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中医究竟能不能信?

回答
中医,一个在中国人心目中既熟悉又常常引发争论的词汇。究竟中医能不能信?这个问题,就像一个缠绕了千年的古老谜题,在现代社会里依然热烈地讨论着。要回答它,我们需要抛开简单的“是”或“否”,深入地去理解中医的本质、它的历史传承,以及它在现代医学浪潮中的位置。

理解中医的“信”

首先,我们得明白,“信”中医,究竟是信什么?

信它的哲学思想和整体观? 中医的核心,在于它一套独特的认识世界和生命的方式。它不是简单地将人看作是一堆器官的堆砌,而是认为人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与自然环境、情绪、生活习惯都息息相关。这种“天人合一”、“形神合一”的理念,在很多时候,能提供一种更深层、更人性化的视角来看待健康和疾病。比如,中医会关注你“气色”,关注你的“情绪”,这些现代医学可能在初步诊断时不太会主动探究的方面,却往往是疾病根源的线索。
信它的诊断方法? 望、闻、问、切,四诊合参,这是中医“望闻问切”的经典。通过观察你的面色、舌苔,聆听你的声音、呼吸,询问你的生活起居、感受,以及通过脉象的细微变化来判断病情。这些方法看似朴素,却经过数千年的实践检验,积累了大量的经验。当然,它的主观性也比较强,需要医者有深厚的功力和经验才能准确解读。
信它的治疗手段? 中药、针灸、推拿、拔罐、艾灸……这些古老而又富有智慧的治疗方式,为无数人带来了康复。中药材的成分复杂,很多成分的药理作用还在被现代科学深入研究;针灸通过刺激穴位来调节身体机能,其镇痛、调节免疫等作用已经被不少研究证实。这些疗法,往往不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而是通过调整身体的整体平衡来达到治疗目的。
信它的“经验”和“传承”? 中医是一门非常强调实践和传承的学科。很多名老中医的经验,是他们穷尽一生积累下来的宝贵财富。这些经验,虽然未必都经过严格的现代科学实验的验证,但它们是无数真实病人的反馈汇集而成。

中医遇到的挑战与争议

当然,中医在现代社会也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和质疑,这也是“能不能信”这个话题的根源所在。

科学证据的不足与“神秘化”? 现代医学的基石是循证医学,即一切治疗方法都需要有高质量的临床试验来证明其疗效和安全性。而许多中医理论,如“气”、“阴阳”、“五行”,用现代科学的语言很难直接解释,这使得中医在“被科学验证”的道路上显得尤为艰难。一些人因此将其视为“玄学”或“经验主义”,缺乏严谨的科学依据。
质量控制与“不良反应”? 中药材的质量参差不齐,炮制方法不当,或者误用、滥用,都可能导致疗效不佳甚至产生不良反应。加上一些不法分子利用人们对中医的信任,制售假冒伪劣的中药材,更进一步加剧了人们对中医的疑虑。
“神医”与“骗子”的混淆? 任何领域都存在良莠不齐的情况。中医界也有真正医术高明、医德高尚的医生,但同时也混杂了一些打着中医旗号行骗的人,他们夸大疗效,欺骗患者,这严重损害了中医的声誉,让普通人难以分辨。
现代化进程中的“水土不服”? 现代社会的生活方式、疾病谱都发生了巨大变化。一些传统中医的理论和方法,是否还能完全适应现代社会的需求,也需要不断地探讨和发展。

