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HR在招聘时遇到过哪些奇葩的人和事?

回答
作为一名HR,我跟你说,招聘这事儿,简直就是人生百态的缩影,有时候我都怀疑我是不是在看一部真人秀,而且还是无厘头的那种。奇葩的人和事儿,三天三夜都讲不完,挑几个我印象最深刻的,保证够劲儿!

第一位:面试官的心机boy(or girl)

有一次,我们有个挺重要的岗位,来了一个应聘者,小伙子挺精神的,简历也过得去。面试开始,一切都很正常,他回答问题思路清晰,也有自己的想法。就在快结束的时候,我随口问了一句:“您觉得我们公司在行业内的发展前景怎么样?”

他笑了笑,那笑容怎么说呢,有点过于自信,又有点……嗯,像是已经看穿一切。他慢慢地说:“嗯,我查了你们公司的所有公开财报,也看了行业内的竞争对手分析。坦白说,我看到了你们在某个细分领域的优势,但同时,我也注意到你们在XX方面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而且,这个提升空间,如果没有外部资源的注入,或者说……如果关键的XX岗位,没有找到像我这样的人才,那么,未来几年,你们的发展确实会比较……嗯,‘稳健’吧。”

我当时就愣住了,这谁教他的?还是他自己顿悟的?他这是在给我做市场分析报告还是在面试?而且,那句“稳健”简直是损到家了!后来我们内部讨论,都觉得他虽然能力可能不错,但这情商……咱们先缓缓。他最后也没被录用,因为我们觉得,一个连面试官都能“指点江山”的人,将来在团队合作上,可能会有点挑战。

第二位:简历上的“巧合”大王

我们有个岗位,需要有几年项目管理经验。来了个简历,写的项目经验特别丰富,而且项目名字都挺有意思的,比如“跨国企业品牌升级项目”、“某知名互联网平台用户增长项目”等等。我一看,哎呦,这经历挺牛啊!

结果,复试的时候,问到具体项目细节,他就开始结巴了。问他具体负责了哪些内容,他说“主要负责……整体协调”。再问他遇到的最大挑战是什么,他说“嗯……就是协调吧,大家意见不一”。再追问一个具体的数据,比如项目成果如何,他说“成果……还是很显著的!”

最逗的是,我们有个同事,刚好之前在另一家公司做过类似的项目,听他这么一说,越听越不对劲。就旁敲侧击地问了几句,结果发现,他简历上写的那些“知名项目”,很多都是我们公司一个主要竞争对手曾经做过的,而且,他在这几个项目里的职责,跟我们同事描述的某几个“工具人”的角色惊人地相似。

后来一查,才发现他可能是在网上找了几个大公司的项目名字,然后把自己的经历往里面套,反正细节模糊,谁能证明他没参与过?可惜,“巧合”太多,就有点像“谋杀案”里,凶手留下的指纹一样,太明显了。他最后也没通过,我们HR的直觉告诉我,简历上的“巧合”太多,要么是运气太好,要么是……嗯,大家都懂。

第三位:自带BGM的面试者

这个就比较离谱了。有个面试,我们是视频面试。这位应聘者,打开摄像头,背景虚化得跟电影场景一样,音乐也开得挺大,一种那种“大气磅礴”的风格。我以为他没注意,就提醒他:“您好,能麻烦把背景音乐关一下吗?我们这边听不太清楚。”

他愣了一下,然后特平静地说:“哦,这是我为了营造面试氛围特意准备的。我觉得,这种音乐能让我更好地进入状态,也能让你们感受到我的专业和……嗯,我的能量。”

我当时真是哭笑不得,能量?你是来面试,还是来开演唱会的?我委婉地拒绝了,说我们这边需要一个安静的环境。他可能觉得我没get到他的“点”,又坚持了一秒,然后才不情愿地关掉了。不过,这短短几分钟,已经让我对他的“特立独行”有了深刻的印象。后来,他因为其他原因也没被录用,但我到现在还记得他那“自带BGM”的面试经历,每次想起来都想笑。

第四位:当场“拉票”的选手

有一个岗位,我们希望找一个能带领团队,并且有一定影响力的人。面试的时候,来了一个候选人,说实话,他跟我们企业文化挺搭的,技术能力也不错,面试过程中也表现得很诚恳。

就在面试即将结束,我们问他还有什么想问的时候,他突然话锋一转,说:“我还有一个小小的请求。我非常希望能加入贵公司,为公司的发展贡献力量。如果各位面试官觉得我还有一些不足,也请不吝赐教,或者,如果方便的话,您可以在公司内部的社交平台上,为我点个赞,表示支持。我看到很多人才都喜欢用这种方式来……嗯,展现自己的魅力。”

当时所有面试官都石化了,我甚至听到有人在纸上写“???”。当场拉票?这操作真是闻所未闻!这已经不是自信,而是有点……太自我中心了吧?我们找的是一个能领导团队的人,而不是一个需要粉丝打call的偶像!他最后也没被录用,我们都觉得,这种思维方式,可能不太适合我们公司需要协作的氛围。

