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人生轨迹决定的,大多数人的一生是一幅抛物线,最后都会落下去成为普通人。
每个人都不甘于平庸,于是在少年时的努力,拼出一条高高的起跳线,竭尽全力抵达自己能力边界的最高点,此时此刻,你或许不普通了,或许依旧普通,但漫长平缓的降落线,最终还是带你回归平淡的普通生活。
生命张力、社会阻力、个人能力、随机神秘,都在左右或干扰你的人生足迹,你或许不普通了,但也许只是高层次的普通,或许你自觉很普通,却在平淡里并不普通,即便皇帝,也会在年老体衰昏招迭出里流于平庸。
所以没必要纠结结果的普通与不普通,只要你少年时拼命努力过,盛年时抓得住机会,无愧生命过程,你就是伟大的普通人。
我们的目前教育理念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是过时的,只是一种为了生存或者攀比所折射出的焦虑,这是在农业时代马尔萨斯陷阱下为了生存不得不寄希望于子女的理念,希望子女能够成为人中龙凤,让大家的观点形成不想成为普通人。
恰好学校完美地将知识改变命运解构成分数改变命运,并结合上世纪计划经济时代包分配的政策,将其再次渲染,让学生从小就有不想成为普通人的意识,而如何不想成为普通人,学校和家长只说的出好好读书,考上好学校,除此之外没有别的东西参考,显得很苍白,知道为什么吗?
因为家长和老师都是普通人,你觉得一个普通人能把自己教成不普通的人吗?
树立“我要成为人中龙凤,我要成为一个不普通的人”这种观念和“我眼光很高,找对象很挑”的观念一样,有什么用??除了给自己增加不必要的痛苦,能够让自己成为不普通的人吗?
国家发展的最终一定会走去精英化路线,一个具有较大规模的公司应该是制度管人,而不是需要一个很牛逼的人去带领团队走向巅峰,一旦遇到个猪头大家就完蛋,你们觉得这样是正常的,好的状态吗?
本来现在的义务教育就是为了培养打工人的,而不是培养什么不平凡的人,你考个好大学进了大厂拿了比较高的工资,这不叫不平凡,这叫因为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出现了新兴行业整体待遇高于传统行业待遇的现象,这是暂时的,不是一成不变的,而这些行业恰好又在沿海大城市区域,由于以前有上山下乡的历史印记,你觉得你好像进城了,完成了什么所谓的“阶层跃迁”的第一步,实际上这只是一种错觉。你仍然只是个打工人。你只是在大一点的“老家”生存罢了。
目前在北上广深混的社畜已经有很多发现回到老家之后,自己也没成为什么牛逼的人物,还是和老家同学一样打工,还房贷,只不过你的房贷更多,你的上班时间更长罢了。
我国中小学生的成长氛围里,出人头地、功成名就,这些成了我们被默认灌输的观念。
但是这里有个问题,我们仅仅被灌输了“非凡”的观念,却从来没有掌握“非凡”的方法论。
恰恰相反的是,我们接受的教育,都是只能满足我们归于“平凡”的教育。
想要不普通,你得有不普通的特质。
你义务教育上的那些课我也上过,我抄了作业你顶多是自己写一遍,大家都只是怀着不普通的梦,在普通的土壤里成长。
然而我们不知道,有些人的子女,在上马术课、竞赛培训、高尔夫课、专为大学留学预备的雅思课。
前者未必一定普通,后者未必注定不凡,然而这里的概率之差,是不可忽略的。
决定一棵树能长什么样的,无外乎是种子与土壤,树的意志,说关键关键,说不关键不关键。
我们为什么如此抗拒成为“普通人”?
在步入社会之前,我们还比较容易保持内心的希望,可这种希望大都虚幻,早晚会被戳破,这个时候,宛如天地之差的落差感,成了我们排斥普通的心理根源。
我以前写的一个回答,里面写了这样一段话:
任何人在没充分接触社会现实时,都很难找准自己的现实定位,而且讲真我们的教育根本就没时间留给学生思考“我”想要的究竟是什么。
大家小时候都会有不切实际的幻想,看了各种影视动画后,都觉得自己能当世界首富、能当改变世界的超人、能乘着火箭飞上天、能做万众瞩目的明星网红……
怎么达到这些?
家长和老师都会默认去灌输你一种思想,就是努力学习才能让你成为你想成为的人。
现在好好学习,其他的都是以后的事,至于以后能不能成,没人说。
那些关于未来的希望,根本就不是上学带给你的,而是你带着本来就有的希望,被送进了学校。
我要是跟一个梦想当百万富翁的小孩子说,只要你十八岁之前搬完100w块砖,我就给你100w人民币,你们猜猜每天他帮我搬砖的过程中会不会活得充满希望?
两者的性质,差不多。
实际上,我们大多数人,
其实都活得不如那个我假想出来的、搬完一百万块砖就能拿到一百万的小孩子,
因为他想要的东西只要他做完那些事就可以得到,
我们想要的人生却很难在我们做完“我们认为足够的努力”后获得。
所以……真正重要的是什么?
