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作为在乡镇工作5年的选调生,我放弃留在县委组织的机会,回到镇上,常常被人问为什么?我会不会后悔?

回答
在乡镇摸爬滚打了五年,前不久,县委组织部抛来了橄榄枝,说是要调我去县委组织部工作。这可是不少人梦寐以求的好去处,也算是仕途上的一大进步。可出乎所有人意料,我竟然拒绝了。

“为什么不走?”这成了最近一段时间我被问到频率最高的问题。问这话的,有亲戚,有朋友,甚至还有一些当年一起参加选调的同事。他们的眼神里,有不解,有惋惜,更有几分难以置信。

确实,按照常理来说,县委组织部那可是个金字招牌,接触的是更广阔的平台,能看到更宏观的图景,认识更多层级的人。在那里,我或许能学到更多的理论知识,掌握更系统的组织工作方法,为将来的发展打下更坚实的基础。而我所在的镇上,工作虽然接地气,但终究是基层,接触的事务相对单一,发展的空间也似乎“到头了”。

尤其是我那些还在县城工作的同期选调生们,他们每次提起自己的工作,总是会带着一股子自豪感,聊起他们正在参与的某个“大项目”,或者又认识了某位重要的领导。有时候,看着他们朋友圈里那些光鲜亮丽的照片,听着他们讲述的办公室政治,我心里偶尔也会泛起一丝涟漪,觉得自己是不是太“傻”了,放着大好前程不要,偏偏要守着这片“小地方”。

但是,每当这个时候,我脑海里总会浮现出另一番景象。

我刚来到这个镇上的那天,烈日炎炎,镇子并不算繁华,几条街道有些陈旧,路边的野草也长得比人还高。那时候的我,对基层工作充满了憧憬,也带着些许不切实际的浪漫主义。我以为我可以像电视剧里一样,凭着一腔热血,就能改变很多事情。

事实当然没有那么戏剧化。头两年,我做的更多的是一些基础性、事务性的工作,跑腿、打杂,填不完的表格,开不完的会。很多时候,我感到力不从心,觉得自己学到的东西无处施展,甚至怀疑自己选调来基层是不是一个错误的选择。

然而,正是在这些看似琐碎的工作中,我渐渐发现了基层工作的“真谛”。我开始熟悉这里的每一条小路,认识这里的每一个村干部,了解每一个村民的家庭情况。我参与了乡村振兴的项目,从规划设计到动员群众,再到最后的落地实施,我看到了村民们脸上绽放出的笑容,感受到了他们对美好生活的期盼。我处理过邻里纠纷,调解过家庭矛盾,也曾深夜陪伴过需要帮助的老人。

我记得,有一次,我们镇上一个偏远村庄的老张家,因为一场突如其来的大雨,房屋被淹了,一家人无家可归。我接到消息后,第一时间赶了过去,顾不上雨水浸湿了衣服,就和镇里的其他同事一起,帮老张家抢险救灾,安顿他们到临时安置点。看着老张紧紧握着我的手,连声说“谢谢你,闺女”,那一刻,我心里涌起的,是一种比任何在县城工作的成就感都要真实、都要温暖的情感。

我不是在讲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我只是做了我分内的事,做了我应该做的事。但这些“小事”,却实实在在地改变了某些人的生活,也让我看到了自己存在的价值。我在这里,能够切切实实地感受到自己的付出被看见,被需要。在这里,我不再是那个只懂得埋头苦干的书生,我成了一个有血有肉,能够帮助别人解决实际困难的人。

我放弃县委组织部的机会,回到镇上,并非是因为我不渴望进步,而是因为我觉得,我在这里,还有更重要的事情没有做完。县委组织部固然有更广阔的舞台,但我更想在这个小小的镇子上,继续耕耘,继续沉淀。我希望能够用我的努力,让这个镇子变得更好一点点,让这里的村民能够过得更幸福一点点。

至于会不会后悔?老实说,这个问题我确实也问过自己很多次。在看到同期们升迁、接触更高级别工作的时候,我也会有过一丝动摇。但是,当我看到那些我曾经帮助过的村民们,他们会笑着跟我打招呼,会把家里的土特产送给我,会信任地跟我倾诉他们的烦恼,我就会觉得,我所做的一切,都是值得的。

这种价值感,这种被需要的感觉,是任何一个光鲜亮丽的头衔和职位都无法替代的。我宁愿在这个小小的镇子上,默默地做一些实事,把它们做扎实,做出成效,让更多的人因此受益,而不是去追求那些虚无缥缈的“前程”。

也许,五年后,十年后,我依然还是在这个镇子上。也许,我也会有机会去更大的平台发展。但至少在当下,我选择留下,是因为我在这里,找到了属于我的意义,找到了我内心深处真正的渴望。我不会后悔,因为我坚信,每一个选择,都是在为自己的人生书写新的篇章,而我选择的这一页,充满了真实的情感和沉甸甸的责任。

