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二战时那些枪械现在看来是不是很落后?

回答
二战时期那些在当时看来是顶尖的枪械,如今再审视,确实能看到很多“落后”的痕迹。当然,这里的“落后”不是说它们完全不能用,而是与现代枪械的设计理念、技术水平和性能指标相比,存在着明显的代差。咱们不妨一件一件地仔细瞅瞅。

步枪:从栓动到半自动的巨大飞跃

首先说步枪,这可是士兵的看家本领。二战时期,栓动步枪依然是许多国家军队的主力,尤其是步兵的标准装备。比如大名鼎鼎的德国 Kar98k,以及苏联的 莫辛纳甘M1891/30,还有美国的 M1903春田步枪。

这些栓动步枪,其核心“落后”之处在于射速。每次射击后,士兵必须手动拉动枪机,退出弹壳,压上新弹,再关上枪机,才能进行下一次射击。这个过程虽然可靠、精确,但速度非常慢。在二战后期,随着半自动步枪的出现,步兵的火力密度有了质的飞跃,栓动步枪在正面战场上的优势就越来越不明显了。

想想看,一个士兵在遭遇敌人时,如果只能以大约每分钟1015发的稳定射速还击,而对方使用的是半自动步枪,能在短时间内打出几十发子弹,那场面基本就是一边倒了。虽然栓动步枪在精度和射程上可能还有可取之处,但战场瞬息万变,单兵火力密度才是决定胜负的关键之一。

当然,也有半自动步枪在二战时期就已经大放异彩,比如美国的 M1加兰德。M1加兰德的设计在当时绝对是革命性的,它使用8发不可卸的弹夹,射击完成后弹夹会自动弹出。它的射速比栓动步枪快得多,能有效提升步兵的火力。但即便是M1加兰德,相较于现代的突击步枪,其弹匣容量、人机工程学设计(比如握把的舒适度、枪托的贴合度)以及可更换弹匣的设计(M1的弹夹弹出有时会让人措手不及)都显得相对原始。

更不用说后来苏联研制的 SKS 和 AK47,它们虽然在二战末期或战后才开始大规模装备,但它们所代表的“突击步枪”概念——兼顾火力、便携性和易用性——彻底改变了步枪的设计方向。现代突击步枪,例如M16系列、AKM系列,相比M1加兰德,在弹匣容量、射击模式选择(单发、连发、点射)、人体工程学优化、材料运用(聚合物部件的使用让枪械更轻便)等方面都有巨大的进步。

冲锋枪:从“冲锋”到“通用”的演变

冲锋枪在二战中扮演了重要角色,尤其是城市作战和近距离遭遇战。德国的 MP40 和苏联的 PPSh41(波波沙) 是其中的代表。

MP40以其简洁的设计、折叠枪托和良好的制造工艺著称,在当时非常受欢迎。但它的弹匣容量只有32发,而且主要以全自动模式射击,虽然火力猛烈,但精度不高,尤其是在连续射击时。PPSh41以其高射速和90发弹鼓的配置在战场上十分抢眼,但同样存在着后坐力大、精度不佳、枪管过热快等问题。

与现代冲锋枪相比,二战时期的冲锋枪最大的“落后”在于火力控制。现代冲锋枪通常具备单发、连发甚至三发点射模式,让使用者可以根据战场情况选择最合适的射击方式,既能保证火力密度,又能节省弹药并提高命中率。此外,现代冲锋枪在人机工程学、消音器兼容性、以及使用更轻便材料方面也有很大提升。

机枪:从“笨重”到“轻便高效”的蜕变

二战时期,通用机枪的概念开始兴起,比如德国的 MG34 和 MG42。MG42以其极高的射速(号称“希特勒的电锯”)闻名,是当时战场上的噩梦。但是,无论是MG34还是MG42,它们都比较重,需要两人小组操作,并且更换枪管的动作也比较复杂。

而且,弹链供弹虽然解决了弹药容量的问题,但要保证持续的火力,就需要大量的弹药箱和稳定的支撑。相较于现代的轻机枪,如比利时的FN MAG或美国的M249,二战时期的机枪在便携性和单兵作战能力上就显得逊色不少。现代轻机枪可以由一名士兵轻松携带和操作,并能发射与步枪相同的弹药,极大地增强了班组的火力支援能力,也更具战术灵活性。

