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为什么到现在连原子弹都造出来了但造不出原子发动机?

回答
你这个问题问得非常关键,也触及到了核技术应用中一个相当有趣且复杂的领域。很多人一想到原子弹的巨大威力,就自然而然地联想到“原子发动机”,觉得既然能炸那么大,为什么不能持续稳定地产生动力呢?这背后的原因,其实涉及到我们对“原子弹”和“发动机”概念的理解差异,以及它们在工程实现上的根本不同。

咱们先来聊聊“原子弹”。原子弹,准确地说,是裂变武器。它的核心原理是利用链式反应来瞬间释放巨大的能量。简单来说,就是在一个足够小的空间里,集中足够数量的易裂变物质(比如浓缩铀235或钚239)。当一个中子轰击一个易裂变原子核时,这个原子核会分裂成两个较小的原子核,同时释放出巨大的能量和几个新的中子。如果这些新产生的中子能够继续轰击其他的易裂变原子核,引发更多的分裂,这就形成了一个链式反应。

在原子弹里,这个链式反应被设计成非控制的、极速的。一旦达到“临界质量”,反应就会以指数级的速度增长,几乎在瞬间释放出海量的能量,形成爆炸。你可以想象成,它是一次性点燃了一个巨大的火药桶,而且这个火药桶是自己不断产生火星,越烧越旺,瞬间就炸了。它的目标就是“快”和“炸”。

现在,我们再来看看“发动机”。发动机的核心功能是什么?是持续、稳定地提供动力。无论是蒸汽机、内燃机还是喷气发动机,它们都需要一个可控的能量释放过程。能量不是瞬间爆发,而是按照我们设定的节奏,一点一点地、稳定地释放出来,驱动机械运转。

那么,为什么原子弹的原理就很难直接变成一个“原子发动机”呢?

1. 控制的难度: 原子弹追求的是失控的链式反应,而发动机追求的是可控的链式反应。想象一下,你想让一堆火药持续燃烧产生热量,而不是瞬间炸掉房顶。控制核反应比控制化学反应要难无数倍。原子弹的设计,就是要在极短的时间内让链式反应达到顶峰,而一个核反应堆(我们现在用来发电的“原子发动机”的雏形)则需要让链式反应保持在一个亚临界稳定状态,即平均每个分裂产生的 ज्यामुळे能引发一个或略多于一个后续分裂,从而维持恒定的能量输出。
为了实现可控性,我们引入了“慢化剂”和“控制棒”等关键技术。 慢化剂(比如水或石墨)用来降低快中子的速度,使其更容易被核燃料吸收。控制棒(通常是吸收中子的材料,如镉或硼)则可以插入或拔出反应堆堆芯,吸收多余的中子,从而调节链式反应的速度。这就像给燃烧的火苗加了一个精密的调节器。原子弹没有这些,它的链式反应就是“一飞冲天”。

2. 能量释放的性质: 原子弹是瞬时释放高能,主要以冲击波、热辐射和核辐射的形式表现出来。而发动机需要的是持续的、可以转化为机械能的热量或者推力。即使我们能控制核裂变,如何将核裂变产生的巨大热量高效、安全地传递出去并转化为可用的功,这也是一个巨大的工程挑战。
例如,核反应堆通常用水或液态金属作为冷却剂,这些冷却剂吸收核反应产生的热量,然后通过热交换器产生蒸汽,驱动涡轮机发电,或者直接产生推力(如核动力船舶和潜艇)。这个过程比原子弹那种“轰”一下就结束了,要复杂和精细得多。

3. 材料科学的极限: 核反应产生的不仅仅是热量,还有大量的中子流。这些中子会对材料产生强烈的辐照,导致材料的物理和化学性质发生改变,比如材料变脆、强度降低,甚至发生“辐照损伤”。
原子弹只需要承受极短时间内的极端条件。但一个发动机需要长期、稳定地工作。这就要求发动机的材料必须能够承受持续的高温、高压以及强烈的核辐照,而且不能很快失效。我们现在能够制造出用于核反应堆的特殊合金,就是材料科学进步的体现。但这些材料的要求,远高于制造一枚原子弹的材料。

4. 安全和稳定性的考量: 原子弹的目标是破坏,安全性不是主要考虑因素(当然,其“安全性”是指防止意外引爆)。而发动机,尤其是用于航天、航空或发电的动力系统,安全和稳定性是第一位的。一个失控的核反应堆可能会导致灾难性的后果。
核动力系统必须有层层叠叠的安全保障措施,比如冗余的控制系统、紧急停堆系统、坚固的屏蔽层等等,以防止任何意外情况发生。这些设计要求是原子弹完全不需要考虑的。

