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真正军用的投石车威力如何?

回答
一、历史的回响:投石车的战场身影

想象一下,在那个没有火药的时代,战场上的决定性力量是什么?除了刀剑、弓箭和骑兵的冲锋,还有一种宏伟而恐怖的武器——投石车。它并非现代意义上的“机械装置”,而是人类智慧在冷兵器时代对远程打击能力的极致追求。我们现在谈论的“真正军用投石车”,实际上指的是中世纪后期,尤其是12世纪至15世纪,在欧洲和中东地区广泛使用的一种大型攻城器械。

二、投石车的种类:不止一种形态

别以为投石车只有一种模样。根据其驱动原理和结构设计,我们可以将其大致分为两类:

扭力投石机(Torsion Catapult/Mangonel): 这类投石车利用扭曲绳索或肌腱的弹性势能来抛射弹丸。最典型的代表是所谓的“曼戈奈尔”(Mangonel),它实际上是指一类使用扭力原理的投石机,虽然有时也会泛指所有投石车。它们的结构相对简单,一个粗大的投射臂被固定在一个木制框架上,通过一套复杂的绳索和绞盘系统将投射臂扭曲,蓄积能量。当释放锁定时,扭曲的绳索瞬间释放能量,带动投射臂快速摆动,将弹丸抛出。这类投石车通常射程较近,弹丸重量也相对较轻,但射速相对较快。
配重投石机(Counterweight Trebuchet): 这是中世纪晚期投石车发展的巅峰,也是我们通常意义上理解的“真正军用投石车”。它摒弃了扭力原理,转而采用重力势能。其核心是一个巨大的配重块,通常是装满石头的箱子或铁块,固定在一端较短的投射臂上。另一端则是较长的投射臂,末端连接着一个滑轮槽或吊兜。当配重块落下时,通过杠杆原理,将长臂高速甩出,抛射弹丸。

配重投石机又可以细分为几种:

固定式配重投石机: 这是最常见也是最强大的类型。其配重块固定在框架的一个特定位置,抛射时配重块相对自由落下。
滑动式配重投石机: 为了提高抛射效率和控制抛射角度,一些更先进的配重投石机将配重块设计成可以在滑轨上滑动的结构,这样配重块的下落距离可以更长,释放的能量也更大。

三、威力几何?数字与现实

谈论投石车的威力,我们不能脱离当时的背景。它不是现代炮弹爆炸产生的冲击波,而是通过巨大的弹丸和巨大的动能来实现破坏。

1. 弹丸的重量:
扭力投石机(曼戈奈尔): 通常抛射几十公斤到一百多公斤的石弹。
配重投石机: 这是其恐怖之处的来源。成熟的配重投石机可以抛射重量达数百公斤,甚至超过一吨(约10002000磅,或450900公斤)的石弹。例如,著名的攻城战役中,如14世纪围攻卡莱的投石机,就有记录称其能抛射重达1000磅的石弹。

2. 抛射速度与距离:
扭力投石机: 弹丸初速相对较高,但受限于绳索的弹性极限,距离通常在几百米以内。
配重投石机: 配重投石机的优势在于其巨大的力臂和高效的能量传递。虽然弹丸初速不一定比扭力投石机高很多,但由于其巨大的动量,可以达到更远的射程和更稳定的弹道。其有效射程可以达到200米到400米,甚至更远,具体取决于投石车的尺寸和设计。

