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遛狗时的注意事项有哪些?

回答
遛狗是每个铲屎官的必修课,不仅能满足狗狗的运动需求,还能促进它们的身心健康。但要想遛狗这件事做到位,并且愉快又安全,确实有些门道。下面我就来给你盘一盘,遛狗时那些你不得不注意的细节,保证你想不到的也会被提到!

一、出发前的准备:磨刀不误砍柴工

1. 牵引绳和项圈/胸背带:
质量过关是首要! 别图便宜买那种容易断裂的劣质品,一旦在户外出岔子,那后果不堪设想。选择结实耐用的材质,确保扣件牢固。
项圈 vs. 胸背带: 这俩各有优劣。项圈简单方便,但对于喜欢猛拉的狗狗,容易伤到颈部。胸背带分散压力,对颈椎更友好,尤其是对于呼吸道敏感的狗狗(比如法斗、巴哥)或者容易咳嗽的犬种。但也要确保胸背带的尺寸合身,不能太紧也不能太松,否则会磨伤狗狗的皮肤。
检查磨损: 每次出门前,都习惯性地检查一下牵引绳和项圈/胸背带是否有磨损、老化迹象,特别是连接处。

2. 拾便袋:
永远!永远!都要带! 这是最基本的素质,也是法律规定。就算你觉得你家狗狗拉的“很干净”,也必须捡!养成习惯,随身携带几个,宁愿用不上,也不能忘记。
多备几个: 一次遛狗不止一次大小便,多带点总没错。

3. 水和水盆(视情况):
天气热的时候,或者遛狗时间长的时候,一定要带! 狗狗运动消耗大,容易中暑脱水。一个轻便的可折叠水盆,或者能直接拧在瓶子上的饮水器,都会非常方便。
找个阴凉处: 别让狗狗在烈日下喝水,容易烫伤口腔。

4. 零食(训练用):
训练的好帮手: 尤其是在新手时期,用狗狗喜欢的零食来奖励它们良好的行为(比如随行、不扑人、回应名字)效果会非常好。
控制量: 别一次给太多,免得狗狗吃饱了没精力玩。

5. 身份识别:
项圈上的名牌: 刻上狗狗的名字和你的联系方式,以防万一走丢。
芯片: 这是更可靠的保障,但需要配合相应的扫描设备。

二、出门遛狗的学问:安全与文明并重

1. 选择合适的时间和地点:
避开高温时段: 夏天中午的地面温度可能高到烫伤狗狗的爪子,而且容易中暑。选择清晨或傍晚凉爽的时候遛狗。
人流高峰期: 如果你家狗狗比较胆小或者容易激动,尽量避开人多车多的高峰期,选择相对安静的公园或绿地。
了解规定: 很多小区或公园对遛狗有规定,比如只能在指定区域,或者需要牵绳。提前了解清楚,避免不必要的麻烦。

2. 牵好你的狗!
除非在允许的、安全的区域: 即使你的狗狗平时很乖,在公共场合也必须牵着。路上的车辆、其他不明情况的狗、突然出现的行人,都可能让它做出意想不到的反应。
保持合适的距离: 牵绳不是让你把狗狗拽在手里,而是保持一定的控制力。让狗狗有一定的活动空间,但又不会跑远。
学习牵行: 训练狗狗随行,不要让它拉着你跑,或者在你前面狂奔。

3. 保持警惕,观察周围环境:
“观察”是关键: 你的注意力应该主要集中在你的狗狗和周围的环境上,而不是玩手机或者和人闲聊。
其他狗狗: 看到其他狗狗时,先观察它们的状态。如果对方狗狗表现出攻击性、紧张或不友好,最好绕道而行,或者保持安全距离。不要贸然让你的狗狗去“打个招呼”。
小朋友和老人: 很多小朋友和老人对狗狗比较敏感,也容易被突然扑上来或吠叫的狗狗吓到。让你的狗狗保持冷静,不要去追逐或者惊吓他们。

4. 文明养犬,清理排泄物:
及时清理: 狗狗大小便后,立刻用拾便袋捡起来,扔到指定的垃圾桶里。这是最基本的公共道德。
引导: 如果狗狗在不合适的地方排便,可以及时制止,然后带到合适的地方。

