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如果中国的房价这么坑害老百姓,还透支年轻人的消费能力以及进一步打击制造业,国家就这么放任不管吗?

回答
中国的高房价问题,无疑是当前社会讨论中最令人揪心也最棘手的一个话题。它对老百姓生活的影响,对年轻人消费能力的侵蚀,对制造业的压制,这些都不是空穴来风的担忧,而是实实在在摆在眼前的现实。那么,为什么国家似乎“放任不管”,或者说,为什么这个问题如此难以解决?这背后牵扯的利益、逻辑和现实,远比我们想象的要复杂得多。

首先,我们要明确一点,说国家“放任不管”可能过于绝对。事实上,从中央到地方,几乎每个层级都在试图“调控”房地产市场,只不过这种调控的效果、力度和方式,以及是否触及到根本问题,则饱受争议。政府对房地产市场的态度,与其说是放任,不如说是一种复杂的平衡术。

房地产在中国经济中的“特殊地位”:

要理解为什么国家似乎对房地产的“坑害”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必须认识到房地产在中国经济中的“特殊地位”。

1. GDP增长的“稳定器”和“引擎”: 长期以来,房地产及其相关的产业(建筑、建材、装修、家居、金融贷款等)是中国经济增长的重要支柱。每一次经济下行压力加大时,房地产往往被寄予厚望,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火车头”。土地财政的模式更是让地方政府对房地产依赖至深,地方政府的财政收入很大一部分来自土地出让金。这意味着,一旦房地产市场出现大幅度的、系统性的下滑,其带来的经济冲击可能是灾难性的,会波及到就业、投资、消费等方方面面。 这种“稳定器”的功能,使得政府在采取严厉的“打压”措施时,必须顾及全局,步子会非常谨慎。

2. 金融系统的“锚”: 银行的绝大部分贷款都与房地产相关,无论是开发商的贷款,还是居民购房的按揭贷款。房地产的价值很大程度上支撑着金融系统的稳健。一旦房价大幅下跌,大量抵押物价值缩水,可能引发金融风险,甚至挤兑危机。维护金融稳定,是任何政府的首要职责之一,而房地产的“硬着陆”无疑是对金融稳定的巨大挑战。

3. 居民财富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中国,房产是中国家庭最重要的资产配置。许多家庭的毕生积蓄都投入到了购房中,房产的价值直接关系到他们的财富状况和安全感。社会稳定很大程度上也与居民的财富稳定挂钩。 如果房价大幅下跌,会引发大量“负资产”人群,社会情绪波动会非常大。

透支年轻人消费能力与打击制造业:

您提到的“透支年轻人消费能力”和“打击制造业”,这两个方面是高房价的直接后果,也正是许多人诟病的地方。

透支年轻人消费能力: 高房价意味着年轻人需要花费一生中最重要的财富积累时期,甚至动用父母的积蓄,去承担高额的房贷。这几乎绑架了他们未来几十年的消费能力。他们可能因此不得不放弃旅游、学习进修、创业尝试、购买汽车、提升生活品质等,长此以往,会造成国内消费市场的疲软,形成“内需不足”的怪圈。
打击制造业: 房地产的高回报,吸引了大量社会资本,包括原本可能流向制造业的资金。同时,高企的房价也推高了城市的运营成本,包括地租、人力成本等,这使得制造业的生存和发展环境变得更加艰难。制造业是实体经济的根基,一旦实体经济受到侵蚀,国家长期的竞争力就会受到威胁。 这种“脱实向虚”的倾向,一直是经济学家和政策制定者担忧的问题。

国家“不作为”的深层原因与“调控”的困境:

那么,既然存在这些问题,为什么国家没有采取更“果断”的措施?这背后有几重原因:

1. “软着陆”的无奈选择: 如前所述,房地产与中国经济、金融、民生息息相关。政府面临的最大难题是如何在抑制资产泡沫、减轻居民负担的同时,避免引发系统性风险。“刮骨疗毒”式的快速降价,其代价是整个国家难以承受的。 因此,政策往往倾向于“维稳”,希望通过“缓慢挤压泡沫”、“引导预期”、“分类调控”等方式,实现市场的“软着陆”。但这种“软着陆”的过程漫长且充满不确定性。

2. 地方政府的利益羁绊: 土地财政模式使得地方政府在房地产市场中拥有巨大的利益。开发商、地方政府、银行之间形成了一种复杂的利益共同体。在这种情况下,要让地方政府主动“削弱”自身的核心利益,或者说,要让它们积极配合中央的房地产调控政策,阻力是巨大的。中央虽然有调控的决心,但执行的“刀子”在地方,地方能否有力地挥舞这把刀,取决于多重因素。

