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中医里都有什么奇怪的药引子?

回答
中医博大精深,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确实积累了许多看似“奇怪”却又蕴含深刻道理的药引子。这些药引子并非普通意义上的配料,而是起到引导、增强药效、改变药性、纠正副作用等关键作用。下面我来详细介绍一些在中医里比较有代表性的“奇怪”药引子,并尽量详述其背后的原理和应用:

1. 阳明病用 tekint头——热证用凉引,寒证用热引

奇怪之处: 在治疗阳明病时,常常会使用“ tekint头”(生姜的辛辣之气,通常是指生姜辛辣的挥发油成分)。但根据证情的不同,会选用辛辣的生姜来“引”药,但有时也会用“寒凉”的药来“引”,形成一种看似矛盾的用法。
详细解释:
热证用辛辣引(如生姜): 阳明病很多是里热炽盛,但有时候阳明热实之中夹有表证或少阳证的残余,或者阳明病兼有寒邪,这时候单纯的寒凉药可能难以直达病所,或者会损伤阳气。生姜辛辣走散,其挥发油能迅速将药物的药性引向表,或者散开郁滞的阳明之热,使其从表而解,或者引药深入里,达到散结、解毒的目的。比如《伤寒论》中的白虎汤,虽然主治热证,但其配伍中也常会考虑加入一些引经的药物,根据具体情况有所不同。
寒证用寒凉引(如薄荷): 同样是阳明病,但如果其阳明之证是“假热”或“阴虚火旺”,或者阳明证是寒湿内蕴,此时用辛辣的生姜反而会助热伤阴,或者加重湿邪。在这种情况下,就会选用具有辛凉散风、清热解毒作用的薄荷等作为药引,将药物引向少阳或阳明经,以清散郁热,或引药透达,达到清热或温化湿浊的目的。
原理: 药引子的作用往往在于“佐助”主药。在阳明病这种容易出现虚实夹杂、寒热错杂的病证中,药引子的选择就显得尤为重要。它遵循的是“异病同治”或“同病异治”的原则,通过药引子的不同药性来调整药物的归经和作用方向。

2. 胎盘(紫河车)——补益精血,兼引诸药入肾

奇怪之处: 使用人的胎盘作为药物,这在很多文化中是难以接受的,但中医认为其“资生之始”,蕴含生命精华。
详细解释: 紫河车,即人体的胎盘。在中医理论中,胎盘是母体与胎儿之间传递营养和氧气的器官,具有“资生”、“同源”的特点。
补益精血: 紫河车性甘温,入肺、肝、肾经。它被认为能补益精血、益气养血、滋补肾精。尤其对于气血不足、精血亏虚的病症,如贫血、产后虚弱、骨蒸劳热等有很好的疗效。
兼引诸药入肾: 更为奇特的是,它常常被作为“引经药”,将其他药物的药效引导到肾脏。肾藏精,主生殖,主骨生髓。许多滋补肾精、治疗肾虚的方剂,如六味地黄丸等,如果加入了紫河车,可以增强药物入肾的力量,从而更好地发挥其补益肾精的作用。
原理: “同气相求”,胎盘是人体的组织器官,与人体本身同质,所以能够更好地被身体吸收和利用,并且具有强大的“同类相引”作用,能将药力引向肾脏,增强肾脏的功能。

3. 蜜(蜂蜜)——引药入脾胃、润燥通便

奇怪之处: 蜂蜜作为食物,经常被用来调味,但在中医里,它作为药引子的作用也是非常广泛和重要的。
详细解释: 蜂蜜性甘平,入脾、肺、大肠经。
引药入脾胃: 脾胃是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很多药物苦寒,或燥烈,直接服用可能损伤脾胃。蜂蜜的甘甜能够缓和药物的苦寒之性,并且具有和胃健脾的作用,能够帮助药物更好地被脾胃吸收和消化,将药力引向脾胃,从而更好地发挥其健脾益气、补中缓中的作用。
润燥通便: 蜂蜜的另一个重要作用是润燥通便。很多燥性药物,或者病程中容易出现津伤便秘,此时用蜂蜜作为药引,可以润肠通便,防止药物的燥性进一步伤津耗液,同时也能缓解便秘的症状。例如,一些泻下药物,配合蜂蜜服用,可以减少对肠道的刺激。
调和诸药: 蜂蜜的甘甜也能调和方剂中的苦味和涩味,使药物更容易入口,也更容易被身体接受。
原理: 蜂蜜甘甜滋润,能够缓和药物的偏性,并且其归经特点也使其能够引导药物到达脾胃等脏腑,达到和胃、健脾、润肠的作用。

