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题主我跟他交流过。
总是说些不着边际的话,最后两看相厌,就不理会他了。
李广卫青的事情已经说得很清楚了。我觉得大家已经说得很全面了,很多地方比我说得到位多了。如果哪位朋友有兴趣整理起来,完全可以出本书,彻底搞定这个事情。我也谈过很多次了,这回就说点新的角度。
李广的运气相当好。李广自古以不得志的俊杰形象出现,但是他的实际身份是这样的:
世家子弟。
李广家族至少自先秦时代就是军事贵族。即便到了汉代,也有不少族人以从军显贵。比如说李广的堂弟李蔡,因功封侯,官至丞相。
可以说,李广的家世,为他提供了良好的成长环境。
这与很多人所想象的“良家子”或者什么平民英雄是不同的。
李广不是寒门,没吃过真正的苦。
对于个人来说,这样的机会和生活不好吗?
李广一生,机会极佳。
很多人觉得李广从军入仕以后的机会不好,但是其实他的机会极佳。
比如说他从军时,轻松获得了进入中央军的机会。
就是以良家子从军,然后战场表现优秀,就迅速被提拔进了汉朝的中央军,做了直属皇帝的扈从军官。
这要是机会不好,什么叫机会好呢?
比如说他年青时,获得了汉文帝的超规格盛赞。
汉文帝出于各种政治压力的考虑,努力为太子汉景帝配置各方面力量。
在大的层面上,汉文帝亲临太子府,盛赞提出对匈奴作战方略的太子家令晁错,为太子树立政治羽翼;在被冷落的情况下,依旧主动拉近与军方大佬周亚夫的关系,为汉景帝准备统军大将。
在较小的层面上,汉文帝在十分勉强的情况下,仅仅打个猎,就超规格称赞年轻将领李广,说他遇到战事足可以封为万户侯。这个重大政治广告,等于以皇帝之尊,号召大家亲近李广、支持李广、帮助李广。
朋友们可以想想一下,这种级别的称赞意味着什么。
万户侯是什么人做的?那可是周亚夫接班人的节奏!
这就是未来的帝国统帅!
那么李广凭什么拿到这个称赞的呢?
打猎?
打猎!
汉文帝为了拉拢军方、为了汉景帝进行铺垫,可谓不遗余力!这样的事情在几千年的历史上都是很少见的。
李广竟然得到了这样的机会!
这运气真的没法比了。
这还不算什么。后来李广不是得罪了汉景帝吗?可是汉景帝没几年就死了,汉武帝是个年轻人,很多事情都被身边人设计。比如说曾经背叛汉景帝的司马相如,就设计让汉武帝看到自己的文章,然后借机通过狗监杨得意的推荐重返皇室。李广也在汉景帝死后,被汉武帝“左右”的人推荐,做了他此前从未做过未央宫尉、直接戍卫宫廷,后来还做了郎中令。司马长卿、司马子长这样的人围绕在汉武帝身边,也为后来西汉的衰落埋下了伏笔。
李广真是好运气,汉文帝时代赶上了皇帝的盛赞,汉武帝时代赶上了皇帝的耳朵软。
这运气真的不能算差了。
我就问问网友们,你们想想,你们谁要是有这运气……这任谁也不能说自己运气差,对吧?
古代文人经常感叹“怀才不遇”。李广这样的实在是谈不上“不遇”。
他这“遇”得也太好了。
李广真正的问题是能力太差。
有的网友批评说,李广的战场表现甚至还不如李广利。
还有的网友举出的例子更加强大,直接说唐朝灭东突厥就是按照卫青的打法进行的,名将李绩就是执行的李广的任务。
明代黄淳耀指出,李广不过一裨将。
我觉得这个说法不够亲民。
从军事才能上来说,李广差不多也就是一个副连长。或者就是个排级干部。
连长他都干不了。
当然,论起喝酒来,他能当营长。
对于李广的问题,我在以下这个文章里写得很清楚了,各处转载也很多,不多说了:
如何评价「卫青不败由天幸,李广无功缘数奇」? - 风大 可稍息否的回答 - 知乎
有人头铁,就多转个回答:
为什么李广难封? - 风大 可稍息否的回答 - 知乎
因为提问者你没有不好好研究历史文献,
能和霍去病相提并论的都是孙子、韩信,李靖这样的人物。
霍去病的战绩、战果且自身对大汉与匈奴战争局势的影响都强过李广,而李广如提问者所上述的那样,不是迷路了、被俘虏,就是损失惨重,所以凭什么说李广强过霍去病。
看了提问者在其他回答下的评论,我觉得你就是希望大家贬低霍去病而抬高李广,为什么呀,大家都是有脑子的人啊,在这寻求此等认同感殊为不智。
以上
哈哈哈哈哈哈哈首答①
李广那一仗是元朔6年的事,与左贤王4万骑兵偶遇,打了一架,要不是张骞援军至,李广传可能就此终结了,班固总结说“广军几没”,所以不止你说的死伤过半。霍去病打架以少胜多是家常便饭,不论军事能力政治觉悟还是关系背景,李广跟霍去病都相去甚远。不能一概而论。
