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如何看待「中俄威胁」成为北约防长峰会主要议题?

回答
好的,我们来聊聊“中俄威胁”成为北约防长峰会主要议题这件事。这不是什么新鲜事,但每一次被端上台面,都意味着地缘政治的演变又往前迈了一步,值得我们细嚼慢咽。

为什么是“中俄威胁”?这里面牵扯的因素可不少。

首先,得从俄乌战争说起。这场战争不仅仅是俄罗斯与乌克兰之间的冲突,它彻底撕裂了欧洲的安全格局,也让北约成员国意识到,俄罗斯的侵略野心并没有因为冷战结束而消失,反而变得更加危险和难以预测。普京总统的言行举止,以及俄罗斯军队在乌克兰的表现,都让北约国家感到了实实在在的压力。军事上的威胁,不仅仅是边境线上的对峙,更是包括核威胁在内的全面升级的可能性。这让北约不得不重新审视其东翼的防御部署,以及加强对成员国的军事援助。

其次,中国的影响力日益增长,尤其是近年来,中国在国际舞台上的角色越来越突出。从经济实力到军事现代化,再到全球政治议题的参与,中国的崛起让一些西方国家感到不安。北约防长们看到的,不仅仅是中国海军在海上的活动范围扩大,也不仅仅是中国在关键技术领域(比如人工智能、5G)的突破,更深层次的是,他们看到了中国与俄罗斯之间不断加深的战略伙伴关系。这种关系,被一些西方分析人士解读为一种“无上限”的合作,认为中俄两国在挑战以美国为首的西方主导的国际秩序。

那么,北约将“中俄威胁”作为主要议题,具体会讨论些什么?

集体防御和威慑的加强: 这是北约的核心使命。面对俄罗斯的军事威胁,北约需要评估和加强其在东翼(尤其是波罗的海国家和波兰)的军事存在和防御能力。这可能意味着增加兵力、升级军事装备、举行更多的联合军事演习,以展示其防御决心和实力。同时,也要考虑如何有效慑止俄罗斯可能采取的进一步侵略行动,包括不对称威胁和混合战争。

俄罗斯的战略意图和能力评估: 北约防长们会详细分析俄罗斯最新的军事动向、武器研发、战略部署等信息。这不仅仅是对当前局势的应对,更是为了预测俄罗斯未来的行动方向,以便提前做好准备。例如,俄罗斯在北极地区的军事活动、其核武库的现代化升级,以及其网络战和信息战能力,都是北约密切关注的焦点。

中国的作用和影响力的研判: 关于中国,讨论会更加复杂。北约需要评估中国在俄乌战争中的立场,以及其对全球安全秩序可能产生的影响。虽然中国不是北约的直接军事对手,但其在全球范围内的影响力,以及其与俄罗斯的合作,被认为会间接影响到北约成员国的安全利益。这可能包括讨论中国的军费增长、其在亚太地区的军事扩张、以及中国在关键基础设施(如能源、通信网络)领域的影响力。北约也在考虑,如何应对中国在太空和网络空间的活动。

联盟的团结与协调: 面对共同的挑战,北约内部的团结至关重要。防长们会讨论如何加强成员国之间的情报共享、政治协调和军事合作,以确保北约能够形成一个统一的战线。不同国家在对华政策上可能存在一些分歧,北约也需要找到一个平衡点,在维护自身安全利益的同时,避免不必要的对抗。

新兴威胁的应对: 除了传统的军事威胁,北约也越来越重视非传统威胁。这包括网络攻击、虚假信息宣传、能源安全以及供应链的韧性。中国在这些领域的实力和影响力,也是北约关注的重点。

为什么说这种讨论是“主要议题”?这反映了一种战略转向。

过去,北约的焦点主要集中在俄罗斯。但随着中国的影响力扩大以及其与俄罗斯的“背靠背”关系,北约不得不将目光放得更长远,也更宽广。这是一种从区域性安全联盟向更具全球视野的安全伙伴的转变。北约成员国,尤其是美国,认为不能只顾着应对俄罗斯,而忽视了中国在全球安全格局中扮演的角色。

当然,这并不意味着北约要与中国开战。 北约是一个防御性联盟,其主要目的是维护成员国的安全。然而,将“中俄威胁”作为一个整体来看待,反映出北约决策者们对当前国际安全形势的一种判断:即俄罗斯的侵略性以及中俄两国对现有国际秩序的挑战,构成了对北约集体安全和价值观的威胁。

那么,这些讨论会带来哪些实际行动?