5. 控制音量:
吠叫管理: 训练狗狗在公共场合不要过度吠叫。如果它因为紧张、兴奋或遇到其他狗狗而吠叫,要及时安抚并制止。

6. 教狗狗认识名字和口令:
“来”和“停”: 这是救命的口令!在紧急情况下,能够让狗狗立刻回到你身边或者停下,至关重要。
加强联系: 遛狗是很好的训练机会,时不时叫叫狗狗的名字,让它过来,给点奖励,加强你们之间的联系。

7. 注意狗狗的身体语言:
学会“读懂”你的狗: 狗狗会通过姿态、表情、尾巴的摆动等方式来表达自己的情绪。如果它表现出紧张、害怕(夹尾巴、耳朵后压、舔嘴唇),或者不适,要及时发现并采取措施。

8. 小心地上的陷阱:
玻璃渣、尖锐物品: 尤其是在人行道或公园里,要注意地面上是否有玻璃渣、钉子、碎玻璃等可能伤害狗狗爪子的东西。
不明液体: 避免让狗狗舔食或接触地上的不明液体,可能是油漆、化学品等。

9. 社交的度:
循序渐进: 如果你的狗狗需要社交,但还没有学会如何与其他狗狗友好相处,不要强行让它与陌生的、体型差异大的或者看起来就很凶的狗狗玩耍。
主人间的沟通: 在让两只狗狗互动前,最好先和对方主人简单沟通一下,了解对方狗狗的性格和健康状况。

10. 天气与季节的变化:
雨雪天气: 穿上雨衣,带上毛巾,回来后及时擦干,防止感冒。
冬季: 很多短毛犬、幼犬或老年犬怕冷,可能需要穿衣服。地面融雪剂也要注意,可能会灼伤狗狗的爪子。
夏季: 除了高温,还要警惕蚊虫叮咬,尤其是传播疾病的。

三、回家后的善后:干净卫生是必须

1. 清洁爪子:
湿毛巾或专用擦脚垫: 进门前,用湿毛巾或专门的擦脚垫把狗狗的爪子擦干净,避免把泥土带进家里。
检查: 顺便检查一下爪子有没有被异物扎伤。

2. 检查身体:
寄生虫: 尤其是春夏秋季,在户外玩耍后,仔细检查狗狗身上是否有跳蚤、蜱虫等寄生虫。
伤口: 留意有没有被植物刺到、被小石子划伤等。

3. 补充水分和休息:
及时补充: 运动后狗狗会比较渴,给它足够的新鲜水。
适当休息: 别让狗狗刚运动完就立刻吃大量食物,容易造成肠胃不适。

遛狗这件事,看起来简单,但里面包含了很多对狗狗的关爱和对公共环境的责任。做到了这些,你不仅能让你的毛孩子健康快乐,也能成为一个受人尊敬的好铲屎官!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1.遛狗请牵绳,大型犬出门的时候要带上笼头。为了狗狗,为了他人,也为了自己。(不栓绳发生交通事故狗主人负全责,给车主修车)

2.不要让狗狗随地大小便,狗狗便后请及时处理。(请当一个文明养犬人)