最后,世界上是有“天赋”这种东西存在的,霍去病18岁封侯,王希孟18岁画出传世名画《千里江山图》,还有王勃等一大票天赋爆棚的人,李广只是一个有点能力的普通将军而已,加上他孙子和司马迁关系好,阿迁又为他孙子投降的事被去了势,李广一生未封侯郁郁,阿迁感情上对李广同情和拔高是正常的,你别太当真。同时代的将领,在帝国双壁面前,都是渣渣。
李广的下场是自己作的,汉朝也好,刘彻也好 ,卫青也好,甚至是汉景帝,对李广一家都已经是仁至义尽了 。
汉景帝时期,李广私自接受诸侯王赏赐的官印,在政治斗争中站错队。这种原则性的政治错误,换成是哪个没有容人之量的君主 ,李广全家恐怕都要死得很难看,但是李广遇上的是贤君汉景帝,所以他没事。
后来到了汉武帝时期,大规模反攻匈奴,本来是武将们立功升官的大好机会,武帝也给了李广机会, 但是李广屡次战败,还有全军覆没,自己被俘虏的经历,如果汉朝没有用钱赎罪的政策,李广就是长了十个脑袋都不够砍的 ,还有霸陵尉,真是无辜啊,秉公执法也被杀,汉武帝明知道李广滥杀无辜也包容他了,甚至李广多次战败还是一再给他机会让他领兵。要知道汉武帝可不是什么仁慈之君,武帝朝的高官善始善终的屈指可数,哪怕官居丞相之位,稍有不慎都是杀身之祸,但是刘彻就是对李广很包容。
漠北决战,卫青让李广独立带一支侧翼军队执行合围匈奴军队的任务,但是李广迷路失期,让卫青的漠北军团侧翼暴露,虽然卫青稳住了打赢了战争,歼敌一万九,(汉书上说歼敌四万九)。但也造成了汉军严重的伤亡还放跑了单于,这样的罪名,放到哪个时代,都是死罪,区别就是要不要诛连九族罢了。卫青是在班师回朝的路上遇到了仍然处于迷路状态中的李广部队。本来大将军的权限,把贻误战机造成重大损失的将领就地正法也不是不可以 ,但是卫青没有这么干,甚至都没有叫执行军法的官吏把李广关押起来 ,而是很客气很礼貌的派人带着酒肉看望李广,请李广来交代一下迷路的事情。 可是李广拒不交代,卫青也没有治李广违抗大将军军令的罪,还是很客气的请李广的副将去说明迷路的事情,结果李广摆出一副我迷路我有理,年纪大了不想被刀笔吏指责的样子,自杀了!李广自杀后,汉武帝对李广失期放跑了单于的事情也没有追究,李敢的儿子居然还有脸跑去找卫青的麻烦,卫青不找李家的麻烦都不错了,李敢行刺大将军,这个行为,放到现代,肯定是被警卫当场击毙。 放到古代,夷三族都很正常,卫青没有追究,刘彻没有追究,只是霍去病忍不住杀了李敢,李敢和李家还真没有资格叫屈。
关于漠北决战,李广迷路的事情,我不得不吐槽一下某些人的神论。
以下内容转载自乐乎博主罗落。
元狩四年(公元前119年)春,漠北决战。
这一战也是各种有意思的一战,就连战前都那么有意思。
本来说好的嘛,单于归霍去病,5万精骑捡好的挑,结果都准备好了霍去病出定襄,抓到一个俘虏说,单于往东边去了。
刘彻一听坏了,没撞上霍去病碰上卫青了,赶紧换,卫青出定襄,霍去病出代郡。
等换完了出塞了,结果我们都知道了,霍去病一路奔到了瀚海也没看见一只猹的影子,一只猹在漠北跟卫青进行命运的决战呢。
所以说这个俘虏怎么出现的这么是时候呢,单于派来的奸细吧。
不过这个从侧面多少也能看出来,一只猹也不太想跟霍去病杠。
这倒不是说战场上卫青就比霍去病好对付,只不过卫青手下的配置不如霍去病。
卫青带的骑兵都是霍去病挑剩下的。
两路大军并发,霍去病带着5万精骑一路疾驰,卫青带着大军浩浩荡荡穿越了广漠,然后就遇到了以逸待劳的单于主力。
说真的,打了这么多年仗打到最后你要说卫青不想决战单于恐怕也不太现实,但问题是,霍去病手下才是打单于的配置,他手下这些,不说残兵胜勇吧,也是霍去病挑剩下的,而且刚穿越广漠就碰见了主力,真不知道卫青是想哭多些还是想笑多些。
不过他心里哭了也好笑了也好,面上总是要不动声色的,唯有一战。
值得一提的是,卫青一改往日奔袭战闪电战的风格,先纵左右两路合围单于,又令武刚车自环为营,由此可见,卫青不管从战略层面,还是战术层面都都相当的眼光和建树,不同于只会一个劲往前冲的名将,更不是什么“不败由天幸”。
这一场战争卫青到底是胜了,可右路军失道,跑了大单于,不得不说是这场战争甚至是整个汉匈之战最大的遗憾。
本该是一场划时代的流传千古的大胜只得了一个尴尬的收场,不得单于,一把火烧了赵信城也烧不尽三军将士乃至整个大汉王朝的遗憾。
更尴尬的是李老将军自裁。
而且居然还有不少以司马大大为首的李广粉把矛头指到卫青身上?逗我玩?
