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价值理论是用来解释相对价格理论的,还是解释货币(总量)的理论?

回答
价值理论可以解释相对价格理论,但它本身不是解释货币(总量)的理论。

让我详细解释一下:

价值理论:解释的是什么?

价值理论的核心在于回答一个根本性的问题:为什么一件商品或服务具有“价值”,以及这个价值是如何被决定的? 这个问题看似简单,但在经济学中却是一个非常重要且复杂的话题,不同的经济学流派对此有不同的解释。

价值理论主要关注的是:

1. 商品的内在属性或效用: 某些价值理论认为,商品的价值来源于其满足人类需求的能力,即效用(Utility)。一个物品对消费者越有用,它的价值就越高。
2. 生产过程中投入的资源(尤其是劳动): 以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为代表的观点认为,商品的价值是由生产该商品所耗费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劳动是创造价值的唯一源泉。
3. 市场供求关系和稀缺性: 许多经济学理论强调,商品的价值是由市场上的供求关系决定的。如果一种商品稀缺且需求旺盛,它的价值就会相对较高。

理解价值理论的关键在于,它探讨的是个体商品或服务本身的“多少”,或者说是它们在交换中能够代表多少其他商品或服务。

价值理论如何解释相对价格理论?

相对价格理论指的是不同商品之间交换比例的决定。例如,一件衬衫可以换多少条裤子?一辆汽车可以换多少顿饭?这些都是相对价格的例子。

价值理论是解释相对价格理论的基础和逻辑起点。这是因为:

价值是相对价格的“度量衡”: 如果我们能够理解一件商品为什么有价值(例如,因为它包含了多少劳动,或者它提供了多少效用),那么我们就可以推断出它与其他商品之间的交换比例。
劳动价值论的解释: 在劳动价值论的框架下,两种商品之间的相对价格(或称价值比率)直接取决于生产这两种商品所耗费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比例。例如,如果生产衬衫需要2小时的劳动,生产裤子需要4小时的劳动,那么在理想情况下,一条裤子应该能换两件衬衫。价值理论(劳动价值论)在这里直接给出了相对价格的决定机制。
边际效用论的解释: 在新古典经济学(边际主义)的框架下,商品的价值(或称主观价值)由其边际效用决定。在市场均衡时,消费者会购买商品直到最后一单位的边际效用等于其价格。不同商品之间的相对价格则反映了它们在消费者效用函数中的相对重要性(或者说,它们为消费者带来的边际效用之间的比例)。例如,如果消费者认为吃一个苹果带来的满足感比喝一杯水带来的满足感大,那么他愿意为苹果支付更高的价格。价值理论(主观价值论)在这里解释了人们愿意为商品支付多少的意愿,从而影响了相对价格。
供求理论的连接: 即使是供求理论,其背后也蕴含着价值的因素。需求往往与商品的效用(价值)相关,而供给则与生产成本(包含劳动和资本的价值投入)相关。市场价格(包括相对价格)是在供求相互作用下,反映了这些价值因素的综合结果。

总而言之,价值理论提供了关于“为什么物品有值”的解释,而相对价格理论则在此基础上,探讨“这种值如何体现在不同物品的交换比例上”。价值理论是相对价格理论的“why”,而相对价格理论是价值理论在市场交换中的“how”。

价值理论是否解释货币(总量)的理论?

不,价值理论本身不是用来解释货币总量的理论。

货币总量(Money Supply)是指经济体中流通的货币数量。解释货币总量通常属于货币经济学(Monetary Economics)的范畴,它关注的是:

货币的发行和创造: 中央银行如何发行基础货币,商业银行如何通过存款和贷款创造广义货币。
货币乘数: 基础货币如何通过银行体系的放大作用形成更大的货币供应量。
货币的流通速度: 货币在经济中流转的速度对物价水平的影响。
货币政策: 政府如何通过控制货币总量来影响经济。

为什么价值理论不直接解释货币总量?

