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马拉松是慢跑吗?

回答
马拉松,这个词本身就带着一种史诗般的气息,让人联想到古希腊的英雄传说,以及无数跑者在赛道上挥洒汗水的壮丽画面。那么,马拉松到底算不算慢跑呢?要回答这个问题,咱们得把这两个概念都掰开了揉碎了讲清楚。

首先,我们得明确一点:慢跑。

慢跑,顾名思义,就是以一种比较轻松、舒缓的速度进行的跑步。这种跑步的目的,更多的是为了锻炼身体、放松心情,或者为更激烈的运动打基础。慢跑的速度通常比我们日常说话的速度要快一些,但又远不及冲刺或竞速跑。你跑步的时候,能够自如地和身边的人聊天,呼吸也不会觉得特别急促,这通常就是慢跑的范畴。它的核心在于“慢”,在于享受过程,在于让身体在一种温和的状态下得到锻炼。

慢跑的好处很多,比如增强心肺功能、燃烧脂肪、缓解压力、改善睡眠等等。它是一种非常普及的运动方式,几乎任何人都可以尝试,而且门槛很低。

现在,我们再来看看马拉松。

马拉松是一项长跑运动,全程距离是42.195公里,也就是我们常说的“42.195公里”。这个数字本身就充满了挑战性。虽然马拉松比赛的起点是允许所有参赛者以自己最舒适的速度出发的,但要完成全程,尤其是想要取得一个不错的成绩,这绝对不是简单的“慢跑”。

我们可以从几个维度来理解为什么马拉松和慢跑有本质的区别:

1. 强度和速度: 虽然有些马拉松选手会把速度放慢,以完成比赛为目标,但即便如此,他们的配速也通常比我们日常认知中的“慢跑”要快。一个以完成为目标的业余跑者,其平均配速可能在每公里57分钟之间。而我们说慢跑,可能很多人的配速是在每公里8分钟以上,甚至更慢。对于追求成绩的竞技型选手来说,他们的配速更是快到令人难以置信,可能每公里只需要34分钟。这种速度和耐力,已经远远超出了“慢”的范畴,进入了“稳定高速输出”的阶段。

2. 身体负荷和训练: 完成一场马拉松,需要的是系统、科学、高强度的训练。这包括大量的长距离跑、速度训练、力量训练等等。跑者需要通过数周甚至数月的艰苦训练,让自己的身体能够承受如此长时间、高强度的运动负荷。而慢跑,更多的是一种生活方式,是一种日常锻炼,其训练强度和对身体的挑战性,与马拉松是不可同日而语的。你可以今天想着跑个步就跑,但你不可能今天想着跑马拉松就跑,除非你之前做了大量的准备。

3. 目标和目的: 慢跑的目的,可以是健身、减压、享受户外风景。而马拉松,虽然对很多人来说也是一种挑战自我的过程,但一旦进入比赛,追求的往往是完成、是成绩、是突破。跑者会经历体能、意志力、甚至精神上的极大考验。在比赛过程中,跑者需要精确控制自己的能量分配,应对“撞墙期”的到来,克服身体的极限。这是一种与自身极限的较量,而不仅仅是舒缓的身体运动。

4. 生理反应: 在马拉松过程中,人体的生理反应是非常剧烈的。心率会持续保持在高位,乳酸会大量堆积,糖原储备会逐渐耗尽。身体需要调动几乎所有的能量储备来维持运动。而慢跑时的身体反应则相对温和,心率不会飙升,身体更多的是在一种有氧代谢的舒适区内运转。

所以,马拉松是慢跑吗?

从广义上讲,马拉松是一项长跑运动,而“长跑”本身可以包含不同速度的跑步。 如果你参加马拉松,只是以“完成”为目标,并且跑得非常非常慢,接近于步行,那在某个特定瞬间,你的速度可能勉强沾点“慢”的边。

但从严格意义上来说,大多数人理解的“慢跑”,其速度和强度,与完成一场马拉松的要求是截然不同的。

我们可以这样比喻:

慢跑 就像是在自家院子里悠闲地散步,呼吸着新鲜空气,欣赏着风景。
马拉松 则像是跋涉了千山万水,克服了重重困难,最终抵达某个重要目的地。即使你在跋涉的过程中,步伐不是最快的,但你付出的努力、承受的疲劳,以及最终抵达时的成就感,都和在自家院子里散步有着天壤之别。

