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对于工薪阶层来说,上海迪士尼值得去吗?

回答
上海迪士尼,工薪阶层“心之所向”还是“遥不可及”?

谈到上海迪士尼,很多人脑海里立刻会浮现出梦幻城堡、迪士尼朋友,以及那些令人兴奋的游乐项目。但对于咱们普通工薪阶层来说,一场说走就走的迪士尼之旅,往往需要细细掂量一番。那么,上海迪士尼究竟值不值得去?咱们不讲那些虚头巴脑的宣传语,好好掰扯掰扯,让这趟旅程的“得”与“失”明明白白摆在眼前。

“值”在哪里?——梦想照进现实的体验

首先,我们得承认,迪士尼的魅力是无可否认的。

极致的沉浸感和梦幻体验: 从踏入迪士尼大门的那一刻起,你就仿佛置身于一个全新的世界。精心设计的园区,每一个细节都充满了魔法。米奇大街的复古风情,奇想花园的宁静致远,梦幻世界里童话般的城堡,探险岛上刺激的冒险,宝藏湾里海盗们的豪情万丈,明日世界里的科技未来……每一步都像在翻阅一本活生生的童话书。对于那些从小看着迪士尼动画长大的人来说,能亲眼看到那些熟悉的场景、遇见那些可爱的角色,这本身就是一种梦想成真。

世界级的游乐项目: 上海迪士尼的游乐设施绝对是国际一流的。无论是乘坐创极速光轮感受风驰电掣,还是登上加勒比海盗——沉落宝藏之战体验逼真的海战,或是与小熊维尼在蜂蜜罐里遨游,这些项目的设计都极其精巧,技术含量也很高,能带来纯粹的快乐和刺激。尤其是那些需要排队很久的项目,当你终于坐上去体验时,那种期待化为现实的满足感是难以言喻的。

精彩纷呈的演出和巡游: 迪士尼最吸引人的地方之一就是它的各种演出。花车巡游是必看的重头戏,当熟悉的旋律响起,经典的卡通人物载着华丽的花车向你驶来时,那种欢快的氛围会感染现场的每一个人,无论大人小孩都会忍不住跟着挥手、歌唱。晚上的“奇梦之光幻影秀”更是将一天的体验推向高潮,配合着音乐、灯光和烟花,城堡在夜空中绽放异彩,浪漫又壮观。

一次亲子互动的绝佳机会: 对于有孩子的家庭来说,上海迪士尼绝对是一个能创造美好回忆的圣地。在这里,你可以和孩子一起扮演喜欢的角色,一起尖叫,一起欢笑,一起沉浸在童话的世界里。看着孩子因为见到心爱的米奇米妮而两眼放光,那种喜悦是任何金钱都无法衡量的。它提供了一个远离日常琐碎,全心全意陪伴家人的宝贵时光。

“魔法”背后精湛的服务: 迪士尼的服务一直为人称道。无论是演职人员(他们被称为“演艺人员”)的热情友好,还是他们时刻保持的专业微笑和周到服务,都让人感受到一种被照顾的温暖。他们会尽力满足游客的需求,让你的体验更加顺畅和愉快。

“失”在哪里?——现实考量的“硬骨头”

说了这么多“好”,我们也要回到现实,看看工薪阶层去迪士尼可能遇到的挑战。

高昂的门票价格: 这是最直接也最现实的一个门槛。上海迪士尼的门票价格并不是固定的,它实行浮动票价。平日票、非周末普通票、周末普通票、高峰日普通票,价格一路攀升。如果再加上儿童票、老年票、特定节假日票,一次全家(比如两大一小)的门票支出,动辄就是一两千元,这对于工薪阶层来说,绝对是一笔不小的开销,可能需要提前好几个月甚至半年就开始攒钱。

园内餐饮和商品的消费: 别以为买了门票就完事儿了,到了迪士尼,“烧钱”模式才刚刚开始。园内的餐饮价格普遍较高,一份套餐可能就要一两百元,而且选择并不算特别丰富。更不用说那些印着米奇头像的零食、迪士尼朋友的玩偶、限定款的纪念品,好看是好看,但价格也同样“迪士尼”——一个普通的挂件可能就要一两百,一个玩偶几百元也司空见惯。如果你想在这儿吃顿好的,再买点纪念品,一天下来几百甚至上千元的额外花费很正常。

