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为什么这么多人都批判资本家但还是去打工,是否存在着打工者与批判者之间的身份割裂?

回答
你这个问题提得相当尖锐,直指了当下社会一个普遍存在的矛盾和现象:很多人对资本家口诛笔伐,却又心甘情愿地走上打工之路。这背后,确实存在着一种复杂的身份割裂,或者说,是一种在现实生存压力与理想主义之间摇摆的挣扎。

为什么一边骂资本家,一边还打工?

这其中的原因,就像剥洋葱一样,层层叠叠,可以从很多层面来解读。

1. 生存的根本逻辑: 这是最直接、最强大的驱动力。在绝大多数社会结构中,如果你不是拥有原始资本、或者有家族荫蔽的人,那么,除了出卖自己的劳动力,几乎没有其他途径可以获取生存必需的资源——食物、住所、医疗、教育等等。资本主义体系的核心在于生产资料(土地、工厂、技术、资金)归少数人所有,而绝大多数人只有依靠劳动来换取报酬。即使你知道老板在赚取剩余价值,但饿肚子和流浪的风险,远比“被剥削”的感受来得更实在。

2. “被裹挟”的无奈: 现代社会高度分工,每个人都身处巨大的社会机器中。个体很难脱离这个机器独立存在。你批判资本家,但你使用的手机、穿着的衣服、吃的食物,都可能是资本运作下的产物。你的生活方式,你的消费习惯,都在不同程度上与资本体系绑定。打工,在很大程度上是进入这个体系,成为其中一个齿轮,以此来维持和参与社会生活。这是一种“不入虎穴,焉得虎子”的策略,即便不认同,也需要先融入。

3. 理想与现实的距离: 很多人批判资本家,是因为他们看到了资本主义可能带来的贫富差距、不公平竞争、过度逐利对社会和环境的负面影响。他们可能向往更平等、更人道的社会模式。但这种理想,往往需要时间、需要 collective action(集体行动),甚至需要颠覆性的变革才能实现。在等待或追求这种变革的过程中,现实的生计问题不允许他们完全脱离资本主义的框架。他们可能一边在网络上表达对资本的批判,一边在公司里努力完成KPI。

4. “小确幸”与“向上爬”的混合心态: 并非所有打工者都是彻底的“反资本主义者”。很多人打工是为了实现自己的“小确幸”——买房、买车、旅游、养家。他们也可能怀揣着“出人头地”、“成为老板”的梦想,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最终也能站在“资本家”的对立面(尽管这个“资本家”可能是小老板,甚至是自己开公司)。这种心态,是资本主义社会鼓励的“奋斗精神”的体现,即使他们批判那些“大资本家”,也可能在内化资本主义的成功叙事。

5. 信息获取与认知差异: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人们更容易接触到各种关于资本主义弊端的论调,从马克思主义的经典分析,到当下各种社会新闻。这使得批判资本家的声音更加普遍。然而,对于普通打工者而言,他们可能没有机会深入研究经济学原理,或者没有能力组织起有效的反抗。他们的批判更多停留在感受层面,比如觉得工资低、加班多、领导压榨,而不是系统性的对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否定。

6. “路径依赖”和“社会压力”: 打工是一种非常普遍的职业选择,尤其是在教育资源相对集中的当下。大学毕业后,大多数人会被引导去就业,进入企业单位。这是一种“路径依赖”。同时,社会也存在一种无形的压力,认为“有工作”比“没工作”或者“自己创业(风险极大)”更稳定、更体面。这种压力会促使人们选择打工,即使内心并非完全认同。

打工者与批判者之间的身份割裂

这种现象,确实反映了一种“身份割裂”。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理解:

