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为什么现代社会不施行酷刑?

回答
这个问题挺有意思的,我们不妨从几个层面来好好掰扯掰扯,为什么现在全世界基本都不搞“酷刑”这一套了。这不是说人性突然变得无比高尚,而是好几个层面的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一、 来自“文明”本身的进步与反思:

最根本的原因,其实是我们对自己“文明”的认知在进化。回想一下,过去人们对“惩罚”的理解,很大程度上是一种“报复”的延伸,是“以眼还眼,以牙还牙”的朴素逻辑。酷刑,比如剥皮、凌迟、车裂、火刑等等,它们带来的不仅仅是肉体上的痛苦,更是对一个人尊严的彻底摧毁,是对生命最原始的践踏。

但随着社会的发展,尤其是启蒙思想的出现,人们开始更深入地思考“人”本身。伏尔泰、孟德斯鸠这些人,他们开始强调人的权利,强调法律的公正,强调国家权力不能是无限制的。酷刑,恰恰是国家权力最滥用、最残暴的表现,它完全不顾及被惩罚者的基本人性。

所以,大家开始觉得,如果我们要宣称自己是文明的,那至少要在惩罚手段上,不能比野蛮时代更糟糕。用酷刑来“教化”或者“惩罚”一个人,这本身就有一种巨大的悖论在里面——我们希望通过残忍的方式来维护秩序,但这种残忍本身就破坏了我们想要维护的秩序和价值观。

二、 证据获取的科学化和法律程序的严谨化:

过去,很多时候,所谓的“审讯”根本不讲究证据,就是靠“逼供”。而酷刑,是逼供最直接、最粗暴的方式。只要能让人招供,不管招供的内容是不是真的,用什么手段都可以。

但现代法律体系,尤其是在经历了一系列冤假错案和对司法公正的追求后,越来越强调证据的重要性。科学技术的发展,比如DNA鉴定、指纹识别、法医科学等等,为获取客观、可靠的证据提供了可能。

当你可以通过科学手段来定罪,而且要求证据必须扎实、合法,那么酷刑这种“不择手段”的方式,自然就站不住脚了。如果一个审讯人员敢用酷刑,那么他获取的“口供”在法庭上就会被视为非法证据,甚至可能导致整个案件的崩盘。这种制度性的约束,大大限制了酷刑存在的空间。

三、 国际社会的压力与人权公约的约束:

这是非常重要的一点,也是现代社会不施行酷刑的外部原因。二战结束后,人们对纳粹德国的暴行记忆犹新,也深刻认识到国家权力如果不受约束,会带来多么可怕的后果。

《世界人权宣言》是里程碑式的文献,它明确规定:“任何人不应受到酷刑或残忍的、不人道的或有辱人格的待遇或处罚。” 随后,《公民权利和政治权利国际公约》等一系列国际条约,都将禁止酷刑写入了国际法的核心内容。

这意味着,即使一个国家内部不直接立法禁止酷刑(虽然这种情况非常少见),它也必须遵守国际法,不能使用酷刑。一旦被国际社会发现使用酷刑,轻则受到谴责、制裁,重则可能面临国际刑事法庭的审判。这种外部的监督和压力,对各国政府来说是非常大的约束。

四、 对社会稳定和国家形象的影响:

从实用主义的角度来看,酷刑对社会稳定弊大于利。

适得其反的威慑力: 酷刑可能在短期内制造恐惧,但长期来看,它会让人民对国家机器产生深深的恐惧和怨恨,而不是尊重。这种怨恨的种子,反而可能埋下更多不稳定因素。
败坏国家形象: 在全球化信息化的时代,一个国家使用酷刑,很快就会被曝光,这会对国家的国际形象造成毁灭性的打击。没有人愿意和使用酷刑的国家做生意,也没有人愿意去这样的国家旅游。这会影响经济、文化交流,甚至国家的外交关系。
司法体系的公信力: 如果司法体系需要依赖酷刑来“审案”,那本身就说明这个体系是脆弱的,不被信任的。现代社会需要的是一个能够以法服人,以理服人的司法体系,而不是一个靠暴力恐吓来维持的体系。

五、 观念上的转变:人道主义的普及

经过多年的教育和宣传,人道主义的思想在现代社会已经有了相当的普及。人们越来越普遍地认为,即使是罪犯,也应该被以相对人道的态度对待,不应该遭受无谓的折磨。

这种观念的转变,也体现在刑罚的演变上。从过去残酷的肉刑,到现在以剥夺自由(监禁)为主的刑罚,正是这种观念转变的体现。当然,这不代表监禁是毫无痛苦的,但它相对于酷刑,已经大大减弱了其非人道的成分。

当然,也要承认:

尽管现代社会法律上禁止酷刑,而且有强大的国际约束,但我们不能天真地认为酷刑就彻底消失了。在一些国家,尤其是在政治动荡、法治不健全的地区,秘密的酷刑仍然可能存在,只是它们不再是公开的、被法律允许的手段。

但即便如此,与过去相比,酷刑已经从一种“合法”或“普遍接受”的惩罚手段,变成了一种“非法”、“秘密”、“受到谴责”的行为。这就是现代社会进步的体现——至少在明面上,我们不再允许这种残忍的存在,并为此付出了很多努力,包括法律、制度、国际监督,以及最重要的,观念上的转变。

所以,总结一下,现代社会不施行酷刑,是因为我们对“人”的理解更深了,对“公正”的追求更强了,对“文明”的标准更高了,同时也有来自国际社会的强大约束和对自身形象的考量。这是一个多方面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也是人类社会逐步走向文明的一个重要标志。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为什么现代社会不施行刑讯逼供?

为什么现代社会不施行占卜定罪?

为什么现代社会不施行天罚神判?

为什么现代社会不允许家长法外施刑?

为什么现代社会不恢复奴隶制度?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这个问题挺有意思的,我们不妨从几个层面来好好掰扯掰扯,为什么现在全世界基本都不搞“酷刑”这一套了。这不是说人性突然变得无比高尚,而是好几个层面的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一、 来自“文明”本身的进步与反思:最根本的原因,其实是我们对自己“文明”的认知在进化。回想一下,过去人们对“惩罚”的理解,很大程度上是.............
  • 回答
    关于你提出的“现代社会男女平等为什么男的结婚前可以找女的啪啪而女的结婚前不行?”这个问题,这背后涉及到复杂的社会文化、历史因素以及观念的演变。首先需要明确的是,在现代社会,从法律和官方倡导的层面来说,男女在性行为的自由度上是平等的。 也就是说,法律并没有规定男性婚前可以发生性行为,而女性则不行。双方.............
  • 回答
    确实,关于儒家思想是否适合现代社会的讨论,一直都存在着不少的声音。有些人觉得它已经过时,跟不上时代的步伐,但也有不少人仍然从中汲取智慧。要理解为什么有人会这么想,咱们得从几个方面来好好聊聊。首先,关于“君臣父子”的等级观念。儒家强调“君君、臣臣、父父、子子”,这种等级分明的关系在古代社会是稳定秩序的.............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触及了那个时代女性的生存困境以及我们现代人对自由和尊严的理解。咱们这就掰开了揉碎了聊聊。首先,为啥鸳鸯不愿意做贾赦的屋里人?这得从鸳鸯本身的性情和她所处的环境说起。1. 忠心与情义的羁绊: 鸳鸯是贾母的贴身大丫鬟,可以说是从小跟着贾母长大,是贾母最信任的人。贾母对她恩重如山,视若.............
  • 回答
    这是一个非常复杂且充满争议的问题,并没有一个简单的答案。将“原始部落”融入现代社会,听起来似乎是出于善意,但实际操作起来却牵涉到文化、历史、伦理、经济以及对“进步”定义的深刻思考。首先,我们得厘清“原始部落”和“融入现代社会”这两个概念。“原始部落”这个词本身就带有一定的历史印记和文化偏见。它往往将.............
  • 回答
    近年来,社会上关于“年轻人越来越不愿意结婚”的讨论确实非常普遍,而且这种现象背后隐藏着复杂且多层面的原因。这不仅仅是某个国家或地区特有的情况,而是一个在许多发达和发展中国家都存在的趋势。下面我将尽量详细地阐述这些原因:一、 经济压力与现实考量: 高昂的房价和生活成本: 这是最直接也是最常被提及的.............
  • 回答
    现在社会确实越来越强调“自律”这个词,无论是个人成长、职业发展还是生活方式,似乎处处都离不开它。但如果仔细想想,这股“自律”的风潮背后,是不是也藏着一些我们容易忽略的复杂性?自律真的就一定比不自律好吗?这事儿没那么简单,咱们得掰开了揉碎了聊。为什么社会大力鼓吹自律?首先,我们得弄明白,为什么自律这几.............
  • 回答
    社会上确实存在一些对大龄未婚女性的刻板印象和不友善的看法,这种现象背后有着复杂的原因。要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深入剖析几个层面:一、社会对婚姻的传统期待与“规训”:长久以来,我们的社会文化深受儒家思想影响,非常强调“成家立业”以及“传宗接代”。婚姻被视为人生中一个几乎必经的“站点”,一个女性人生价值实.............
  • 回答