关注点不同: 价值理论关注的是具体商品和服务的“值”,以及它们之间的相对交换关系。而货币总量理论关注的是作为交换媒介和价值储存手段的货币本身在经济体中的整体数量。
货币的“价值”来源不同: 货币本身是否也有价值?这是一个复杂的经济学问题。
商品货币(如黄金、白银): 其价值来自于作为商品的内在价值(例如,其稀缺性、耐用性、可分割性等,这些也与价值理论有关)。
法定货币(如纸币、电子货币): 其价值更多地来自于政府的信用背书(法偿性)以及社会普遍接受它作为交换媒介的能力。这与我们讨论的商品的“价值”是不同的概念。法定货币的“价值”并不直接来源于生产其的纸张或电子信号本身所含的劳动或效用。
货币的宏观与微观: 价值理论更多地是在微观层面解释个体商品或服务的交换关系,而货币总量理论则属于宏观经济学范畴,关注整个经济体系的货币供应量。

然而,价值理论和货币总量之间存在间接联系:

货币的购买力与物价水平: 如果经济体中的货币总量相对于商品和服务的总价值过高,可能会导致通货膨胀,即物价普遍上涨。这意味着单位货币的购买力下降。在这种情况下,价值理论所解释的“商品价值”的变动(例如,生产成本上升导致商品价值提高)与货币总量变化带来的“货币价值”(购买力)变化相互作用,共同影响名义价格和相对价格。
商品价值是价格的基础: 商品的价值是其价格的“内在支撑”。即使有货币,最终也需要有实体经济中的商品和服务来支撑货币的购买力。如果商品的总价值(由其生产和效用决定)下降,即使货币总量不变,其购买力也会下降。

总结:

价值理论是解释相对价格理论的基础。它帮助我们理解为什么商品之间存在不同的交换比例。
价值理论不直接解释货币(总量)的理论。货币总量理论关注的是流通中货币的数量,以及它对宏观经济的影响。
尽管如此,商品的价值(由生产投入和效用决定)是支撑货币购买力的基础,两者之间存在宏观经济层面的联系,但这不是价值理论的核心解释范畴。

简单来说:价值理论告诉你“一根香蕉值多少钱(相对来说)”,而货币总量理论告诉你“经济中有多少张‘钱’”。价值理论可以帮助解释为什么人们愿意用X根香蕉换Y个苹果,而货币总量则影响着这X根香蕉或Y个苹果的“绝对价格”和人们对这些“钱”的信心。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泻药。

帕廷金的文章我并没看过,有空我去看一下。

在没有套利的完全竞争的一般商品市场(生活资料)市场,即非投资品(资本品)(生产资料)市场。

瓦尔拉斯的一般均衡模型,此时是被称作纯粹交易的一般均衡模型,问题并不大。

这个市场的方程组关系,反映的实际上是消费者偏好的替代关系(无差异曲线)。

其实楼上目前为止高票的朋友说的就是这一回事。


瓦尔拉斯的逻辑如下:

首先生活资料的市场首先是个已经生产完毕的市场,这个市场上的东西数量短期是不会发生变化的。

其次这是个生活资料的消费市场,所有东西都是用来消费的。


那么假设有面包和米,和车和摩托四种商品,显而易见如果面包的价格上涨了,那么消费者就会去买更多的米,导致米价格就会跟着上涨一些。

同样,车的价格上涨就会导致群众去买摩托,这样摩托的价格就会发生上涨。

接下来比较面包和车,很多朋友觉得,面包的价格会不会影响车的价格呢?