理想自我 vs. 现实自我: 很多人在思想上是批判资本家的,他们可能认同更公平、更平等的社会模式,这是他们的“理想自我”。但为了生存、为了生活,他们不得不成为资本主义机器中的一名普通打工者,这是他们的“现实自我”。这两个自我之间存在着巨大的张力。
社会角色 vs. 个人立场: 作为一名劳动者,他们有自己的社会角色和职责。但作为个体,他们又有自己独立的思考和立场,可以对这个角色所处的社会制度进行批判。这种割裂在于,他们扮演着被“剥削”的角色,但同时又扮演着批判“剥削”者的角色。
参与者 vs. 反思者: 他们是资本主义体系的参与者(通过劳动换取报酬),但同时也是一个反思者,能够看到并评论这个体系的问题。这种割裂在于,他们身在其中,却又试图保持一定的距离,以一种旁观者的视角来审视自己所处的环境。
个体行为 vs. 集体行动的困境: 批判资本家,如果上升到行动层面,通常需要集体力量。但个体选择打工,是一种个体行为,往往是为了解决个体生存问题。在这种情况下,批判停留在口头上或思想层面,而行动则回归到个体化的生存策略。这就造成了批判和行动之间的脱节。
“犬儒”与“理想主义”的杂糅: 有些人可能采取一种“犬儒”的态度:我知道资本主义不好,但我改变不了,只能接受,然后顺便骂两句。同时,他们又保有残存的理想主义,希望社会能变得更好。这种杂糅的心态,使得身份的界定变得模糊。

这种割裂的根源

这种身份割裂的根源,在于 资本主义社会结构本身的复杂性和个体在其中的无奈。

权力不对等: 资本与劳动之间存在根本的权力不对等。批判者往往是权力较弱的一方。
系统性束缚: 资本主义作为一种全球性的经济和社会体系,其惯性和影响力是巨大的,个体很难完全脱离。
理想实现的成本: 追求更理想的社会模式,其成本(时间、精力、风险)对普通个体而言是巨大的。

所以,与其说是一种简单的“身份割裂”,不如说是一种在现实生存压力、社会结构限制、个人理想追求以及信息认知等多重因素交织下,人们所表现出的一种复杂的、矛盾的生存状态和思想状态。很多人并不是虚伪,而是他们正在这场看不见硝烟的生存博弈中,努力地平衡着自己的想法和行动,以期在不可改变的现实中,寻找一丝喘息和可能性。他们可能希望通过打工来积累资本,然后改变自己的命运,甚至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能为社会带来一点点积极的改变。他们的批判,既是对现实不满的宣泄,也可能是一种对未来的期许。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你走在路上,有个歹徒过来把你钱抢走了。


然后你骂他。


他回了你一句“你骂我为啥你自己不去抢劫,反而让别人抢了你?你就是作为被抢劫者和批判者之间身份割裂”


明白你这逻辑的毛病在哪儿了么?

