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来自南方的一个妹子表示真的很想去北方上大学,北方真的好吗?

回答
这小姑娘,刚从南方来,心里就惦记着北方的大学了?哈哈,能理解!毕竟南北差异是挺大的,每个人心里都有自己的一杆秤。

北方嘛,给我的感觉,是个挺实在、挺有力量的地方。你想去北方上大学,这绝对是个不错的想法,但“好不好”这事儿,得看你更看重什么了。我尽量给你掰扯掰扯,让你心里有个谱。

先说说北方的“好”在哪儿,你可能特别想知道的:

学风更扎实,历史底蕴深厚: 很多北方大学,特别是老牌的211、985,那可都是经历过风风雨雨的,学术传统特别牛。你在这儿待几年,能感受到那种沉甸甸的学术氛围,老师们可能没那么多花里胡哨的,但真本事、硬实力是有的。他们看重的是学生的基础,是你能否沉下心来做学问。这点对于想好好读书,打下坚实专业基础的妹子来说,绝对是个加分项。
生活节奏相对慢一点,人情味更浓: 南方很多大城市,节奏快得飞起,感觉每个人都在赶时间。北方的城市,尤其是省会城市,虽然也有忙碌的时候,但整体上给我的感觉是,大家好像更愿意跟你聊两句,人与人之间好像没有那么强的隔阂感。你会发现,可能在小区里遇到散步的大爷大妈,还会跟你拉拉家常;学校里,师兄师姐可能也更乐意帮助新人。这种人情味,对于初到异地的你来说,可能是一种温暖的依靠。
气候是个挑战,也是一种体验: 这个是大家聊北方最绕不开的。冬天是真的冷,零下十几二十度是常事。但你想想,这本身就是一种特别的体验啊!第一次看到漫天大雪,第一次感受什么叫“刺骨的寒风”,第一次穿上厚厚的羽绒服、戴上帽子围巾手套把自己裹成个球,这都是南方妹子可能没经历过的。而且,北方有暖气!这是个宝藏!冬天在宿舍里,屋里头暖和得跟夏天似的,你可以光着膀子吃冰棍,这感觉,南方妹子可能很难体会到。当然,夏天也热,但比起南方那种湿哒哒的“桑拿天”,北方的干热可能更容易接受一些。
消费水平相对低一些: 整体来说,北方的物价,尤其是在非一线城市,可能比南方一些发达城市要低一些。吃饭、住宿、交通,日常开销上可能会稍微宽裕一些。你可以把省下来的钱,多买几本书,或者多参加一些社会实践活动。
文化差异,更具地域特色: 北方有它独特的文化,比如京剧、相声,还有各种民俗。你接触到的人,他们的说话方式、思维方式,可能都会和你习惯的不一样。比如,北方人说话可能更直爽,有什么说什么,有时候会让人觉得有点“硬”,但往往是出于好意。多了解这些,你会发现一个更丰富多彩的中国。
选择更多样,名校林立: 如果你的目标是顶尖高校,北方确实有不少非常不错的选择。北京、天津、哈尔滨、沈阳,这些地方都有很多历史悠久、实力雄厚的大学。你想想,能在这些城市上大学,本身就是一种开阔眼界的机会。

当然,凡事有利有弊,北方也有些地方是你可能需要提前做心理准备的:

冬天真的挺难熬的: 我得再次强调这一点。如果你特别怕冷,对寒冷极度不适应,那可能需要好好权衡一下。零下十几二十度的天气,持续时间也比较长,你要学会如何在这种环境下生活、学习。出门可能就得把所有你能穿的都穿上,而且,北方冬天风大,体感温度会更低。
干燥: 北方气候比较干燥,尤其是在冬天,皮肤、嘴唇容易干裂。你需要准备好保湿的护肤品。
饮食习惯: 北方以面食为主,饺子、面条、馒头是餐桌上的常客。如果你是无米不欢,那刚开始可能需要适应一下。但其实北方的面食做得也很好吃,有很多花样,比如刀削面、拉面、混沌等等。而且,北方也有很多好吃的菜,比如炖菜、烤串,味道都很赞。
一些城市的基础设施: 相对南方一些高度发达的城市,北方一些城市的公共交通、城市绿化、商业配套可能不如南方那么完善和精致。当然,这个也要看具体城市,像北京、天津这样的城市,肯定是非常现代化的。
人文环境可能略显粗犷: 我前面说人情味浓,但这种“浓”有时候也会体现在“粗犷”上。北方人说话可能比较直接,有时候你听起来觉得不那么委婉,这并不代表他们不友好,只是表达方式不一样。你要学会去理解,而不是被表面的言语所影响。