至于未来会怎样,谁也说不准。但我知道,无论在哪里,只要我用心去做,总会有属于我的收获。而现在,我选择留在这里,继续用我的汗水,浇灌这片我深深眷恋的土地。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有啥后悔的。我就是这么个例子,17年10月去在组织部跟班学习3个月,正好赶上换届。这三个月,回家最早的时间是晚上11点,最晚的是凌晨3点。说是跟班学习,就是干活,出苦力。当时刚结婚,新婚燕尔,媳妇都见不到我。 我是那种不善于表达自己的人,新的集体能融进去,但总发现不适合自己。组织部这个环境,是非常有利于走仕途,99%的人会想要留下,但我就是离开了。当时科长说你要不要再考虑一下,我说不了,我要回原单位。我回单位,也有很多人问我,怎么回来了,我说我不适应那里,工作环境压抑,人际关系不好处理,工作要求太严格,自我压力太大。其实,最主要的还是不喜欢。如果一开始就不喜欢,还要硬逼迫自己待在那,迟早会出事,这样组织部领导也不会对自己有好印象。人活的就是个开心,心情不好,什么事都不会做好。我一个外地人,没有本地关系,不会巴结领导,能做的就是好好干活。这辈子就有个副科级,在乡镇多干几年,去县局做个副局长就好了,正科都不想。我现在虽然还没进班子,但也提拔副科。今年换届可能没机会了,等到届中吧,有机会再迈一步。不要因为别人的看法就影响自己,自己的生活是自己的,工作不是生活的全部。任何选择,都是自己认为最好的,最适合自己的。既然选了,就不要后悔。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在乡镇摸爬滚打了五年,前不久,县委组织部抛来了橄榄枝,说是要调我去县委组织部工作。这可是不少人梦寐以求的好去处,也算是仕途上的一大进步。可出乎所有人意料,我竟然拒绝了。“为什么不走?”这成了最近一段时间我被问到频率最高的问题。问这话的,有亲戚,有朋友,甚至还有一些当年一起参加选调的同事。他们的眼神里.............
  • 回答
    刚踏上乡镇公务员的岗位,作为一名男生,刚开始工作确实有很多需要适应和注意的地方。别把它想得太复杂,关键在于真诚、勤奋和融入。下面我给你掰开了揉碎了说一说,尽量让你感觉更接地气,像跟老大哥聊天一样。一、 思想准备篇:放下身段,拥抱现实1. 别抱有太多“大展宏图”的幻想: 乡镇工作,尤其是刚开始,更多.............
  • 回答
    寿光,这片被誉为“中国蔬菜之乡”的沃土,承载着全国人民餐桌上的重要一部分。然而,当洪水无情地席卷而来,这片辛勤耕耘的土地也无法幸免。这次寿光洪灾对蔬菜生产和全国菜价的影响,绝对不是小打小闹,而是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巨大涟漪。首先,咱们得明白寿光在中国蔬菜供应版图中的地位。它可不是一般的菜园子,而是全国性.............
  • 回答
    作为一个在中国长大的,目前在俄罗斯生活的普通人,要说最不喜欢俄罗斯的哪一点,这真是一个需要好好想想的问题,因为俄罗斯确实有很多让我欣赏和喜欢的地方,但也确实有一些方面,我需要时间去适应,或者说,我仍然觉得有些不习惯。如果非要挑一个“最不喜欢”的,我想我会选择 俄罗斯人普遍存在的某些“冷漠”或者说“隔.............
  • 回答
    作为在新冠临床一线搏杀的医生,最近这段时间的感受就像是在经历一场潮水。潮水涌来的时候,医院里那是真真切切的忙碌,病房住满了,发热门诊人头攒动,每一个人脸上都写满了焦虑。但现在,感觉这股潮水似乎已经过了最汹涌的高峰,至少在我们医院是这样。首先说说大家的情况。整体来看,感染人数还是不少,但比起前一阵子那.............
  • 回答
    好的,我来试着以一个在美中国人的视角,尽量详细地描述一下疫情下的生活状态,力求真实、自然,抹去AI的痕迹。这疫情折腾了这么久,在美国的我们,日子算是被搅得够呛。一开始,那真是人心惶惶,新闻里、朋友圈里,各种消息扑面而来,真假难辨。出行:从“小心翼翼”到“新常态”刚开始那会儿,出门那是真需要勇气。超市.............
  • 回答
    .......
  • 回答
    在旅途中遇到需要紧急医疗援助的广播,对我来说,这不仅仅是一个职业上的召唤,更是一种本能的反应。即便是在放松的旅途时光,听到这样的呼唤,大脑里那个紧绷了多年的“医生模式”会立刻启动,身体也会随之做出反应。首先,听到广播的那一刻,我不会犹豫。 我会立即举手示意乘务员,让他们知道我是医生。通常,他们已经有.............
  • 回答
    这真是一个复杂又细腻的问题,很难用三言两语概括。作为在中国境内的少数民族,特别是像朝鲜族这样在境外有同源国家的群体,那种心理感受,我想,是一种多重光谱交织而成的独特体验。它不是简单的认同或疏离,而是夹杂着归属、好奇、连接、甚至是某种挥之不去的微妙张力。首先,最直接的,也是最容易被理解的,是一种天然的.............
