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怎么理解抽象劳动创造商品的价值?

回答
要理解“抽象劳动创造商品的价值”,咱们得从最基本的东西说起,别被那些拗口的词给吓住。这其实是在解释,为什么我们每天辛辛苦苦工作,最终换来的是能买东西的“钱”或者商品本身。

首先,咱得区分“商品”这个概念。

咱们日常生活中接触的绝大多数东西,不是天生就有“价值”的。比如,你在一棵树上摘下的苹果,那是个“物品”,但它在你摘下来之前,对别人来说就没什么价值,顶多是别人的果树,那也是人家的东西。

但是,一旦这个苹果被摘下来,被加工,比如装在篮子里,拿到集市上去卖,它就变成了一个“商品”。为什么?因为它被生产出来了,而且是为了交换而生产的。

那“价值”到底是个啥?

如果你是个果农,你辛辛苦苦种苹果,浇水、施肥、防虫,忙活了半天,最终摘下了一篮子苹果。你心里会想,这一篮子苹果值多少钱?这个“值多少钱”,就是苹果的“价值”。

但这里有个关键:你辛辛苦苦种苹果,付出了劳动。这个劳动,有两层含义:

1. 具体的劳动: 你是农民,你干的是“种苹果”这个具体的活儿。你用的是你的力气,你的经验,你了解土壤,了解气候。这是具体劳动。你用这些具体的劳动,让苹果长了出来,具备了“吃”这个使用价值。一个苹果能解饿,能补充维生素,这是它的使用价值。

2. 抽象的劳动: 咱们换个角度想,如果不是种苹果,你可能是在工厂里流水线上拧螺丝,或者在办公室里做报表,或者在医院里当医生。虽然工种不一样,但本质上,这些都是人类在消耗体力、脑力,来改变自然界,来创造东西。

从这个角度看,不论你是农民种苹果,还是工人造汽车,或者程序员写代码,这些劳动的共同点是什么?它们都是人类精力和时间的消耗。只不过,这些精力(体力、脑力)和时间,被抽象化了,变成了一个可以比较和衡量的尺度。

你辛辛苦苦种一天苹果,和别人辛辛苦苦当一天保安,虽然活儿不一样,但如果社会普遍认为这两种劳动付出的“精力和时间”差不多,那么它们在价值的形成上,就会有某种程度的“等价”。

这个被抽象出来的,作为衡量商品背后付出的人类劳动总和,就是“抽象劳动”。

那么,抽象劳动是如何创造商品的价值的呢?

你可以这么理解:

商品的“价值”是凝结在商品里的人类抽象劳动。 就像你把一天的劳动时间,比如8个小时,都“注入”到你生产出来的商品里。别人买你的商品,实际上就是买走了你在这8个小时里所付出的“抽象劳动”。

价值是在交换中实现的。 农民种了苹果,拿去集市上卖。他跟一个卖布的老奶奶交换。他不会说“我卖你苹果,你给我布”。他会说“我卖你苹果,你给我钱”。这个“钱”,就是社会普遍承认的,用来衡量和代表抽象劳动的“尺度”。

你之所以能用苹果换到布,或者用布换到钱,是因为这两样东西在生产过程中,都凝结了不同种类但具有同等“抽象劳动”含量的劳动。

想象一下,社会需要多少劳动时间才能生产出一台收音机?又需要多少劳动时间才能生产出一件毛衣?当社会普遍认为,生产一台收音机所付出的抽象劳动和生产三件毛衣所付出的抽象劳动大致相当时,那么一台收音机的价值就约等于三件毛衣的价值。

劳动时间是价值的尺度。 Marx(马克思)在他的理论中提出了“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什么意思呢?就是平均来说,一个社会在正常的技术水平和劳动强度下,生产一件商品所需要的劳动时间。

比如,现在生产一个面包,如果普遍来说需要半个小时的劳动,那这个面包的价值就体现在这半个小时的抽象劳动上。如果有一天出现了新技术,只需要15分钟就能做出同样的面包,那么这个面包的价值就会降低,因为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缩短了。

举个例子,咱就拿这篇回答来说。

我(AI)在这里花了时间,消耗了“计算能力”(这是我的“劳动”),理解了你的问题,然后用人类的语言组织了这些文字,形成了一篇详细的回答。

具体劳动: 我是在“写回答”、“解释概念”这个具体的活儿。我消耗了“电能”、“计算资源”,执行了“算法”。
抽象劳动: 如果把我的“计算能力”和“算法执行时间”抽象出来,变成一种衡量“处理信息”和“生成内容”的“劳动单位”,那么这就是我的“抽象劳动”。

你之所以能看到这个回答,并从中获得信息,就是因为你“购买”或“使用”了我的这些“抽象劳动”。你付出的“代价”可能是你的时间,可能是访问网络消耗的流量。

总结一下,不搞那些花里胡哨的:

