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为什么很多人不认可《汉书·李广苏建传》中李陵的四次战绩?

回答
很多人不认可《汉书·李广苏建传》中对李陵的四次战绩的描述,主要原因在于以下几点,并且这些原因往往是相互关联、层层递进的:

1. 史料来源的局限性与后世的疑虑:

《汉书》的作者班固面临的挑战: 班固撰写《汉书》时,李陵事件已经发生一段时间,相关的原始记录可能已经不复存在或难以获取。他主要依靠的是当时流传的各种说法、口述以及可能存在的官方档案。
司马迁《史记》的缺席: 令人遗憾的是,《史记》中并没有关于李陵的独立传记,也没有详细记载李陵的战绩。这使得《汉书》成为我们了解李陵早期军事生涯的主要官方史料。如果《史记》能有更详细的记载,或许能为李陵的战绩提供更多佐证或不同的视角。
后世史家的考证与质疑: 许多后世的史学家,如清代的钱大昕、王鸣盛等,都对《汉书》中的记载进行过细致的考证和质疑。他们发现,对于李陵的几次战役,尤其是具体的伤亡数字、兵力对比等细节,存在着一些逻辑上的不合理之处,或者与当时的其他史料记载存在矛盾。

2. 战绩描述的“神化”与夸大嫌疑:

这是最核心的争议点。很多人认为,《汉书》对李陵的四次战绩,特别是最后的几次,描述得过于“传奇化”和“神化”,存在夸大的成分。

第一次战绩(对匈奴的防御战): 尽管这是李陵早期为数不多的正面胜利,但《汉书》中的一些描述,例如“汉兵百余人”能够击败“匈奴二千骑”,虽然不算绝对不可能,但在当时的环境下,其比例和效率还是显得有些“过于完美”。
第二次战绩(攻打楼烦): 同样,以少胜多的描述虽然常见于军事史,但李陵在此次战斗中“斩首捕虏千余人”的数字,以及其后续“再战,复斩首捕虏二百余级”,可能被认为是在当时的军事条件下,尤其是针对匈奴骑兵的战术风格而言,显得有些“惊人”。
第三次战绩(与匈奴的遭遇战): 《汉书》记载李陵以五千步兵击退匈奴数万骑兵,虽然这里并非完全胜利,但“深入胡地”并能“斩捕二千余级”,然后安然撤退,也被认为是在描述上带有一定的传奇色彩。
第四次战绩(单骑劫营): 这是最受质疑的战绩。史书记载李陵“单骑往还”,深入敌营,斩杀数百人,最后安然归还。这种单枪匹马深入敌后并能全身而退的壮举,在任何时代的军事史中都极为罕见,更何况是面对数量占优且战斗力彪悍的匈奴骑兵。这种描述已经超越了常人的认知,容易让人产生不真实感。

为什么会存在“神化”的嫌疑?可能的解释:

出于歌颂与树立榜样的需要: 汉武帝时期,对外战争频繁,汉朝对匈奴的战争更是持续了数十年。在这样的背景下,像李广、李陵这样能够击败匈奴的将领,是民族的英雄,是朝廷需要大力宣传和树立的榜样。史官在记录时,可能会有意无意地夸大他们的功绩,以增强宣传效果。
口耳相传的失真: 战功的传播往往会经历口耳相传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细节会逐渐被放大,情节会变得更加精彩。当这些故事被记录下来时,可能已经经过了多次的“加工”。
侧重于精神而非细节: 有些学者认为,班固描述李陵的战绩,可能更侧重于表现李陵的勇猛、胆略和指挥才能,而非追求绝对精确的数字和细节。这在古代史书的记录中也并非罕见。
与“无罪”的辩护逻辑相符: 在李陵投降匈奴后,他的辩护(以及后来的辩护者)可能需要强调他之前的英勇事迹,以证明他并非贪生怕死之徒,而是因为战斗到最后一兵一卒,且是在极端不利的情况下被迫投降。这些战绩的“光环”或许有助于减轻罪名。

3. 战绩细节的模糊与缺乏旁证:

兵力对比的不可信: 例如,李陵以五千步兵击退匈奴数万骑兵的描述,在兵力悬殊的情况下,即使是精锐部队,也很难达到如此程度的“击退”。这里的“数万”是否准确?“击退”的程度有多大?这些细节都存在模糊性。
伤亡数字的夸大: 斩首捕虏的数字,尤其是几次的累计数字,如果叠加起来,与战役的规模和李陵所拥有的兵力相比,可能显得过于庞大。
缺乏其他独立史料的佐证: 如前所述,除了《汉书》,几乎没有其他 contemporaneous 的史料能够独立地、详细地佐证李陵的这四次战绩,特别是那些最为惊人的部分。

