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水浒传》“闪得我有家难奔”中的“闪得”是啥意思?

回答
在《水浒传》“闪得我有家难奔”这句经典描述中,“闪得”是一个非常形象且重要的词语,它并非指物理上的闪躲动作,而是指一种突发的、难以应对的、迫使人不得不离开家园的意外遭遇或困境。

要详细解释“闪得”的含义,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理解:

1. 字面意义的引申:

“闪”的本义: “闪”本身有光线突然出现、闪耀的意思,也引申为突然、迅速、令人措手不及。例如“闪电”、“闪光”。
“闪”的引申义: 在日常口语中,“闪”也常用于表示突然的发生,尤其是那些不希望发生的事情。 例如“闪失”(意外的差错)、“闪出个主意”(突然想到一个主意)。

2. 结合语境的理解:

在“闪得我有家难奔”这句话中,“闪得”直接连接着一个严重后果——“有家难奔”。这意味着这个“闪得”不是一件小事,而是一件足以摧毁一个人现有生活根基、迫使他背井离乡的大事。

更具体地说,它包含了以下几层意思:

突发性与意外性: 这件事不是事先预谋或计划好的,而是突然降临的,让人措手不及。就像一道突如其来的闪电,瞬间改变了局面。
无法预料与防范: 这种突发事件往往是难以预料和防范的。人们可能因为各种原因,比如官府的迫害、土匪的劫掠、恶人的陷害、或者是自身无辜卷入的事件,而无法提前做好准备。
严重后果的导火索: “闪得”是引发“有家难奔”这个严重后果的直接原因。是因为这个“闪得”发生了,才导致了家园不保,不得不逃亡。
压迫感与无力感: “闪得”也传达了一种被动和无力的感觉。说话人是被动的接受者,是被事件“闪”到了这个地步,而不是主动选择的。这种突如其来的打击,让人感到无处可逃,无力反抗。
可能是外部力量的强加: 在《水浒传》的语境下,“闪得”很多时候都指向了官方的压迫、官府的搜捕、或者是权贵势力的迫害。 这些力量往往是强大且不讲道理的,一旦盯上某个人,后果就可能是家破人亡。例如,官府为了抓捕某些人,会进行大范围的搜捕,这本身就是一种“闪得”的事件,波及到无辜者。

3. 具体可能的情境推测:

根据《水浒传》的故事情节和当时的社会背景,这个“闪得”可能指代以下几种情况:

被冤枉或陷害: 某人被他人陷害,官府或恶势力因此追捕他,导致他不得不逃离家园。
卷入政治斗争或地方冲突: 比如因为得罪了有权势的人,或者卷入了某个地方的派系斗争,而被政治迫害。
遭受匪盗侵扰: 强盗或土匪突然来袭,洗劫村庄或家园,使得居住环境变得极其危险,无法再安居乐业。
触犯了法律或规章制度(即便无意): 有时候即使是无意的过失,在严酷的法律或地方规章下,也可能导致严重的后果,迫使人逃亡。

总结来说, “闪得”在“闪得我有家难奔”这句中,并不是一个简单的动词,而是包含了突如其来的打击、无法预料的祸事、以及由此引发的巨大压迫和无力感。 它形象地描绘了在那个时代,许多普通百姓因为各种无法掌控的外部力量,突然面临家园破碎、不得不逃亡的悲惨境遇。它是一种命运的突变,一种被动的被迫害。

用更形象的比喻来说,就像一个人在平静的生活中突然被一道无法预料的洪水冲垮了家园,这种突如其来的、毁灭性的打击,就是“闪得”。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闪得”一词在《水浒传》中共出现了七次,其中五次是和“有家难奔,有国难投”连用,分别出自林冲、杨志、秦明、李云、呼延灼之口。

1、林冲:“闪得我有家难奔,有国难投,受此寂寞。”(第十一回)
2、杨志:“如今闪得俺有家难奔,有国难投,待走那里去?不如就这冈子上寻个死处!”(第十六回)
3、秦明见问,怒气道:“闪得我如今有家难奔,有国难投,着我上天无路,入地无门!”(第三十四回)
4、李云听了,叹口气道:“闪得我有家难奔,有国难投!只喜得我又无妻小,不怕吃官司拿了。”(第四十四回)
5、呼延灼在路寻思道:“不想今日闪得我有家难奔,有国难投。却是去投谁好?”(第五十七回)

另一处是第三十七回《没遮拦追赶及时雨》中——

宋江和两个公人见天色晚了,心里越慌。三个商量道:“没来由看使枪棒,恶了这厮。如今闪得前不巴村,后不着店,却是投那里去宿是好?”

