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广东韶关「特斯拉追尾事故」驾驶为退休民警,追尾前时速或已达 158 km,还有哪些细节值得关注?

回答
广东韶关特斯拉追尾事故,这事儿一出来,大家伙儿议论纷纷。除了驾驶员是退休民警、事发时速可能高达158公里这些显眼的信息,咱们还得仔细扒一扒,看看还有哪些细节值得大家伙儿琢磨琢磨。

首先,特斯拉本身的技术状况是绕不开的一环。 咱都知道特斯拉主打的就是智能和自动驾驶,这次事故会不会跟它的辅助驾驶系统有关?比如,Autopilot(自动辅助驾驶)有没有开启?要是开启了,它在当时的工况下有没有失灵?当时特斯拉的软件版本是什么?有没有更新到最新的版本?车辆有没有什么其他的电子系统故障?这些都需要官方的详细报告来确认。毕竟,这事儿直接关系到特斯拉的“智能”到底靠不靠谱。

其次,事发路段和当时的天气、路况也非常关键。 韶关虽然不是什么山区,但具体的事故发生在哪里?是高速公路还是国道?路面有没有坑洼、湿滑?有没有限速标志?有没有其他异常情况,比如施工、障碍物等等?事故发生的时间点是白天还是晚上?如果是在夜间,能见度怎么样?这些细节都会直接影响到驾驶员的判断和车辆的反应。158公里/小时的速度,即使在白天,路况良好,那也是一个相当快的速度了,任何一点意外都可能导致灾难性的后果。

再者,驾驶员的身体状况和精神状态也是重要因素。 虽然是退休民警,但不能一概而论。事故发生前,驾驶员有没有喝酒?有没有服用影响驾驶的药物?有没有疲劳驾驶?有没有受到什么精神上的刺激或者情绪波动?这些都是影响驾驶员判断和操作的关键。退休民警虽然有丰富的驾驶经验,但毕竟是人,不是机器,人总有状态不好的时候。

还有,关于“追尾”这个动作本身,也需要细致分析。 这是一次纯粹的“撞上去”,还是在碰撞前有制动或者转向的动作?比如,特斯拉的刹车系统有没有在事发前出现故障?驾驶员有没有尝试紧急避让?有没有发生侧滑?这些通过车辆的“黑匣子”——数据记录器,应该能还原出不少信息。

另外,事故的现场勘查和物证分析也不容忽视。 警方是如何认定事发时速的?是根据刹车痕迹、撞击能量估算,还是有其他更精确的电子数据支持?事故现场的车辆损毁程度、散落物情况,都能提供很多线索。被追尾的车辆又是什么情况?它当时是正常行驶还是有其他异常?

最后,咱们也得关注后续的处理流程和公开透明度。 像这种涉及特斯拉和高龄驾驶员的事故,公众的关注度非常高。官方的调查报告什么时候出来?报告的内容是否详实、专业,能够解释清楚事故原因?有没有给到家属一个明确的说法?这些都会影响到大家对这起事件的认知和对相关方(包括特斯拉、警方)的信任。

总而言之,这起事故不是简单的“谁撞了谁”,背后可能牵扯到车辆技术、驾驶员状态、路况环境等多方面的因素。咱们得把这些细节都捋清楚,才能真正理解这起事故是怎么发生的,也才能从中吸取教训,避免类似的悲剧再次上演。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特斯拉频频出事,暴露出的一个最大的问题是:

以前“非智能车”时代,一旦出了事故,责任都非常容易判断。

要么是司机问题,比如油门刹车踩反,比如没有注意观察,比如反应不及时等等。

要么是汽车硬件问题,比如断轴、A柱断裂、发动机爆缸之类的情况,都是事后完全可以清清楚楚还原出来的。

也就是说,事故责任划分非常明确,不用担心扯皮的情况。


然而随着特斯拉为代表的“新能源”+“智能汽车”登场,汽车自身有了越来越高的“智能”。汽车自身搭载的“智能系统”(姑且这么说吧),对于整车的掌控力也越来越强。

写到这里,喵突然想到一部动画,叫《高智能方程式》,可以理解为F1方程式+高科技人工智能赛车,当然核心还是驾驶员。其中,第四部有一辆车叫AL-ZARD,其搭载的系统,是由人工智能掌控车辆,驾驶员更像是做出动作的“傀儡”,通过人工智能,能够达成100%的无失误行车路线。

动画里面展示的界面是这样的(右下角就是驾驶员),AI控制驾驶员再操控车辆:

而后,系统被改为“强制攻击主角的赛车”的设定:

引发了一系列的恶意撞车事故。

现在仔细回想动画里面的内容,当所有车队看到AL-ZARD的恶意撞车的时候,第一时间都是质疑其所属车队是不是有什么“问题”,其次是怀疑驾驶员是不是“失控”了,根本没人怀疑到车辆本身上面。

而反观现在咱们的汽车发展,也进入到了“人工智能介入驾驶”的阶段了。

各种自动驾驶测试,更让人们认识到,高端的汽车,已经可以“自己上路行驶”了。


回到特斯拉上面,现在争议最大的问题,就是“到底特斯拉(或者说特斯拉的汽车)在事故中到底担不担责”。

和以前的车辆事故一样的是,驾驶员和车辆,都有可能是“过错方”。

但是不一样的是,“智能”汽车,它的“过错”,可能不在于硬件,而在于软件。事后对于车辆进行硬件方面的检查,你是查不出一点儿毛病的。

而想查软件,想查明到底是驾驶员误操作,还是“车载智能”的误操作,就必须读取车辆的“大脑”。但是这一步,在特斯拉相关的“纠纷”中,被特斯拉直接锁死。这个牌子直接就拍着胸脯高速所有人,是驾驶员的问题,我们的车“绝对没问题”。

但是,随着大量网友反馈各种问题,甚至有些问题能够在确定条件下“复现”,有些情况连特斯拉自己的工作人员驾驶车辆都“发生意外”,这就让人不得不怀疑,“特斯拉真的就一点问题没有么?”

这个问题的答案,在特斯拉自己亲口承认之前,或许就无法确认了。


但是对于驾驶员来说,如果发生事故的那瞬间,你发现,你无法掌控整个车辆,眼睁睁看着车子“智能”地带你走向鬼门关……那真的是一件太过于恐怖的事情了。

这次事故目前的几个关键点:

  • 最终车速或已达158km/h。就看录像而言,这个车速明显超过正常值是一定的。
  • 车主为当地退休警务工作人员。警务人员,对于交通安全相关法规应该是比较遵守的。退休人员,生活比较闲适,没必要赶时间更没必要严重超速。当然,这部分只是推论,或许有隐情也有可能。
  • 发生事故的特斯拉为2021年1月购入。这个也是确凿的,至少能够说明这是一台接近全新的特斯拉,系统、硬件,都是处于非常良好的状态的。

但是这次事件和之前闹大的“维权”事件又有点不一样,之前的事情,至少驾驶员“幸存”了。而这次的特斯拉追尾,驾驶员当场去世。

那么问题就来了,当时驾驶员到底如何,有没有错误操作,如何证明?

唯有车内的电子设备。比如特斯拉被人诟病的“能录制车内的摄像头”,但是特斯拉估计不会公布视频,也可能视频“在遭受强烈冲击的情况下丢失了”;或者找行车电脑中的数据记录,但是即使这些数据说明了事发前“汽车油门一直踩下”这种异常情况,也仅能够说明汽车记录了或者确实收到了油门信号,至于这是驾驶员主动操作的,还是汽车本身电子设备异常导致的,还是一笔糊涂账。

所以如果真想要证明,自己另外安装一个独立的“脚部监控摄像头”搞不好才是最好的办法。


最后,有些人吐槽电动汽车的“单踏板操作逻辑”,喵最近开的多的分别是一台传统汽油车以及一台国产的比亚迪 元 纯电。

纯电车的驾驶模式设定为“高能量回馈”,也就是所谓的“单踏板模式”。另外国产车可以设置“传统模式”,获得接近于传统燃油车的驾驶脚感,好评一个。

喵个人的驾驶感受,纯电模式下松开油门踏板,能明显感觉到车速下降,但是更像是“被人拖着走”的慢慢减速。而踩下制动踏板,则减速效果相当明显。

在驾驶的时候,油车的操作逻辑,更像是“左边刹车,右边加速,全松匀速”;而纯电车的操作逻辑,更像是“左边控制减速,右边控制速度”,个人感觉不怎么容易搞混。

不过喵还没有驾驶纯电车跑过较高速度,可能这个主观感受也有一定的局限性。


对于“智能汽车安全性”的疑问,喵觉得,最好的解决办法就是监管动手,通过法规的方式,确保车辆的参数能够准确记录、妥善保存、开放读取。从而能够在“出事”的时候,明确到底是“人”的问题还是“车”的问题。

不然,这可能永远都是一笔糊涂账。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