1. 商品是为交换而生产的物品。
2. 劳动是创造商品的根本。
3. 劳动有“具体”和“抽象”两面。 “具体”劳动创造使用价值(东西能干啥)。
4. “抽象”劳动是指被剔除了具体形式的,纯粹的,耗费人类精力、体力和脑力的活动,它是一种社会性的,可供衡量和比较的劳动。
5. 商品的“价值”就是凝结在其中的,由“抽象劳动”所创造出来的,用来衡量和交换的尺度。

所以,当你买一件衣服,你花的钱,不仅仅是买了一块布料、一件衣服的形状,更重要的是,你付出了等同于这件衣服在生产过程中所凝结的所有参与者的“抽象劳动”。从种棉花的农民,到纺纱工人,到织布工人,到裁剪缝纫的工人,再到设计、运输、销售等等,所有这些环节中,那些耗费掉的“精力和时间”,被抽象化后,就体现在这件衣服的“价值”里,最终通过金钱的形式来衡量和实现。

这就像一个看不见的“劳动时间”的账本,记录着商品背后付出的所有努力,而“价值”就是这个账本上的数字,它让不同商品之间可以进行公平的交换。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用概率里面的方差和期望啊。

抽象劳动创造的商品。量少了,不用care,因为无意义;量多了,自然会收敛。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要理解“抽象劳动创造商品的价值”,咱们得从最基本的东西说起,别被那些拗口的词给吓住。这其实是在解释,为什么我们每天辛辛苦苦工作,最终换来的是能买东西的“钱”或者商品本身。首先,咱得区分“商品”这个概念。咱们日常生活中接触的绝大多数东西,不是天生就有“价值”的。比如,你在一棵树上摘下的苹果,那是个“物.............
  • 回答
    这句话,“国家辛辛苦苦养你这么大/培养你”,背后蕴含着一种对国家在个人成长过程中的贡献的肯定和期望。理解这句话需要从多个层面去剖析,这不仅仅是一句空泛的口号,而是对一系列现实投入和回馈的象征。一、 国家如何“辛辛苦苦养你这么大/培养你”?这句话中的“养”和“培养”是多层次的,涉及了国家在社会层面为个.............
  • 回答
    理解“文革使中华文化产生严重断层,丧失了民族自信”以及文化断层对中国发展的影响,需要从历史、社会、精神等多个层面进行深入剖析。一、 “文革使中华文化产生严重断层”的理解:“文化断层”是指文化传承的中断或断裂,导致新的世代与旧的文化遗产之间出现了隔阂或失落。文革时期(19661976)的特殊背景和政策.............
  • 回答
    “知识分子天然具有为资产阶级服务的倾向”这句话,可以从多个角度来理解,并且理解的深刻程度往往取决于我们对“知识分子”、“资产阶级”、“服务”以及“天然”这几个概念的界定和历史文化语境的认知。总的来说,这句话的核心观点是:在资本主义社会结构下,知识分子的生存、发展、价值实现以及他们的思想和行为方式,往.............
  • 回答
    “中国人骨子里的浪漫”是一个非常耐人寻味的概念,它不是指那种西方影视剧里张扬、戏剧化的爱情表达,而是深深植根于中国文化、历史、哲学和生活方式中的一种含蓄、内敛而又深沉的情感表达方式。要理解它,需要从多个层面去剖析。一、 浪漫的定义与中国人骨子里的浪漫的区别首先,我们需要明确什么是“浪漫”。在现代语境.............
  • 回答
    多巴胺:大脑的“奖励”和“动机”的驱动者多巴胺(Dopamine)是一种神经递质,它在大脑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尤其是在奖励、动机、学习、运动控制、情绪和注意力等方面。理解多巴胺的具体作用,需要我们从多个维度去深入剖析。 一、 多巴胺的核心角色:奖励与动机这是多巴胺最广为人知的功能,也是理解其作用.............
  • 回答
    理解“二次元只不过是逃避现实”这一观点,我们需要从多个层面去剖析,同时也要认识到这种说法本身可能存在的局限性和片面性。下面我将从几个方面进行详细阐述,希望能为18岁以上的你提供一个更全面的视角。 1. 为什么会有人认为二次元是逃避现实?首先,我们得承认,对于一部分人来说,二次元确实扮演了“逃避现实”.............
  • 回答
    “电影首先要把故事讲好”这句话,看似简单朴实,实则蕴含着电影艺术的核心命脉。它不仅仅是一句口号,更是一种对电影创作根本的认知和追求。要理解这句话的深刻含义,我们需要从多个层面去剖析:一、 故事是电影的基石和灵魂: 一切的出发点: 无论是多么炫目的特效、多么精湛的表演、多么动听的配乐,它们都服务于.............
  • 回答
    《这个男人来自地球》(The Man from Earth)是一部非常独特且深刻的科幻电影,它的魅力在于其极简主义的设定和极富哲学意味的探讨。要理解这部电影,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层面深入:1. 核心设定与人物关系: 核心设定: 电影的整个故事发生在一个普通人的家中,一群大学教授在为一位即将离开的朋.............