给南方妹子的几点建议,让你去北方上大学更顺利:

1. 做足功课,选对城市和学校: 北方很大,城市差别也挺大。你要了解你想去的具体城市,比如它的经济发展水平、气候特点、交通便利程度、文化氛围等等。同时,也要研究你想去的大学,它的专业设置、师资力量、校园环境、就业情况,都是重要的考量因素。
2. 提前了解冬季的穿衣指南: 网上有很多关于北方冬季穿搭的攻略,可以提前学习一下。准备一些质量好的保暖衣物,比如羽绒服、毛衣、保暖内衣、厚袜子、帽子、围巾、手套,还有一双防滑保暖的雪地靴。
3. 适应饮食: 如果你平时很少吃面食,可以提前尝试一下,或者到了北方之后,慢慢调整。多尝试不同的北方美食,你会发现很多惊喜。
4. 保持开放的心态: 走出舒适区,去体验不同的生活方式和文化,这本身就是大学生活非常有价值的一部分。不要因为气候或者一些小小的习惯差异就否定北方。
5. 建立社交圈: 主动认识新朋友,无论是同学、室友,还是老师、师兄师姐。多参与学校组织的活动,融入集体,这样你会更快地适应新环境,也能感受到北方的温暖。
6. 多联系家人报平安: 刚到新环境,难免会有思乡之情。多跟家里人沟通,让他们放心,也让自己心里踏实。

总的来说,北方上大学,对于一个南方妹子来说,绝对是一次非常特别、也非常有意义的经历。它会让你看到中国不同的一面,让你的人生阅历更丰富。关键在于你是否准备好了接受挑战,并从中发现乐趣。

所以,如果你真的对北方心动了,那就勇敢地去尝试吧!带着你的好奇心和一颗开放的心,去感受北方的风土人情,去体验那里的四季变换,相信你一定会在北方找到属于自己的精彩!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分两方面来说吧:校内因素和校外因素。

校内因素:

北方经济起步早一些,赶上了大学原始积累阶段,因此老牌学校比较多。而且北方学校在南方的收分其实是偏低的,相对而言的话南方学校在北方收分不是特别低。

这也就导致了南方考生报北方学校其实性价比是比较高的,尤其是工科、医科、文史哲这些吃积淀的专业。

比较明显的比如医学院校,首都医科大学在四川2000名左右,在山东能收到1000名以内,这还是考虑了高考人数差了很多+四川教育资源分配不均边缘地区给成绵做分母的情况,作为前一万名的南方考生,同样的学校层次,报北方大学大约能占到一两千名左右的便宜。

再往北到了东北,白求恩、中国医科大这些老资格,在南方更白菜价了。

当然相对应的,老牌也就往往意味着设施比较陈旧。而近年的高校硬件建设潮,南方高校先走了一步,尤其是前三四年,正好是一个错位的时间段。但硬件设施差异并非“南北差异”,而是新旧差异,北方高校更新过硬件的其实条件不差,硬件设施因校而异,要自己查。

毕业进路方面,北方学校学风相对单纯,专业能力比较强,考研考证方面强一些。南方学校项目多一些,科研看重一些,可能一个比较差的学校也能拉出来一堆培养项目。整体上来说人口还是由北向南流动的比较多,毕业后你很有可能带着本事和很多同学们一起南下,然后变成本地毕业生们眼中的过江龙+搅局者+眼中钉23333。

校外因素:

(1)气候

简而言之,南方好空气,北方好温度。

南方空气污染轻,空气湿润,但是夏天湿热如蒸笼冬天阴冷。

北方冬天暖气加持,夏天高温短暂,开学很快就入秋转凉,但是空气相对较差,气候偏干。

湿润的空气养人但是苦了物品,干燥的天气物品干爽好打理不生霉,但是人干燥,需要剁手准备护肤品。

PS:

山东辽东半岛并不干燥,平流雾+海风湿润凉爽,尤其烟青威,四季分明春秋长风花雪月全都有,气候宜人和云南有的一拼,各种花色的云彩跟动漫一样。很多巨佬部门的疗养院都在这一带。

北京的空气也已经很好了,去年冬天大多数天气都是澄澈如镜的那种,北京本身扩散条件其实得天独厚,只是过去几年太浪了。(就是苦了河北兄弟们)

(2)饮食生活

北方物价基本上低一档,北京物价和成都相当,北方省会物价和南方地级市相当。

饮食便宜大碗,以面为主,调味主打咸鲜,种类没南方多,但是用料瓷实,尤其东北。京津冀一带好吃的不多,尤其是京,安全标准严格,很多大型商场的餐厅都不开明火灶全靠料理包。