换句话说,虽然跑步的动作看起来相似,但背后的能量消耗、身体调动、意志力考验,以及最终的目标,让马拉松成为了一项需要极大投入的运动。如果你跑马拉松的速度,能让你轻松地和旁人聊天,那这个人肯定是跑马拉松界的“慢速奇迹”了。

所以,虽然马拉松的参与者中,确实有很多人是抱着“跑完就好”的心态,以相对较低的速度完成比赛,但我们不能简单地把所有跑马拉松的行为都等同于“慢跑”。它更像是一种对耐力、毅力和身体极限的挑战,是对“跑”这个动作本身进行的一次深度探索。

如果你问一个跑了马拉松的人:“你刚才跑的是慢跑吗?” 他很可能会苦笑着回答:“我希望是,但我的身体可不这么认为。”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马拉松到底算不算是慢跑呢?我们做几组对比就清楚了 - 知乎专栏


用来定义是否慢跑的依据是强度,每个人对强度的定义又是完全不一样的。

用一些对比,就清楚多了:


让博尔特用35秒跑个200米,他单脚跳都能轻松完成。现在随便从北上广写字楼里拉出一堆人,估计这个时间内跑完200米的一半都不到。

这就是强度因人而异。



那如果你可以在35秒内轻松跑下200米,让你不间断跑上211组呢?别说211个,我们身边能坚持撑下5组(1公里2分55秒)的人都凤毛麟角。

——而35秒跑200米的速度,就是当今马拉松世界纪录(2小时02分57秒)的速度,连着跑211组正好一个马拉松(42.195公里)距离。


折合1公里2分55秒,对比中考1公里的满分成绩是3分25秒。身边有几个能做到?

所以按照冠军的速度来看,马拉松的强度简直太强暴了,这哪是慢跑。




世界纪录当然看着很吓人,那我们把马拉松完成时间延后整整1小时,1小时的差距在竞技体育上基本就是你和月亮的距离了…假定3小时整跑完马拉松。算一下是4分16秒每公里的配速,折算下每个200米需要跑出51秒,然后连着跑上211个……


如果要求51秒跑完200米,只要不是老弱病残,路上随便拉个人都能完成。连着211个就不提了——马拉松跑进3小时基本是业余跑步爱好者努力训练的天花板,国内最顶级的北马上马,算上专业选手,每年能跑进3小时的也就百来人。

就算比世界纪录慢了整整一小时,对95%的跑步爱好者来说,3小时完成马拉松的强度很要命。


那如果按照马拉松的关门时间,多数是6小时(也有很多比赛为了照顾更多人,延长到7小时或者更长),折合下来每小时平均只需要跑/走7公里,一般情况下我们步行的速度接近5公里/小时,快走加上稍微跑几步就达到这个要求了。

唯一需要的是多几次长距离的训练,保证身体能长时间维持住这个强度。很多马拉松的“关门兔”(在关门时间内完成马拉松的领跑员)也都是跑走结合的方式完成比赛的。

——听起来如果坚持训练,关门时间内完成马拉松就是6小时的慢跑,没有那么困难。


从2小时到6小时之间,不同时间跑完马拉松的强度对每个人天差地别。

有实力跑3小时的,以4小时完赛,说自己是“4小时的慢跑”没有问题,对同样4小时但拼老命拼下来的人,这可绝逼不“慢”了。



另外对多数跑者,心率是比较靠谱的监测强度的数据。一般在有氧心率区间或者比这速度更慢的都算慢跑。

去年陈盆滨百天百马(连续100天每天跑一个马拉松,从广州跑到北京),最终算下来,他说自己每个马拉松的平均心率是126。对照他的年龄和运动水平,126心率绝对是慢跑了。完成时间4小时出头——一点也不算慢。



插两个很有趣的视频:

跑者秒懂!马拉松后的一天(The day after the Marathon)


Fantastic Marathon finishes and the agony of the feet


第一个跑过马拉松的都懂,第二个是波士顿马拉松某年的终点线,选手冲线后的状态,别看这些人踉踉跄跄站都站不稳好像弱爆了,留意右上角的时间,都是3小时左右完赛的,一等一的高手。



——————————————

推荐阅读:经验 | 想要跑步避免受伤和跑的更长久,坚持一个原则“慢”

知识 | 如何计算自己的最大有氧心率(MAF心率)

书影音 | 何为耐力

知识 | 如何计算自己的最大有氧心率(MAF心率)