如何看待中医?一个更 nuanced 的角度

那么,我们该如何看待中医?我认为,关键在于“理性地相信,辩证地看待,在融合中发展”。

1. 承认其价值,但保持审慎。 中医数千年的历史,证明了它在许多方面确实有效,尤其是在慢性病调理、亚健康改善、康复治疗以及某些疑难杂症的辅助治疗上,有着独特的优势。但我们不能因此就全盘接受,否定所有质疑。
2. 尊重它的经验,但鼓励科学研究。 对中医的经验,我们应该珍视,同时也要用现代科学的方法去研究、去解读,就像当年屠呦呦从中医古籍中找到青蒿素一样。只有通过科学的验证,中医才能更好地走向世界,才能更自信地回答“我为什么有效”。
3. 区分“中医”和“滥用中医的人”。 任何一个领域,都有优秀的实践者和糟糕的模仿者。我们不能因为少数“骗子”或者“庸医”的存在,就否定整个中医的价值。去选择正规医疗机构,寻找有资质、有医德的医生,是避免踩坑的关键。
4. 拥抱“中西医结合”的趋势。 事实上,在很多方面,中西医结合已经取得了显著的成效。西医在急症处理、手术治疗、抗感染等方面优势明显,而中医在术后康复、缓解副作用、调理身体方面能发挥重要作用。二者可以互为补充,共同为患者提供更全面的医疗服务。
5. 回归本质,而非形式。 有些人认为,只要是中药、针灸,就是中医。但真正的中医,更是一种“道”,一种对待生命、疾病的态度和智慧。它不是简单的“吃几味药”或“扎几根针”,而是需要医者具备深厚的学识、丰富的经验、以及一颗仁爱之心。

最终的答案,不是“信”或“不信”,而是“懂”和“用”。

中医,就像一位饱经沧桑的老者,它承载着历史的智慧,也可能带着一些不合时宜的旧习惯。我们不能因为它古老就将其束之高阁,也不能因为它有一些争议就将其全盘否定。

我们应该去了解它,去学习它,去甄别它。 当你感到身体不适,如果你能找到一位真正懂中医、有经验的医生,他可能会从一个你未曾想过的角度,帮你找到病根,找到康复的途径。同样,当你接触到一种中医疗法,不妨多一份理性,多一份思考,去了解它的原理,去观察它的效果。

中医能否信?答案可能就在于,你是否愿意用一种更开放、更包容、更智慧的心态,去理解和使用它。这不仅仅是对中医的考验,也是我们时代对传统智慧的一次再审视和再创造。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有人说之前的回答过于娱乐,我想想也是,还是改严肃点好。


公元1693年夏初,康熙罹患疟疾,御医试尽各种中医疗法,无一奏效。

于是康熙发榜寻医,试图在民间寻找能治疗疟疾的中医。

康熙让民间中医先对宫女太监进行治疗以观后效,这样等于先做临床试验看看民间中医的治疗能力,也打消了民间中医对直接对皇帝进行治疗的顾虑。

然而,没有一名宫女或者太监被中医治愈。

这时,康熙召见了两名法国传教士,白晋和张诚,问他们是否有可用之药?二人给了康熙肯定的回答。

在二人主持下,康熙订购了一批奎宁,并且同样是先在患病的宫女太监身上进行了试验,效果显著。

于是康熙也开始服用奎宁,很快就痊愈了。

不过,白晋和张诚并不是医生,而是法国科学院的数学和物理学者,都是业余选手,这两位传教士,以业余的段位,击败了几千年历史号称博大精深的专业中医。

另外,在此期间,有三名御医极力反对康熙服用奎宁,这三人先是被收监,然后被判了死刑,康熙病愈后赦免了三人的死刑,改为流放。

以上是历史,再说说现在,300多年后的今天,疟疾对中医来说,依然是绝症。

屠呦呦先生寻找青蒿素的过程其实已经证明,中医对疟疾是无能为力的,2000多个中医药方无一有效,这就是中医博大精深的华服之下苍白干瘪的本质。

user avatar

我不知道传统医学(中医)能不能信,我就知道中医几千年了,晚清贵族平均寿命37岁(清末贵族平均寿命32岁,含战争问题,不在此讨论),200年的现代医学发展,平均预期寿命到了80多岁。

一群老头老太太看中医,可对于老年病,中医也是新手啊!