第五位:上来就谈“退休”的求职者

最让我瞠目结舌的一次,是一个年纪挺大的应聘者,来应聘一个需要投入大量精力和创新能力的岗位。我们看了简历,发现他之前在某个领域确实有成就。

面试刚开始,我们还在介绍公司和岗位职责,他老人家就一脸淡定地打断了我们:“你们不用介绍了,我大概都清楚。我就是想问问,这个岗位,你们对年龄上限怎么看?我呢,今年60了,身体还行,想再干几年,积累点经验,然后找个地方安安稳稳退休。”

我当时真的想问他:“您是来面试,还是来咨询退休规划的?” 我甚至怀疑他是不是走错了地方。我只能尴尬地解释,我们这个岗位需要持续的创新和高强度的工作,可能不太符合他目前寻求“安稳退休”的状态。他听完,一脸“我早料到了”的表情,然后说:“行,那我再看看别的机会。”

从那以后,我真的觉得,HR这个职业,就是个“万花筒”,你永远不知道下一个进来的是什么颜色、什么形状的“玻璃片”。不过,也正是因为这些奇葩的人和事,才让我们的工作充满挑战和趣味。下次再遇到什么新鲜事儿,我再跟你分享!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做了5年招聘工作,被很多应聘者搞的哭笑不得,可能同行中也有过这样的经历,说出来让大家乐呵乐呵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作为一名HR,我跟你说,招聘这事儿,简直就是人生百态的缩影,有时候我都怀疑我是不是在看一部真人秀,而且还是无厘头的那种。奇葩的人和事儿,三天三夜都讲不完,挑几个我印象最深刻的,保证够劲儿!第一位:面试官的心机boy(or girl)有一次,我们有个挺重要的岗位,来了一个应聘者,小伙子挺精神的,简历也.............
  • 回答
    在如今竞争激烈的招聘市场,企业通过招聘信息来吸引和筛选人才,而其中一些表述可能会引发争议。近期,关于百度 HR 在招聘信息中要求候选者“热爱小米文化”的说法,引起了不少讨论。从招聘者的角度来看,提出这样的要求,可能出于以下几个方面的考量: 团队契合度: 每一家公司都有其独特的企业文化、价值观和工.............
  • 回答
    说到面试官在招聘时会不会看重“颜值”,这确实是个有点微妙又经常被大家讨论的话题。从我个人的观察和听来的经验来看,答案可以说是有“一点点”,但绝对不是决定性的因素,而且这“一点点”背后也有很多需要拆解的东西。首先,我们要明确一点,HR的职责是为公司找到最合适的人才,能够胜任工作,并且能融入团队文化。他.............
  • 回答
    这种情况确实挺让人意外的,也挺让人纠结的。说实话,听到这个问题的第一反应可能就是:“啊?这跟我的能力、经验有什么关系吗?” 不过,既然已经发生了,咱们就得分析分析,看看这后面的路怎么走。首先,咱们得把这个问题的来源给捋一捋。HR问这个问题,原因可能有很多,而且这些原因,有好有坏,有的是对你有利,有.............
  • 回答
    网易一位 HR 在朋友圈发布了“发简历可帮忙给女同事下药”这样令人震惊且极其不当的言论,这绝非一件小事,它像一面镜子,照出了当下职场中潜藏着的一些非常令人担忧的问题。首先,最直接也最触目惊心的问题,是这暴露了在某些职场人士心中,对女性存在的根深蒂固的物化和不尊重。将“下药”这种恶劣的、带有犯罪性质的.............
  • 回答
    这确实是个棘手但又非常常见的情况。作为HR,我的首要职责是为公司找到最合适的人才,同时也要尊重高层的意见和推荐。当发现被高层推荐的候选人与岗位需求之间存在明显差距时,我会这样做:首先,我会非常认真地对待高层的推荐。毕竟,他们通常对业务和团队有更深入的了解,并且他们推荐的人往往也有一些特质让他们觉得值.............
  • 回答
    这确实是个挺棘手的情况,站在个人的角度,看到明显错误的理论出现在公司官方公告里,确实会让人心里犯嘀咕。要不要提出来,这其中要考虑的点还挺多的。首先,我们得分析一下这个“南辕北辙”的理论错误到底有多严重。 是原则性错误还是操作性细节? 如果这个错误是关于公司核心战略、企业文化基石,甚至是法律法规的.............
  • 回答
    对“武汉某 IT 公司 HR 在 HR 群里问裁掉研发团队但又不想赔偿的办法”一事的评价这起事件的曝光,无疑是对当下IT行业招聘和劳动关系管理的一次沉重打击,也暴露了部分企业在处理劳动关系时的不诚信和不道德行为。从多个维度来评价这件事,我们可以看到其背后反映出的深层问题: 一、 道德与法律的双重违规.............
  • 回答