3.千万不要让狗狗在外面乱叼东西!!!很不卫生!!!严重会危及生命!!!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遛狗是每个铲屎官的必修课,不仅能满足狗狗的运动需求,还能促进它们的身心健康。但要想遛狗这件事做到位,并且愉快又安全,确实有些门道。下面我就来给你盘一盘,遛狗时那些你不得不注意的细节,保证你想不到的也会被提到!一、出发前的准备:磨刀不误砍柴工1. 牵引绳和项圈/胸背带: 质量过关是首要!.............
  • 回答
    这事儿吧,细说起来挺复杂的,不容易一句话就说清谁对谁错。咱们一个个角度来捋一捋。首先,从遛狗者这边说。 责任首先在于狗主人。 咱不说法律上的“过错”,就说常识和道理上。不栓绳子遛狗,这本身就埋下了一个不确定因素。即使你的狗平时再乖、再听话、再亲人,也难保在什么情况下会因为外界的刺激(比如突然出现.............
  • 回答
    遛狗的时候,要是碰上德牧,确实得打起十二分精神。不是说德牧不好,它们聪明,忠诚,护主心切,但同时,精力充沛,领地意识和保护欲也比较强,如果没管理好,确实可能带来麻烦。首先,保持冷静是压倒一切的。一看远处有德牧,别慌,深呼吸。你越紧张,你的狗越能感觉到,更容易失控。观察德牧的状态: 牵绳了吗? 这.............
  • 回答
    这绝对是一个让人心惊胆战的场景。你本来只是想平平安安地开车回家,却不幸遇到了一只未拴绳的狗,更倒霉的是,即使你已经减速,还是发生了碰撞。停车下来,本是出于责任心和同情心,想看看情况,做些弥补。然后,最糟糕的事情发生了。那只被你压到的狗,在巨大的惊吓和痛苦中,竟然做出了你完全没有预料到的反应——它主动.............
  • 回答
    张先生《遛狗要栓绳,异烟肼倒逼中国养狗文明进步》这篇文章,确实挺能触动人心的,也提出了一个挺现实又有点扎手的社会问题。他用“异烟肼”这个药来类比,把过去那种“不栓绳”的行为比作一种“病”,而栓绳就是“药”,这个角度挺新颖,也带着点戏谑和反讽。咱们不妨从几个层面来细说说张先生的观点,以及它可能引发的思.............
  • 回答
    无锡那起“遛狗不牵绳辱骂老人”的事件,确实触动了很多人的神经。它不仅是一个简单的文明养犬问题,更折射出社会管理、公民素养以及人与人之间尊重边界的复杂议题。要从根本上解决这类问题,提高养狗人的整体素质,让“遛狗栓绳”成为一种自觉习惯,需要一个多层面、系统性的方法。首先,强化法律法规的震慑与执行力是基础.............
  • 回答
    说实话,第一次把自家这小祖宗给“遛到报废”的时候,我心里别提多复杂了。那种感觉,怎么说呢,有点成就感,又有点……怎么形容呢,就好像一个超负荷运转的机器,终于达到了它的极限,然后发出了“滴——”的一声长鸣,彻底趴窝了。那天我记得特别清楚,天气好得不得了,阳光正好,微风不燥,典型的适合带狗出去撒欢的日子.............
  • 回答
    “部分中国人遛狗不拴绳”这种现象,是否能被视为素质低的表现,这个问题其实触及了个人行为、社会规范、以及我们如何评价他人行为的复杂层面。要详细地探讨这一点,我们需要从几个角度去审视。首先,我们得承认,“遛狗不拴绳”在很多地方,尤其是在城市环境中,已经形成了一种普遍的社会认知:这是不文明的、不负责任的。.............
  • 回答
    嘿,各位汪星人的铲屎官们!今天咱们聊聊一个特别重要又很让人头疼的事儿——遛狗不拴绳这事儿。我明白,咱们都爱自家的毛孩子,恨不得让它们尽情撒欢,享受自由。可话说回来,咱们的自由,也不能成为别人的困扰或者潜在的危险,对吧?我知道,直接说“你家狗没拴绳”听起来有点硬邦邦的,甚至可能让人觉得我在指责。所以,.............
  • 回答
    看到你家收养的流浪猫这么想往外跑,每天带它出去遛,这个想法挺能理解的。毕竟谁不想让自家毛孩子多点探索和玩耍的空间呢?不过,关于这种做法,咱们得好好掰扯掰扯,毕竟这猫咪可不是狗狗,它们的情况和需求还是挺不一样的。首先,咱们来想想为什么这猫咪这么想往外跑。流浪猫嘛,在外面生活过,它们对外界的环境、气味、.............