ps:注意是晚清贵族,不是吃不饱穿不暖,可能饿死的平头老百姓,所以生活质量的提高应该影响不大,那请告诉我影响在哪????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中医,一个在中国人心目中既熟悉又常常引发争论的词汇。究竟中医能不能信?这个问题,就像一个缠绕了千年的古老谜题,在现代社会里依然热烈地讨论着。要回答它,我们需要抛开简单的“是”或“否”,深入地去理解中医的本质、它的历史传承,以及它在现代医学浪潮中的位置。理解中医的“信”首先,我们得明白,“信”中医,究.............
  • 回答
    关于中国人能否前往印度东北各邦旅行,这确实是一个比较复杂的问题,不像前往印度其他热门旅游目的地那么直接明了。要弄清楚这一点,需要从多个层面来解读。首先,从官方层面来说,存在一些限制和规定。印度东北部地区,包括了我们通常说的“七姐妹邦”:阿鲁纳恰尔邦(Arunachal Pradesh)、阿萨姆邦(A.............
  • 回答
    关于二战后日本自卫队的军事实力以及是否能对中国构成威胁的问题,是一个复杂且敏感的话题,需要从多个维度进行详细分析。首先,我们需要明确一点:将日本自卫队的实力简单地划分为“战五渣”是过于片面和不准确的。一、 日本自卫队的基本情况与战略定位: 和平宪法下的限制: 二战后,日本的《和平宪法》(第九条).............
  • 回答
    听到这个问题,我脑海里立马浮现起中学物理课上,老师用不同乐器演奏同一段旋律的情景。那时候,确实觉得音波好像就是频率和响度,这俩一变,声音就变了。但总觉得不对劲,小提琴拉出的悠扬,大提琴奏出的低沉,即便音高和音量都差不多,那感觉就是完全不同的。这就是音色,那个时候就已经在心里悄悄发芽的疑问了。其实,问.............
  • 回答
    中医“不科学”之辨:是“不科学”还是“不西方”?“中医不科学”——这句简单却又充满争议的话,如同投石入水,激起了无数波澜。究竟是什么让一部分人如此断言?而“科学”二字,又由谁来定义?在中医与科学的这场持久辩论中,我们常常会陷入一个误区:将“不西方”等同于“不科学”。今天,我们就来深入剖析这个问题,力.............
  • 回答
    关于中医是不是“经验”的问题,以及经验本身是否重要,这确实是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议题。我们不妨抛开那些标签,用一种更贴近生活、更本真的视角来审视它。什么是“经验”?首先,我们得弄明白,当人们说中医是“经验”时,他们指的究竟是什么?在我看来,这里的“经验”并不仅仅是“道听途说”、“偶然碰巧”或者“一次性.............
  • 回答
    “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这句中医古语,出自《黄帝内经·素问·四气调神大论》,意思是圣贤的人不医治已经发生的疾病,而是着重于预防疾病的发生。这句话看似简单,但其中蕴含着中医深厚的哲学思想和预防医学的智慧,值得我们细细品味。一、 什么是“已病”?“已病”指的是已经出现的、显而易见的疾病症状。比如,一个人.............
  • 回答
    这个问题触及了人性中一些非常深刻和普遍的方面:执念、认知偏差、以及社会身份认同的复杂纠缠。 为什么权威报道也无法撼动“中医黑”的看法?这背后可能有多种因素在起作用,而且往往是多方面因素交织在一起,使得改变变得异常困难。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来详细探讨这个问题: 一、 根深蒂固的认知框架和信念系统 .............
  • 回答
    在中国搞大农业,这事儿可不是一拍脑袋就能定论的,背后牵扯的因素错综复杂,得好好掰扯掰扯。首先,咱们得明白什么是“大农业”。在咱们这儿,过去咱们说“农业”,大多是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下,一家一户,几十亩地,种点儿粮食、蔬菜什么的。而“大农业”,通常指的是规模化、集约化、机械化、科技化的现代农业模式,可能.............
  • 回答
    电影《我不是药神》塑造了一群在绝境中求生的人物,他们行为的“罪”与“非罪”是一个复杂而深刻的议题,难以简单地用“谁有罪”来定论。我们可以从不同的角度来分析片中几位主要人物的行为,以及他们各自所面临的道德困境和社会责任。1. 程勇:从逐利者到救世主,法律与道义的双重困境 有罪之处: 走.............