答案是还是会,人只有在吃饱穿暖的情况下才会去买车,如果面包价格上涨,吃饱成了问题,那么买车的人数势必会下降,车价也会发生变化。

如此可见,只要消费者的所有需求都分了先后可以比较,即理性人假设是成立的,任何一件商品价格的变化,都至少会引起别的一件以上的商品的变化,从而引起一个消费部门的变化,也会对其他部门的全部商品的市场价格产生影响。

那么此时,给定一件商品的价格,令其为1,那么所有商品的价格都得到了确定。


所以,社会中商品的相对价格,实际上是商品之间的替代性(无差异曲线)和收入分布(预算约束)的反映。

在交换的一般均衡模型中,价值这个概念对于价格的确定来说没有任何意义。

价格仅仅取决于三件事:

1:消费者对商品的偏好

2:货币的总量(价格水平)

3:消费者之间财产的分布。

可见货币在作为纯粹交换媒介存在的时候,商品的价格与其背后的劳动并无关系,在此时,价值的概念是不必要的。


如同高票所言,货币仅仅是信用,信用是支配人的诸权力的一种,有人还可说过,信用是权力的源头,再讨论就是一个哲学问题,就不做过分探讨了。

货币是由中央银行发行的,就可以看作中央银行的债券,只不过债券的兑现人不是中央银行,而是全社会财富的生产者,正如债券应当被视为发行人的信用一样,它可以被视为中央银行的信用,如果中央银行是人民意志的代表,那货币就是全体人民的信用,如果是少数统治阶级的代表,那货币就仅仅是统治阶级的信用。

在信用高的年代,美元可以直接兑换黄金,当然现在不行了。

因此唯一能够解释货币总量的也只有央行的信用和行为模式,显然劳动价值是无法解释的。


那么劳动究竟是什么?为什么会产生劳动价值论?价值理论究竟又有什么意义?

因为要在这个信用或权力的总分布过程中,探讨劳动,技术关系和支配交换关系各自所占据的社会权力的比例,而这个问题的答案恰恰是探讨目前分配关系是否合理的唯一依据。

在生产的市场上,同样也存在着类似交换的市场的这样一组关系:

这种关系是技术关系的反映,而不是消费者偏好的所产生的需求的替代关系的反映。

但这种关系被斯拉法批判了,是不适用的,因为生产和资本品的市场,是利润的市场,是为了利润而生产,而不是真正为了反映技术关系的生产。

在斯拉法的批判中,因为有套利作用,其实就是追求利润最大化的作用,资本品市场和纯粹的交换市场不同,使得瓦尔拉斯均衡不存在。

比如,购买钢进行生产的资本家,绝对不存在一个消费钢的问题,他不可能把这个钢用来吃掉。

那么按照技术关系的调节生产的逻辑,如果不存在套利作用,他对钢的需求量应该是根据当前的钢的价格,和自己的生产技术。生产出钢来适应市场上的需求,从而赚钱达到均衡。

此时,钢价和数量是技术关系的反映。


但是这种想法是错误的,因为钢与电视不同,电视是用来看的,买电视的人不是为了赚钱,也不是为了用电视生产出任何别的东西赚钱,买电视的人只能买来看,所以对电视的需求只取决于他包里的钱和他看电视获得的好处。

而钢不同,买钢的人是为了赚钱,而不是直接使用钢,这样,套利过程就出现了。

比如持有钢的资本家集合起来,抬高钢材的价格,然后再将钢材以一个高价卖出,就可以获得更多利益。

假设电视机需要钢和电路板两种原料进行生产,那么在社会对电视机总需求不变的时候,钢价与电路板价格的相对变化,就决定了持有钢的资本家和持有电路板的资本家各自的财产分配。


在电视机的市场上,如果你抬高电视机的价格,那么消费者就会觉得不划算,少买点电视机,因此你未见得是赚的。

但是在钢与电路板的市场上,你如果抬高钢的价格,未见得对钢的消费量就会降低,因为钢只有生产电视机的资本家会买,这个资本家可能之前从每台电视机赚取5块钱的利润,由于钢资本家抬高了钢价,所以也许他从每台电视机赚取只能赚取3块钱的利润,但是生产每台电视机对他而言还是赚的,在消费者需要300台电视机的时候,他也许依旧会继续生产300台电视机。