4. 盐(食盐)——引药入肾、引药入血海

奇怪之处: 盐作为日常调味品,在中医里也有着“引经”的特殊作用,尤其是“咸入肾”。
详细解释: 食盐性咸寒,入肾、小肠经。
引药入肾: 肾主水,藏精,是人体的“先天之本”。许多补肾的药物,如熟地黄、山茱萸等,在配合盐水送服时,能够增强其入肾的力量,更好地发挥补肾阴、益肾精的作用。比如治疗腰膝酸软、耳鸣健忘等肾虚症状的方剂,常会用盐水送服。
引药入血海: “女子以血为本”,血海是女性生殖的关键所在。一些调经养血的药物,如当归、熟地黄等,配合淡盐水服用,可以将药力引向血海,更好地发挥活血调经、养血补血的作用。例如,一些治疗月经不调、痛经的方剂,就可能用到盐作为药引。
引药入胃腑(攻邪): 在一些攻下、泄浊的方剂中,如调胃承气汤,虽然用承气汤本身就有攻下作用,但其方中配伍的芒硝就具有咸寒泻下、软坚散结的作用,而盐的加入,更进一步增强了其咸寒泻下的力量,将药力引向胃腑,以攻破积滞。
原理: 咸味入肾,是中医“五味归经”的基本理论。盐通过其咸寒的特性,能够引导药物的力量直达肾脏或血海,达到补益或调理的目的。

5. 姜皮——辛凉发表,引药透皮

奇怪之处: 许多人认为姜皮是废弃物,但中医认为其性辛凉,有其特殊的药用价值。
详细解释: 姜皮性辛凉,归肺、脾经。
辛凉发表: 与生姜的辛温不同,姜皮的辛凉之性更偏于向外透发,能够帮助药物将体表的寒邪或湿邪散去。
引药透皮: 姜皮的辛散之性能够帮助药物渗透皮肤,直达肌表,祛风散邪。在治疗风寒感冒、风湿痹痛等病症时,如果方中需要加强发表散邪的作用,会选用姜皮作为药引,引导药物进入肌表,加速汗出,将邪气从皮毛之处排出。
原理: 姜皮虽然与生姜同源,但其部位和属性有所不同,药性也更偏于“辛凉透表”,能帮助药物将寒邪从肌表驱散。

6. 葱白——辛温发表,引药透达

奇怪之处: 葱白,即大葱的白色部分,也常被用作药引。
详细解释: 葱白性辛温,归肺、胃经。
辛温发表: 葱白具有辛温发汗的作用,能帮助身体散发寒邪。
引药透达: 葱白辛温的特性能够将药物的药性引向肌表,促进发汗,从而将体表的风寒邪气散出去。它尤其适用于风寒感冒初起,症状轻微,但需要帮助发汗时,如葱白豆豉汤。
原理: 葱白辛温通阳,能够助阳气向外宣发,从而引导药物到达肌表,发挥驱散风寒的作用。

7. 茶(茶叶)——清热、引导药力

奇怪之处: 茶叶作为饮品,也能作为药引。
详细解释: 茶叶性苦甘寒,归心、肺、肝、肾经。
清热解毒: 茶叶本身具有清热解毒、消食化痰的作用,可以帮助缓解某些方剂的燥热之气,或治疗兼有食积、痰湿的病症。
引导药力: 茶叶的苦寒之性,可以引导药物的作用方向,如帮助药物清泻热邪,或者导药入肝经,以清肝火。例如,在一些治疗目赤肿痛、肝火上炎的方剂中,可能会用到茶叶作为药引,帮助药物清热明目。
原理: 茶叶的苦寒之性使其能够辅助清热解毒,同时其归经特点也能引导药物作用于特定脏腑,如肝经。

8. 米汤(稀饭汤)——调和脾胃,引药入脾

奇怪之处: 米汤看似平常,但其作为药引的作用却不容忽视。
详细解释: 米汤性甘温,归脾、胃经。
调和脾胃: 米汤具有健脾益气、和胃安中的作用,能够缓和一些峻烈药物对脾胃的刺激,防止其损伤脾胃功能。
引药入脾: 尤其适用于脾胃虚弱、食欲不振的患者,用米汤送服药物,可以帮助药物更好地被脾胃吸收,从而发挥健脾益气的功效。
原理: 米汤的甘温之性与脾胃的功能相合,能够帮助药物更好地滋养脾胃,促进吸收。