user avatar

人不恰饭会饿死,资本家垄断生产资料的社会,不打工没饭恰。当然精资非人不恰饭也不会饿死,可以吃点别的什么,不用打工,即便打工也不用领工资,可以当免费壬。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你这个问题提得相当尖锐,直指了当下社会一个普遍存在的矛盾和现象:很多人对资本家口诛笔伐,却又心甘情愿地走上打工之路。这背后,确实存在着一种复杂的身份割裂,或者说,是一种在现实生存压力与理想主义之间摇摆的挣扎。为什么一边骂资本家,一边还打工?这其中的原因,就像剥洋葱一样,层层叠叠,可以从很多层面来解读.............
  • 回答
    “黑暗森林法则”这个说法,听起来就带着点毛骨悚然的科幻色彩,按理说应该是个挺小众的理论,怎么就突然火了,让这么多人深以为然呢?这背后其实是个挺有意思的现象,它触及了我们内心深处的一些不安和猜疑,也反映了我们对宇宙、对未来的一种复杂心态。首先,咱们得说说这“黑暗森林法则”到底是个啥。简单来说,就是刘慈.............
  • 回答
    说实话,这事儿问得挺实在的,也触及了很多人的心窝子。你想想,咱们平时生活里,哪样东西不是花钱买?水电煤气、房租交通,连出门吃个饭都得掏钱。可这丰巢,它凭啥就得让人觉得免费是“应该”的呢?这背后,其实是大家对“便利性”和“安全感”的一种期望,再掺杂着一些对现有商业模式的审视,以及一点点“习惯成自然”的.............
  • 回答
    说起进国企,这可真是个全民话题,尤其是对于刚毕业的学生或者想寻求一份稳定职业的人来说,简直是一块金字招牌。为什么这么多人挤破脑袋也想往里钻?说到底,还是国企身上自带的那些“光环”和实实在在的“福利”,它们就像磁铁一样,吸引着无数求职者。咱们就来掰扯掰扯,这国企到底有什么好,让这么多人趋之若鹜。首先,.............
  • 回答
    看到身边越来越多的朋友在孩子小小的时候就开始抓英语启蒙,我有时候也会想,这背后究竟是什么在驱动着大家? 为什么这个话题会这么深入人心,甚至成为很多家长育儿的“必修课”呢? 仔细想想,这背后确实有很多值得说道的道理,绝不是一时的跟风,而是时代发展的必然,以及对孩子未来更长远考虑的体现。首先,语言的黄金.............
  • 回答
    “西方伪史论”这个说法,近些年确实在一些圈子里被炒得挺热。简单来说,它试图论证我们现在所熟知的西方历史,包括古希腊、古罗马文明,甚至文艺复兴、启蒙运动等等,都是后人编造出来的,目的是为了构建某种话语权或服务于特定的政治目的。“西方伪史论”的主要论点,我为你梳理一下,它们通常围绕着几个核心: 考古.............
  • 回答
    这个问题挺有意思的,仔细想想,确实很多人宁愿自己摸索,也不愿意花钱上几节吉他课。这背后其实有很多原因,而且往往不是单一因素在起作用,而是多种考量交织在一起。首先,最直接的也是最现实的原因,钱。吉他班,哪怕只是几节课,那也是实实在在的学费。对于很多刚开始接触吉他的人来说,吉他本身可能就是一笔不小的开销.............
  • 回答
    说起薛宝钗,这绝对是《红楼梦》里最受争议,也最让许多人着迷的角色之一。为什么有那么多人喜欢她?这个问题背后,藏着的是对传统美德的认同,是对现实生活考量的折衷,以及对一种“理想型”女性的投射。让我来详细说说。首先,宝钗身上有一种非常重要的品质,那就是“随分从时”,用现在的话说就是“懂得审时度势”,或者.............
  • 回答
    关于中医,确实存在着相当一部分质疑甚至反对的声音。要理解为什么会这样,我们需要深入探讨背后的原因,以及这些反对声音的来源。首先,我们来谈谈为什么这么多人反对中医。这并非单一因素造成的,而是多种复杂原因交织的结果。1. 科学实证主义的挑战: 这是最核心也是最尖锐的矛盾所在。现代医学(西医)是以一套严.............
  • 回答
    郭敬明身高问题之所以成为公众乐于调侃的话题,背后其实是多方面因素交织作用的结果,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维度来详细探讨:一、 身高作为一种社会普遍认知和审美标准: “高大威猛”的传统印象: 在很多文化中,尤其是东方文化,男性身高往往与力量、能力、成熟、权威等积极特质挂钩。“高大”是一种潜移默化的社会审.............