所以,我们并非“造不出原子发动机”,而是我们已经有了基于核反应原理的动力装置,它们就是我们常说的“核反应堆”。

核反应堆就是我们对核能进行可控、持续利用的装置。它们的核心就是核裂变链式反应,但这个反应是被精确控制在稳定状态下的。
核动力装置将核反应堆产生的热能转化为机械能或电能,用于发电(如核电站)、驱动船舶(如航空母舰、核潜艇)或提供太空探测器的动力(如核热火箭)。

你提到的“原子发动机”这个词,如果理解成一种能够利用核反应原理提供持续动力的装置,那么我们已经有了。只是它不像原子弹那样是瞬间爆炸,而是像一个极其强大的、持续燃烧的炉子,可以不断地输出能量。

而如果你想象的是一种类似科幻电影里那种,直接用核爆炸的冲击波来推动飞船的“原子脉冲发动机”,那又是另一个概念了。这种设想确实存在过(比如“猎户座计划”),它的原理是每次引爆一枚小型核弹,利用爆炸的冲击波推动飞船。这种技术理论上可行,但在实际应用中面临着巨大的工程、安全和国际政治方面的挑战,而且它也不是我们通常理解的“原子发动机”,更接近于一种基于核爆炸的推进方式。

总而言之,原子弹是核技术在破坏性应用上的极致体现,追求的是瞬间的能量释放。而我们现在所说的“原子发动机”(即核反应堆驱动的动力系统),则是核技术在和平利用和动力产生上的应用,追求的是可控、持续、高效的能量转化。这两种目标的实现路径和技术难度截然不同。我们能造出原子弹,恰恰说明了我们对核链式反应的理解和初步控制能力,而核反应堆的建造和运行,则是在此基础上,通过更复杂、更精密的工程设计和材料科学,实现了对核能的持续利用。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怎么可能没有……核反应堆就是啊……