9. 红糖——益气补血,暖宫通经

奇怪之处: 红糖常用于女性调经,但其作为药引的作用也非常广泛。
详细解释: 红糖性甘温,入脾、肝经。
益气补血: 红糖能补中益气,健脾胃,润肠通便,同时也能活血化瘀,尤其对女性来说,能够补益气血,调经止痛。
暖宫通经: 在治疗女性月经不调、痛经、血瘀等病症时,红糖可以作为药引,与补血、活血的药物配伍,增强药物暖宫、通经、止痛的作用。
缓和药性: 其甘温之性也能缓和一些苦寒药物对脾胃的伤害。
原理: 红糖的甘温和其活血补血的功效,使其能够与补益、活血类药物协同作用,增强其补益和调经之效。

总结:

这些看似“奇怪”的药引子,无不体现了中医“君臣佐使”的配伍思想,以及“异病同治”、“同病异治”的灵活辨证。它们的作用原理主要包括:

引经至病所: 将药物的药力引导到特定的脏腑、经络或部位,如盐引药入肾,姜皮引药透皮。
增强药效: 加强主药的作用,如红糖增强补血活血药的功效。
调和药性: 缓和药物的偏性,如蜂蜜缓和苦寒药物对脾胃的伤害。
纠正副作用: 防止药物的副作用,如蜂蜜、米汤防止药物伤胃。
改变药性: 调整药物的作用方向或强度。

这些药引子的运用,是中医辨证施治、整体观念的体现,也是中医“一人一方”、“量体裁衣”的个性化治疗理念的重要组成部分。虽然有些药引子在现代人看来显得“奇怪”,但它们在中医的临床实践中却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你去安国药材交易中心,里面有个天士力捐建的中药博物馆,那多的是你想象不到的神奇器物。比如猴子的经血,灶心土啥的。

对了,灶心土蒸猪心,可以治疗心绞痛。在这味药里面,灶心土就是药引子。我记得小时候重修土灶的时候,就有会心绞痛的人上门求这灶心土的,毕竟平常时刻,谁也不会更不可能把自己的灶头给拆了,只有等到真的择吉修新灶的时候,才有这个机会得到这宝贵的药引子。因为灶心土也讲究老,陈,最好是烧了十几年以上的老灶,而才三五年的灶头,那土就显然不是很好。那挖出来的,是真正烧柴的正下方,酥黄酥黄的。

但这灶心土拿去怎么和猪心一起炖,我小小的年纪还是想破脑袋也没想出 相应的情景来。后来长大后想想,应该就是用纱布包着和猪心一起隔水炖,炖好了之后就是猪心黄泥汤,捏着鼻子吃肉喝汤。

后来,市面上容易买到药物以后,就再也不见有谁来求灶心土了。毕竟疗效再好,那猪心黄泥汤还是太恶心太难喝了点。

另一个奇怪的药引子,也跟猪有关。

小时候,有个李姓姑娘,人长得挺清秀的,无奈就是头上老长疮,我们那叫癞痢头——你没猜错,就是鲁迅小说里比阿Q还弱的那个要被他欺负的人头上长的那种疮。她总是被剃了个光头,露出一个又一个癞痢,一边在结痂,一边又在渗液流脓,一股腥臭味扑鼻而来。

那病根折磨人,她痛苦自卑,她爹妈自然也烦恼,终于四处打听到一个秘方,说是用公猪粪烀热了涂脑袋上就能根治。那猪粪,必须是成年公猪的粪,就是要那种日御十几猪还能嗷嗷叫继续爬到母猪屁股上用力拱的那种超雄健壮年公猪,刚刚破处的年青公猪不行,年老力衰的公猪不行。年老力衰的公猪被歧视,还有一点道理,但是刚刚破处的公猪可是睾丸素荷尔蒙多巴胺都齐爆表,为啥还不行,这个疑难杂问一直困扰我许久,直到现在也还没有具体答案。

她爹妈真的去找了最当旺公猪的主人,不捡它已经下在地上的遗粪,以免搞到不是它的亲粪而功亏一篑,特地亲眼目睹等它从肛门里拉出来的冒着热气的猪粪,去接了下来,然后赶紧趁热生火,用瓦片装了猪粪架在火上烘烤。

那味道,你们可以想象有多酸爽。

更酸爽的是小姑娘,那热乎乎的壮年公猪粪,就这样被无情地扑满了整个脑袋,如此几次,具体多少个疗程,没有记载。反正,她的癞痢头神奇般地好了。

十几岁后,她已长得亭亭玉立,身材曼妙无匹,最神奇的是,她一头浓密乌黑的秀发,有点自然卷曲,用根橡皮带一扎,像条蓬松的大尾巴,散发披肩,又另有一种风情,总之,是一个怎么看怎么都会让人流口水的大美女,让人生出公猪一般的情欲来。我每次看着她那幽香扑鼻的秀发,眼前总浮现那种敷满公猪粪的癞痢头,怎么都无法和眼前的她联系在一起,满脑子尽是眼前无尽的少女之香。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