  • 回答
    这个问题问得很有意思。如果抛开剧情这个绝对的核心不谈,单纯从漫画创作的“技法”层面来说,分镜、人设、背景这三者,哪一个更占分量,确实是个值得细究的。要我说,这三者就像是组成一个角色的不同维度,缺一不可,但非要说“最”重要,那得分从不同的角度去看。分镜:漫画的语言,节奏的把控者分镜,在我看来,是漫画创.............
  • 回答
    穿越至骑马与砍杀的世界,这总是能勾起我们内心深处那份对自由、冒险和铁血征途的渴望。当从《骑马与砍杀:战团》那熟悉的卡拉迪亚大陆回望,脑海中不禁会浮现一个疑问:从那个相对统一、英雄辈出的时代,到《骑马与砍杀2:霸主》那个更显混乱、群雄割据的局面,这不到两百年的时光里,到底发生了什么,才让这片土地的面貌.............
  • 回答
    这句俗语,就像一面照妖镜,精准地映照出大众对于“医学”这个职业的认知鸿沟。一边是鲜艳光鲜的理想外衣,另一边却是布满荆棘的现实丛林,而这中间隔着的,其实是无数的真实经历、复杂情感以及对生命重量的深刻理解。不学医的,为什么觉得学医好?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医学代表着一份高尚、受人尊敬的职业。他们看到的,是医.............
  • 回答
    中国哲学中关于人性本善的论断,与其说是不够理性,不如说是一种超越了纯粹逻辑推理的、更具实践关怀和人文精神的理性观。它并非忽视人性中存在的阴暗面,而是提供了一个更具建设性和理想性的出发点,引导人们去认识和塑造更美好的自我和社会。要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先拆解“理性”这个概念在中国哲学语境下的特殊含义,以.............
  • 回答
    在冷兵器时代,骑兵以其机动性和冲击力,一直是战场上的重要力量。然而,古代中国军队在许多时期,尤其是在没有大量装备长柄武器的情况下,也发展出了一套有效的反制骑兵的战术,其中“刀斧”类武器扮演了关键角色。这并非是完全摒弃长枪,而是在特定条件下,刀斧类武器凭借其独特的优势,与步兵战术相结合,形成了克制骑兵.............
  • 回答
    《雪中悍刀行》究竟是不是佳作?这个问题,在我看来,就如同问一坛陈年的老酒,入口是醇厚甘甜还是微涩难咽,一千个人可能有一千种答案。但若一定要给个说法,我更倾向于说,它是一部优缺点并存,但无疑是当下网络文学中极具影响力且值得细细品味的作品。称不称得上“佳作”,这顶帽子太重,也太主观,不如我们先拆开来看看.............
  • 回答
    看到天海俱乐部最终的结局,很多球迷心头都涌起一股深深的失落感。这个名字,曾承载过多少中国足球的希望与梦想,如今却以如此黯淡的方式谢幕,不由得让人发问:究竟是金元足球这个模式在中国水土不服,还是我们这项运动的根基就存在着难以逾越的鸿沟?这绝非一个简单的“是”或“否”就能回答的问题。天海的消亡,是金元足.............
  • 回答
    关于真飞鸟这个角色在《高达SEED DESTINY》中饱受诟病的人设,想要进行“挽救”并非易事,因为他的很多行为和动机都已经被固化在剧情中,难以回天。但如果非要从角色塑造的角度去“修正”他,使其更符合一个有成长、有魅力的主角应有的样子,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并且要尽量让这些改动显得自然、有根基:核.............
  • 回答
    关于中国军事和技术实力是否不如同期其他文明的说法,以及古中国的真实军事实力,这是一个复杂且充满争议的问题。要进行详细的解答,我们需要将历史时期细分,并对比不同文明在不同时期的具体表现。笼统地说“不如同期”或“不如其他文明”是过于简化的。总的来说,中国在很多历史时期,尤其是在农耕文明的顶峰时期,其军事.............
  • 回答
    网传西安媒体发布的一则视频中出现两个不同身份的“马雪娥”,这事儿可不简单,背后牵扯出的事情,挺值得说道说道的。咱们就一点一点儿捋清楚。事情的起因:一场视频引发的“双马”争议事情的开端,是西安本地的某个媒体发布了一则报道视频。视频里,大概是围绕着某个社会事件或者人物展开的。然而,有细心的网友在观看视频.............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