可能司马大大比较偏科吧,逻辑不大好。要不就是,偶像面前,三观全乱逻辑滚蛋。
卫青抢功?没有向导?还有什么刘彻卫青联手暗害李广?
这想象力比起司马大大都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啊,不去写小说真是可惜人才。
ps我对李广和司马迁总体来说还是抱着尊敬态度的,但有些话呢不吐不快,对事不对人。
卫青抢功?太可笑了。不管是自己抢还是为公孙敖抢都太可笑了。
首先也是最重要的一点,赢了才有功,一旦输了,别说功劳,什么就都浮云了。
汉军的精英都在霍去病那,霍去病手下才是打单于的配置,卫青手下一对上单于就先处于劣势了OK?
大战在即劣势之中,不争胜先争功?谁这么有才?
汉字已经无法表达我的惊恐之情,此处应有洋文,dou wo wan?
先说好,卫青没有这么有才。
放过他吧,他虽然是个传奇,但这么有才的主意真的太难为他了。
调走两路军队合围单于这是战争需要战争需要战争需要,是为了争胜不是争功。
调李老将军右路同理,赵小将军第一次当将军,这么重要的事让他一个人带?这心得多大呀。
更何况,想争功更要先争胜,如果合围成功,大单于伏诛,这将更是一次里程碑式的大胜,谁的好处都少不了,功劳大大的有,包括李广也包括公孙敖,当然好处最多的还是卫青,三军统帅,荣辱一肩。
抢功顾名思义是让自己有功而不是豁出去自己功劳不要了也要别人拖下水,没什么不共戴天之仇谢谢。
其次谁都抢不走谁的功劳,李老将军不仅抢不走卫青的,公孙敖的他也抢不走。
假如啊,假如没有战术需要,假如不走包抄,都在中路,正面厮杀,那就是倾巢而出,对着砍呗。
怎么,李老将军一人之力还能把对面单于主力全砍完了不成?
不能吧,砍瓜切菜也没有以万计数的,老将上战场是收割小麦去了?
不能吧,那要是不能他还能拦着公孙敖不让公孙敖立功?
也不能吧,那把他调到右路军跟公孙敖跟抢功有什么关系。
最后,是有人觉得应该把公孙敖调到右路?
不好意思,李广是名将公孙敖不是,李广是四将军之一公孙敖也不是。
怎么,右路难走,那就不走了?仗难打,那就不打了?
不是,李将军不是能打嘛,能打不打嫌难打,这就是名将风范?
四个将军,右路分了两个,还要怎样?是不是卫青应该扔下大军不管替他走右路?
没睡醒吧?
卫青领大军是给匈奴造包围圈,李老将军冲,怕不是又要进了匈奴的包围圈吧。
什么仗不难打,什么战争可以不劳而获?
因为他们赢了而且看起来付出的代价很小你就觉得他们的仗好打?
因为是声名在外的老将军,全军覆没、失道失期、贻误战机就怨天怨地怨难打?
一句话。
命是败者的借口,运是胜者的谦词。
要不是卫青一场龙城大捷,谁敢冲进匈奴腹地。
卫青此举前所未有,难道好打?
还是有谁觉得千里奔袭闪电作战玩似的?
霍去病英年早逝,卫青也不算长寿,他们在用生命换胜利。
他们拿命打下来的胜仗难道是理所当然的?
怎么,他们豁出命去得来的胜利不值一提,倒是老将军不容易,不能去打难打的仗。
打输了。
怪名声太响引来匈奴围攻不说自己不会挑地方,霍去病名声也响,怎么没人围攻他呢?