夜生活发达,emmm主要指烧烤啤酒小龙虾等长胖夜生活。如果你指的是夜店酒吧这种夜生活的话…如上,低一档…

(3)人情交际

没有想象中差别那么多,好人坏人都有,主要是交流方式不同,北方比较热情一些,南方内敛一些。这都是刻板印象了,其实这个刻版印象还真没说错。

南方女生的话过去很多都是吉祥物,尤其是如果你比较小型,人品也没有大问题的话,可以体会到万千宠爱集一身的感觉(主要来自女同学们2333)。

南方男生过去也挺受欢迎,因为北方男孩子打扮自己相对较少,很多都是全靠底子死撑。南方男生只要硬件别太拉胯,穿衣打扮一般是会强于北方男生的。

题目还说了南方姑娘,男生女生的分析就不说多了,两性话题容易引战,夸这边怎么样怎么样,那边又不高兴了。就说一句北方男孩子的话,整体上硬件好、爱宠女生、但是不会撩。

整体来说,北方民风比较亲外,小地方的话外地口音点个菜都会给你多扣一勺。当然,城里和大学里面,全国各地生活模式基本都差不多。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这小姑娘,刚从南方来,心里就惦记着北方的大学了?哈哈,能理解!毕竟南北差异是挺大的,每个人心里都有自己的一杆秤。北方嘛,给我的感觉,是个挺实在、挺有力量的地方。你想去北方上大学,这绝对是个不错的想法,但“好不好”这事儿,得看你更看重什么了。我尽量给你掰扯掰扯,让你心里有个谱。先说说北方的“好”在哪儿.............
  • 回答
    客家人确实与广东、福建等地的“本地汉人”在很多方面存在差异,虽然大家同源,都是中原汉人南迁的后裔,但正是这些差异,让他们独立成了一个独具特色的民系——客家民系。要理解这份不同,咱们得把时间轴拉长,从历史的源头说起。一、南迁的时代背景和路径不同:这是客家身份形成的最根本原因 早期汉人南迁: 咱们得.............
  • 回答
    南明的政治笑话?这可是个好题材!说到南明,那可真是个跌宕起伏、充满戏剧性的时代,用“草台班子”来形容也毫不为过。他们本想着承继大明衣钵,结果硬是把一副好牌打得稀烂,中间涌现出的那些荒诞操作,简直就是活生生的黑色幽默。咱们就从永历皇帝朱由榔说起吧。这位爷,你说他吧,身上毕竟流着皇家血脉,也算是正统。可.............
  • 回答
    穿越到南宋末年,一家机械厂要生产冲锋枪自卫,这可真是个大难题,但也不是完全没得想。咱们得结合当时的技术水平、材料限制,还有敌人(主要是蒙古人)的特点来考虑。别指望能造出什么后世那种全自动、高射速、轻巧的现代冲锋枪,那是不可能的。咱们的目标是实用、可靠、能有效杀伤敌人,并且能快速教会士兵使用。1. 冲.............
  • 回答
    北方舍友来南方读书,冬天一个星期洗一次澡,这事儿啊,我得跟你好好唠唠。首先,你说这“正常”不正常,其实挺微妙的。从北方人的角度来看,冬天洗澡频率低一点,尤其是北方气候干燥,皮脂分泌相对慢一些,一周洗一次,或者两周洗一次,很多人都觉得没啥问题,甚至觉得频繁洗澡才伤皮肤呢。我有个北方朋友,来南方读书之前.............
  • 回答
    这是一个很有趣的观察,但可能存在一些误解,或者说,主张保护地方语言的人并非“大多来自南方地区”,而是地域文化和历史因素导致在某些区域,对地方语言的保护声音更为响亮和活跃。 尤其在中国,当我们提到“南方地区”,往往会联想到一些具有悠久历史、文化底蕴深厚、且方言群体庞大的地区。为了更详细地解释这个问题,.............
  • 回答
    您提出的这个问题,实际上是关于“东北军为何在与红军的早期较量中失利”的一个常见误解,并且将“东北军”与“红军”的对抗场景进行了一些混淆。需要澄清的是,张学良的东北军在长征期间(19341936年)的主要任务是与红军在南方作战,而并非与长征完的红军直接对抗。长征结束后,红军主力到达陕北,与盘踞在西北的.............
  • 回答
    .......
  • 回答
    您提出的问题非常棒,它触及到了中国古代政治、经济、军事和地理环境等多个层面。为什么中国拥有漫长的海岸线,却长期以来没有发展出与之相匹配的、像西方那样的大型、开放的港口城市,并且南方物资的运输很大程度上依赖于京杭大运河,这是一个复杂但值得深入探讨的现象。首先,我们需要明确一点:中国并非完全没有港口城市.............
  • 回答