3. 破坏力解析:
破城墙: 投石车的首要任务就是摧毁坚固的城墙。重达数百公斤的石弹以惊人的速度撞击在城墙上,每一次撞击都可能在坚固的石块上留下裂痕,震碎砖石。反复的打击最终会摧毁城墙的结构,使其崩塌。一些巨大的投石机甚至能将石弹抛射到城墙顶部,对守军造成直接的杀伤。
杀伤守军: 即使未能直接摧毁城墙,投石车抛射的石弹也能轻易击穿当时的木质结构建筑,甚至对躲藏在工事中的士兵造成致命伤害。100公斤以上的石弹,加上高速撞击带来的动能,其冲击力足以将人瞬间砸成肉酱。守军在城墙上作业时,时刻面临被突然落下的巨石砸死的危险,士气极易受到打击。
纵火: 投石车除了石弹,还可以抛射燃烧弹。这些燃烧弹可能是浸满沥青的木柴、装有易燃物的陶罐,甚至是当时被视为化学武器的“希腊火”(一种难以熄灭的液体)。当这些燃烧弹落在城内,特别是木结构建筑密集的区域时,很容易引发大规模的火灾,进一步扰乱守军,制造混乱。
心理震慑: 巨大的投石车本身就是一种令人恐惧的战争机器。伴随着沉闷的机械运转声、巨大的扭转声或者配重块落下的轰鸣声,再加上石弹呼啸而至的声音,以及撞击城墙后产生的巨大声响,都足以给守军带来巨大的心理压力和恐惧感,削弱其抵抗意志。

四、建造与操作:庞大的工程

一台真正军用的配重投石车并非易事,其建造和操作都需要大量的资源和人力:

建造材料: 需要大量的坚固木材(如橡木),高质量的绳索和滑轮,以及沉重的配重块(通常是石头或金属)。建造过程耗时且复杂,需要熟练的工匠。
建造团队: 一个大型投石机的建造可能需要数十甚至上百名工匠和劳工协同工作。
操作团队: 一台大型配重投石机的操作也需要一个庞大的团队。这包括:
装填手: 负责将沉重的石弹或燃烧弹搬运到投射臂的吊兜中,这是一个极其辛苦且危险的工作。
绞盘手: 负责通过巨大的绞盘和滑轮系统将投射臂压下,同时将配重块提升到位。
瞄准手/指挥官: 负责根据风力、距离和城墙弱点来调整投射角度和方向。
维修人员: 负责维护和修理机械部件。

一个完整的投石车编队可能包含数台不同尺寸的投石车,以及负责保护和支持它们的步兵和工程师。

五、投石车时代的终结

尽管投石车在中世纪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但随着火药和火炮技术的出现,它们的光芒逐渐黯淡。火炮能够以更快的速度、更精准的射击、更强的穿透力摧毁城墙和目标,而且其操作人员的需求相对较少。投石车虽然在某些方面仍然有效,但其笨重、低射速和易受攻击的弱点,注定了它将成为历史的遗迹,被更先进的火力所取代。

总而言之,真正军用的投石车,特别是配重投石机,是那个时代最强大的远程攻击武器。它们以其巨大的弹丸重量、可观的射程和惊人的破坏力,成为了攻城战中的决定性力量,也成为了人类军事工程史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它们不仅是战争机器,更是那个时代工程技术和军事智慧的结晶。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谢邀,投石车的威力不过就是投送的岩石或是爆炸物本身的重量加上离心力产生的速度。威力远远不如利用爆炸力推动的火药武器。而且还有着一个致命的问题——命中、越障双低。

命中率低下导至他们难以象火炮一样把威力同时投射到不大的一段工事之上,而在短时间里产生累加伤害。如果在白天的进攻当中不能有效损伤工事,那么在晚上很有可能就会被防御方给修复。

然后是越障能力低下。因为投石车往往体积巨大,所以机动能力几呼为零,只能在很短的距离里进行机动。所以不具有与军队随行的能力,一般只在攻城的时候才临时建造。对付的也都是不移动的城墙或是工事。如果碰上有经验的守城人员,将城外的建筑破坏,使得地面自然碎片化,或是挖出大量沟渠就会使得这种车辆移动困难。