怪张骞太慢不能及时救援不说自己不顾全大局跟后方断了联系,李老将军一代名将两路行军都协调不好,张骞本来就是一个外行(张骞老本行是外交,不是打仗),还指望他去协调,合着打仗这回事上李老将军还不如张骞?
怪路不好走,怪卫青不让打中路,怪吧,还能怪谁都怪吧。
不让你上你非上,上了还打不了这打不了那,当战场什么地方?
对,卫青是不该,卫青错就错在错看轻信了李老将军的实力。
只打好打的仗?好一个名将!
没有向导?是卫青穿越广漠不带向导还是卫青有向导不给李广用?
首先,卫青不可能不带向导就穿越广漠,卫青不脑残不脑残不脑残不像某些人谢谢。
其次,卫青有向导为什么不给李广用,他是觉得闭着眼睛都能赢了所以自断一臂?他跟李广没仇,没有理由跟李老将军过不去,他除了匈奴就不会跟任何人过不去。而且如果真跟李老将军过不去卫青绝对不会把右路军交给他,交给他了他就牵系着右路军,而右路军牵系着整个战局,这样一来跟李老将军过不去就等同于跟战局过不去,跟战局过不去就是跟卫青自己过不去。
卫青真的不脑残,两军形势问题我也不想在重复一遍,往上拉谢谢。大战在即,没有什么比战胜更重要。卫青身为三军统帅会为了区区一个将军拿三军将士外加自己的身家性命来开玩笑?别逗了好吗?
最后, 虽然说没有右路军最后也一样赢了,但一个向导换一个大单于这样的买卖,卫青不会不干的。
没有向导,不如说向导跑了或者死了比较靠谱吧,这也怪卫青?
还有人说武帝和卫青合谋逼死李广?
这个论断已经不仅仅是逻辑的问题了,我都不知道这是什么问题了,被害妄想症?
刘彻和卫青怎么得罪你们了,质疑他们的品格也就罢了,居然还这么诋毁他们的智商,就他们俩算盘打得那么精,怎么可能会干这种亏本生意。
这简直就是在诋毁他们连一加一都不知道等于几了,这简直是对搭档了半辈子的刘卫组合最为严重的侮辱。
豁出一场大胜不要,豁出一个大单于跑了,就为了弄死一个李广,还做得不干不净,留着把柄让人骂?
这李广到底是什么人啊,难不成还有什么牵动世界末日王朝覆灭的神秘力量?能让帝国权力顶峰的两个人如此不惜本钱不择手段也要弄死他?
武帝杀了那么多人,灭了那么多族,想杀谁不是一句话的事,还用得着这么不惜本钱?这样质疑人家的专业性真的好吗?
还阴谋论,连卫青碰到大单于都是巧合好吗,精英都跟霍去病走了谢谢,卫青的配置本来就是打算去对付左贤王的,他碰见伊稚斜的时候还不知道是想哭多还是想笑多呢。
大战在即劣势之中自断一臂,是想说卫青为争功先找死还是想说这是一场闭着眼睛不费力气就能赢的战争。
前者,卫青不脑残不脑残不脑残不像某些人谢谢。争功首先要有命,而卫青也绝对不会为了任何事置三军将士于不顾。可醒醒吧,李老将军没你们想象的那么值钱。
后者,一只猹已经这么了寒碜吗,大单于的主力加精英就这么不能看吗?还顺便嫌弃了一下卫青把一场闭着眼睛能赢的战争赢得不够漂亮?谁要是能这么想的话那就真是,石破天惊,恭喜你你的军事才华已经远超卫青,有如此人才,我大中华君临有望。
不觉得太好笑了吗,一群外行人指责一个常胜将军的军事战略,还振振有词说是阴谋,真应该让他们自己上战场试试。
我非常想知道是用口水淹死敌人,是拿笔杆子戳死敌人,还是拿脑洞吓死敌人。
或者也跟着李老将军冲一次匈奴人的包围圈试试,等到最后只有李老将军活着而战士全部枉死,等到那个时候,是否还能一如既往的喜欢李老将军。
卫青一辈子七战七捷,从无败绩,为汉帝国辟地千里,解除长安烽火甘泉之警,把帝国边境线推到阴山脚下。卫青还是汉朝第一位打败匈奴的将领,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用骑兵兵团长途奔袭作战的战法打败游牧民族的中原将领,即为汉朝树立了对匈奴的自信,又在战略战术上首开先河,让后世的将领多了一种作战方法可以参考。对于汉帝国,汉民族,卫青的贡献是开创性的,更是前无古人的,可惜卫青半辈子出生入死换来的功勋,比不上司马迁的一支笔。
没错,五个王国相对于五个村落。
李广被本部左(副)村长打的都快全军覆没了。
还好意思封侯?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