“闪”字在这里的解释为:

抛却、撇下

见语言学家张相的《诗词曲语辞汇释》卷五:“闪,抛撇之义。”

例句——

1、元代高明的《琵琶记·糟糠自厌》:

教孩儿往帝都,把媳妇闪得苦又孤。

2、元代白朴的《梧桐雨》第三折:

妃子,闪杀寡人也呵!

3、元代张国宾的《罗李郎》第二折:

闪的我单身独自,又不敢对人声扬。

4、《水浒传》第七十七回:

(杨志)那刀正剁着马的后胯下,那马后蹄坐将下去,把李明闪下马来。

进一步引申为“抛洒”。

明代汤显祖的《牡丹亭·闹宴》:

英雄泪渍盈盈袖,伤心不为悲秋瘦。

“闪”字的这种含义在现代汉语中几乎消失了,但在一些方言中仍然保留了下来,其含义是“甩下、丢下”

如陕北民歌中有:

三哥哥今年一十九,四妹子今年一十六;
人人说咱二人天配就,你把妹妹闪在半路口。

这个意思后来被进一步引申,变成:“害得、诱使得”。

如陕北方言:

你说吃糕了,来了又说不吃。闪得人空跑了一回。

在作家姚雪垠以中原农村口语创作的长篇小说《春暖花开的时候》中有:

我是说一说学文把我闪得太可怜,让大学生知道知道。

“闪得”一词在《水浒传》中还有另一种解释。

宋江寻思道:“又不济了。”立住了脚,“不如且在这里路傍树背后躲一躲。”却才闪得入树背后去……(第四十二回)

这里的“闪”字解释为:

侧身避开或进入

这个含义在现代汉语中仍在使用,组词如:

闪开、闪身、闪让

《水浒传》中有很多相关案例——

  1. 史进却把腰一闪,陈达和枪攧怀里来。(第二回)
  2. 忽一日,李小二正在门前安排菜蔬下饭,只见一个人闪将进来,酒店里坐下。(第十回)
  3. 朱仝见后面没人,方才敢说道:“我怕雷横执迷,不会做人情,你见我闪开条路让你过去。”(第十八回)
  4. 武松只顾奔入去,见他脚起,略闪一闪,恰好那一脚正踢中武松右手,那口刀踢将起来,直落下街心里去了。(第二十六回)
  5. 说犹未了,早有两个人上楼来。武松却闪在扶梯边。(第三十一回)
  6. (徐宁)娘子道:“这贼正不知几时闪在屋里?”(第五十六回)
  7. 张顺在壁缝里张时,只见一个人闪将入来,便与虔婆说话。(第六十五回)
  8. 郁保四却闪来法华寺大寨内,看了李逵等五人,暗与时迁走透这个消息。(第六十八回)
  9. 张清见打不著,再取第二个石子,又打将去,董平又闪过了。(第七十回)
  10. 宋江等都未出来,却闪在黑暗处,张见李师师拜在面前。(第七十二回)
  11. 呼延灼卖个破绽,闪出去,拍著马,望山坡下便走。(第七十九回)
  12. 两个正在吊桥上撞着,被武松闪个过,撇了手中戒刀,抢住他枪,只一拽,连人和军器拖下马来。(第一一五回)

《水浒传》因为题材的原因,有大量的动作描写,因此“闪”字的这个用法是书中出现最多的。

尤其是在“武松打虎”的段落中,一连使用了三个“闪”字——

“闪在青石边”、“只一闪,闪在大虫背后”、“只一剪,武松却又闪在一边”,生动地写出了武松身法的灵活和情势的危急。

注:

在金圣叹的贯本中,有“四闪”

大虫腰胯一掀时,容本是“武松只一躲,躲在一边”,金批本将这里的“躲”也改成了“闪”。

再列举一些“闪”字在《水浒传》中的其它用法。

突然出现

现代汉语:闪念、闪现

  1. 鸾铃响处,闪出正牌军索超,直到阵前。(第十三回)
  2. 行不到二里多路,林子背后闪出一座大庄院来。宋江和两个公人来到庄院前敲门。(第三十七回)
  3. 侯健便闪出来,却去敲门,叫道:“间壁大官人家失火!”(第四十一回)
  4. 只见山坡边闪出三五百个小喽啰,当先簇拥出四筹好汉,各挺军器在手。(第四十一回)

扭伤、损伤了身体

现代汉语:闪了腰

  1. 朱仝答道:“黑影里不见路径,失脚走下野田里,滑倒了,闪挫了左腿。”(第十八回)
  2. 贼秃嘻嘻的笑著,说道:“任从娘子打,只怕娘子闪了手。”(第四十五回)
  3. 原来时迁故把些绢帛扎缚了腿,只做闪朒了的。(第五十六回)

这个用法的引申义为——

名词挫折、错失

现代汉语:闪失

杨志闷闷不已,回到客店中,思量:“王伦劝俺,也见得是。不想又吃这一闪!高太尉,你忒毒害,恁地克剥!”