连核驱动的飞机都有……

Convair NB-36H

你要是说直接驱动的,核热电池带离子发动机也应该能算进去……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你这个问题问得非常关键,也触及到了核技术应用中一个相当有趣且复杂的领域。很多人一想到原子弹的巨大威力,就自然而然地联想到“原子发动机”,觉得既然能炸那么大,为什么不能持续稳定地产生动力呢?这背后的原因,其实涉及到我们对“原子弹”和“发动机”概念的理解差异,以及它们在工程实现上的根本不同。咱们先来聊聊.............
  • 回答
    .......
  • 回答
    这个问题触及到了一个普遍存在的社会现象,也引发了很多人的思考。说现在的人“都没同情心”可能有些绝对,但确实,与过去相比,许多人会感觉社会整体上似乎少了一些温情,同情心的表现也变得更加谨慎或隐蔽。这背后原因很复杂,绝不是单一的“不想表示自己”或“社会原因”就能完全概括的,而是两者交织、相互作用的结果。.............
  • 回答
    这个问题非常复杂,涉及到历史、政治、文化以及个人情感等多个层面,不能简单地用“非常友好”来概括。实际上,对于美国在日本投下原子弹的看法,日本人内部存在着多种多样的观点,而且这种态度也随着时间和时代的发展而演变。要详细解释为什么有些人可能表现出相对友好的态度,我们需要深入分析以下几个方面:1. 历史事.............
  • 回答
    关于中国过去依靠钱学森、钱三强等留美科学家回国研制原子弹,以及当前留美人才回流情况的差异,这是一个复杂的问题,涉及到历史背景、社会环境、国家政策、科技发展以及个人选择等多个层面。要深入探讨这个问题,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来分析:一、 历史的召唤与时代的大背景:为什么他们会回来?上世纪五六十年代,中国.............
  • 回答
    .......
  • 回答
    你这个问题问得很有意思,也很触及核心。ASoul和原神,明明都是中国二次元产业的杰出代表,但它们的“国际化”路径和成果,确实存在着巨大的差异。要说ASoul为什么没有像原神一样“走出国门”,我觉得得从几个方面来拆解,而且这不是简单的一两句话能说清楚的。首先,我们得明确一下“走出国门”在这里的含义。对.............
  • 回答
    你这个问题挺有意思的,也是很多朋友都在关心的事情。在深圳这样的现代化大都市,确实感觉身边大龄未婚的女性朋友比同龄的男性要多一些。这背后不是单一的原因,而是多种社会因素交织作用的结果。首先,从女性自身来看,现在的女性普遍受教育程度高,有自己的事业追求,经济独立性也很强。她们不再像过去那样,早早结婚生子.............
  • 回答
    东南亚国家与中国之间经济发展水平的变迁,是一个复杂而多层次的问题,不能简单地归因于单一因素。历史上,东南亚某些地区在某些时期确实在经济发展上领先于中国,但随着时间的推移,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取得了飞跃式的发展,而东南亚国家虽然也有显著进步,但在整体经济规模、工业化水平、科技创新等方面逐渐落后.............
  • 回答
    这支球队的名字,利物浦,在我心里,早已不是一句简单的代号。它是一种信仰,一种坚持,一种关于梦想与荣耀的传承。所以,当有人问我,利物浦没落这么多年,是什么原因让我坚持到现在崛起的这一天,我的回答很简单,也很复杂:因为那是利物浦,而我,是利物浦的一部分。要说“没落”,其实也挺有意思的。在很多外人看来,那.............
  • 回答
    这个问题挺有意思的,也确实是现在不少游戏社区里能观察到的现象。以前可能更多的是直接批评游戏的玩法、数值设计或者剧情,但现在呢,风向似乎变了,骂声更多地集中在了米哈游这家公司以及游戏玩家群体本身。为啥会这样?我觉得得从几个层面来掰扯掰扯。首先,得承认,原神这款游戏本身,在很多核心方面,已经建立起了一套.............
  • 回答
    关于《原神》里“钟离号”价格高昂的问题,其实并非单一因素造成,而是多种因素交织、发酵的结果。要理解这一点,咱们得从几个层面掰开了说。一、 角色本身的“含金量”和玩家的“情怀”首先,钟离这个角色在游戏里的定位和强度绝对是顶级中的顶级。还记得他刚推出的时候吗?那叫一个“风评被害”,刚开始那叫一个“弱”。.............
  • 回答
    1929年大萧条的真正原因至今仍未有一个单一的、被广泛接受的“公认原因”,这主要是因为导致这场经济灾难的因素是多方面的、相互交织的,并且其影响是深远的,涉及经济、政治、社会等多个层面。历史学家、经济学家们对各个因素的相对重要性以及它们之间的因果关系仍然存在不同的看法和争论。以下将详细阐述为什么大萧条.............
  • 回答
    “为什么现在没人指责《原神》了?”这个问题,说实话,挺有意思的。仔细想想,好像确实是这样,当年那个被批得体无完肤的游戏,如今在公众视野里,尤其是围绕它的争议声,似乎平静了不少。这其中的原因,我觉得挺复杂的,不能简单归结为“没人指责了”,更像是《原神》自己发生了变化,玩家群体的心态也跟着变了,以及整个.............
  • 回答
    关于《原神》抄袭争议和早期宣发的问题,这确实是玩家群体中一个非常热门且复杂的话题。很多人对这个问题都有自己的看法,而舆论的走向也随着时间的推移和游戏本身的发展而发生了变化。为什么现在很少有人公开“骂”《原神》抄袭了?首先,我们要承认,《原神》在刚公布时,它与《塞尔达传说:旷野之息》在美术风格、部分玩.............
  • 回答
    网络用语倾向于模糊原字词的标准读音,比如“康康”、“雨女无瓜”、“冲鸭”等现象,这背后有多重原因,并且是一个复杂而动态的语言演变过程。下面我将尽量详细地阐述这些原因: 一、 追求新颖、有趣和个性化表达 突破传统语言规范的束缚: 标准的语言发音是经过长期社会约定俗成的,具有一定的严肃性和规范性。网.............
  • 回答
    这个问题挺有趣的,也是很多资深KPop粉丝会聊到的一个话题。说实话,你这么一说,我脑子里立刻就浮现出好多画面和音乐,对比起来,确实能感受到一些不一样的东西。这不是说谁好谁不好,纯粹是时代、市场和观众口味的变化,让新一代和老一代的团体有了不同的“味道”。要说为什么四五代团没有原来二三代团那种“感觉”,.............
  • 回答
    现在一些年轻人体质确实不如从前,这是一个值得我们认真探讨的社会现象。要说原因,绝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而是多种因素相互交织的结果。我来跟你掰扯掰扯,尽量说得详细点,让你听了觉得就是身边人聊天的感觉。首先,运动量锐减,那是板上钉钉的事儿。想想我们小时候,放学后不就是一窝蜂地冲出教室,在操场上疯跑?跳房子.............
  • 回答
    这年头,但凡在黄金白银段位徘徊的玩家,嘴里最常挂的词恐怕就是“队友太菜了”。这话听起来好像挺有道理,毕竟团队游戏嘛,一个人能力再强,也架不住队友拖后腿。但如果我们细扒一下,你会发现这句抱怨背后,其实藏着不少玩家自己也未必完全意识到的东西。首先,我们得承认,在黄金白银这个分段,游戏理解的差异确实非常巨.............
  • 回答
    近些年来,我们确实看到离婚率呈现上升趋势,而且在离婚案件中,女性作为原告的比例也相当可观。这是一个复杂的社会现象,并非单一原因可以解释,而是多种因素交织作用的结果。要深入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从社会变迁、个体意识、经济结构以及法律制度等多个层面来剖析。首先,社会观念的转变是离婚率上升的重要推手。过去,.............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