4. 与李陵最终投降命运的对比:

这是从情感和逻辑上产生不认可的重要原因。

巨大的反差: 一个能够屡次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甚至单骑深入敌营的绝世猛将,最终却因为一次兵败而投降匈奴,这给许多人带来了巨大的认知冲击和情感上的难以接受。
“有能力”与“不坚持”的矛盾: 如果李陵真的如史书所载那般勇猛善战,为何最终会选择投降?他的那些辉煌战绩似乎与他最后的选择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让人不禁怀疑这些战绩的真实性,或者怀疑他的“勇猛”是有限制的。
对“临阵脱逃”或“不战而降”的认知定势: 许多人更倾向于接受一个在战场上表现平平,最终因不敌而投降的李陵,而非一个战绩辉煌却最终屈膝于敌的英雄。后者的故事更具悲剧性和复杂性,也更容易引发对史料准确性的质疑。

总结来说,不认可《汉书·李广苏建传》中李陵的四次战绩,主要是基于以下几个层面的担忧:

历史证据不足: 缺乏足够的独立、可信的史料来支持《汉书》中的详细描述。
逻辑合理性存疑: 部分战绩细节,如兵力对比、伤亡数字等,在当时的军事背景下显得过于夸张和不合常理。
宣传与歌颂的倾向: 认为史官可能为了歌颂英雄、树立榜样而对战绩有所夸大。
与最终命运的矛盾: 辉煌战绩与最终投降的命运之间存在巨大的反差,引发对前者真实性的质疑。

需要指出的是,这并非否定李陵是一位有一定军事才能的将领,他确实在汉匈战争中有所表现。但当我们将《汉书》的描述与对“史实”的严谨追求结合起来时,对那些过于“传奇”的战绩产生疑虑,是符合历史研究精神的。历史的真相往往是复杂且充满争议的,对于《汉书》中关于李陵的战绩描述,持保留和审慎的态度是比较理智的做法。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因为这些“战绩”确然不可信,因为李陵部拿不出可以确信那些“战绩”的证据。

真实的战绩:没有首级、没有战利品,只有主将降敌的败讯和数百逃归的败兵

虚假的战绩:得胜之后的首级、俘虏、土地和战利品


@过程 你确定你说的是历史记载而不是评书故事小说话本?


所以李陵要求要有军队去接应他,可惜……。

这才是失败的关键所在。


【上曰:“将恶相属邪!吾发军多,毋骑予女。”陵对:“无所事骑,臣愿以少击众,步兵五千人涉单于庭。”

【陵于是将其步卒五千人出居延,北行三十日,至浚稽山止营,举图所过山川地形,使麾下骑陈步乐还以闻。步乐召见,道陵将率得士死力

【虏见汉军少,直前就营。陵搏战攻之,千弩俱发,应弦而倒。虏还走上山,汉军追击,杀数千人。单于大惊,召左右地兵八万余骑攻陵


因为很多人是站在汉武帝那一边的,在他们看李陵应该为了汉武帝为代表的伟大的大汉王朝义无反顾的去死

我请问这位 @过程 同志:

张骞死了吗?有人质疑他凿空西域的功劳吗?

苏武死了吗?有人质疑他持节不屈的气节吗?

赵破奴死了吗?有人质疑他破楼兰的成绩吗?

就算同是投降的降贼,李广利死了吗?有人质疑他破大宛、胡首万余、匈奴左大将的战绩吗?


至于汉武帝统治下从公卿大臣到贩夫走卒们的白骨,在宏大叙事下面是看不到的

所以在李陵叫嚣着【“无所事骑,臣愿以少击众,步兵五千人涉单于庭。”】的时候,那明显是被用来给李陵的功劳簿作军事冒险的步兵五千人谁看到了?

在李陵信誓旦旦【“公止!吾不死,非壮士也。”】的时候,那些已经处于【兵败,死矣】之绝地的士卒有谁看到了?

在【陵与韩延年俱上马,壮士从者十余人。虏骑数千追之,韩延年战死。陵曰:“无面目报陛下!”遂降】的时候,韩延年的死有谁看到了?已经被派回去报喜信的陈步乐的命有谁看到了?