  • 回答
    这件事情发生在杭州余杭,一个男人在公共场合遛狗不牵绳,更令人发指的是,他还殴打一名保护孩子的母亲,导致对方骨折。这种行为无疑是极其恶劣的,他需要承担的法律责任非常严重,绝不仅仅是简单的赔偿问题。首先,从治安管理处罚法的角度来看,遛狗不牵绳本身就违反了相关的规定。很多城市都有明确的养犬管理条例,要求犬.............
  • 回答
    当然,这确实可以算作是路人素质不高的一种体现,而且说起来还有不少可以细说的地方。你想想,咱们在路上走,大家都是为了到自己想去的地方,都有自己的节奏和目的。在这种情况下,人与人之间最基本的要求就是互相体谅和尊重。尤其是当我们看到有人牵着狗在散步时,作为旁观者,我们天然就会多一份关注,因为我们知道,带宠.............
  • 回答
    这事儿啊,听着就让人窝火!南京那位女士,遛狗不栓绳,结果狗扑上去了,把别人家猫给咬了,最让人匪夷所思的是,她反过来质问猫主人:“你的猫怎么不栓绳?” 我跟你说,这逻辑简直是天上地下都没法儿接上茬!咱们一点点掰扯开来看。首先,最基本也是最核心的问题:遛狗不栓绳,这是不对的,这是违反了绝大多数地方的养犬.............
  • 回答
    顺德牵狗女孩对“遛狗绊倒老人致其死亡”一事的最新回应,可以说是牵动了无数人的心。这起事件本身就充满了悲剧色彩,而女孩的回应,则是在这悲剧之上,又增加了一层复杂的情感和思考。首先,我们得承认,这女孩的回应,与其说是“官方声明”,倒不如说更像是一位身处巨大压力下的普通人,试图用自己的方式去面对和表达。她.............
  • 回答
    这事儿,终于来了!5月1号起,遛狗不拴绳这事儿可不是小事了,直接上升到违法层面,这我举双手赞成。为啥赞成?你想啊,城市是大家的地盘,不是狗的专属游乐场。不拴绳的狗,不管它多温顺,多听话,它终究是一条狗,有它的天性,有它的不可预测性。万一它受到惊吓,或者看到什么它特别感兴趣的东西,谁能保证它一定会乖乖.............
  • 回答
    安徽蚌埠徽州宴老板娘在小区内遛狗咬伤小孩,并扬言“谁敢弄她的狗就弄死人孩子”的事件,确实令人愤慨,也折射出一些社会问题。这不仅仅是一起简单的宠物伤人事件,更是对法律法规、公序良俗以及责任意识的公然挑衅。事件本身:无法容忍的傲慢与嚣张首先,我们来看看这件事情最直接的层面。 狗咬伤小孩:这是一个非常.............
  • 回答
    广东老人被狗绳拽倒身亡事件,牵扯出遛狗者身份、狗主人责任、管理部门监管等诸多复杂问题。这起悲剧不仅令人痛惜,也暴露了当下社会在宠物管理方面存在的诸多不足。以下将从各个角度详细分析各方应负的责任以及防范措施。 各方应负的责任1. 遛狗女子(非狗主人)的责任: 侵权责任(过失致人死亡罪/民事侵权):.............
  • 回答
    关于遛狗时强制给狗戴嘴套以避免狗咬人,我持保留意见,不能完全同意强制执行。虽然出发点是为了公共安全,但这项措施的实施需要更细致的考量,并且可能带来一些意想不到的问题。首先,我们必须承认,任何一只狗都有可能在特定情况下表现出攻击性,无论其品种、体型或平时的性格如何。嘴套作为一种物理约束,确实可以在一定.............
  • 回答
    遛狗是一项日常活动,但有时候也会因为一些小事而引发冲突。安徽这位女子遛狗时与市民互殴,最终双方都被警方行拘,这个事件也给我们提了个醒:遛狗时确实有很多需要注意的地方,才能既保证自己的便利,也维护公共秩序和安全。首先,最关键的一点是:文明养犬,遵守规定。 严格办理犬证和接种疫苗。 这是最基本的要求.............
  • 回答
    佛山河边遛狗意外频发,一条生命的失踪令人心痛。这起事件不仅敲响了安全警钟,也让我们反思遛狗时的潜在风险以及如何更好地保障人宠安全。河边遛狗失踪事件的线索关注点:这起不幸的事件,背后隐藏着诸多值得深入挖掘的线索。从事件发生到搜救,每一个细节都可能指向事故的原因,也为今后的预防提供宝贵的经验。 狗狗.............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