路途的交通和住宿成本: 如果你不是上海本地居民,那么往返上海的交通费(高铁、飞机)也是一笔大头。而且,为了更好地体验迪士尼,很多人会选择住在迪士尼附近,这就涉及到住宿费用。即使是普通的经济型酒店,在迪士尼周边价格也会水涨船高,如果住得远一些,还得加上额外的交通时间。综合下来,一次迪士尼之旅的总体花费可能轻松达到几千元。

排队时间的巨大消耗: 即使你花了钱买了门票,也不代表你可以随心所欲地玩。热门项目动辄排队一两个小时,甚至更久。在节假日期间,排队时间更是夸张。虽然迪士尼提供了“迪士尼尊享卡”等付费快速通行方式,但它的价格也不便宜,而且数量有限,不是你想用就能随时用上的。长时间的排队不仅消耗体力,也挤占了游玩的时间,有时会让人感到有些疲惫和沮丧。

期望值管理和现实落差: 对于工薪阶层来说,迪士尼往往是“心心念念”一次的旅行。因此,很多人会抱有极高的期望。但如果因为天气原因、排队太长、某个项目临时关闭,或者其他不可控因素,导致体验不如预期,那种失落感可能会被放大。毕竟,这不是一笔小数目,大家自然希望物有所值。

那么,到底值不值?

这个问题没有标准答案,完全取决于 你的“优先级”和“预算”。

如果你符合以下情况,那么去上海迪士尼是“值”的:

1. 你是一个迪士尼深度爱好者,从小拥有迪士尼情结。 对于你来说,这不仅仅是一次游玩,更是一次朝圣。
2. 你有一个非常喜欢迪士尼的孩子的家庭,这次出行是作为一份特别的礼物。 你愿意为了孩子的快乐而投入。
3. 你对“沉浸式体验”和“梦幻氛围”有很高的追求,并且有相对充足的预算。 你愿意为这份特别的体验支付溢价。
4. 你计划这次旅行,并且做了充分的预算和规划,能够承受相对较高的花费。 比如,你可能选择在淡季出行,避开节假日,提前预定交通和住宿,自带一些零食和水(虽然规定不允许,但很多人会偷偷带一些),并且对园内消费有所控制。

如果你符合以下情况,那么你可以先“等等”或者“谨慎考虑”:

1. 你的预算非常有限,这次出行会让你感到经济压力很大。 毕竟,生活还有很多其他的开销和需求。
2. 你并不是特别迷恋迪士尼,只是“凑个热闹”或者“别人都去了我也去”。 那么,你可能会觉得花费与收获不成正比。
3. 你非常在意排队时间和个人感受,无法忍受长时间的等待和人群的拥挤。 那么,迪士尼的体验可能会打折扣。
4. 你对拍照打卡类的“网红景点”没有特别的执念,更喜欢自然风光或者更注重性价比的旅行。

给工薪阶层的建议:

精打细算,做好预算: 把门票、交通、住宿、餐饮、购物等各项开销都列出来,看看是否在自己的承受范围内。
选择合适的时机: 淡季、平日出行通常价格会低一些,人也相对较少,排队时间会短一些。避开寒暑假、法定节假日是明智的选择。
合理规划行程: 提前研究好想玩的项目和想看的演出,合理安排时间,可以考虑购买尊享卡(如果预算允许且非常想玩某些热门项目)。
控制园内消费: 尽量自带一些零食和水(但要注意园区规定),在园内用餐可以先研究好套餐,选择性价比相对较高的。纪念品嘛,量力而行,不必强求。
多方比较,寻找优惠: 关注迪士尼官方或第三方平台的优惠活动,有时候会有一些不错的折扣。

总而言之,上海迪士尼是一场梦幻的体验,但这份梦幻需要金钱的铺垫。对于工薪阶层来说,去还是不去,值还是不值,关键在于你如何权衡自己的 需求、预算和期望。如果它能给你带来一段无法替代的快乐回忆,并且不至于对你的生活造成过大的经济负担,那么,去一次,体验这份“魔法”,又何妨呢?只是,我们得做个精明的“魔法爱好者”,而不是被“魔法”冲昏头脑的“钱包”。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翻了翻楼上的好多答案,我有一个疑问:难道工薪阶层就不能去(迪士尼)旅游了么?