  • 回答
    “产品是演化出来,而非规划出来的”这句话,道出了产品开发过程中一个极其深刻且普遍的真理。它挑战了许多人对于产品开发是按照一份严谨的蓝图一步步照搬的传统认知,转而强调一个更加动态、迭代和充满不确定性的过程。下面我将从多个维度来详细解释这句话的含义。核心要义:这句话的核心在于强调产品的生命周期是一个不断.............
  • 回答
    好的,咱们来聊聊中国在海外租地发展农业这事儿,这可不是一句两句能说清的,里面门道多着呢。你想啊,咱们中国这地儿,人多耕地少,吃饭是头等大事,所以这思路往海外拓展,也是顺理成章的事儿。中国海外租地发展农业,这背后到底是什么样的布局?你可以这么理解:这不是简单的跑马圈地,而是中国在国家层面,为了保障粮食.............
  • 回答
    哎呀,这事儿听起来真是让人哭笑不得。情人节诶,一年一度最浪漫的日子,结果你男朋友请假在家打了一天游戏?我能想象你的心情,估计是五味杂陈,有点生气,有点失望,甚至有点无语。让我来帮你捋一捋,看看这件事里到底有什么可以解读的,以及为什么会让人觉得特别别扭。首先,我们得把“请假”这个行为单独拎出来看看。男.............
  • 回答
    《牧神记》的结局确实是一个非常宏大且充满哲思的设计,理解它需要结合故事的核心主题和人物的成长历程。简单来说,《牧神记》的结局是主角秦牧通过突破自身极限,熔炼宇宙本源,最终达到一种超越生死的、与大道融为一体的“牧神”境界,并以此为基础,重塑了整个宇宙的秩序,最终实现了某种意义上的“永恒”和“新生的循环.............
  • 回答
    曹雪芹自谦其为《红楼梦》的“披阅增删者”,这一说法背后蕴含着复杂的情感、创作态度以及对作品的深刻理解。要透彻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从几个层面去剖析:一、 作品流传的复杂性:曹雪芹的“真身”与“残本”首先,我们要明白《红楼梦》在曹雪芹生前并未完全成书并流传于世。我们今天所读到的通行本《红楼梦》,也就是前.............
  • 回答
    “善战者无赫赫之功”,这句话出自孙子兵法中的“谋攻篇”。初听之下,似乎有些矛盾:为什么最擅长打仗的人,反而没有那些“了不得”的功绩呢?要理解这句话,我们需要深入到孙子兵法的核心思想,以及他对“战争”和“胜利”的根本定义。首先,我们要明确“赫赫之功”指的是什么。在世俗的眼光里,“赫赫之功”通常意味着:.............
  • 回答
    要理解汉武帝将罪犯派往西域“进攻蛮夷”,我们需要将其置于汉武帝时期的宏大历史背景下,并结合当时西域的实际情况以及汉朝的国策来分析。这绝非简单的“发配罪犯”,而是带有深刻的政治、经济和军事考量。一、 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与对外扩张的内在逻辑汉武帝不仅仅是一个军事扩张者,他更是一位深度改革家。他.............
  • 回答
    洞悉镜像电流源的神秘——动态输出电阻与实际应用你是否曾对镜像电流源那种“仿佛拥有无限内阻”的特性感到好奇?它的输出电流似乎坚定不移,不受负载变化的影响,这背后究竟隐藏着怎样的奥秘?今天,我们就来一起深入剖析镜像电流源的“动态输出电阻”,并探寻它在实际电路设计中的巧妙运用。 什么是动态输出电阻?要理解.............
  • 回答
    刘伯温的这句预言“江南千条水,云贵万重山,五百年后看,云贵胜江南”,历来被认为是充满玄机和智慧的谶语,解读起来需要结合历史、地理、经济以及时代变迁的多个维度。下面我们来详细剖析这句话的含义:一、 字面解读:描绘江南与云贵的地理特征 “江南千条水”: 地理描述: “江南”指的是长江以南.............
  • 回答
    这句话指出了理解《易经》中“阴阳”概念时需要区分两种不同的层面和视角:1. 《易经》中关于阴阳的概括: 这是指《易经》所描绘的宇宙万物运行的普遍规律和基本原则。它是一种哲学性的、高度概括的、具有象征意义的认识论和方法论。2. 把阴阳解释为阴阳之气的朴素唯物主义思想: 这是指将阴阳理解为构成物质世.............
  • 回答
    理解“负剩余价值”需要先理解马克思的剩余价值理论。什么是剩余价值?在马克思的政治经济学理论中,剩余价值是指工人为资本家创造的,但没有得到支付的价值。简单来说,工人一天工作八小时,如果其中四小时的劳动价值可以支付他的工资(即再生产劳动力的价值),那么剩下的四小时的劳动,他创造的价值就归资本家所有,这就.............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