是接受无法让自己完全满意的自己啊。
一个人普通不普通
和你有多少钱,是没有绝对关系的
和ta对整个社会的付出、承担多大的责任、做出多大的影响有关
譬如舒伯特、梵高,都是穷困潦倒而死,他们是普通人吗?
譬如秦桧、汪精卫,他们既有钱也不普通,你想当吗?
所以只盯着钱看,有多少财富,你的层次就已经低了。
就拿最近五位戍边英雄来说,他们五位合起来的财富,比得上王思聪吗?
但是他们是保家卫国英雄。是写入人民历史的。
王思聪能吗?
所以为什么你是个普通人?
你连想都想不到什么才是真正的不普通。
最大的梦想就是有钱变瘦
格局就是这样了
还怎么能不普通
为什么大家都不想成为普通人?
人生只有一次,谁不希望自己的生命能丰富精彩的度过?
白天有花不完的 money 做自己想做的事情,而不是天天朝九晚五,加班到深夜,没有 X 生活;
工作是为了追求生命的意义,完成自我价值的实现,而不是像一颗没有感情的螺丝钉,被钉死在工位上,连花时间思考都显得奢侈。
谁不想诗意地栖息在大地上?但目前但情况是物质财富还未极大丰富,支撑不了所有人自由而全面的发展。
总得有人去做那些脏活、累活,没办法,目前的生产力并不能助推所有人实现梦想。
之前发过一个想法,是看到西班牙《世界报》上的一段话:
当个人的时钟拼命想要赶上社会的时钟时,不知道我们还有没有余力停下来思考:眼前的追赶是否出自本心,也没有时间和空间去做不同的选择,尝试一个又一个新的可能。
很多人是有天赋的,可能在诗歌上,可能在表演上,只是生活的压力迫使他放弃时间培养这种天赋。正是这种才能本身,支撑起人们「不想成为普通人」的想法。
大多数人最后成为了普通人,除了历史进程的大环境影响外,个人的小环境也有影响。
许多人最后归于平凡,是没有遭遇过绝境,那种你不努力奋斗未来真的会是一片黑暗的绝境。
事实上,大部分人生活并没有那么惨,家里父母给予一定积蓄,自己好歹能找个工作混口饭吃,要说落不落魄,除非自己作死,否则真的不会活的太差。
我很喜欢一句话:试着去影响和改变这个世界,而不是让这个世界影响和改变我们。
当你给自己设定的目标轻易达成,能不能有勇气攀登更高的山峰?
当你面对不同但选择时,敢不敢按下那个不确定但心之所愿选择的按钮?
当你一次又一次后悔,有没有考虑过拿出实际行动,让下次的选择不再后悔?
最容易的选择,导致较普通的人生;而正是那些惊涛骇浪、暗礁丛生的冒险和经历,才让人生显得丰富多彩,奇特瑰丽。
对于后一种冒险和经历,奋斗过了,即使失败也无怨无悔,你也就不再普通,抚平心头的不甘,获得了内在的安宁。
一位普通的华附和北大校友,有一位普通的一级教授父亲,有一位普通的中国女篮国家队副队长太太,直到35岁才成为一位普通的急诊医生,本来可以作为一位普通的院士退休,却因03和20普通的两年变成了普通的共和国勋章得主。
每一位不普通也是来自普通。
我们每个人都希望成为有钱人,名人,有权的人。但是往往只是看到这种结果,你想不想经历这里面的过程。除非你生下来就是富二代,除此之外,成功一路上的艰辛,亲戚朋友的白眼嘲笑,无数的大坑大洞你想不想经历。光看贼吃肉,不看贼挨打就是如此。
假如你现在有个编制工作,工资不多不少够活,你敢不敢辞职去创业。或者有个更赚钱的机会等着你,你是否愿意放弃安乐窝。99%的人是不敢的。所以你成不了那1%的人。
普通人的定义???说普通话?做普通事?干普通行业?都不是,这《普通》只是个借口,以便逃避“思考和机会”,也因为自认普通而不负责任,还可以“賴皮”给“不普通”的人或事,多方便又极其万能呀!
前几天有个知友问:“我想做 xx,但好难!”就是自认普通,看不到自己天赋有特点,就这么随波逐流吧!一辈子普通也无所谓,不必思考不釆机会,快快过算了。
在笔者眼中,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没有任何人是普通的;就算同父同母、双胞、多胞胎都有差异,何来普通?
天生不普通,又咋变得普通?原因就是这提问的第一句:“大家都不想”成为普通人,出岔子是“不想”?
对!普罗大众特爱争先恐后,什么好事都想人有我有,啥都不想输!
笔者建议人们顺着本性,依据人性是不会如此整齐又普通,何苦在那一刻“不想”?早知道或想不到都能飞黄腾达呢!!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