(翻了下评论,有人认为这是"何不食肉糜",黑人问号脸.jpg 在这个回答里,谁是肉糜?)

这是我看到这个问题时的描述。

至于但是缺乏几个关键元素。

家是哪里?小朋友多大?两个大人都是3000元的月收入吗?家里有各种还贷压力么?

以及,现在去哪里旅游不得“好几千”呢,可以稍微精打细算下的。

我们看一下参考数据:

记者从在论坛上获悉,上海迪士尼乐园于6月16日开园,6月上海迪士尼乐园日均接待量约2.7万人次,日均营收约1500万元,人均消费515元;上海迪士尼酒店日均接待量约1000人次,日均营收约300万元,人均消费约2950元。
上海迪士尼开园首月日均营收1500万 人均消费超500元

人均515元,考虑到门票价格,这意味着大多数人也就是在里面吃了一顿午饭,买了个冷饮。

其他交通、住宿我想只要是去外地旅行都会存在这个费用吧,不能单算去迪士尼,如果你有其他的出行计划,可稍微比较一下。

当然迪士尼作为一个主题乐园,门票可能比多数国内的乐园要贵一些。(当然算上迪士尼我也只去了两家)

迪士尼园内可玩儿的项目都是不收费的,需要花钱的部分包括园方的拍照、餐饮、各种纪念品。

但这几项费用都可以避免掉,拍照自己的手机也差不多搞定了;

餐饮虽然贵,但也属于合理支出,也可以自带足够的食物、零食,只要符合规定就行;

各种玩具和纪念品,反正我去的时候都是干逛一下,至于那个七八十的气球我也没看出有什么特别需要买的必要。

至于情怀嘛,去年迪士尼刚开的时候,我提议去一下,女友说不怎么对迪士尼动画感冒,不去。不过今年两个人还是去玩儿了,虽然很多项目我们也说不清楚渊源,但是还算好玩儿。(另外发现伊一个现象,去上海迪士尼的游客对于童话系的那些区域的项目比科幻系的那个区域的热情要大得多。明日世界到中午还能排到快速通行证,而进园右手的两个区域半上午就没了)

小朋友如果太小的话,好像也没有去的必要,如果是两位家长的情怀,带上小朋友去,有啥不可吗?

3000元月收入其实不算低了,你已经比全国一半的民众生活滋润了。

根据国家统计局2017年2月28日发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2016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2016年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3821元,比上年增长8.4%,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6.3%;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中位数20883元,增长8.3%。按常住地分,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3616元,比上年增长7.8%,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5.6%;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中位数31554元,增长8.3%。所以2016年全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3616元。
2016年全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统计数据
近日,中国旅游研究院发布《2016年全年旅游统计数据报告及2017年旅游经济形势预测》,报告显示国内旅游44.4亿人次,比上年同期增长11.0%;入出境旅游2.6亿人次,增长3.9%;全年实现旅游总收入4.69万亿元,增长13.6%。 据预计,国内、入境、出境三大市场将呈现特征:国内旅游继续保持高位增长,入境旅游继续回暖,出境旅游回归理性。即2017年国内旅游人数将达48.80亿人次,同比增长10.0%;2017年入境旅游人数有望达到1.43亿人次,国际旅游收入达到1260亿美元;2017年出境旅游人数将达1.27亿人次。
2016年旅游统计数据报告:2016年实现旅游总收入4.69万亿(附图表)-中商情报网

至于说有这个钱不如提升自己,提升自己是常态,出去旅行一次也无碍提升自己。

工薪阶层值不值得去迪士尼,稍微有些伪命题,难道不是去了之后才知道值不值么?