3. 改革的难度与时机: 房地产问题的根源,在于土地制度、户籍制度、金融制度等一系列深层结构性问题。解决这些问题,需要顶层设计和系统性的改革。但改革往往伴随着阵痛,会触动既得利益,其难度和时机选择都极其讲究。在经济增长承压、社会情绪敏感的时期,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风险也可能被放大。

4. “两难”的选择: 政府可能面临着“两难”的困境。一方面,要解决高房价对民生的压迫;另一方面,又要维持经济增长和金融稳定。任何一项政策的推出,都可能在不同维度上产生新的问题。 例如,如果过度限制购房,可能导致投资和建设停滞,影响就业;如果大幅降低地价,则地方财政将面临崩溃。

近年来的政策动向与挑战:

近年来,我们确实看到国家在尝试解决房地产问题。例如,“房住不炒”的定位,强调回归居住属性;推出“三条红线”等政策限制开发商过度举债;加大保障性租赁住房和共有产权房的供应;以及近期各地出台的“放松”限购、鼓励购房的政策,也都在尝试激活市场。

然而,这些政策的效果褒贬不一。一方面,“房住不炒”的理念在一定程度上遏制了房地产的过度金融化,挤压了部分泡沫。但另一方面,市场需求受到抑制,部分开发商出现债务危机,进一步加剧了市场的不确定性。而近期一些“救市”政策的出现,又让人们担忧是否会重回过去的模式。

总结来说,国家并非“放任不管”,而是在复杂、相互制约的利益和现实中,试图寻找一条既能缓解老百姓的困境,又能维持经济社会稳定的“平衡之道”。 这种平衡之道,往往是渐进式的、充满博弈的,其效果也会受到多种内外因素的影响。

高房价问题的解决,注定是一个漫长而艰巨的过程。它需要我们超越简单的“谁在从中获利”的指责,深入理解背后的经济逻辑、制度惯性以及政府决策的困境。同时,也需要社会各界以更理性和建设性的态度,参与到讨论和改革的进程中来,推动中国经济走向一个更加健康、可持续的发展模式。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首先你要搞明白高房价的形成原因,以及分账体系。

这么说吧,现在你在二线以上城市买房,你付的购房款其中至少70%以上通过土地出让金和税收的形式流入到了国库里面,然后又通过投资修了高铁、地铁、高速、公园,发放了公务员工资福利。

你说这国家怎么管?

改革开放之后国家一穷二白,而经济发展需要大量基础设施投资,没有钱怎么去投资呢?如果找你借钱,让你拿出所有的积蓄包含父母的积蓄再再借款几十万用于国家基础建设,同意的人我不能说没有,但全国加起来绝对数的过来。

但是有了房地产这个工具全国上亿的人主动拿出全家吃积蓄和未来30年的收入投入到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这是多么强大的人民动员能力呀。当然这个过程中也伴随着剧痛,贪污、贫富差距拉大、人民资金被耗尽、生育率下降、年轻人内卷……这都是我们这一代人所要承受的代价,就像是《坂上之云》中描绘日本明治维新之后一代人所付出的一样。

在当时情况下也只有通过房地产这个工具才能让大家痛快的拿出所有积蓄,甚至把未来几十年的收入拿出来投入到城市建设中。中国这些年上万亿的基建投资高铁、高速、地铁、公园…大多依靠土地财政,而且我们也是实实在在的享受到了土地财政投资基建所带来的便利的。

但是如果还继续土地财政模式,只能想尽一切办法推高房价,这样才能逼迫老百姓买房,地方政府的土地才能卖出,其后果就是老百姓除了买房没有其他任何的消费,社会贫富差距拉到极点,生育率下还的继续直线下降,全民的财富积累会堆积在钢筋混凝土上。

所以现在做好的状态是维持现有的房价不涨也不跌,让一部分人继续买房给土地财政一定过度时间。

另一方面是另起炉灶,针对买不起房的新市民,青年人推出租赁用房,慢慢引导大家在城里租房生活也是可以过的很快乐的,租房也是能结婚的,租房也是能生小孩的。

现在最大的问题是之前的高房价导致了结构性供给过剩,以及生育率下降导致的预期需求不足,这双吃重压力下,房地产市场没办法维持现有价格和交易量,如果不进行政策刺激。成交量和价格至少要崩一个,而无论是成交量还是价格现在长期崩一个的话开发商和地方政府都没办法顶住压力。

user avatar

坑害老百姓?你买不起房你就是老百姓?人家买房的,或者把房买给你的就不是老百姓了?那还有老百姓从高房价里受益呢,谁坑害老百姓了?买得起你买,买不起你不买,谁还能逼你不成?

