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如何看待「中俄威胁」成为北约防长峰会主要议题?

回答
好的,我们来聊聊“中俄威胁”成为北约防长峰会主要议题这件事。这不是什么新鲜事,但每一次被端上台面,都意味着地缘政治的演变又往前迈了一步,值得我们细嚼慢咽。

为什么是“中俄威胁”?这里面牵扯的因素可不少。

首先,得从俄乌战争说起。这场战争不仅仅是俄罗斯与乌克兰之间的冲突,它彻底撕裂了欧洲的安全格局,也让北约成员国意识到,俄罗斯的侵略野心并没有因为冷战结束而消失,反而变得更加危险和难以预测。普京总统的言行举止,以及俄罗斯军队在乌克兰的表现,都让北约国家感到了实实在在的压力。军事上的威胁,不仅仅是边境线上的对峙,更是包括核威胁在内的全面升级的可能性。这让北约不得不重新审视其东翼的防御部署,以及加强对成员国的军事援助。

其次,中国的影响力日益增长,尤其是近年来,中国在国际舞台上的角色越来越突出。从经济实力到军事现代化,再到全球政治议题的参与,中国的崛起让一些西方国家感到不安。北约防长们看到的,不仅仅是中国海军在海上的活动范围扩大,也不仅仅是中国在关键技术领域(比如人工智能、5G)的突破,更深层次的是,他们看到了中国与俄罗斯之间不断加深的战略伙伴关系。这种关系,被一些西方分析人士解读为一种“无上限”的合作,认为中俄两国在挑战以美国为首的西方主导的国际秩序。

那么,北约将“中俄威胁”作为主要议题,具体会讨论些什么?

集体防御和威慑的加强: 这是北约的核心使命。面对俄罗斯的军事威胁,北约需要评估和加强其在东翼(尤其是波罗的海国家和波兰)的军事存在和防御能力。这可能意味着增加兵力、升级军事装备、举行更多的联合军事演习,以展示其防御决心和实力。同时,也要考虑如何有效慑止俄罗斯可能采取的进一步侵略行动,包括不对称威胁和混合战争。

俄罗斯的战略意图和能力评估: 北约防长们会详细分析俄罗斯最新的军事动向、武器研发、战略部署等信息。这不仅仅是对当前局势的应对,更是为了预测俄罗斯未来的行动方向,以便提前做好准备。例如,俄罗斯在北极地区的军事活动、其核武库的现代化升级,以及其网络战和信息战能力,都是北约密切关注的焦点。

中国的作用和影响力的研判: 关于中国,讨论会更加复杂。北约需要评估中国在俄乌战争中的立场,以及其对全球安全秩序可能产生的影响。虽然中国不是北约的直接军事对手,但其在全球范围内的影响力,以及其与俄罗斯的合作,被认为会间接影响到北约成员国的安全利益。这可能包括讨论中国的军费增长、其在亚太地区的军事扩张、以及中国在关键基础设施(如能源、通信网络)领域的影响力。北约也在考虑,如何应对中国在太空和网络空间的活动。

联盟的团结与协调: 面对共同的挑战,北约内部的团结至关重要。防长们会讨论如何加强成员国之间的情报共享、政治协调和军事合作,以确保北约能够形成一个统一的战线。不同国家在对华政策上可能存在一些分歧,北约也需要找到一个平衡点,在维护自身安全利益的同时,避免不必要的对抗。

新兴威胁的应对: 除了传统的军事威胁,北约也越来越重视非传统威胁。这包括网络攻击、虚假信息宣传、能源安全以及供应链的韧性。中国在这些领域的实力和影响力,也是北约关注的重点。

为什么说这种讨论是“主要议题”?这反映了一种战略转向。

过去,北约的焦点主要集中在俄罗斯。但随着中国的影响力扩大以及其与俄罗斯的“背靠背”关系,北约不得不将目光放得更长远,也更宽广。这是一种从区域性安全联盟向更具全球视野的安全伙伴的转变。北约成员国,尤其是美国,认为不能只顾着应对俄罗斯,而忽视了中国在全球安全格局中扮演的角色。

当然,这并不意味着北约要与中国开战。 北约是一个防御性联盟,其主要目的是维护成员国的安全。然而,将“中俄威胁”作为一个整体来看待,反映出北约决策者们对当前国际安全形势的一种判断:即俄罗斯的侵略性以及中俄两国对现有国际秩序的挑战,构成了对北约集体安全和价值观的威胁。

那么,这些讨论会带来哪些实际行动?