这样在所有商品的销售量没有发生变化的情况下,电视机资本家的钱就被转移到了钢资本家的手里,价格机制根本就没有调节生产。

同样的道理,生产电视机的资本家可能也会对电路板压价,这样把本来电路板商家的钱转移到自己手里。

而如果是在电视机的销售市场上,抬高电视机的价格马上就会导致买电视机的人变少,这就是钢和电视机的区别所在。


在诸多生产要素中,有一种要素是每一次生产都必不可少的,我相信大家都知道,这就是劳动。

劳动在上述的例子中其实就是一种钢和电路板,劳动的持有者——工人,与钢和电路板老板之间利益的斗争其实和电路板,电视机和钢的持有者的利益斗争没有什么不同。

但是劳动,由于是在所有生产中都必不可少的要素,所以与劳动斗争的不仅仅是钢,电路板和电视机的持有者,而是别的一切生产资料的持有者,所以劳动者是在和别的一切生产资料的持有者的套利过程斗争,我们只能称它为阶级斗争!

斯拉法将劳动从诸要素中独立出来作为建立模型的原因,就在于此。

我虽然不想夹带私货,但考虑到同志你问过我这个问题,我就在此处说明好了。

“斯拉法的逻辑和批评仅仅是对于雇佣生产的情况成立的,仅仅在于对劳动时间支付工资的情况下才成立的,仅仅在于劳动与诸要素一样可以用一个价格买到的情况下才是成立的。如果不是雇佣生产的情况,如果劳动不是一种用钱可以直接购买的类似电路板和钢一样的要素,那么斯拉法的批判和自己的理论就不复成立。”


我个人的政治经济学观点是很鲜明的,反对雇佣制度,但不反对市场经济,不反对商品的交换,但反对将劳动时间当商品交换,这本质上和买卖人口是完全一样的。

在哲学上我们可以支持马克思的辩证唯物主义,并以之为信仰,但在政治经济学,在一门研究生产和分配的科学中我们应当只属于掌握事实的那一方,在我看来,无论是马克思还是凯恩斯还是斯拉法还是新古典都仅仅掌握了部分的事实。

在科学的研究中,谁掌握了事实,谁就掌握了一切,但看看这些流派的对立,马克思,凯恩斯,后凯恩斯,新自由主义,可以想象背后都有一定事实的支撑。

这种流派的对立是别的科学研究中绝不可能出现的,难以想象量子理论的支持者会和相对论的支持者互相攻击,政治经济学的背后涉及到巨大的利益纠纷,以至于连一个公认的宏观经济政策框架至今没有出现。