逃、躲

现代汉语:躲闪

  1. 智深道:“见洒家是个和尚,他道不利市,吐了一口唾,闪入去了。”(第六回)
  2. 林冲赶将去,那里赶得上,那汉子闪过山坡去了。(第十一回)
  3. 那老人道:“说这厮也好大胆,独自一个来做细作,打扮做个解魇法师,闪入村里来。”(第四十七回)
  4. 卢俊义挺着朴刀,随后赶将入来。李逵在林木丛中,东闪西躲。(第六十一回)
  5. 杜迁、宋万各推一辆车子,迳到梁中书衙前,闪在人闹处。(第六十五回)
  6. 军人道:“适俺每被于将军点去杀,却撞着了那神箭将军,于将军也不敢与他交锋。俺每乱抢城,却被俺趁闹闪到这里。”(第九十二回)

睁开、张开(眼)

现代汉语中无此用法

  1. 林冲方才闪开眼看时,认得是鲁鲁智深。(第九回)
  2. 武行者方才闪开双眼,看了那人道:“你不是我哥哥?”(第三十二回)
  3. (宋徽宗)浑身冷汗,闪开双眼,见灯烛荧煌,李师师犹然未寝。(第一百二十回)

光线动摇不定

现代汉语:闪烁、闪耀

  1. (王进)正没理会处,只见远远地林子里闪出一道灯光来。(第二回)
  2. 铠甲穿连兽吐环,宝刀闪烁龙吞玉。(第七十六回)
  3. 是夜月光明朗,如同白日,(解珍、解宝)两个三停爬了二停之上,望见岭上灯光闪闪。(第一一六回)