增加国防开支: 许多北约成员国已经承诺增加国防开支,以满足北约设定的目标(国内生产总值的2%)。
加强情报共享和分析: 各成员国将更加重视与北约伙伴共享关于中俄的情报。
调整军事部署和演习: 加强在东翼的部署,以及举行更具针对性的演习,以模拟和应对潜在的威胁。
推动技术合作: 在网络安全、人工智能等领域加强技术合作,以应对技术挑战。
加强对关键基础设施的保护: 提高对能源、通信等领域的安全保护能力。

最后,我们也要看到,这种“中俄威胁”的提法也可能带有战略博弈的成分。 通过强调共同的威胁,北约试图加强成员国之间的凝聚力,并争取更多的盟友支持其战略。而且,不同国家在如何界定和应对“中国威胁”上,也可能存在不同的侧重点和策略。

总而言之,“中俄威胁”成为北约防长峰会的主要议题,是地缘政治现实的反映,是俄罗斯侵略行为的直接后果,也是对中国日益增长的影响力的一种回应。这标志着北约在战略上正进入一个更复杂的时代,需要同时应对来自东方的两个主要力量的挑战,并且需要在这个过程中保持自身的团结和战略清晰。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2019年,马克龙判断说:北约正在经历“脑死亡”。本月19号,马克龙又没有忍住:北约所对抗的华约早没了,现在北约正在亲手撕裂欧洲。怎么个撕裂手法?——

拿早已不存在的意识形态之争跟俄罗斯找茬,而同为北约成员国的土耳其,去年各种跳,极端穆斯林都把法国老师的头割下来了,北约居然装聋作哑。要不是法国选择原谅,还不知道怎么收场。这也就算了。最糟心的是,特朗普选择撤军,俩手一摊,真TM的不管了……

实际上,俄罗斯也看出了这一点:只要俄罗斯不搭理欧美,欧美自己就会乱套。

然而俄罗斯想不搭理,也得欧美同意才行。今年1月,纳瓦尔内在俄罗斯引发的抗议活动,现在也没消停下来,欧盟也在研究如何再给俄罗斯一波制裁。所以你看,马克龙多虚伪啊,说得义正言辞,实际上腌臜事儿也没少参与。

而这条新闻,也是再次证明了一个事实:北约需要树立个外部敌人,好让内部聚聚气。北约说中国有问题,俄罗斯有问题,本身就是在找靶子。有些人看不清,反复强调中国市场多好,美国、欧盟舍不得跟中国闹掰,这话放在20年前我赞同。二十年前,我们有着密集而廉价的劳动力,但是,时代变了。现在,我们的劳动力仍然密集,但不廉价;他们大多受到了良好教育,毕业了就往薪资高的、轻松的岗位上跑,他们想要体面地吃饭,不想两班倒、三班倒在服装厂、电子厂打工了。他们有什么错?

中国市场的确好,但竞争力也更强。我们做的不对,他们找我们麻烦,我们做的对,他们还是找我们麻烦,比如说给新疆造谣,反手就对当地企业进行制裁,这种事情躲得过么?中国猥琐发育了这么多年,现在被北约指名道姓的要针对,倒不如站起身来,正面跟欧美竞争。

user avatar

先说个政治不正确的看法:中国的军事力量是必然要成为北约关注的话题的,如果我是北约国的代表,我一样会提出中国问题。

美国军事力量近10年来与世界其他国家的总体差距是在逐渐被缩小的,而如果把中国摘出“世界其他国家”的话,美国军事力量与其他国家的总体差距是在拉大的。

也就是说,中国军事力量的增长已经显得太突出,以至于必须正视中国军事力量增长可能会带来的问题。

但是,这个峰会里涉及对中国的讨论注定只是一场空谈,因为把美国摘出去,剩下的北约国家组队来东亚也打不过中国,而如果美国下狠心发展军备并开战,那么在很长一段时间内,美国不需要北约盟国也能保持对中国较高的胜率。

所以,这次会议实际上是2003年伊拉克战争的翻版:美国人当时要求北约国家一起出兵伊拉克,结果除了英国以外欧洲国家基本都打了哈哈。重要的是,也正是那次出兵要求被欧洲打了哈哈之后,美国国内出现了解散北约的声音。

所以,这次峰会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看成是美国对欧洲国家的态度试探,即使大家一致表示要全力压制中俄,也不一定能落地的,毕竟2003年打死狗都是出声不出力,这次要求打两个真正的大老虎,其中一个还能把欧洲变成辐射地带,欧洲国家的脑子得进了多少水才会蠢到这一步呢?