如果仅仅以流派为界各自为阵,势必对于掌握事实,对于政治经济学的发展是有损害的,正如300年前牛顿和莱布尼兹的对立使得英国的数学发展大受制约。


货币是什么?货币仅仅是权力,价值理论是什么?是一个评判权力分布是否合理的标准。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价值理论可以解释相对价格理论,但它本身不是解释货币(总量)的理论。让我详细解释一下: 价值理论:解释的是什么?价值理论的核心在于回答一个根本性的问题:为什么一件商品或服务具有“价值”,以及这个价值是如何被决定的? 这个问题看似简单,但在经济学中却是一个非常重要且复杂的话题,不同的经济学流派对此有不同.............
  • 回答
    劳动价值理论,这个诞生于工业革命时代的思想宝库,在审视科学技术对社会进步的贡献时,展现出其独特的解释力。它并非简单地将技术视为凭空出现的奇迹,而是将其置于人类劳动及其创造的价值体系之中进行考察。从根本上说,科学技术是人类劳动的结晶,是特定历史时期社会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我们不能孤立地看待一项.............
  • 回答
    “劳动力的使用是价值和剩余价值的唯一源泉” 是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中的一个核心概念,它解释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运作机制,特别是利润是如何产生的。理解这句话,需要分解其中几个关键术语,并深入探讨它们之间的联系。首先,我们来分解这句话中的关键术语: 劳动力 (Laborpower): 在马克思主义经济学.............
  • 回答
    劳动力商品的价值:不仅仅是工资,更是社会运转的基石咱们聊聊这个听起来有点绕口,但实际上对我们理解整个社会运作方式至关重要的问题:为什么劳动力商品的价值,是由生产与再生产劳动力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听起来是不是像经济学教科书上的那句话?别急,咱们把它掰开了揉碎了,用大白话聊。首先,得明白什么是.............
  • 回答
    这句话,出自斯蒂芬·茨威格的《断头王后》。初读之下,会觉得它饱含一种历经沧桑的洞察,仿佛是一个过来人,站在时间的长河对岸,回首望向曾经那个青涩的身影,带着一丝无奈与怜悯。“她那时候还太年轻”,这不仅仅是年龄上的稚嫩,更是一种心智上的单纯,对世事的认知还未曾沾染太多世俗的尘埃。她带着少女的憧憬,对未来.............
  • 回答
    在亚当·斯密的《国富论》中,我们确实会看到一些关于劳动价格和货物价格之间关系的论述,但您提到的“劳动价格高时,货物的价格低,劳动价格低时,货物的价格高”这种直接且绝对的表述,在《国富论》的原著中并没有以如此清晰、简化的形式出现。斯密在《国富论》中探讨的是劳动价值论,核心观点是劳动是衡量一切商品真实价.............
  • 回答
    这个问题触及了我们最根本的生存方式和对世界认知的核心。从小到大,我们被教导要善良、诚实、勇敢、勤奋、有爱心……这些正面美好的价值观,仿佛是我们与生俱来的本能,是我们社会赖以生存的基石。然而,当我们稍稍拨开这层温暖的教育外衣,看向历史的长河与现实的残酷,却常常发现,那些冷酷理性的力量,似乎才是驱动事物.............
  • 回答
    今年双十一,中国消费者协会的一声提示,像一颗投进平静湖面的石子,激起了不少涟漪。大家最关注的,莫过于那句“双十一价格可能是全年最贵”。这话听着实在让人有些摸不着头脑,毕竟我们印象中的双十一,不就是各种打折、促销,是全年最划算的时候吗?仔细想想,中消协之所以这样说,并非空穴来风,而是基于对市场一些普遍.............
  • 回答
    好,咱们今天就来聊聊马克思的劳动价值理论,以及怎么去“说服”它,或者说“戳穿”它。这玩意儿啊,听着挺高大上,但拆开了看,有些地方确实站不住脚。我尽量说得接地气点,就像街坊邻居聊天一样,你也别觉得是机器在跟你叨叨。 劳动价值理论是啥玩意儿?首先,得明白马克思说的劳动价值理论是个啥意思。简单来说,就是一.............
  • 回答