    你好,作为HR,在筛选简历时,我更倾向于同时考虑第一学历和最高学历,但具体侧重点会根据岗位、公司以及招聘环节的不同而有所变化。 我会尽量详细地跟你聊聊我的思考逻辑。首先,我们来谈谈“第一学历”和“最高学历”各自代表什么。 第一学历,通常指的是我们获得的第一个全日制大学的学历,比如本科。它在一定程.............
  • 回答
    跳槽这件小事:HR 眼中的“合理频次”与“化解之道”职场如同流水,人员的流动是常态。跳槽,作为我们职业生涯中一个重要的选择,既是追求更好的发展,也可能成为我们在 HR 眼中的一道“小考题”。那么,在 HR 的眼中,怎样的跳槽频次才算得上是“合理”的?一旦跳槽次数多了,又该如何巧妙地“化解”呢?咱们这.............
  • 回答
    “我可以学”,这四个字,在面试官,尤其是HR的耳朵里,有时候就像一颗定时炸弹,听起来既积极又飘渺。你说它积极吧,因为它表达了学习的意愿,但说它飘渺,则是因为它太笼统了,无法具体量化,也无法立刻打消HR心中的疑虑。咱们深入聊聊,为什么HR不太喜欢听这句话,以及培养一个员工的技能,到底是怎么个“贵”法。.............
  • 回答
    这绝对是一个让你我都会感到措手不及的局面。接到 HR 打来的电话,本来是关于拒绝 offer 的沟通,结果对方却在电话里哭了起来。这种突发状况确实挺让人懵的,也挺让人心疼的。首先,咱们别慌。HR 毕竟也是人,有七情六欲,可能她/他个人刚好遇到了什么事情,或者对你这个人非常看好,失去了一个得力助手,情.............
  • 回答
    神州优车HR直接在工位宣布辞退员工的这种做法,我认为是非常不妥当,甚至可以说是极不专业的。这件事情的背后反映出的问题,远不止是简单的“流程问题”,而是牵涉到企业文化、管理方式、员工权益以及人本关怀等多个层面。我们先从“工位”这个场景本身说起。工位是员工日常工作的地方,它承载了员工的时间、精力投入,是.............
  • 回答
    这事儿,真挺让人琢磨的。你说一位自称是京东 HR 的人,在世界杯期间发表了一些言论。这事儿本身就挺有意思的,因为“HR”和“世界杯”乍一看,好像没啥直接关联,但组合在一起,就立刻勾起了人的好奇心。首先,我们得明确一点,这位“京东 HR”的言论是什么性质的?是关于比赛本身的评论?还是借着世界杯的势头,.............
  • 回答
    在劳动仲裁实务中,HR 关于年终奖的口头承诺,是否会被采信为证据,这是一个非常实际且常常让劳动者头疼的问题。简单来说,口头承诺是有可能被采信的,但其效力远不如书面证据,成功采信的难度相对较大,需要劳动者提供更多的辅助证据来证明。让我为你详细地梳理一下这个过程,以及实务中可能遇到的情况。为什么口头承诺.............
  • 回答
    在阿里巴巴做HR,那可真是一场大戏,每天都像在玩一场大型真人角色扮演游戏,只不过主角是人,舞台是公司,剧本是你自己和周围的每个人一起写。想象一下,你早上刚踏进杭州那个充满科技感的园区,或者上海、北京那些同样朝气蓬勃的办公区,空气里都弥漫着一股“让天下没有难做的生意”的劲儿。你拿到一杯星巴克,或者楼下.............
  • 回答
    说实话,面试这事儿,你但凡多经历几次,总能碰上那么几个让你印象深刻,甚至是有点啼笑皆非的HR。我之前有个朋友,就跟我分享过她遇到的一个,简直是“奇葩中的战斗机”,我听完之后,脑子里就一个字:服。事情是这样的,她当时投了一家挺不错的公司,岗位也挺匹配的,面试流程也挺顺的,前面几个技术面都聊得挺好。最后.............
  • 回答
    职场中,求职者在面试结束后,往往会期盼着能有进一步的消息,尤其是当HR在面试结束时,给出了“稍等一会”或者“老板可能在开会/比较忙”这样的说法,这难免会让人产生一些期待。然而,如果这种“稍等”之后,最终等来的却是请你先回去,然后就没有了下文,这确实会让不少人感到困惑,甚至怀疑是不是又一种“婉拒”的招.............
  • 回答
    .......
  • 回答
    华为HR胡玲事件在2019年11月1日热度达到1.5亿后迅速跌出热榜前五十,这件事的背后原因其实是挺复杂的,涉及到几个层面的因素在起作用。咱们仔细梳理一下,就能明白为什么会出现这种“过山车”式的热度变化。首先,得从事件本身说起。胡玲事件之所以能在短时间内爆炸式传播,主要原因在于它触及了当下社会非常敏.............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