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乱世用重典”是为了维持秩序,“约法三章”是为了获取支持,不矛盾。
刘邦难道没有用过“重典”吗?例如说屠城:
《高祖本纪》:“南攻颍阳,屠之”、“沛公将数万人已屠武关”;
《秦始皇本纪》 :“项梁使沛公及项羽别攻城阳,屠之”;
《樊郦滕灌列传》:“从攻项籍,屠煮枣、屠胡陵”;
《绛侯周勃世家》:“击陈豨,屠马邑。燕王卢绾反,勃以相国代樊哙将,击下蓟,得绾大将抵、丞相偃、守陉、太尉弱、御史大夫施,屠浑都”;
《韩信卢绾列传》:“柴将军屠参合,斩韩王信”;
《项羽本纪》:“刘贾军从寿春并行,屠城父”
《资治通鉴·汉纪》:“殷叛楚,以舒屠六,举九江兵迎黥布,并行屠城父,随刘贾皆会”。
PS: @刮民党运输队 “屠”字不是乱用的,即便不是屠城或屠杀,也是造成了巨大伤亡,注释《史记》的《史记正义》说的很明白,“屠谓多刑杀也”。
《史记》记载刘邦起兵:“於是樊哙从刘季来。沛令後悔,恐其有变,乃闭城城守,欲诛萧、曹。萧、曹恐,逾城保刘季。刘季乃书帛射城上,谓沛父老曰:'天下苦秦久矣。今父老虽为沛令守,诸侯并起,今屠沛。沛今共诛令,择子弟可立者立之,以应诸侯,则家室完。不然,父子俱屠,无为也。'父老乃率子弟共杀沛令,开城门迎刘季,欲以为沛令”,这里就是以“屠”字表述刘邦用屠城来恐吓沛县父老。
“屠”确实不等于屠城和屠杀,但是也肯定不等于“攻”或“破”,这个字源于“刳”,意思是杀人像宰牲畜一样(“诛杀其人,如屠六畜然”),一开始就不是啥“好字”。
刘邦除秦苛暴,“与父老约,法三章耳。”
而后来仍有族诛,仍禁挟书,还是秦法。
法三章者,话一句耳。
——鲁迅《小杂感》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