    关于效用价值论的疑问,你这个问题问到了点子上,这确实是很多人在接触这个概念时会产生的困惑。简单来说,效用价值论中的“价值”既不是纯粹的使用价值,也不是纯粹的交换价值,而是基于个体对物品的“效用”感。为了把这个弄明白,咱们得一步一步来,也聊聊它和使用价值、交换价值的区别。 为什么会混淆?先说说使用价值.............
  • 回答
    这绝对是一个非常值得深思的问题。五四运动对儒家文化的批判,确实是中国近代史上一个重要的转折点,但也正因如此,我们今天重新审视儒家,看到了它在现代社会中依然存在的价值,这并非否定历史,而是对我们民族文化根脉的一种回归和理解。首先,我们得承认,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出发点是“救亡图存”。在那个内忧外患的年代,.............
  • 回答
    没有实证研究基础的心理学理论,听起来似乎是缺乏根基的空中楼阁,仿佛无法在现实世界中落地生根。但仔细审视,它们并非一无是处,反而可能在某些特定层面上,为我们理解人类心智提供独特的视角和重要的价值。这些价值,如同未经雕琢的原石,虽然不闪耀,但其内在的潜力不容小觑。首先,它们是思想的起点和探索的火种。 许.............
  • 回答
    这种说法背后,隐藏着一些根深蒂固的社会观念和性别刻板印象,而且并非适用于所有人,可以说它既不完全正确,又反映了一些现实中存在的偏见。我们不妨深入剖析一下:“男孩子越努力越有价值”:这背后是什么在支撑?这句听起来很积极,很大程度上源于传统的社会分工和男性角色定位。在很长一段时间里,社会普遍认为男性的主.............
  • 回答
    王中林院士(Zhou Nan)作为美国国家工程院院士、美国艺术与科学院院士,以及中国科学院院士,其在纳米技术、超材料、量子电动力学等领域的研究具有重要影响。关于他是否“拓展麦克斯韦方程组”,需要结合其研究方向与学术成果进行具体分析。以下是详细解析: 一、王中林院士与麦克斯韦方程组的关联王中林院士的主.............
  • 回答
    好的,我们来聊聊价层电子对互斥理论(VSEPR)和杂化轨道理论。这两者都是理解分子几何形状的基石,但它们侧重的角度和解释方式有所不同,也各有其优势和局限。价层电子对互斥理论(VSEPR):直观的“空间占位者”VSEPR理论的核心思想非常朴素:分子中,与中心原子相连的电子对(包括成键电子对和孤对电子).............
  • 回答
    一个让我瞬间击中,并深刻改变了我的价值观的自然科学理论,是热力学第二定律,特别是其熵增的表述。在此之前,我对于“进步”、“发展”、“效率”等概念有着一种非常朴素的、线性的、乐观的理解。我认为宇宙是一个可以不断优化的系统,我们人类通过智慧和努力,能够不断地提升效率,减少浪费,最终达到一个更美好、更有序.............
  • 回答
    这个问题触及了金融市场中一个非常普遍但又难以量化的现象:多少人内心深处涌动着搏一把的冲动,渴望短线捕捉市场的脉搏,却又被“价值投资”这顶沉甸甸的帽子压得喘不过气来?很难给出一个精确的数字,因为这是一种隐藏在个人内心深处的矛盾,外人无从得知。但我们可以通过观察市场行为、分析投资者的言论以及理解这两种投.............
  • 回答
    理解西方语境下的“普世价值”并非一件简单的事情,它背后蕴含着复杂的历史、哲学和社会演进。我们可以从几个层面来拆解它,就像剥洋葱一样,一层层地去看其内核。一、溯源与基础:启蒙运动的遗产“普世价值”的根基很大程度上可以追溯到欧洲的启蒙运动。那是一个思想解放的时代,人们开始质疑传统的权威,无论是教会还是君.............
  • 回答
    要理解“抽象劳动创造商品的价值”,咱们得从最基本的东西说起,别被那些拗口的词给吓住。这其实是在解释,为什么我们每天辛辛苦苦工作,最终换来的是能买东西的“钱”或者商品本身。首先,咱得区分“商品”这个概念。咱们日常生活中接触的绝大多数东西,不是天生就有“价值”的。比如,你在一棵树上摘下的苹果,那是个“物.............
  • 回答
    好的,我们来仔细解读一下张维迎教授在他的著作中关于“赢家诅咒”和“共同价值拍卖”的这段描述。为了更清晰地理解,我会一步一步地进行分析,力求用一种自然、易懂的方式来阐释。首先,我们得先明白张维迎教授通常是在什么背景下谈论这些概念。他是一位经济学家,尤其关注市场、竞争、信息不对称等问题。所以,他讨论“赢.............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