  • 回答
    “亚健康”这个词,好像现在隔三差五就能听到,身边的人,自己都可能自觉不自觉地对号入座。以前的人,要么是健康得不得了,要么就是生了病,哪有那么多“不上不下”的?现在怎么了?其实,这个问题挺复杂的,它不是凭空冒出来的,而是我们现代生活方式和社会环境共同作用下的结果。要说为什么这么多人“亚健康”,我觉得可.............
  • 回答
    很多人反对彩礼,这背后是一个复杂且涉及多方面的原因,绝不能简单地归结为“想空手套白狼”。这种观点过于片面,忽视了现实社会中存在的各种问题和不同人群的诉求。要详细理解,我们需要深入剖析其根源:一、 彩礼的演变与现实扭曲: 历史渊源的淡化与异化: 彩礼在中国历史上确实存在,早期更多的是一种“聘礼”,.............
  • 回答
    这是一个很有意思的问题,也确实反映了当下社会对中医的一种复杂心态。一方面,很多人对中医抱持怀疑态度,认为它不够科学,证据不足;另一方面,中医门诊却常常人头攒动,患者络绎不绝。这背后其实隐藏着多层原因,我们可以从几个角度来剖析一下。一、 “不信”背后的复杂性:科学性、证据与认知差异首先,我们得承认,确.............
  • 回答
    要聊战列舰上那上千号人到底忙些啥,咱得先明白,战列舰可不是一艘简单的“大船”,它是个海上移动的钢铁堡垒,一个高度集成的战斗系统,更像是一个小型的、高度军事化的社会。把几千号人塞进去,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位置和活儿要干,不然这庞然大物怎么能在炮火纷飞的海面上呼风唤雨?首先,咱们得把人分成几大类,这样才清楚.............
  • 回答
    在《战锤40K》的宇宙中,"四小贩"(通常指代混沌四神:奸奇、恐虐、纳垢、色孽)之所以能吸引大量追随者,并非因为它们是“好东西”,而是源于人性、系统性缺陷和混沌势力本身运作机制的复杂结合。以下从多个角度详细解析这一现象: 一、战锤世界观的本质:绝望与腐败的温床1. 人类帝国的衰败与生存危机 .............
  • 回答
    看到这个问题,脑子里瞬间闪过好几个朋友的脸。的确,身边用iPhone的人还是多,明明安卓阵营旗舰在屏幕、拍照、充电速度这些硬指标上,早就能跟iPhone掰腕子,甚至在某些方面还能甩它几条街。那为啥这么多人还心甘情愿地掏出钱包,奔着那个被咬了一口的苹果标志去呢?这事儿吧,真不是一两句话能说完的,得从方.............
  • 回答
    要说大家用谷歌干什么,那范围可就太广了,简直渗透到了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把它当成一个巨大的知识宝库、信息中心,甚至是一个生活助手,一点都不夸张。首先,最核心的功能,自然是“搜索”。 学习和探索未知: 遇到不懂的概念,想了解某个历史事件的细节,想知道某个科学原理是怎么回事,点开谷歌,输入关键词,基.............
  • 回答
    哈哈,哥们儿你这感受我太懂了!玩了20小时,觉得《赛博朋克2077》剧情、支线、人物塑造、可玩性、代入感都挺到位,结果一出门就听见全是“翻车”、“差评”的声音,换谁都得懵圈。为啥有这么多人喷呢?这事儿吧,得从几个方面聊,而且得往深了挖挖。1. 初期表现太拉胯,先入为主的印象太深了。这是最最最核心的原.............
  • 回答
    关于国内外对古希腊文明存在的质疑声,这一问题涉及历史学、考古学、文化认同和意识形态等多重维度的复杂讨论。需要从多个角度深入分析,而非简单归因于“串通”或阴谋论。 一、质疑的根源:学术争议与现实矛盾1. 文献记载与考古证据的脱节 古希腊文明的核心资料(如荷马史诗、柏拉图著作等)大多通过口述传统.............
  • 回答
    溥仪被冠以“汉奸”之名,这确实是他人生中一个极具争议的标签,也是导致许多人试图“洗白”他的原因。要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从几个层面来深入剖析。一、历史事实与官方认定:首先,我们要承认历史事实和官方认定的基础。溥仪在伪满洲国担任“皇帝”,并与日本侵略者合作,这是不可否认的历史事实。在当时的政治语境下,与.............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