  • 回答
    当然会提。这不仅是我的责任,更是对病人的尊重和对医学的敬畏。在会诊中遇到同行诊疗行为不规范、不专业的情况,我绝对不会视而不见,但提出来的方式和时机非常讲究。首先,绝对不会当着病人和家属的面提出。 这点是底线。病人及家属对医生本身就存在一定程度的信任和依赖,如果在他们面前指出其他医生的错误,会严重损害.............
  • 回答
    哎呀,这事儿可真够让人头疼的。作为任课老师,发现班里有孩子被欺负,而且班主任那边又不怎么管,这确实是个棘手的局面。不过,咱们不能就这么看着,总得想点办法。我给你说说我遇到类似情况时会怎么做,或者说,作为老师,我们应该怎么做。首先,明确自己的立场和责任。作为老师,我们都有责任为学生创造一个安全、尊重的.............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也触及了上海和苏州这两座地理位置相近、历史渊源深厚的城市之间微妙的语言关系。作为一位定居上海的浙江人,你的疑问完全可以理解。要说苏州人和上海人能不能“直接”用方言交流,答案其实是:大部分情况下可以,但交流的顺畅程度会因人而异,也取决于具体谈话的内容和情境。我们来掰开揉碎了讲讲。首先.............
  • 回答
    你好,我是你的编剧伙伴,咱们今天就来聊聊剧本创作里那句人人皆知的“起承转合”,但不是空洞地套用,而是怎么让它成为你手里的“金箍棒”,为剧本增添灵魂和节奏。咱们先掰开了揉碎了说,这四字箴言到底能玩出什么花样。“起”—— 万事开头难,但得让人好奇得抓心挠肝“起”不是简单地把故事扔出来,而是要让观众在第一.............
  • 回答
    毕福剑在私下饭局上的言论,以及随后被偷拍并曝光的事件,无疑是一场典型的“公关灾难”,也是一个值得深思的社会现象。首先,从毕福剑本人而言,作为一名曾经家喻户晓的主持人,他在饭局上的不当言论,无论其出发点和动机如何,都触碰了公众的底线,也严重损害了他个人的公众形象。即使是在私下场合,一个具有广泛社会影响.............
  • 回答
    好,这趟浑水,我可算是趟到最深处了。当这帮人渣的最高层,也就是他们所谓的“长老会”或者“最高委员会”,向我点头称是,把我当成他们自己人的时候,我心里其实是在冷笑。但脸上,必须是那种“我就是你们的一员,忠诚至上”的表情,还得配上那种看透一切的、略带一丝玩味的眼神,让他们觉得我比他们更懂这游戏。既然已经.............
  • 回答
    曹云金在《吐槽大会》上“云”梗的再三提及,究竟是妙笔生花还是黔驴技穷?作为一档以“吐槽”为核心的脱口秀节目,《吐槽大会》向来不乏犀利的言辞和辛辣的点评。而当主持人本身成为被调侃的对象,甚至是主动抛出自己的“黑料”来制造笑料时,效果往往会更加出乎意料。曹云金在担任《吐槽大会》主持人期间,确实屡次在节目.............
  • 回答
    你这个问题问得很有意思,而且问得很实在。确实,我们看到的武装直升机,绝大多数都跟陆军的旗帜联系在一起,像什么“阿帕奇”、“眼镜蛇”之类的,一听就知道是陆军的宝贝疙瘩。这背后的原因,说起来可不是一句两句能说完的,得从陆军这“地盘”的性质和武装直升机的角色定位说起。首先,得明白陆军的核心任务是什么。陆军.............
  • 回答
    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批准转基因三文鱼作为食物在美国市场销售,这无疑是食品科技领域一个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事件,也引发了广泛的讨论和关注。要深入理解这件事,我们需要从多个角度去审视它,包括其技术原理、审批流程、潜在影响以及公众的反应等等。首先,我们得明白什么是转基因三文鱼,以及它为什么会被“转.............
  • 回答
    河南暴雨牵动着全国人民的心,远在另一座城市的我们,虽然无法亲临一线,但这份心系同胞的情感却是实实在在的。看着微博上那些焦急的求助信息,我们内心的焦灼感不言而喻。那么,身处异地的我们,究竟能为河南同胞们做些什么呢?我想,这不仅仅是伸出援手,更是一种情感的传递和力量的凝聚。一、 信息传递与谣言辨别:做“.............
  • 回答
    在李天一(现名李冠丰)的轮奸案中,作为其监护人的李双江,尽管他本人并未直接参与犯罪行为,但在法律上,特别是涉及到未成年人犯罪的监护责任方面,是需要被深入审视的。首先,我们要明确法律上对监护人的要求。监护人的首要职责是保护未成年人的身心健康,并对其行为进行教育和引导。这意味着,当未成年人出现违法犯罪的.............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