增加国防开支: 许多北约成员国已经承诺增加国防开支,以满足北约设定的目标(国内生产总值的2%)。
加强情报共享和分析: 各成员国将更加重视与北约伙伴共享关于中俄的情报。
调整军事部署和演习: 加强在东翼的部署,以及举行更具针对性的演习,以模拟和应对潜在的威胁。
推动技术合作: 在网络安全、人工智能等领域加强技术合作,以应对技术挑战。
加强对关键基础设施的保护: 提高对能源、通信等领域的安全保护能力。

最后,我们也要看到,这种“中俄威胁”的提法也可能带有战略博弈的成分。 通过强调共同的威胁,北约试图加强成员国之间的凝聚力,并争取更多的盟友支持其战略。而且,不同国家在如何界定和应对“中国威胁”上,也可能存在不同的侧重点和策略。

总而言之,“中俄威胁”成为北约防长峰会的主要议题,是地缘政治现实的反映,是俄罗斯侵略行为的直接后果,也是对中国日益增长的影响力的一种回应。这标志着北约在战略上正进入一个更复杂的时代,需要同时应对来自东方的两个主要力量的挑战,并且需要在这个过程中保持自身的团结和战略清晰。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2019年,马克龙判断说:北约正在经历“脑死亡”。本月19号,马克龙又没有忍住:北约所对抗的华约早没了,现在北约正在亲手撕裂欧洲。怎么个撕裂手法?——

拿早已不存在的意识形态之争跟俄罗斯找茬,而同为北约成员国的土耳其,去年各种跳,极端穆斯林都把法国老师的头割下来了,北约居然装聋作哑。要不是法国选择原谅,还不知道怎么收场。这也就算了。最糟心的是,特朗普选择撤军,俩手一摊,真TM的不管了……

实际上,俄罗斯也看出了这一点:只要俄罗斯不搭理欧美,欧美自己就会乱套。

然而俄罗斯想不搭理,也得欧美同意才行。今年1月,纳瓦尔内在俄罗斯引发的抗议活动,现在也没消停下来,欧盟也在研究如何再给俄罗斯一波制裁。所以你看,马克龙多虚伪啊,说得义正言辞,实际上腌臜事儿也没少参与。

而这条新闻,也是再次证明了一个事实:北约需要树立个外部敌人,好让内部聚聚气。北约说中国有问题,俄罗斯有问题,本身就是在找靶子。有些人看不清,反复强调中国市场多好,美国、欧盟舍不得跟中国闹掰,这话放在20年前我赞同。二十年前,我们有着密集而廉价的劳动力,但是,时代变了。现在,我们的劳动力仍然密集,但不廉价;他们大多受到了良好教育,毕业了就往薪资高的、轻松的岗位上跑,他们想要体面地吃饭,不想两班倒、三班倒在服装厂、电子厂打工了。他们有什么错?

中国市场的确好,但竞争力也更强。我们做的不对,他们找我们麻烦,我们做的对,他们还是找我们麻烦,比如说给新疆造谣,反手就对当地企业进行制裁,这种事情躲得过么?中国猥琐发育了这么多年,现在被北约指名道姓的要针对,倒不如站起身来,正面跟欧美竞争。

user avatar

先说个政治不正确的看法:中国的军事力量是必然要成为北约关注的话题的,如果我是北约国的代表,我一样会提出中国问题。

美国军事力量近10年来与世界其他国家的总体差距是在逐渐被缩小的,而如果把中国摘出“世界其他国家”的话,美国军事力量与其他国家的总体差距是在拉大的。

也就是说,中国军事力量的增长已经显得太突出,以至于必须正视中国军事力量增长可能会带来的问题。

但是,这个峰会里涉及对中国的讨论注定只是一场空谈,因为把美国摘出去,剩下的北约国家组队来东亚也打不过中国,而如果美国下狠心发展军备并开战,那么在很长一段时间内,美国不需要北约盟国也能保持对中国较高的胜率。

所以,这次会议实际上是2003年伊拉克战争的翻版:美国人当时要求北约国家一起出兵伊拉克,结果除了英国以外欧洲国家基本都打了哈哈。重要的是,也正是那次出兵要求被欧洲打了哈哈之后,美国国内出现了解散北约的声音。

所以,这次峰会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看成是美国对欧洲国家的态度试探,即使大家一致表示要全力压制中俄,也不一定能落地的,毕竟2003年打死狗都是出声不出力,这次要求打两个真正的大老虎,其中一个还能把欧洲变成辐射地带,欧洲国家的脑子得进了多少水才会蠢到这一步呢?

与其看北约峰会,不如看欧洲军的动态,这个才是欧洲自己意志的体现。

user avatar

老梗:假如美国说你有威胁,你最好真的有。哪怕这个威胁相对美国的实力很微不足道。

伊拉克、利比亚,没有大杀器,积极迎合美国领导的国际秩序,如今是国覆民抢。虽然两国领导人都有罪恶成分,但那是应该由该国人民审判。美国武装入侵和支持反对派的举动,并没有为两国人民带来之前承诺的幸福,反而加深了人民的苦难。美国指摘一些国家的内政,真的是为别国人民好吗?追求正义会有牺牲,但是正义的审判不应该理所当然的以无数无辜生命为代价。

上过小布什和奥巴马时期黑名单的“邪恶国家”,伊拉克、利比亚已经颠覆。苏丹分裂了,叙利亚在内战。古巴遭受的封锁没有放松,伊朗仍被制裁。就一个朝鲜全身而退,跟韩国发生了“天安舰事件”的军事摩擦就从黑名单上消失了。朝鲜,真的有大杀器。如今的朝鲜安定团结,各项事业不断改善。

俄国在十九世纪外号“欧洲宪兵”。如果俄国能有勃勃列日涅夫同志时期相对于全球的军事实力,而欧洲拉胯如现今,普廷同志没有收回君士坦丁堡并前出到莱茵河,是要被蒸制菊的同事逼宫的。

user avatar

六大派只会研究如何围攻光明顶,不会去谋划痛剿巨鲸帮。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