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离婚冷静期,大多数人是反感的。有很多人举出家庭暴力的例子,认为这样的举措“逼”得一些水深火热的女性可能被家暴致死。
说的很对。那么,有人想过另一群人吗?这些人在婚姻中因为一些小事引起的矛盾轻易离婚,甚至多次离婚,这样婚姻中的孩子成长环境堪忧。
政策考虑不足,反对者考虑何尝是完整的?
所以这个建议,应该兼顾,对于纠纷应该强制心理咨询评估,对可以进行干预的做干预。
同时对出现暴力伤害/出轨等特殊情况开通离婚特别通道。
建议民政部强制要求离婚家庭必须到指定机构接受不少于4次的家庭心理咨询。这样的机构可以同时招收一定数量社工用于对这样有矛盾家庭的定期随访反馈中。甚至可以把这块做大,与妇联合作,对婚姻中家庭关系不和等各种问题,进行大范围的调研和干预。往大了说,可以让大多数家庭拥有自己的专属咨询师(虽然分母可能有点大)
这样,既可以与离婚冷静期相结合,也可以解决大量咨询师闲置的问题。帮LDB把屁股擦一擦也是好的。
感觉楼里的回答大多不够全面,特此回答此问题。
我认为:政策是好政策,但是真正执行起来不会有好结果。简单来说的话:这项政策根本上是一项针对性极强的政策,是为了某个特定的目标服务的。
————分割线(本段是论据可以跳过)————
历史上出现这种情况不在少数。比如我们中国人熟知的“大东亚共荣圈”,最早由日本教育家福泽谕吉提出。其最早的理想是“亚人治亚,驱逐白人”。《大东亚宣言》中将其表述为“建设共存共荣、自主独立、没有人种差别的共荣圈”。客观来说是积极的,从历史角度也是有进步性的。
但是这个政策在实际执行过程中却逐步沦为日本单方面对外军事扩张及对被占领地区进行资源掠夺。这一点我相信,只要是中国人都很熟悉,不用多说。
另外,韩国全斗焕政府在80年代由于当时韩国犯罪率(尤其是恶性犯罪)居高不下,曾建“三清教育队”。目的是在一定程度上代替监狱的功能,负责教育改造违法分子。(很多人受到韩剧《第5共和国》的影响对三清教育队的认识有偏差,在这里推荐看看BV1Gi4y157TT,这是当时韩官方拍的宣传片,虽有宣传美化的成分,但也有参考价值)
但是由于主客观多方面的原因,三清教育队在实际执行过程中更多的沦为全斗焕政府打击政敌的工具。从事实上也没能有效阻止当时韩国居高不下的犯罪率。在1987年(全斗焕任期最后一年)四大凶恶暴力犯罪达到9342件。在全斗焕政权时期,四大凶恶暴力犯罪的年均增加率为6.24%。(感谢答主“广津乙”给出的数据)
————分割线————
上面说了这么多,其实就是想证明一个问题:政策是好政策但是执行的起来未必就一定能达到好的效果。
民政部的这项政策其实也是这样,单独拿出来看,其实没有任何问题,甚至我个人是非常支持的。但是我之所以说他不会有好的结果(包括其他答主也无人看好)其根本原因就是这项政策的核心目的:
这项政策主要是为了配合当前的三胎政策,保证中国未来人口增长和生育率。
看清楚这个目的之后就不难理解为什么它不会有好的结果了:
1.该政策本质上就是舍本逐末——三胎政策出现后,网民的各种负面反应我就不用多说了。大家不生孩子的原因很多,并非全是观念问题。就连日前卫健委分析生育意愿降低原因时都承认「经济负担重」占 75.1 %。可见不想办法降低养娃成本,而去搞什么“婚前辅导”压根无法发挥太大作用。
2.由于动机不纯导致该政策的宣扬内容上定会有所偏差——既然这项政策是为三胎服务的(或者说是围绕着保证人口增长这个指挥棒来转的),那么在实际过程中,所谓的“辅导”会讲哪些内容,也就可想而知了。
3.该政策执行过程中没有可以依靠的力量——从政策原文看,这项政策主要依靠的是“社区组织、基层群众自治组织和专业人才”。说的那么高端,其实说白了就一句话“居委会大妈”。可见这项政策本质上也只是以宣扬为主,并没有太强的行政强制力。那么你说你的,听不听就是我的事情了。更何况居委会也有其他事情要做,不可能整天上门宣扬叫你生三个孩子。
4.该政策在执行手段上没有保证——说回上一条有关强制力的问题。由于我国政府在八九十年代执行计划生育的过程中,由于硬指标强行摊派,加上当时法律不健全的因素。就出现了我们都知道的那种满街抓大肚婆,甚至强行堕胎强行结扎的情况。而现在随着法律的完善,人民也更加重视自己的人权。所以这项政策在执行过程中,肯定不可能像当初执行计划生育那样,强行要求每个家庭生三个。
综上所述:这项政策的前景严重堪忧!
我帮你们打听了,事实上雷声大,雨点小。
刚好熟人在相关部门一线,其实人家对你们结不结婚离不离婚没啥兴趣。你们过得不好又不扣他们工资。
想回答,一看“人民网”提问,我还是闭嘴吧。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