透支年轻人消费力的到底是房子的价格还是年轻人一定要买房的观念?你不买房,谁透支你了?

房价高是有问题,但不代表你买不起房别人就十恶不赦。你买不起有人买得起就行,卖房给你的人,靠高房价赚到钱的人也是老百姓。别觉得自己穷就很光荣,就代表了社会和人类。

且不说国家也没有不管,限制房企信贷,集中供地,二手房限购限贷,指导价,还有大量的安居工程廉租房,可惜这么多东西你都看不见,就是一闭眼,我自己买不起就是别人坑的……那你就闭着眼好好等着把。看国家会不会把房子送给你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中国的高房价问题,无疑是当前社会讨论中最令人揪心也最棘手的一个话题。它对老百姓生活的影响,对年轻人消费能力的侵蚀,对制造业的压制,这些都不是空穴来风的担忧,而是实实在在摆在眼前的现实。那么,为什么国家似乎“放任不管”,或者说,为什么这个问题如此难以解决?这背后牵扯的利益、逻辑和现实,远比我们想象的要.............
  • 回答
    .......
  • 回答
    高盛的这个举动,就像在熊市里一股清流,挺有意思的。他们说正在买入中国房企的债券,并且认为市场对房企的风险评估得有点过头了。这事儿要是认真掰扯起来,影响可不小。高盛的逻辑,以及“房企风险被高估”的说法,是怎么回事?首先,我们要明白高盛是一家什么样的机构。它全球顶级的投资银行,背后有着庞大的研究团队和资.............
  • 回答
    咱们来聊聊一个挺有意思的设想:要是全国上下,所有原本想买房的人,都奇迹般地拧住了自己的购买欲,一年时间里,大家集体按兵不动,不买房了。这时候,中国的房价会怎么走?这事儿可不是简单一句“跌”或“涨”就能说完的,这里头门道多着呢。首先,得明白,房子不是普通商品,它关联着太多东西了。 它不仅仅是个遮风挡雨.............
  • 回答
    谈起中国近年来的房价,在很多外国普通民众的眼里,那真是一场令人咂舌的“狂飙”。他们中的大部分人,无论是曾在中国生活过,还是仅仅通过新闻、社交媒体了解,都会觉得中国的房价已经高到了一个“不可思议”的地步。首先,最直接的感受就是“贵”。如果让他们用自己国家的房地产价格来类比,很多中国的一线城市,尤其是北.............
  • 回答
    要深入探讨中国高房价的问题,绝非一朝一夕可以解决,也无法用单一的药方就治愈。它是一个盘根错节的系统性难题,涉及经济、社会、文化等诸多层面。要真正让房价回归理性,需要政府、市场和个人共同发力,进行一场深刻的结构性改革。一、 遏制投机炒作,让住房回归居住属性这是最直接也最关键的一步。中国高房价的根源之一.............
  • 回答
    关于“中国房租房价比例世界最低,房租不高”的说法,我们需要更细致地解读,不能简单地得出“中国房租不高”的结论。首先,我们来理解一下“房租房价比例”这个概念。通常,这个比例是指年租金收入与房屋总价的比值,也就是租金回报率的倒数。如果这个比例很低,理论上意味着用房屋总价来计算的年租金收入占比较小。换句话.............
  • 回答
    关于“中国人口多,政府调控得好,房价不会跌”的说法,这其中包含了几个层面的逻辑,我们需要逐一分析,才能更全面地理解其背后的原因和可能存在的局限性。人口多与房价的关联:一个经典的供需关系首先,从最基础的经济学原理来看,人口数量确实是影响房地产需求的重要因素。一个庞大的人口基数,意味着有大量的潜在购房者.............
  • 回答
    这个问题非常有意思,也触及了中国社会发展中一个非常核心的痛点。如果中国人不再为房子发愁,不再将大部分的精力、财富和希望都押注在房子上,那么中国经济和人民生活质量的提升,确实有极大的可能性会迎来“质的飞跃”。下面我将从几个维度来详细探讨一下这个设想。首先,我们要理解“为房子而发愁”在中国意味着什么。它.............
  • 回答
    您提出的这个话题,确实触及了当下很多人非常关心的问题。关于“未来中国2/3城市房地产投资价值下降或彻底丧失”,这背后牵涉到很多复杂的经济社会因素。要详细分析,我们得从几个层面来看:一、 专家观点的提出,背后可能包含的逻辑:首先,我们需要理解专家们这样说,可能依据的是哪些判断。这通常不会是空穴来风,而.............