所以在中国古代投石车只是大量攻城的器械当中的一种。作为一种火力输入手段,而不是唯一的攻城手段。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一、历史的回响:投石车的战场身影想象一下,在那个没有火药的时代,战场上的决定性力量是什么?除了刀剑、弓箭和骑兵的冲锋,还有一种宏伟而恐怖的武器——投石车。它并非现代意义上的“机械装置”,而是人类智慧在冷兵器时代对远程打击能力的极致追求。我们现在谈论的“真正军用投石车”,实际上指的是中世纪后期,尤其是.............
  • 回答
    部队军官的业余生活,其实比很多人想象的要丰富和多元,远不止于“训练、值班、睡觉”这简单的三点一线。当然,每个军官的个人爱好、家庭情况、部队驻地以及所处职位不同,业余生活的具体内容也会千差万别。但总体来说,可以从几个大的方面来聊聊。一、 提升自我与学习充电:这绝对是部队军官业余生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 回答
    话说,看完那些电视剧里的军旅生活,再想想咱当年在部队的日子,那感觉,怎么说呢,就像是把一盘家常菜硬是给拍成了满汉全席,光鲜亮丽,但总少了点儿烟火气,也少了点儿那股子劲儿。差距?那可不是一星半点儿,简直是从一个频道切换到另一个频道,甚至是从一个次元跳到了另一个次元。首先,最直观的,就是那“颜值”。电视.............
  • 回答
    一个真正的军人,他不仅仅是披上那身绿色的军装,更是在灵魂深处烙印上军人的特质。想象一下,早晨的第一缕阳光尚未完全驱散晨雾,在部队的营房里,已经有那么几个身影,动作麻利地穿戴整齐,声音洪亮地回应着班长的口令。他们不是被动的执行者,而是主动地将自己的身体调整到最佳状态,迎接新的一天。那种严谨,不只是体现.............
  • 回答
    在波澜壮阔的历史长河中,涌现出无数杰出的军事统帅,但真正能被冠以“军神”之名的,必须是那些不仅拥有卓越的军事才能,更能在历史的关键时刻,凭借超凡的智慧、勇气和战略眼光,以少胜多,以弱胜强,深刻地改变历史进程,其军事思想和战术运用至今仍被后人传颂和研究的传奇人物。以下几位,是历史上“军神”的有力竞争者.............
  • 回答
    关于日军731部队的军事作战能力,这是一个复杂且敏感的问题,需要从多个层面来审视。简单地说,它是否存在“真正的军事作战能力”,答案并非非黑即白。我们不能将其等同于一个在前线冲锋陷阵的普通作战部队,但也不能忽视它在特定领域所具备的、具有军事目的的“能力”。首先,我们要明确731部队的“军事作战能力”指.............
  • 回答
    这是一个非常好的问题,触及了现代军事史的几个关键节点。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需要深入剖析古斯塔夫·阿道夫的改革和法国大革命后民族主义军队的出现,并理解它们各自的贡献以及它们之间的关联性。古斯塔夫二世的军事改革:现代军事的奠基石要说“真正的近代军队起源”,古斯塔夫·阿道夫(Gustavus Adolph.............
  • 回答
    “冻死不拆屋,饿死不掳掠”——这句朴素却极富力量的话语,描绘的是一支在极端困境下,依然能够坚守军纪、不扰民的理想军队形象。在漫长的人类历史长河中,是否有这样一支军队真正存在过?这是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问题。理想与现实的边界:古往今来,军纪的挑战我们必须承认,绝大多数时候,军队的生存和战斗能力都与后勤补.............
  • 回答
    “华尔街”和“军工复合体”都被认为是美国重要的权力中心,它们之间的关系复杂且相互影响。要判断谁是“真正的美国主人”,需要深入理解它们的定义、运作方式、影响力和各自的局限性。一、 华尔街:金融资本的帝国“华尔街”不仅仅是一个地理位置,它代表了美国强大的金融资本力量,包括: 投资银行: 如高盛(Go.............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也触及了许多关于人的本能和心理的深层东西。很多人觉得军迷对战争充满了憧憬和“不怕”,但实际情况可能远比这复杂得多。首先,我们要区分“军迷”的几个层面。 装备迷/历史迷: 这类军迷可能对枪械的型号、坦克的参数、战术的演变、战争的策略、甚至是某个战役的细节如数家珍。他们研究武器的精.............