    南亚语系,这支承载着悠久历史与灿烂文化的语言家族,其根源深深植根于一个早已湮没于时光长河的古老文明。要探寻它们的祖语,我们必须将目光投向印度次大陆的深邃过去,那里曾经是人类文明的重要发源地之一。南亚语系,顾名思义,主要分布在南亚地区,包括印度、巴基斯坦、孟加拉国、尼泊尔、斯里兰卡等国。它们种类繁多,.............
  • 回答
    “东北大米比南方大米好吃”这个说法啊,其实也不是空穴来风,也不是谁突然拍脑袋想出来的,它背后有不少故事,也涉及一些实际的因素。想把它说得透彻,咱们得从几个方面掰开了聊。首先,咱们得明白一个事儿,就是“好吃”这俩字,其实是个特别主观的感受。一个人觉得好吃,另一个人可能就觉得一般般。所以,这个说法,很大.............
  • 回答
    .......
  • 回答
    三国杀里那张经典的“南蛮入侵”,说起它的灵感来源,你问是“南蛮来入侵”还是“南蛮被入侵”,这问题问得很有意思,也触及到了这张牌的核心设计理念。在我看来,这张“南蛮入侵”的灵感,毋庸置疑,是来自于“南蛮来入侵”。为什么这么说呢?咱们得好好掰扯掰扯。首先,咱们得明确,“南蛮入侵”这张牌在三国杀里的效果是.............
  • 回答
    刘正风被灭门,这可是《笑傲江湖》里一个相当令人唏嘘的事件,也确实让很多读者感到不解:作为南岳衡山派掌门,莫大先生,他人在哪里?为什么眼睁睁看着刘正风一家老小遭遇灭顶之灾?要说清楚这个问题,咱们得把时间线捋一捋,还得把莫大先生这个人设给好好掰扯掰扯。首先,得明确一下,刘正风被灭门,那可不是一个简单的江.............
  • 回答
    中国官方在涉及“北方四岛”问题时使用日本的称呼(即“北方四岛”),而非俄罗斯的“南千岛群岛”,这一现象背后涉及复杂的国际法、历史背景及外交考量。以下从多个角度详细分析: 一、中日俄领土争议的历史与法律背景1. 二战后的国际秩序与领土归属问题 根据《开罗宣言》(1943年)和《波茨坦公告》(.............
  • 回答
    这是一个非常有趣且值得深思的中国历史现象。回顾漫长的中国历史,我们确实会发现一个鲜明的模式:绝大多数统一全国的政权,其力量源头和崛起之地多集中在北方,然后自北向南推进,最终完成统一。反之,从南方兴起的北伐,虽然不乏雄心勃勃的尝试,但大多以坎坷甚至失败告终。要深入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从多个层面去剖析,.............
  • 回答
    这是一个非常有趣且复杂的假设性问题,涉及到历史的偶然性、必然性以及权力转移的多种可能性。如果清朝没有入关,明朝的灭亡和政权的归属将走向一个完全不同的方向。我们不妨从几个主要可能性来详细分析:一、 李自成统一中国的可能性这是最直接也最常被提及的可能性之一。李自成领导的农民起义军在明末时期声势浩大,已经.............
  • 回答
    新街口,对南京人来说,那可不是一个简单的地名,它就像是我们这座城市跳动的心脏,是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你说它是地标?没错。你说它是商业中心?更是。但它承载的,远不止这些。记忆的起点,青春的烙印。对于很多南京人来说,新街口是关于青春的第一个关键词。还记得吗?上中学的时候,偷偷攒钱,约上三五好友,第一时.............
  • 回答
    说到南建龙当年离婚的“真实原因”,在《小舍得》目前的剧情里,还真是个绕不开的、也挺让人琢磨的坎儿。虽然没有像侦探小说那样直接给出石破天惊的答案,但通过几个关键人物的言谈举止,以及一些细节的铺陈,我们基本能勾勒出一个大概的轮廓,虽然这轮廓里充斥着无奈和中年人的算计。官方说法(表面上的解释):最先,也是.............
  • 回答
    南海仲裁案的裁决,特别是如果结果不利于中国,而中国又明确表示不接受,这确实会引发一个棘手的问题:谁有能力、有意愿去“执行”这样一个被大国明确拒绝的裁决? 这个问题背后牵扯到国际法、国家主权、地缘政治博弈以及现实的权力运作,远非一个简单的“敢不敢”可以概括。首先,我们要理解“执行”这个词在国际法和国际.............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