——————————————

专栏:跑步有故事 - 知乎专栏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马拉松,这个词本身就带着一种史诗般的气息,让人联想到古希腊的英雄传说,以及无数跑者在赛道上挥洒汗水的壮丽画面。那么,马拉松到底算不算慢跑呢?要回答这个问题,咱们得把这两个概念都掰开了揉碎了讲清楚。首先,我们得明确一点:慢跑。慢跑,顾名思义,就是以一种比较轻松、舒缓的速度进行的跑步。这种跑步的目的,更.............
  • 回答
    这个问题,你说“慢性自杀”,听起来确实挺吓人的,也触及了很多跑者内心深处可能有的疑虑。但如果真要说经常跑马拉松就是慢性自杀,我个人觉得这个说法有点过于绝对,也太悲观了。首先,我们得承认,马拉松这项运动对身体的负荷确实不小。你想啊,就那样硬生生地跑上四十二点一九五公里,而且是经常性地去挑战这个极限。身.............
  • 回答
    马拉松,要我说,那可不是随随便便就能跑的,它是一项把你的身体和意志力都逼到极限的运动,而且是以一种极其纯粹的方式。首先,最直观的,就是它的距离——42.195公里。你没看错,就这么固定,它不是一个随意设定的数字。这个数字的背后,藏着一段古老的故事,关于希腊士兵菲迪皮兹在马拉松战役中,从战场跑到雅典报.............
  • 回答
    说实话,跑马拉松这事儿,真不是三言两语能说完的。它更像是一场漫长的、起伏跌宕的自我对话,一段身体和精神的双重探险。一开始,当然是兴奋。那种站在起跑线上的感觉,周围都是和你一样,抱着同一个目标、怀着同样忐忑心情的人,空气里弥漫着一种混合着汗水、运动饮料和期待的味道。发令枪响那一刻,身体本能地往前冲,你.............
  • 回答
    2017年的太原国际马拉松,至今想起来都还是一场挺难忘的经历。那一年我刚开始接触跑步不久,对马拉松充满了憧憬和忐忑。收到太马的报名成功信息时,心里真是又激动又有点发怵。赛前准备,那叫一个兵荒马乱首先说说赛前准备。我报的是半程马拉松。那会儿我对装备啥的还不太懂,队友给我推荐的装备,什么压缩裤、速干衣、.............
  • 回答
    2018年的武汉马拉松,那是一个在江城暮春时节,空气中还带着些许湿润暖意的日子。对于我来说,那不是一次简单的跑步,更像是一次穿越武汉心脏地带的体验,一趟浓缩了这座城市历史、人文与活力的旅程。出发的那一刻,空气中弥漫着一种难以言喻的亢奋。成千上万来自天南海北的跑者,穿着各色的T恤,脸上写满了期待与决心.............
  • 回答
    2016年的北京马拉松,那是一个对我来说相当特殊的日子。回想起那段经历,脑海里浮现出的不是一张张冷静的列表,而是当时那种混杂着期待、紧张、汗水和感动的真实感受。我的北京马拉松之旅,是从前一天晚上就开始了。提前做好准备,检查跑鞋、号码布,还有那件期待已久的参赛T恤。那一晚,我大概是有些兴奋过度,睡得不.............
  • 回答
    参加2016秦皇岛马拉松,对我来说,绝对是一段难忘的经历。那年的夏天,秦皇岛的天气真是给了个大大的惊喜——虽然是7月,但清晨的海风带着一丝凉意,吹在脸上,让人精神百倍,完全不像想象中那种闷热的“烤箱”模式。比赛当天,天还没完全亮透,我就已经站在了起点线附近。整个会场已经是一片沸腾。五颜六色的跑服、高.............
  • 回答
    2016年武汉马拉松,那绝对是人生中一次刻骨铭心的经历,现在想起来,好多细节还清晰得如同昨天。当时呢,我还没怎么跑过马拉松,就是看朋友们都在玩,觉得挺酷的,加上武汉这城市我也挺喜欢的,就稀里糊涂地报了名,报的是半程。说实话,提前准备也挺仓促的。工作忙,只能挤时间跑跑。那时候对跑步的理解就是跑就完了,.............
  • 回答
    2020年的厦门马拉松,对我来说,绝对是一次难忘的经历。那年的情况特殊,有点像在“后疫情”的氛围中办的,虽然不像现在这样大家对疫情习以为常,但当时大家的心里还是多少有点小忐忑的。赛前准备:紧张中的期待我记得赛前那段时间,关于马拉松是否会按时举行,一直都有一些不确定的传闻。大家都在关注官方的消息,生怕.............