  • 回答
    《士兵突击》里钢七连的解散,确实是许多观众心中挥之不去的意难平。它不是一个简单的番号取消,而是承载着一个时代的变迁和一种精神的传承。要说这背后的“真正原因”,得从几个层面去理解:表面上的“改革”与“重组”:最直接的说法,也是官方层面的解释,就是部队的编制调整和体制改革。在那个时代,中国军队进行了一系.............
  • 回答
    “霍比特人:五军之战”里那场恢弘的冷兵器大战,确实是电影奇观的巅峰之作,看得人热血沸腾。但要说到它是否脱离实际,以及古代将军指挥是否会更好,这得从几个层面来细聊。首先,我们得明白电影的本质是艺术创作,它需要的是视觉冲击力和戏剧冲突,而不是严格的历史还原。电影里的战阵设计,比如矮人那标志性的盾墙推进,.............
  • 回答
    德国政府指控俄罗斯反对派领袖阿列克谢·纳瓦尔尼(Alexei Navalny)在2020年8月被一种名为“诺维乔克”(Novichok)的军用级神经毒剂毒害。这一事件震惊了国际社会,并导致了德国与俄罗斯之间关系的进一步恶化。事件的发生和初步调查: 2020年8月20日,纳瓦尔尼在乘坐飞机从托木斯.............
  • 回答
    关于明朝军队战斗力是否不如宋朝军队,这确实是一个非常值得探讨的问题,但要给出一个绝对的“是”或“否”的答案,其实挺难的。因为这两个朝代相隔数百年,社会、经济、军事技术、战略环境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直接对比起来,就像拿苹果和橘子比谁更甜一样,都有其独特的“味道”。不过,咱们可以从几个关键维度去拆解.............
  • 回答
    在真实的军队里,首长们的样子,那可不是媒体上或者影视剧里那种千篇一律的刻板印象。他们是形形色色的,就像任何一个庞大的组织里的人一样,有各样的性格、经历和风格。但要说他们普遍具备的特点,那还得从几个层面说起。外在形象:首先,从外在上看,军队里的首长通常是体格健壮,精神饱满的。常年的部队生活和严格的训练.............
  • 回答
    国民党的军队军纪问题,确实是一个历史悠久且颇具争议的话题。要说“真的不严明”,这个断言未免有些绝对,因为任何一支庞大的军队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不同的部队,其军纪状况都会有差异。但如果探讨国民党军队整体上是否存在军纪松弛、管理混乱的现象,答案是肯定的,而且这个问题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国民党在中国历史舞台上.............
  • 回答
    关于“王战军”的格斗能力,目前公开的详细信息较为有限,可能涉及以下几点需要澄清或补充: 1. 人物身份确认 可能的混淆:可能存在姓名相似的运动员或教练,但目前没有广泛认可的“王战军”作为职业格斗选手或知名教练的公开资料。需要确认是否为特定赛事、俱乐部或社交媒体上的个人。 可能的领域:若涉.............
  • 回答
    关于李云龙的军衔是否评低了,这确实是个让不少人津津乐道的话题。在《亮剑》这部深受观众喜爱的电视剧中,李云龙以其独特的个人魅力、粗犷的作风和屡次奇袭的战绩,成为了家喻户晓的“战神”形象。然而,到了现实的军衔体系中,他所获得的职务和晋升似乎总让人觉得,以他在战场上的表现和在观众心中的地位,似乎“应该”更.............
  • 回答
    民国的军阀,在我们的历史教科书里,往往被描绘成一幅幅油腻、贪婪、好斗的群像。他们占据一方,鱼肉百姓,为了争夺地盘和权力,不惜发动连年的混战,让国家长期处于分裂和动荡之中。这种形象,对于大多数受过基础教育的人来说,几乎是一种根深蒂固的认知。但如果跳出课本上那种高度凝练、非黑即白的叙事框架,深入去看看那.............
  • 回答
    很多人提起德国现在的军队,脑子里立刻冒出来“菜鸡”两个字,这可不是空穴来风。毕竟,当年那个横扫欧洲的德意志国防军,和如今的德国联邦国防军(Bundeswehr),给人的观感确实是天差地别。那么,德国军队到底有多“菜”?这事儿说起来,得从头梳理一下。历史包袱与和平的“副作用”二战结束后,德国被胜利的同.............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