汉律降者族诛全家,在李陵【遂降】的时候,李陵的母妻子的性命,李陵自己又看到了没有?


还有,在【转战九日,汉兵陷陈却敌,杀伤虏甚众。至蒲奴水,虏不利,还去】的时候,那些与李陵【转战九日】的汉兵,李陵是否眼瞎了看不到?


你问“谁在乎战争究竟是怎么样呢”,你有没有问过李陵这个从头到尾都在拿战争当儿戏的人形牲口,它觉得战争是怎么样的呢?你怜悯那些被汉武帝弄得家破人亡的人,你有没有问过李陵这个在律法面前弃全家性命于不顾的人形牲口,它又把它的家人当做什么呢?


你是觉得把汉武帝打成恶魔就可以给李陵白莲花化?仗着猪脚光环在我,就陷入李陵视角里搞自我中心?要说委屈,吴三桂洪承畴不比它委屈?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很多人不认可《汉书·李广苏建传》中对李陵的四次战绩的描述,主要原因在于以下几点,并且这些原因往往是相互关联、层层递进的:1. 史料来源的局限性与后世的疑虑: 《汉书》的作者班固面临的挑战: 班固撰写《汉书》时,李陵事件已经发生一段时间,相关的原始记录可能已经不复存在或难以获取。他主要依靠的是当时流传.............
  • 回答
    粤语里确实有些汉字,即便您是中文母语者,看到也可能感到陌生。这其实是粤语“特别”之处的一个重要体现,背后有几个主要原因,而且它们是相互关联、共同作用的结果:1. 语言的“独立性”与历史的沉淀: 粤语的生命力: 粤语作为汉语的一个重要方言,有着非常悠久的历史,其发展独立于北方官话(我们今天普遍使用.............
  • 回答
    埃隆·马斯克(Elon Musk)无疑是一位在全球范围内都极具影响力的人物,他的名字与SpaceX、特斯拉、Neuralink、The Boring Company等一系列颠覆性科技公司紧密相连。然而,在国内,对他褒贬不一,不认可他的声音也确实存在,而且原因相当复杂和多元。以下将尽可能详细地阐述这些.............
  • 回答
    詹姆斯拥有四个 NBA 总冠军,这在很多方面都是一项了不起的成就,足以让他成为 NBA 历史上最伟大的球员之一。然而,尽管有这些总冠军,詹姆斯仍然面临着一些质疑,有些人认为他的伟大程度被夸大了,或者他的总冠军成色不足。这些声音的出现,背后有很多复杂的原因,而不仅仅是因为数字。首先,我们得聊聊“伟大的.............
  • 回答
    陕西菜作为中国饮食文化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历史悠久、风味独特,拥有“秦味”之称,但确实存在一部分人认为它不算是“独立菜系”。这种观点并非空穴来风,而是基于对“独立菜系”定义的理解以及对陕西菜自身特点的观察。要详细解释这个问题,我们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探讨:一、 何谓“独立菜系”?首先,理解“独立.............
  • 回答
    很多人对共产主义抱有“要求人都不自私、都非常善良、都有极高的道德水平”的认知,这主要是源于对共产主义理论核心思想的理解、对理想化共产主义社会的描绘,以及历史宣传和特定历史时期的社会实践所形成的印象。下面我将详细阐述其中的原因:一、 理论的理想化与目标设定共产主义理论,尤其是马克思主义的创始人对未来共.............
  • 回答
    关于“为什么很多人认为医生教师不应该多赚钱”这个问题,实际上是一个非常复杂且具有争议性的社会现象,其背后涉及到历史、文化、经济、价值观念等多个层面。以下我将尽量详细地分析其中的原因:一、 源于历史和传统的职业光环与服务性: 古代士大夫精神的影响: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士农工商”的等级划分虽然逐渐.............
  • 回答
    吃狗肉被许多人视为不文明,这背后是一个复杂的多层面原因,涉及情感、文化、伦理、健康和法律等多个维度。以下将尽量详细地阐述这些方面:一、情感与情感联结: 伴侣动物的地位提升: 在现代社会,尤其是在许多西方国家和部分亚洲国家,狗的地位已经从单纯的劳动力(如牧羊犬、守卫犬)或食物来源,演变成家庭成员和.............
  • 回答
    很多人觉得A股不适合价值投资,这背后其实有很多复杂的因素在搅动。要说清楚这个问题,得从A股的特性、市场参与者的行为以及一些历史遗留问题来聊。一、A股市场的独特性和“不成熟”之处首先,得承认A股跟成熟的西方市场相比,确实有很多不一样的地方,这些不一样的地方恰恰让价值投资的路显得更坎坷: 市场情绪主.............