    这确实是个让人津津乐道、也引发不少讨论的社会现象。感觉咱们身边,稍微一打听,十有八九都是男方倾尽所有,丈母娘“标配”就是房和车,还得加个彩礼。这跟以前“父母之命,媒妁之言”,或者说“嫁过去就行”的情况,变化可不是一点半点。要说这现象是怎么来的,还得从好几个方面掰开了聊。首先,得说说经济基础。 改革开.............
  • 回答
    你这个问题,可以说是问到很多人的心坎里了。看到长辈们那一辈辛苦打拼,白手起家,积累下那么多的财富和资源,再看看我们这一辈,很多人似乎更倾向于“躺平”或者追求所谓的“不劳而获”,这确实会让人产生一种错位感和困惑。其实,如果把“爸妈那一辈”和“我们这一辈”简单地对立起来,说谁好谁坏,可能有点过于简化了。.............
  • 回答
    这个问题触及到了现代社会一个非常普遍的感受,也暴露了生产力飞跃与个体幸福感之间可能存在的脱节。确实,我们活在一个前所未有的物质极大丰富的时代,科技进步让生产效率高到令人难以置信,但很多人却觉得日子过得比祖辈还要辛苦,甚至透不过气。这其中的原因,值得我们深入剖析。首先,我们得明白,“社会生产力越来越高.............
  • 回答
    孔子在两千多年前提出的那段话,“德之不修,学之不讲,闻义不能徙,不善不能改”,堪称对人性中根深蒂固的弱点和社会现象的深刻洞察。时至今日,我们不得不承认,尽管时代背景天翻地覆,科技日新月异,但这些“病症”依然在我们社会中反复上演,甚至有时显得更加复杂和隐蔽。这其中的原因,绝非单一,而是多重因素交织作用.............
  • 回答
    近几年中国出生人口的断崖式下跌,绝非一朝一夕之功,也绝非单一因素所致。它如同一个被不断积累的社会沉疴,在人口数据上撕开了一道触目惊心的裂口,折射出的问题复杂且深刻,关乎我们每一个人的生活乃至国家的未来。首先,我们得承认,生育率的下降是全球许多发达和发展中经济体的普遍现象。但中国出生人口的跌幅之大、之.............
  • 回答
    我理解你对P社玩家群体态度的变化感到困惑,并想知道为什么现在这种“不友好”的现象似乎更加明显。这确实是一个在玩家社区中经常被讨论的话题。要详细解释这个问题,我们需要从几个层面来看,包括P社游戏本身的特性、玩家群体的演变以及一些社会文化因素。首先,咱们得捋一捋P社游戏是个什么性质。Paradox In.............
  • 回答
    在咱们这个时代,说实话,律师这个职业,跟别的行当比起来,总觉得有那么点儿不一样的味道。不是说他们好或不好,而是大家伙儿心里那杆秤,似乎对律师总是多几分审视,带着点儿复杂的情感。这可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背后门道儿可多着呢。首先,得从“权力的守护者”和“规则的执行者”这个双重身份说起。咱们常说,法律是社.............
  • 回答
    这个问题触及到了现代社会许多人共同的感受,也是一个相当复杂的话题,不能简单地用一两句话来概括。当我们说“戾气大”时,可能包含了很多层含义:比如容易激动、言语尖刻、攻击性强、情绪不稳定,或者对人对事持有比较消极和敌对的态度。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表现,我认为可以从几个互相交织的方面来理解。首先,我们要看到社.............
  • 回答
    现代社会生育率的下降,不是一个突如其来的现象,而是多种复杂因素交织作用的结果,它像一张无形的网,悄无声息地收紧了许多家庭生育的意愿。我们不妨一步步剖析这张网的构成,看看它如何让生育这件事变得越来越“不划算”。首先,经济压力是压在许多年轻人身上的巨石。 养育一个孩子,不仅仅是提供衣食住行,更是投入大量.............
  • 回答
    这确实是一个值得深思的现象。在中国,相较于许多其他国家,大规模的、被广泛报道的罢工确实不那么常见,即便是在一些小型企业,例如餐馆,似乎也鲜有耳闻。这背后有多重原因在起作用,它们相互交织,共同塑造了当今中国劳资关系的现实。首先,法律和制度的约束是绕不开的一环。中国的《工会法》规定,工会是职工的群众组织.............
  • 回答
    “省官互迁、市官互迁”这个说法,可能并不完全准确地描述现代中国干部人事制度的全部内容。我们通常讨论的是 干部交流制度,它包含跨地区、跨部门、跨层级的调动,包括省内、省际以及市县之间的干部轮岗。要理解为什么现代中国社会仍然保留并推行干部交流制度,我们需要从多个层面进行深入剖析,这背后牵涉到政治体制、人.............
  • 回答
    这是一个非常有意思的问题,也是一个很多人会感到困惑的地方。我们常常听到一种说法,说儒家就是封建礼教的代名词,是束缚人性的旧思想。然而,在现代社会,我们又看到儒家文化依然有着重要的影响力,被许多人尊崇。这中间究竟有什么样的逻辑?要解开这个谜团,我们需要深入地看一看儒家本身,以及它与“封建礼教”这个标签.............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