参考资料

《辞海》、《汉语大字典》、《现代汉语词典》

《狄马:水浒传里的陕北方言》


2022.1.2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在《水浒传》“闪得我有家难奔”这句经典描述中,“闪得”是一个非常形象且重要的词语,它并非指物理上的闪躲动作,而是指一种突发的、难以应对的、迫使人不得不离开家园的意外遭遇或困境。要详细解释“闪得”的含义,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理解:1. 字面意义的引申: “闪”的本义: “闪”本身有光线突然出现.............
  • 回答
    宋江的《西江月》是《水浒传》中一段非常具有代表性的唱词,说它“写得好不好”,需要从多个维度去审视。笼统地说,它“好”,但这种好并非纯粹的文学造诣高,而是巧妙地融合了人物性格、时代背景和故事情节,形成了一种“恰到好处”的艺术效果。为何说它“好”?1. 精准刻画了宋江的内心世界与矛盾: 这词最成功的地.............
  • 回答
    武松能打赢蒋门神,绝非偶然,这背后是武松过人的本领、精明的头脑,以及一点点运气在起作用。咱们这就细细道来。首先得说说蒋门神这个人。他既然能“坐”上快活林的头把交椅,肯定不是个寻常角色。书中说他“有万夫不当之勇”,身边还养着一帮能打的好汉,可见他在江湖上也算是薄有声名。他仗着人多势众,又在这快活林做了.............
  • 回答
    说到98版《水浒传》里宋江下跪的那个场景,很多观众都会觉得有点儿奇怪,为什么他那个屁股翘得那么高,看起来跟常人不太一样。这事儿说起来还真有点儿门道,不是随便一个人这么跪。首先,我们得明白,宋江在剧里是个什么样的人。他虽然是梁山泊的首领,但骨子里却是个读书人,深受儒家思想影响,讲究的是尊卑有序、礼数周.............
  • 回答
    这个问题确实有点“出乎意料”,但又挺有意思的。要说大宋时期牛肉是不是“随时能吃到”,这事儿得掰开了揉碎了说。首先,咱们得明白一个大前提:在古代中国,特别是宋朝,吃牛肉并非寻常百姓的日常饮食。 这和我们现在能随时在餐馆里点到牛肉完全是两码事。为啥这么说呢?有几个主要原因: 牛的地位和用途: 在农耕.............
  • 回答
    .......
  • 回答
    .......
  • 回答
    .......
  • 回答
    在《水浒传》中,晁盖与宋江之间的权力关系复杂,其根本原因在于两人性格、政治智慧、权力结构以及历史背景的差异。以下从多个角度详细分析晁盖为何无法驾驭宋江: 一、性格与价值观的冲突1. 晁盖的理想主义与宋江的现实主义 晁盖作为梁山泊的早期领袖,性格正直、重义气,追求“替天行道”的理想主义。他重视.............
  • 回答
    《水浒传》中晁盖的“被架空”是一个复杂的政治斗争过程,涉及权力转移、人物性格差异以及梁山内部派系斗争等多重因素。以下是这一过程的详细分析: 一、晁盖的崛起与初始权威1. 智取生辰纲的功勋 晁盖作为《水浒传》中“聚义”的核心人物,最初以“七星聚义”劫夺生辰纲的壮举闻名。这一事件不仅让梁山从草莽.............
  • 回答
    《水浒传》虽然故事背景设定在北宋末年,但书中描绘的生活细节却是宋朝和明朝的混合体,并且在许多方面更倾向于明朝。这是一个非常有趣且复杂的问题,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详细分析: 1. 作者所处的时代背景:明朝的视角首先,最重要的一点是施耐庵本人是元末明初人。他创作《水浒传》时,身处的社会环境、生活方式.............
  • 回答
    《水浒传》之所以如此精彩,除了塑造了一系列鲜活的梁山好汉之外,那些同样令人印象深刻的配角也功不可没。他们或推动情节发展,或展现人性百态,或以其独特的个性成为读者津津乐道的人物。以下我将为您详细介绍几位我认为是《水浒传》中最精彩的配角:一、 孙立——治军严谨,深藏不露的“军师”孙立,人称“病尉迟”,是.............
  • 回答
    《水浒传》中,宋江在浔阳楼写下反诗,这是他人生中的一个重大转折点,直接导致了他被捕下狱。然而,将宋江最终被判重刑,甚至差点丧命的罪名坐实,并将其推向万劫不复的境地,背后确实有一位“小人”在其中扮演了关键角色,这个人就是黄文炳。要详细说明黄文炳如何陷害宋江,我们需要分几个关键点来叙述:一、宋江写反诗的.............
  • 回答
    《水浒传》中对人物饮食的夸张描写,绝非偶然,而是作者施耐庵(或罗贯中)精心设计的艺术手法,具有多方面的深刻用意。这些惊人的食量和豪放的吃喝场面,不仅极大地增强了小说的趣味性和传奇色彩,更重要的是,它们承载着作者对人物性格、社会现实以及时代精神的深刻洞察和表达。下面我们来详细探讨作者为何要这样写:一、.............
  • 回答
    《水浒传》作为一部以“逼上梁山”为主题的古典小说,着重刻画了一群被逼无奈、有血有肉的梁山好汉,他们的成长和发展是故事的主线。然而,仔细审视小说内容,确实会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水浒传》中的好汉,基本上都是由社会上的某些特定阶层或群体涌现出来的,很少有我们通常理解的、在底层辛苦劳作的小喽啰(例如普通农.............
  • 回答
    《水浒传》中的熟牛肉,虽然书中没有给出极其详细的制作步骤,但我们可以结合当时的烹饪习惯、地理环境以及书中透露的蛛丝马迹,来推断出其制作方法。总的来说,水浒传中的熟牛肉更像是一种风味浓郁、口感扎实的卤制或炖煮牛肉,而非我们现代意义上追求嫩滑、入口即化的牛肉。以下是一些推测的制作方法,力求详细:一、 牛.............
  • 回答
    《水浒传》中,杨雄的外号“病关索”的由来,可以说与他外形、性格以及他的特殊经历都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下面我将尽量详细地为题主解释:一、 外形与气势上的关联:关索首先,我们来解读“关索”这个词的含义。在古代,尤其是三国时期,关索是关羽的义子(也有说是儿子)。关索以勇猛善战闻名,尽管不如关羽那样名垂千古.............
  • 回答
    《水浒传》作为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内容博大精深,很多情节和人物的描绘,在年少时读来可能只觉得热闹、悲壮,但随着阅历的增长,成年后重读,会发现其中蕴含着更深刻的社会现实、人性洞察和历史反思。以下我将从几个方面,详细阐述成年后才能看懂的《水浒传》的细节: 一、 人物性格的复杂性与多面性少年时,我们容易.............
  • 回答
    在《水浒传》中,杨志碰上劫生辰纲的几个人时,他的心情是极其复杂且充满戏剧性的,经历了从骄傲自信到震惊、愤怒、屈辱、绝望,最终走向落草为寇的巨大转变。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详细描述他的心情:一、 任务前的踌躇满志与荣耀感: 肩负重任的责任感: 杨志接到押送生辰纲的任务,这在当时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差.............
  • 回答
    关于阎婆惜为何不珍惜宋江,这个问题其实挺复杂的,不能简单地归咎于阎婆惜“不识好歹”。宋江给她的钱财固然不少,但人与人之间的情感,尤其是在那个时代背景下,远不止是金钱可以衡量和维系的。咱们一层层地掰扯掰扯。首先,得看宋江给了阎婆惜多少钱财,以及这些钱财对阎婆惜来说意味着什么。宋江那时候在郓城县也算是个.............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