与其看北约峰会,不如看欧洲军的动态,这个才是欧洲自己意志的体现。

user avatar

老梗:假如美国说你有威胁,你最好真的有。哪怕这个威胁相对美国的实力很微不足道。

伊拉克、利比亚,没有大杀器,积极迎合美国领导的国际秩序,如今是国覆民抢。虽然两国领导人都有罪恶成分,但那是应该由该国人民审判。美国武装入侵和支持反对派的举动,并没有为两国人民带来之前承诺的幸福,反而加深了人民的苦难。美国指摘一些国家的内政,真的是为别国人民好吗?追求正义会有牺牲,但是正义的审判不应该理所当然的以无数无辜生命为代价。

上过小布什和奥巴马时期黑名单的“邪恶国家”,伊拉克、利比亚已经颠覆。苏丹分裂了,叙利亚在内战。古巴遭受的封锁没有放松,伊朗仍被制裁。就一个朝鲜全身而退,跟韩国发生了“天安舰事件”的军事摩擦就从黑名单上消失了。朝鲜,真的有大杀器。如今的朝鲜安定团结,各项事业不断改善。

俄国在十九世纪外号“欧洲宪兵”。如果俄国能有勃勃列日涅夫同志时期相对于全球的军事实力,而欧洲拉胯如现今,普廷同志没有收回君士坦丁堡并前出到莱茵河,是要被蒸制菊的同事逼宫的。

