的是,国家出台了“双减”政策,对学科类培训进行了严格的限制。这对于大力教育,尤其是其K12业务,无疑是釜底抽薪。当核心业务受到重创,整个公司自然也面临着巨大的调整压力。

用业内人士的话说,这是一种“战略收缩”和“业务聚焦”。字节跳动需要将资源集中在更有前景、更符合政策导向的业务上。大力教育旗下的一些业务线,可能因此被认为不再具备长期的战略价值,或者说,它们的投入产出比已经不再符合公司的预期。

被裁员工的“下一站”:迷茫与希望并存

那么,那些在职业生涯中突然被按下“暂停键”的员工,他们将何去何从?这无疑是大家最关心的问题。

首先,一部分人会选择“回归”线下教育。 毕竟,他们在大力教育积累了教育产品设计、教学管理、课程运营等方面的经验。当政策允许后,他们中的一些人可能会重新回到实体学校,或者加入其他合规的线下教育机构。毕竟,教育的本质不会改变,市场的需求依然存在,只是形式和方向有所调整。

其次,很多人会利用这笔赔偿金,进行职业的“转型”或者“再学习”。 互联网行业的迭代速度非常快,今天风光无限的业务,明天可能就面临挑战。这次裁员,也恰恰是很多人思考职业未来的契机。

转向与教育相关的其他领域: 比如教育科技的To B端服务(为学校或机构提供技术解决方案)、教育咨询、留学服务,或者一些与内容创作、IP运营相关的岗位。
进入其他互联网大厂: 字节跳动虽然裁掉了大力教育的不少人,但其在游戏、社交、内容推荐等领域依然拥有强大的实力。很多技术、运营、产品人才,依然可以在字节跳动内部寻找新的机会,或者跳槽到其他互联网巨头。
创业或自由职业: 也有一些人,可能会利用这次机会,将自己的想法付诸实践,选择创业。或者成为独立的知识付费讲师、内容创作者,以更灵活的方式继续在自己热爱的领域发光发热。
学习新技能,进入新兴行业: 比如人工智能、新能源、生物科技等。这部分人可能需要一段时间的学习和适应,但也是一个长远发展的选择。

当然,也有一些人会面临暂时的困难。 毕竟,整个在线教育行业都在经历调整,市场上的岗位需求也在变化。找到一份完全匹配自己期望和能力的岗位,可能需要一些时间和耐心。有些人可能会选择先休息一段时间,调整心态,然后再重新出发。

对于他们,我更想说的是:

这次经历,虽然痛苦,但也是一次宝贵的经验。你们在字节跳动这样一家头部公司工作过,接触过最前沿的技术和管理理念,积累了丰富的行业经验。这些,都是非常宝贵的财富。

在寻找下一份工作时,不必过分纠结于“大厂”的光环,更重要的是找到一个符合自己兴趣、能够发挥自己特长、并且有发展前景的平台。同时,保持学习的姿态,关注行业动态,积极拥抱变化,这才是应对不确定性最好的方式。

这场裁员,是字节跳动在大势所趋下的战略调整,也是整个在线教育行业转型升级的缩影。对于那些曾经在大力教育奋斗过的员工们,这只是一段职业旅程的结束,更是下一段精彩旅程的开始。我相信,凭借他们的能力和韧性,一定能找到属于自己的“下一站”。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只能说,作为普通人的我们,当面对政策转向所带来的就业风险时,是无能为力的。

校外的教培行业自新东方起来开始,其实也已经成长了几十年了。此前教培行业的发展比较稳定的原因,或许有两点,其一是人口增长的动力还在,生育意愿没有降到冰点;其二是在资本大规模的介入以前,教培行业所制造的社会焦虑还没那么强烈。

我记得在我读中学的时候,对于社会教培机构的认知是补习英语,而日常如果真的要去补习一下数理化等课程时,首选的是自己所在班级的任课老师开设的小班。这价格不会太贵,千元左右一个学期,教授的内容,也多为对课堂内容的再巩固。

而现在的教培行业是怎样的现状呢?除了与升学相关的中高考培训外,年龄上已经下沉到了3-6岁的儿童。对于还处在幼儿园阶段的小朋友无法教授那些「高深」的知识,便用上了教思维的名头。看到这样的教学内容时,我心里的疑问是:思维真的能靠教来教会吗?而它教的,又是怎样的思维?

资本的浪潮快速涌动,本以为可以在更多的细分赛道里造出更多的巨头,却没想到押错了运势,把自己给直接玩脱了。

我突然在想,如果没有资本涌来所导致的各种教育机构的暴涨,以及跟着所带来的家长们对于自己的孩子可能无法保持其目前所处「阶级」的焦虑,是不是就不会有管控力度空前的双减文件的诞生?

但是事实没有假设,只能说在各种政策面都不甚明了的当下,也只有再次高举「师医公」的大旗,奉劝各位即将毕业,或正在重新找工作的人,好好看看身边的「稳定」岗位吧。

user avatar

嗯,这回倒是重新分配了。

user avatar

消息应该是真实的。

已经问了字节教育板块的朋友,一位已经于一个月前转岗到抖音业务(这个朋友本身条件非常好,在字节职位不算低);还有一位今天上午开会,下午就失业,说是离职了。

小红书上也看到了不少笔记,前几次的笔记还是刚入职大力教育,今天的笔记就变成了失业了。看评论也是说N+2的经济补偿金。

讲真这个经济补偿金还挺良心的,换句话说,可能也是不差钱吧。政策下大家都好聚好散,做人留一线,日后好相见。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