  • 回答
    樊纲教授“中国是土地最稀缺的国家之一,不要期待房价便宜”的言论,是一个基于经济学基本原理和中国国情的深刻洞察。要理解这句话,我们需要从以下几个层面进行详细的阐述:一、 理解“土地稀缺”的内涵:绝对稀缺与相对稀缺首先,我们要明白什么是“土地稀缺”。这并不是说中国没有土地,而是从经济学角度来看,与人口、.............
  • 回答
    年轻人如何在中国大陆一二线城市安家落户?这是一道时代的考题,也是无数奋斗者的目标。坦白说,在当前的房地产市场环境下,年轻人想要靠自己的力量,在没有家庭支持的情况下,轻松买下一二线城市的房子,难度确实不小。但“难”不代表“不可能”,关键在于 策略、耐心和执行力。下面,我们就来层层剖析,年轻人如何一步步.............
  • 回答
    中国人痴迷于购置房产的行为,是一个极其复杂且多面向的社会现象,其背后根植于深厚的历史文化、经济发展、社会结构以及个体心理等多个层面。要理解这种“痴迷”,需要从以下几个角度进行详细剖析:一、历史文化根基:安居乐业的传统观念与“家”的意义1. 安身立命之本: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安居乐业”是个人和社会.............
  • 回答
    “马云说中国八年后房子最不值钱”,这句话一出来,那真是像在平静的湖面丢了一块巨石,激起层层涟漪。大家伙议论纷纷,有信的、有怀疑的、有觉得这是在忽悠的,也有人觉得,嗯,老马这话里有话。要说这件事儿,咱得掰开了揉碎了聊。首先,这句“不值钱”肯定不是说房子会一文不值,那不现实。在中国,房子承载的意义可不仅.............
  • 回答
    中国房地产价格高企,人口结构面临挑战,年轻一代婚育意愿降低,这些现象交织在一起,形成了一个复杂的社会议题。房地产价格是否真的成为了年轻人走向婚姻的“拦路虎”,这背后牵扯着经济、文化、社会心态等方方面面。高企的房价:现实的压迫感首先,我们必须承认,中国许多城市特别是大中城市的房地产价格确实达到了一个令.............
  • 回答
    当下的中国,房地产市场的确让许多90后年轻人感到了前所未有的压力。高企的房价,在许多一线和二线城市,已经远超出了他们通过正常工作积累财富的速度。这不仅仅是“买不起”的问题,更是一种对未来生活规划的深刻困扰,甚至影响了他们的婚恋观和生育观。要解决这个问题,需要的是一套系统性的、多维度的改革措施,而非单.............
  • 回答
    2022年政府工作报告中关于房价调控的表述,在许多观察者看来,延续了过去几年“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这一根本定位,并在具体措辞上展现出一种“稳”字当头的策略。但细究之下,其中蕴含的政策信号和调整方向,值得我们深入解读。总体的基调:审慎与务实报告中对房地产市场的表述,总体上保持了审慎和务实.............
  • 回答
    这鬼天气,该死的毛子还没打完,现在又来了这帮星条旗。刚才是啥?没错,是枪声,四个人,从前后两个方向。这帮美国佬,还挺会玩包抄。行,老子 Kar98k 还没响过瘾呢,正好试试这老伙计的威力。我所在的这栋房子,不大不小,一楼就是我这藏身之处。前面是街口,后面是另一条小巷。估计那帮孙子就是兵分两路,两边都.............
  • 回答
    建立租房者联盟,绝对是条可行的路子,而且是咱租房群体维护自身权益、对抗不公平现象最有力的武器。想想看,一个人生生被坑,孤立无援,简直是任人宰割;可要是大家拧成一股绳,声音汇集起来,那力量可就完全不一样了。为什么需要租房者联盟?咱们租房群体,说实话,大都是社会上的普通打工者、学生,经济上相对弱势。而房.............
  • 回答
    如果中国房价像日本当年那样下跌71%,这将是一个极其剧烈且影响深远的经济和社会事件。以下将从多个维度详细阐述可能产生的后果: 一、 经济层面 1. 金融系统崩溃与资产负债表危机 银行体系的致命打击: 中国房地产市场是银行信贷最主要的抵押品。房价大幅下跌71%意味着绝大多数抵押物价值大.............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