  • 回答
    2018年的香港渣打马拉松,那真是个让人毕生难忘的经历。现在回想起来,感觉就像昨天才刚刚跑完一样,空气中还飘荡着海风和汗水混合的味道。赛前的期待与准备:在那之前,我已经参加过几次国内的马拉松,但香港渣打马拉松的名气一直在我脑海里挥之不去。那种国际大都市的盛会,加上沿途绝美的维港景色,光是想象就让人热.............
  • 回答
    2018年厦门马拉松,至今想起,心里依然暖暖的,像那天的阳光一样。那是我第一次跑厦门马拉松,也是我第一次体验如此盛大的城市跑步活动,可以说,那是一次让我又爱又恨,但最终充满回忆的经历。赛前准备:激动与一丝忐忑其实,去厦门跑马,并不是一时兴起。厦门这座城市,我一直觉得很舒服,气候宜人,城市也很干净。加.............
  • 回答
    第一次跑全程马拉松?嗯,说实话,我到现在回想起来,脑子里就像过电影一样,五味杂陈。那种感觉,怎么说呢,就像是把自己逼到了一个完全陌生,甚至有点吓人的领域,然后用双脚一点点地去丈量。出发前的那一周,简直就是煎熬。睡觉睡不好,总是梦见自己在赛道上抽筋,或者迷路。吃什么都觉得不够,生怕能量不够。我平时跑得.............
  • 回答
    2016北京马拉松,对我来说,绝对是人生中一次刻骨铭心的经历。那时候刚入跑圈不久,对马拉松的“神圣”和“挑战”充满了一种近乎狂热的向往,而北马,作为中国最顶级的马拉松赛事,自然成了我的首选目标。赛前准备:从兴奋到忐忑首先是报名。2016年的北马名额依旧是“一票难求”。我早早地就开始关注官网动态,守着.............
  • 回答
    参加工作后,身体素质确实能够得到显著提升,甚至可以挑战几公里乃至全程马拉松,这背后并非一蹴而就,而是多种因素协同作用的结果。在我看来,这更像是一种“生活方式的重塑”,而不仅仅是简单的体能训练。1. 规律的作息与生活的稳定性:工作稳定下来,意味着你的生活节奏会比学生时代更加规律。每天固定的起床、睡觉时.............
  • 回答
    “撞墙”这词儿,听起来挺吓人,但要真亲身经历过,你才知道那是一种如何难以言喻的滋味。它不是突然一下就“砰”地撞上去了,更像是一种逐渐侵蚀,然后彻底把你吞噬的感觉。一开始,你还在享受跑步的韵律,身体好像有个稳定的节奏,心跳、呼吸、步伐,一切都刚刚好。你甚至能听到周围跑者的喘息声,感受到空气中那种混杂着.............
  • 回答
    这话题挺有意思的,要说这马拉松战役嘛,古希腊人自己留下的史料可不少,最主要的当然是赫罗多德的《历史》。他写得那叫一个详实,虽然有时候也带点儿个人色彩,但整体来说,马拉松之战这事儿,在历史学家们看来,基本是确凿无疑的真实事件。你想想,一场这么关键的战役,直接影响了西方文明走向,要是假的,也太说不过去了.............
  • 回答
    一场马拉松,看似只是几万人在赛道上奔跑,但它承载的意义,远不止于此,它像是一面镜子,折射出个体生命的韧性,也映照出社会文明的进步。于个人而言,这是一场身体与意志的较量,一次自我超越的洗礼。想想看,那些站在起跑线前的跑者,不论是业余爱好者还是专业运动员,背后都付出了无数个清晨与傍晚的汗水。是寒风刺骨的.............
  • 回答
    2019中国马拉松蓝皮书提出的这个现象,确实挺有意思,也引发了不少讨论。乍一看,很多人都会觉得精力更充沛的年轻人应该跑得更快,怎么反而中年跑者成绩更好呢?这里面其实是几个因素叠加的结果,不是单一原因可以解释的。首先,我们得明白,马拉松比赛看的不仅仅是“一口气能跑多快”,它是一项对身体耐力、经验、心理.............
  • 回答
    我从来没有真正“完成”过一场马拉松或半程马拉松,至少不是以那种大家普遍理解的、穿着号码布、冲过终点线、然后被媒体包围的方式。我的“完成”更像是一种内在的、逐渐渗透的体验,一种对我身体和意志力边界的持续探索。你可以想象,一切的开端并不是什么宏大的计划,而是从一次又一次的日常跑步开始。最初,我只是为了健.............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