无非是富有富的玩儿法,穷有穷的玩儿法。

以及经济发展的目的当然是为了让更多 工薪阶层 能够去迪士尼,如果几年后还会有这样的问题,那才更悲剧。

突然想起,大约十年前,也有很多人问月薪两千买价格五六千的苹果手机值不值。不过现在也不是问题了。

希望这个回答有点儿建设性。

----------------

6月1日更新

回应质疑

评论还有不少拿排队说事儿的,那么想必也理解不了大妈一大早到超市排队卖鸡蛋了……

月入3000元不算低,这是统计数据,拿自身感受说事儿体现的是贫富差距大,但改变不了不低的事实,贫富差距多么触目惊心是另一个需要展开的话题。

之前,罗振宇曾说“大城市真正的社会底层,其实是那些5A级写字楼里、每天上班打卡中午吃盒饭的”。

然而这不是社会底层,这是金字塔塔尖的底。

说我不懂穷人的,我猜不少是罗振宇认为的这种底层。

贴一个旧回答:六百万的家庭资产在中国大概处于一个什么水平? - 知乎

user avatar

月入几万的人怎么会知道底层老百姓几千块钱可是很大的一笔钱。

题主月入3000,估计吃喝拉撒睡之后每个月存1500就是极致了。最低计算,迪士尼之行也在5000左右了。也就是需要拿三个月来存这笔费用了。

亲子之旅可以有多种形式,不见得非得去迪士尼。问问你的孩子他最想去哪里。上周我带孩子去国家图书馆少儿馆安静的看了四个小时的书。孩子极其喜欢。还记得当年我的第一辆二手富康车,我闺女下楼跑过去亲了车一下,那时候她才三岁。我觉得太可爱了。孩子是什么都不在乎的。其实在乎的是我们大人。

不要被那些营销号和洗脑号强势诱导了。什么就要给最好的。真正给孩子最好的是让孩子知道你对他们的爱。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道德观和价值观。

在我看来,迪士尼之旅和我带孩子和她的小伙伴们去野炊去露营等等没什么大的区别。

user avatar

很多人说迪士尼怎么怎么好,迪士尼我去过,住的迪士尼酒店,玩了两天,第一天玩儿景区,第二天看表演。孩子太小从来不玩儿需要排队的项目,就是四处逛逛,吃喝玩乐。

其实我要说的和这个卵关系都没有。

我这个人天生不爱旅游,觉得没意思。北京名胜很多吧,除了带着外地来的朋友去过几次长城,以前我哪也没去。后来我喜欢上旅游,是有一年冬天工作不太顺心,带着孩子去秦皇岛玩儿,顺便看看在那实习的小舅子。

当天住在香格里拉,整个一层的游泳池,只有我和我女儿两个人。我就带着她在在游泳池里慢慢的游,慢慢的那种父爱的感觉就像发芽一样从心里长出来。

真的,以前我不是一个太好的爸爸,在家庭里妈妈也承担了更多带孩子的责任。但是从那一刻开始,我才真正感觉到了我和这个小人儿的连接。

我原来这么爱她。

我也是在那一刻突然意识到为什么以前我那么讨厌旅游,急匆匆地从一个地方去另外一个地方,为了省钱凑合吃一口东西,漫长的旅行时间,在快捷酒店熬一晚上,第二天再急匆匆的赶场一样去往各个地点。

我去你妈的,从那以后,我就决定。我宁可少出去玩儿我也要选我能承受的最贵的。但是体验最好的东西。否则我就他妈不去。

如果我确实舍不得去,我宁可几年去一次。

从那以后,我的每一次旅行都特别完美。

我女儿特别喜欢迪士尼,今天晚上还和我说,爸爸我能去迪士尼过年吗?








迪士尼值不值得去是一方面,但是我说一下我的想法。

如果出去玩儿的机会不多,那就让每一次别留遗憾。

给孩子你能负担的最好的。他会在未来有满满的自信,和满足的爱。

这和收入也没有关系,我小的时候,有人花两年的收入给孩子买了一架钢琴。我会认为这家长很傻逼吗?

不,我认为他们很爱他的孩子。

我很羡慕他。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