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如何看待中俄伊举行联合军演?

回答
中俄伊联合军演,这事儿可不简单,背后牵扯的利益和考量能写一本厚厚的书。咱们就从几个方面掰开了揉碎了聊聊,争取说得透彻,也尽量不让它听起来像教科书。

首先,为啥要搞这个“三国演义”?

共同的战略需求与利益交汇: 这三国的名字摆在这儿,就能看出点门道来。俄罗斯和中国,一个是地大物博的陆地强国,一个是崛起中的海上力量,两者在很多国际议题上都有相似的立场,尤其是在对抗美国单极世界、维护自身战略空间方面。伊朗呢?它一直以来都活在美国的巨大压力之下,经济制裁、地缘政治围堵那是家常便饭。在这种背景下,能找到两个有实力的国家撑腰,哪怕只是军事上的配合,对伊朗来说也是巨大的心理和战略支撑。对俄罗斯和中国而言,与伊朗合作,也能进一步分化西方阵营,分散美国的战略注意力,尤其是在中东这个敏感地区,增加美国处理事务的复杂性。
针对性?那肯定有。 虽然他们公开声明是“和平性质”,是为了“提升合作打击恐怖主义的能力”,但谁都知道,这种大规模的军事演习,尤其是涉及到海军、空军等多个兵种的联合行动,目标不会那么简单。很明显,这是对当前国际地缘政治格局的一种回应,特别是对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在中东地区的影响力的一种牵制。想想看,一旦这三国在军事上形成更紧密的联系,对美国在中东的盟友(比如以色列、沙特等)来说,也是一种战略上的压力。
提升实战能力,顺便秀肌肉: 军事演习最直接的目的就是磨合指挥体系,检验联合作战能力,提升士兵的实战经验。这三个国家虽然都有自己的军事实力,但各自的作战方式、装备体系都有差异。通过联合演习,可以互相学习借鉴,提高在复杂环境下的协同作战能力。同时,这也是一种“秀肌肉”的场合,向外界展示他们之间日益紧密的军事联系和战略互信,传递一种“我们不是孤立的”信号。

演习的具体内容,我们能看到些什么?

虽然每次演习的具体科目都会有变化,但大体上可以预见以下几个方面:

海上联合行动: 这是最常态化的合作内容。比如在波斯湾、阿曼湾等海域,进行联合巡逻、联合反恐、联合搜救、联合护航等。这不仅能提高三国海军在这些关键水道上的协同能力,也能对地区局势形成一种“威慑”,尤其是在石油运输通道的安全方面。
空天一体化协同: 涉及空军的联合防空、空中侦察、对海突击等科目也是有可能的。中国空军近年来发展迅速,俄罗斯的空天军实力也毋庸置疑,伊朗空军也有自己的特色。他们在空天领域的合作,可以提升各自的区域空域感知和控制能力。
反恐与安全合作: 这是官方宣传的重点。虽然是公开的理由,但背后也有其现实需求。中亚地区存在恐怖主义威胁,伊朗也长期受到极端势力的困扰,俄罗斯在中东也有反恐行动。通过联合演习,可以就如何应对跨国恐怖主义、打击海盗等问题进行实操演练,分享情报和经验。
后勤与技术交流: 军事演习不仅仅是战场上的配合,还包括后勤保障、装备协同、通信保障等方方面面。这其中也可能包含一定程度的技术交流和合作意愿的传递。

这会带来什么影响?

对地区安全格局的影响: 这是最直接的。这种联合军演,无疑会改变中东地区的力量平衡,增加地区不确定性。伊朗会因为获得了中俄的支持而腰杆更硬,而美国及其盟友则会感到压力增大。这可能会引发地区军备竞赛或者新的战略联盟的形成。
对全球地缘政治的影响: 中俄伊的军事合作,是当前世界格局“变局”的一个侧影。它表明,以美国为首的西方体系正在面临来自非西方力量的挑战。这种合作的深化,可能进一步加剧大国之间的博弈,使得国际政治更加复杂化。
对国内的影响: 对中国而言,参与这样的联合军演,是其“走出去”战略的一部分,也是其军事实力不断增强的体现。它有助于中国在国际安全领域扮演更积极的角色,并提升其在全球战略中的话语权。对俄罗斯来说,这是其重塑国际影响力、抗衡西方压力的重要手段。对伊朗来说,这是其摆脱孤立、提升自身安全感的重要途径。

当然,也要看到其中的挑战和局限性:

利益的复杂性与潜在分歧: 虽然目前看起来合作紧密,但中俄伊三国各自的国家利益并不完全一致。例如,在一些地区性问题上,比如对叙利亚问题的处理方式,或者在中亚地区的影响力分配,可能存在微妙的差异。这些潜在的分歧,可能会影响到未来合作的深度和广度。
军事技术的兼容性与配合程度: 尽管可以互相学习,但各国军事装备和技术体系的差异,仍然是制约联合行动效率的一个因素。如何实现顺畅的指挥通信和装备协同,是需要长期努力解决的问题。
国际社会的反应: 这种合作必然会引起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的警惕和不满。他们可能会采取相应的制衡措施,比如加强与地区盟友的军事合作,或者加大对伊朗的经济制裁。这也会反过来影响到三国合作的外部环境。