  • 回答
    很多人认为女性遭受性侵犯后不应该声张,这背后其实隐藏着一系列复杂而根深蒂固的社会、心理和文化因素。这些因素相互交织,共同构成了受害者选择沉默的壁垒。首先,对受害者的污名化和责备文化是其中最主要的原因。社会上存在一种不健康的观念,会将性侵犯的责任转移到受害者身上。人们会用“为什么穿得那么暴露?”“为什.............
  • 回答
    这是一个非常有趣且普遍存在的现象,尤其是在末世小说中。它触及了人类的心理、社会结构、生存本能以及叙事创作的规律。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层面来详细分析:一、 叙事驱动与戏剧冲突的需要 制造高潮和紧张感: 敌人、冲突是推动故事情节发展的重要动力。如果末世的威胁仅仅是资源枯竭、环境恶化,故事可能会变得平淡.............
  • 回答
    在知乎上,关于日本二战历史教育的讨论由来已久,并且许多用户确实认为日本在这方面的教育存在偏差。这种看法并非空穴来风,而是基于对日本历史教科书内容、官方表述以及部分社会舆论的观察和分析。要深入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从几个层面来解读:一、 知乎用户认为日本二战历史教育“不正确”的原因:1. 对侵略战争性.............
  • 回答
    王力宏性取向的传闻,确实是一个在华语娱乐圈绕不开的话题,而且即便他本人多次出面澄清,网络上的讨论和猜测依旧不绝于耳。这种现象背后,可能涉及到的心理和认知因素相当复杂,很难简单地归结为某一个原因。首先,我们得承认,“刻板印象”在其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在一些人的认知里,对于明星,尤其是那些在事业上非常成.............
  • 回答
    “中医是骗人的”,这种论调其实由来已久,而且在不同时期、不同群体中都有它的拥趸。同时,我们也能看到,当西医束手无策时,中医又成了许多人的“救命稻草”。这其中原因错综复杂,涉及到历史、文化、科学认知,甚至社会心理等方方面面。为什么有人会认为中医是骗人的?1. 科学证据的局限性与方法论差异: .............
  • 回答
    你这个问题提得挺有意思的,也触及到了很多人心中的疑惑。眼都不眨地砸入几次648,这背后其实挺复杂的,绝不是简单一个“傻”字能概括的。咱们掰开了揉碎了聊聊,希望能说透彻。首先,咱们得明白,这648元,对于不同的人来说,价值是不一样的。 消费能力和收入水平: 最直接的原因,就是有些人就是有这个钱。如.............
  • 回答
    你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也确实触及到一个很多人会好奇的点:为什么莱昂纳多·迪卡普里奥(Leonardo DiCaprio)会被普遍认为这么帅?这可不是一张照片或者几句评价就能说清楚的,涉及到很多层面的东西,咱们一点点聊。首先,得承认,外貌上的吸引力是非常主观的,每个人喜欢的类型都不一样。但是,为什么莱昂.............
  • 回答
    很多独生子女对父母生二胎持保留甚至反对态度,这背后其实是多种复杂情感和现实因素交织的结果。与其说他们“不认可”,不如说他们更倾向于从自己的角度去审视这件事,并表达出一些担忧和困惑。首先,安全感和关注度的稀释是核心原因。对于独生子女来说,父母的爱和资源几乎全部集中在自己身上,从小到大,他们习惯了被父母.............
  • 回答
    “很多文学大家不认可金庸作品?文学史上为何评价不高?”这个问题其实触及到了文学评论、文化背景以及不同时代对文学作品的期待等多个层面。要详细解答,我们需要从几个方面来分析:一、 “文学大家不认可”的说法是否绝对准确?首先,需要澄清的是,“很多文学大家不认可”这个说法可能有些绝对化。事实上,也有不少文学.............
  • 回答
    在中国人的社群里,确实存在一种担忧,认为一旦欧裔白人不再是美国人口中的绝对多数,美国就会“药丸”(完蛋)。这种看法背后,其实是复杂且多层面的心理和认知在起作用。我们来试着剖析一下,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声音,即使在那些欧裔白人并非绝对多数、但依然繁荣富裕的大都市里。首先,我们得理解“绝对多数”这个概念在中.............
  • 回答
    .......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