user avatar

六大派只会研究如何围攻光明顶,不会去谋划痛剿巨鲸帮。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好的,我们来聊聊“中俄威胁”成为北约防长峰会主要议题这件事。这不是什么新鲜事,但每一次被端上台面,都意味着地缘政治的演变又往前迈了一步,值得我们细嚼慢咽。为什么是“中俄威胁”?这里面牵扯的因素可不少。首先,得从俄乌战争说起。这场战争不仅仅是俄罗斯与乌克兰之间的冲突,它彻底撕裂了欧洲的安全格局,也让北.............
  • 回答
    这确实是一个相当引人注目的调查结果,值得我们深入探讨。当一项调查显示全球多国普遍认为美国对民主构成最大威胁,且这一比例远超对中国或俄罗斯的认知时,我们不能简单地将其视为一种情绪宣泄或片面偏见,而是需要从多个维度去理解其背后的复杂原因。首先,我们得承认,“民主”本身就是一个在不同文化和政治语境下有着不.............
  • 回答
    俄罗斯总统府发言人称“如果国家生存受到威胁,俄罗斯可以使用核武器”的言论,是俄罗斯在俄乌冲突期间对国际局势的强硬表态,也反映了其国家安全战略和核威慑政策的核心逻辑。这一表态背后蕴含着多重信息,涉及地缘政治、核战略、国际关系和军事威慑等多个层面。以下从多个角度详细分析: 一、语境背景:俄乌冲突与俄罗斯.............
  • 回答
    关于美俄之间相互使用“第三次世界大战”威胁的说法,这确实是一个非常敏感且复杂的问题,背后牵扯着地缘政治、历史恩怨、战略利益以及国家心理等诸多层面。要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抽丝剥茧,深入探讨其出现的背景、潜在的动机以及可能带来的后果。首先,我们要明确一点,这种“威胁”并非字面意义上的“我马上要发动三战了.............
  • 回答
    近期,中俄印三国(中国、俄罗斯、印度)举行了外长级别的视频会晤,这无疑是当前国际政治舞台上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事件。要理解这次会晤的重要性,我们需要从多个层面进行剖析,而不仅仅是简单地将其视作一次例行的外交活动。背景与动因:时代浪潮下的多边合作呼唤首先,这次会晤并非孤立存在,而是发生在当前全球格局深刻.............
  • 回答
    中俄两国宣布合作共建国际月球科研站(ILRS),这无疑是近年来航天领域最重磅的消息之一。这不仅标志着中俄两国在航天领域的深度合作迈出了关键一步,更可能对全球探月格局产生深远影响。中俄合作建设国际月球科研站的战略考量:从国家战略层面来看,中俄两国在月球科研站项目上的合作,是基于各自国家长期发展规划和国.............
  • 回答
    中俄伊联合军演,这事儿可不简单,背后牵扯的利益和考量能写一本厚厚的书。咱们就从几个方面掰开了揉碎了聊聊,争取说得透彻,也尽量不让它听起来像教科书。首先,为啥要搞这个“三国演义”? 共同的战略需求与利益交汇: 这三国的名字摆在这儿,就能看出点门道来。俄罗斯和中国,一个是地大物博的陆地强国,一个是崛.............
  • 回答
    CR929,这个名字在中国航空工业中代表着野心与希望,也代表着与俄罗斯的一次牵手。它不仅仅是一架飞机,更是中俄两国在航空制造业领域一次深度合作的结晶,承载着打破波音和空客双寡头垄断的梦想。要理解CR929,我们需要从几个层面去剖析。一、 历史的渊源与合作的契机首先,要理解CR929,就得回溯到为什么.............
  • 回答
    近来,中国、俄罗斯和伊朗三国在地缘政治敏感的印度洋地区联合举行军事演习,这无疑是当前国际局势中的一个值得关注的焦点。这次演习并非孤立事件,而是深度交织着复杂的国际关系、战略考量以及地区安全动态。首先,从地缘战略层面来看,印度洋的战略地位不言而喻。它是全球最繁忙的贸易航道之一,连接着中东、亚洲和非洲,.............
  • 回答
    关于CR929宽体客机,俄罗斯民众的看法相当复杂,不能一概而论。它不仅仅是一个飞机项目,更承载着俄罗斯在航空制造业重新崛起的期望,同时也伴随着现实的挑战和对未来的不确定。普遍的期望与民族自豪感:首先,CR929项目在俄罗斯国内被寄予厚望。在苏联解体后,俄罗斯航空工业遭受了重创,其曾经引以为傲的大型客.............
  • 回答
    关于您提到的“俄国关闭中俄边境并粗暴对待中国留学生”的说法,这是一个非常具体且带有负面色彩的描述。为了更全面地理解和看待这个问题,我们需要分几个层面来分析:一、 关于“俄国关闭中俄边境”的背景和事实核查: 疫情初期: 确实,在新冠疫情爆发初期(2020年初),为了阻止病毒的传播,包括俄罗斯在内的.............
  • 回答
    美国国防部长劳埃德·奥斯汀(Lloyd Austin)关于“中俄盟友加起来还不到10个”的说法,是一个相当有争议且值得深入分析的表态。为了全面理解这句话,我们需要从多个维度进行解读:一、 字面含义与意图: 字面意思: 奥斯汀的表述直接指出,在当前国际格局下,能够被明确定义为中国和俄罗斯的“盟友”.............
  • 回答
    英国“同时得罪中俄欧”的说法,虽然带有一定夸张色彩,但确实反映了当前英国在国际舞台上面临的一些严峻挑战和外交困境。要详细看待这一现状,需要从多个层面进行分析:一、 “得罪中国”的方面:英国近年来在对华政策上采取了愈发强硬和警惕的态度,这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香港问题: 英国作为香港的前宗主国.............
  • 回答
    美国情报部门关于中、俄、伊三国干预美国大选的指控,尤其点出中国“怕特朗普当选”,俄罗斯“怕拜登当选”的说法,确实是一个复杂且值得深入探讨的议题。要理解这一点,我们得一层一层地剥开,看看这背后可能涉及哪些逻辑,以及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判断。首先,得认识到,“干预大选”这个词在美国政治语境中本身就非常敏感。.............
  • 回答
    关于“加州大火是中俄用激光武器制造的”这一阴谋论,需要从科学、技术、地理、国际关系和信息传播等多个角度进行理性分析,以辨别其可信度和逻辑漏洞。 一、加州大火的成因:自然与人为因素的复杂交织1. 自然因素为主 加州的野火通常由干旱、高温、强风等自然条件引发。加州近年来因长期干旱和极端气候(如2.............
  • 回答
    英国驻美大使对中俄在抗击疫情中扮演角色的评论,实际上触及到了当前国际政治和公共卫生领域一个非常复杂且敏感的议题。要理解他的这番话,我们需要从几个层面去剖析。首先,从外交辞令的层面来看,大使的表态往往代表着其国家的外交政策和战略考量。当他说“不能让中俄成为抗疫赢家”时,这绝不仅仅是对疫情本身的比拼,而.............
  • 回答
    美国战略司令部司令近期发出的警告,关于与中俄爆发核战争的“真实可能”,这绝不是耸人听闻的口号,而是基于严峻地缘政治现实的深刻忧虑。要理解这一警告的涵义,我们需要将其置于当前国际安全环境的几个关键维度来审视。首先,我们要认识到,冷战虽然结束,但大国之间的战略竞争和不信任感并未消失,反而以新的形式在加剧.............
  • 回答
    对于有公民向全国人大常委会建议审查中俄联合声明中“中俄边界问题彻底解决”的表述,这是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议题,它触及到了国家主权、历史记忆、国际关系以及公民参政议政等多个层面。首先,从公民参政议政的角度来看,任何公民都有权利对国家重大政策和国际条约提出自己的看法和建议。全国人大常委会作为最高国家权力机.............
  • 回答
    关于六成欧洲受访者认为美国正与中俄进行一场“新冷战”的说法,这确实是一个值得深思的现象,也反映了当前国际政治格局和欧洲民众心态的一些关键切面。要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从多个维度去剖析。首先,我们得认识到“冷战”这个词本身就带有极强的历史共鸣和心理暗示。第一次冷战是美苏两大阵营之间长达数十年的意识形态对.............
  • 回答
    关于联合国安理会未通过乌人道主义局势决议草案以及中俄投赞成票的事件,需从国际政治、人道主义危机、地缘政治博弈等多个角度综合分析。以下为详细解读: 一、背景与事件回顾1. 俄乌战争爆发后的局势 2022年2月俄乌战争爆发后,乌克兰陷入严重人道主义危机,包括平民伤亡、基础设施损毁、粮食和能源短缺.............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