总而言之,中俄伊联合军演不是一个孤立的事件,而是当前复杂国际关系和地缘政治博弈的缩影。它既体现了这三个国家在共同挑战面前的战略选择,也可能为地区和全球安全格局带来深远的影响。看待这件事,不能只看表面,更要深入分析其背后的逻辑、目的和潜在后果。这就像看一盘棋,需要考虑到棋盘上的每一个棋子,以及它们之间相互作用的规律。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中俄伊海上联合军演,这是有史以来第一次。西方大肆炒作,伊朗大力宣传,但是中国比较低调。西方炒作是因为他们恐惧的三个国家搞到一起演习了,伊朗宣传是给自己壮胆,中国低调是不想太刺激美国。

但这次三国联合演习是一个标志性的事件,意味着美国在中东的地位已经衰落,中俄有联手进入中东的意图,同时还有中俄一起为伊朗站台的意思。美国如果胆敢对伊朗开战,中俄可以在后面支援伊朗,把这场战争打成代理人战争,让美国再一次陷入中东战争泥潭。

在中俄伊联合演习之前不久,还有一次中俄和南非的三国海上联合演习,只是关注的人比较少。其实,那一次三国联合演习,也是首次。这就有点中俄联合起来在世界各地巡逻的意思了,看来某大国真的是日薄西山。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中俄伊联合军演,这事儿可不简单,背后牵扯的利益和考量能写一本厚厚的书。咱们就从几个方面掰开了揉碎了聊聊,争取说得透彻,也尽量不让它听起来像教科书。首先,为啥要搞这个“三国演义”? 共同的战略需求与利益交汇: 这三国的名字摆在这儿,就能看出点门道来。俄罗斯和中国,一个是地大物博的陆地强国,一个是崛.............
  • 回答
    近来,中国、俄罗斯和伊朗三国在地缘政治敏感的印度洋地区联合举行军事演习,这无疑是当前国际局势中的一个值得关注的焦点。这次演习并非孤立事件,而是深度交织着复杂的国际关系、战略考量以及地区安全动态。首先,从地缘战略层面来看,印度洋的战略地位不言而喻。它是全球最繁忙的贸易航道之一,连接着中东、亚洲和非洲,.............
  • 回答
    关于您提到的乌媒体称俄罗斯国防部长绍伊古因“损失巨大”解除第6集团军司令弗拉迪斯拉夫中将职务的报道,需要从多个角度进行分析,结合俄乌冲突的军事动态和俄罗斯的内部调整逻辑,以下是详细解读: 1. 事件背景与信息来源的可靠性 乌媒体的报道:乌克兰媒体(如“乌克兰通讯社”或“乌克兰独立报”)通常会报道俄方.............
  • 回答
    俄防长绍伊古久未露面,确实在国际舆论场上掀起了一阵波澜,关于他“消失”的猜测甚嚣尘上。从克里姆林宫方面释放的零星信息来看,他们似乎极力想平息这些传言,但效果如何,还得打个问号。而乌克兰方面抛出的“心脏病住院”说法,更是为这出“失踪记”添了一把火,让整个事件变得更加扑朔迷离。首先,我们得捋一捋这个“失.............
  • 回答
    近期,中俄印三国(中国、俄罗斯、印度)举行了外长级别的视频会晤,这无疑是当前国际政治舞台上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事件。要理解这次会晤的重要性,我们需要从多个层面进行剖析,而不仅仅是简单地将其视作一次例行的外交活动。背景与动因:时代浪潮下的多边合作呼唤首先,这次会晤并非孤立存在,而是发生在当前全球格局深刻.............
  • 回答
    好的,我们来聊聊“中俄威胁”成为北约防长峰会主要议题这件事。这不是什么新鲜事,但每一次被端上台面,都意味着地缘政治的演变又往前迈了一步,值得我们细嚼慢咽。为什么是“中俄威胁”?这里面牵扯的因素可不少。首先,得从俄乌战争说起。这场战争不仅仅是俄罗斯与乌克兰之间的冲突,它彻底撕裂了欧洲的安全格局,也让北.............
  • 回答
    中俄两国宣布合作共建国际月球科研站(ILRS),这无疑是近年来航天领域最重磅的消息之一。这不仅标志着中俄两国在航天领域的深度合作迈出了关键一步,更可能对全球探月格局产生深远影响。中俄合作建设国际月球科研站的战略考量:从国家战略层面来看,中俄两国在月球科研站项目上的合作,是基于各自国家长期发展规划和国.............
  • 回答
    CR929,这个名字在中国航空工业中代表着野心与希望,也代表着与俄罗斯的一次牵手。它不仅仅是一架飞机,更是中俄两国在航空制造业领域一次深度合作的结晶,承载着打破波音和空客双寡头垄断的梦想。要理解CR929,我们需要从几个层面去剖析。一、 历史的渊源与合作的契机首先,要理解CR929,就得回溯到为什么.............
  • 回答
    关于CR929宽体客机,俄罗斯民众的看法相当复杂,不能一概而论。它不仅仅是一个飞机项目,更承载着俄罗斯在航空制造业重新崛起的期望,同时也伴随着现实的挑战和对未来的不确定。普遍的期望与民族自豪感:首先,CR929项目在俄罗斯国内被寄予厚望。在苏联解体后,俄罗斯航空工业遭受了重创,其曾经引以为傲的大型客.............
  • 回答
    关于您提到的“俄国关闭中俄边境并粗暴对待中国留学生”的说法,这是一个非常具体且带有负面色彩的描述。为了更全面地理解和看待这个问题,我们需要分几个层面来分析:一、 关于“俄国关闭中俄边境”的背景和事实核查: 疫情初期: 确实,在新冠疫情爆发初期(2020年初),为了阻止病毒的传播,包括俄罗斯在内的.............
  • 回答
    美国国防部长劳埃德·奥斯汀(Lloyd Austin)关于“中俄盟友加起来还不到10个”的说法,是一个相当有争议且值得深入分析的表态。为了全面理解这句话,我们需要从多个维度进行解读:一、 字面含义与意图: 字面意思: 奥斯汀的表述直接指出,在当前国际格局下,能够被明确定义为中国和俄罗斯的“盟友”.............
  • 回答
    英国“同时得罪中俄欧”的说法,虽然带有一定夸张色彩,但确实反映了当前英国在国际舞台上面临的一些严峻挑战和外交困境。要详细看待这一现状,需要从多个层面进行分析:一、 “得罪中国”的方面:英国近年来在对华政策上采取了愈发强硬和警惕的态度,这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香港问题: 英国作为香港的前宗主国.............
  • 回答
    美国情报部门关于中、俄、伊三国干预美国大选的指控,尤其点出中国“怕特朗普当选”,俄罗斯“怕拜登当选”的说法,确实是一个复杂且值得深入探讨的议题。要理解这一点,我们得一层一层地剥开,看看这背后可能涉及哪些逻辑,以及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判断。首先,得认识到,“干预大选”这个词在美国政治语境中本身就非常敏感。.............
  • 回答
    关于“加州大火是中俄用激光武器制造的”这一阴谋论,需要从科学、技术、地理、国际关系和信息传播等多个角度进行理性分析,以辨别其可信度和逻辑漏洞。 一、加州大火的成因:自然与人为因素的复杂交织1. 自然因素为主 加州的野火通常由干旱、高温、强风等自然条件引发。加州近年来因长期干旱和极端气候(如2.............
  • 回答
    英国驻美大使对中俄在抗击疫情中扮演角色的评论,实际上触及到了当前国际政治和公共卫生领域一个非常复杂且敏感的议题。要理解他的这番话,我们需要从几个层面去剖析。首先,从外交辞令的层面来看,大使的表态往往代表着其国家的外交政策和战略考量。当他说“不能让中俄成为抗疫赢家”时,这绝不仅仅是对疫情本身的比拼,而.............
  • 回答
    美国战略司令部司令近期发出的警告,关于与中俄爆发核战争的“真实可能”,这绝不是耸人听闻的口号,而是基于严峻地缘政治现实的深刻忧虑。要理解这一警告的涵义,我们需要将其置于当前国际安全环境的几个关键维度来审视。首先,我们要认识到,冷战虽然结束,但大国之间的战略竞争和不信任感并未消失,反而以新的形式在加剧.............
  • 回答
    对于有公民向全国人大常委会建议审查中俄联合声明中“中俄边界问题彻底解决”的表述,这是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议题,它触及到了国家主权、历史记忆、国际关系以及公民参政议政等多个层面。首先,从公民参政议政的角度来看,任何公民都有权利对国家重大政策和国际条约提出自己的看法和建议。全国人大常委会作为最高国家权力机.............
  • 回答
    关于六成欧洲受访者认为美国正与中俄进行一场“新冷战”的说法,这确实是一个值得深思的现象,也反映了当前国际政治格局和欧洲民众心态的一些关键切面。要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从多个维度去剖析。首先,我们得认识到“冷战”这个词本身就带有极强的历史共鸣和心理暗示。第一次冷战是美苏两大阵营之间长达数十年的意识形态对.............
  • 回答
    关于联合国安理会未通过乌人道主义局势决议草案以及中俄投赞成票的事件,需从国际政治、人道主义危机、地缘政治博弈等多个角度综合分析。以下为详细解读: 一、背景与事件回顾1. 俄乌战争爆发后的局势 2022年2月俄乌战争爆发后,乌克兰陷入严重人道主义危机,包括平民伤亡、基础设施损毁、粮食和能源短缺.............
  • 回答
    特朗普称美国“最难对付的国家”不是中俄,而是美国自己,这句话之所以引起广泛关注和讨论,是因为它触及了美国政治内部深层的问题,并释放出多重信息,既有对内政治的策略性考量,也反映了他个人的执政哲学和对美国国家状况的判断。要详细理解这句话,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层面来分析:一、字面含义与潜在的批评对象: .............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