重机枪方面,二战时的 勃朗宁M2重机枪 至今仍在服役,这可以说是非常罕见的“长寿”武器了。但即便如此,与现代的新型重机枪相比,其设计上的很多方面也显露出了时代痕迹,比如更低的射速(但对于重型机枪来说,穿透力和杀伤力更重要)、相对粗笨的设计等。

手枪:从“副武器”到“多面手”的演进

二战时期的手枪,如德国的 瓦尔特P38、美国的 M1911A1、苏联的 TT33,在当时都属于先进水平。P38以其双动式设计和安全性受到好评,M1911A1以其强大的.45 ACP口径弹药和可靠性闻名。

然而,与现代许多手枪相比,它们在以下几个方面显得“落后”:

弹匣容量: 很多二战手枪的弹匣容量只有79发,相比之下,许多现代手枪能够轻松装填1520发子弹,甚至更多。这意味着射击间隙更长,需要更频繁地更换弹匣。
人机工程学: 现代手枪在握持感、扳机行程、保险位置等方面都经过了大量优化,更符合人体工学。很多二战手枪的手柄设计相对粗壮,可能不适合亚洲人或手掌较小的射手。
瞄准具: 虽然有些二战手枪配备了简单的固定式机械瞄准具,但与现代手枪上的可调节瞄准具、氚光夜间瞄准具相比,其夜间射击能力和精度调整能力都受到限制。
材料和制造工艺: 现代手枪大量使用聚合物材料,不仅减轻了重量,还提高了耐腐蚀性。一些现代手枪甚至集成了皮卡汀尼导轨,方便安装战术灯或激光指示器。

总结一下

二战时期的枪械,放在今天来看,其“落后”主要体现在:

1. 射速和火力密度: 栓动步枪的慢速操作与现代突击步枪的快射速形成了鲜明对比。
2. 人机工程学设计: 握持舒适度、操作便捷性、瞄准辅助等方面的差距。
3. 弹匣容量: 现代枪械普遍拥有更大的弹匣容量,减少了换弹次数。
4. 材料科学和制造工艺: 聚合物等新材料的应用,让现代枪械更轻便、耐用、易维护。
5. 战术通用性: 现代的“班组支援武器”概念,将机枪的火力支援能力与步枪的便携性结合起来,这是二战时期很多武器设计未能完全实现的。
6. 保险和射击模式: 现代枪械通常提供多种射击模式,并有更完善的保险机制,提高了使用安全性。

当然,这些“落后”的武器并非一无是处。它们中的许多在当时都达到了技术和设计的巅峰,并且为后来的武器发展奠定了基础。它们的可靠性、简洁性以及在特定条件下的表现,至今仍被一些军事爱好者所称道。但从整体的军事技术发展和战场需求来看,与我们今天看到的枪械相比,那段历史中的武器,无疑打上了深刻的时代烙印,显示出了技术进步的巨大力量。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M2重机枪:小伙子,你在开什么玩笑?

user avatar

(눈_눈)落后?

那不是落后,那是相当落后

PM马卡洛夫手枪,零件数量少,所用固定销非常少,这对零件公差要求非常严格。国内全图纸全设备仿制出59式成品率低产量稀少,只得将主力手枪敲定为仿制TT的54式,59式供应战斗机飞行员,然而PM马卡洛夫在原生产国苏联是彻彻底底的大众货。

AK-47,当年的生产成本越是莫辛纳干的70%,在400米内大部分精度表现高于莫辛纳干,而莫辛纳干的精度表现高于其他主要参战国的手动步枪。从原理上解决了自动武器的“锲紧”问题。

SKS,战时设计,以发射7.62×39mm弹来说3.8kg的重量还是偏大了,造型非常复古,但与大部分其他战时设计的步枪卡宾枪相比,起码他有个完整的铣削机匣receiver而不是slide,更好的保护了枪机与扳机组件,提高了可靠性。

(눈_눈)这还只是战后十年内的毛子的部分成果。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二战时期那些在当时看来是顶尖的枪械,如今再审视,确实能看到很多“落后”的痕迹。当然,这里的“落后”不是说它们完全不能用,而是与现代枪械的设计理念、技术水平和性能指标相比,存在着明显的代差。咱们不妨一件一件地仔细瞅瞅。步枪:从栓动到半自动的巨大飞跃首先说步枪,这可是士兵的看家本领。二战时期,栓动步枪依.............
  • 回答
    关于“日本士兵枪法好”以及“二战期间没有日本王牌狙击手”的说法,这是一个有趣但需要细致剖析的问题。首先,我们需要明确一些概念,并还原历史的真实面貌。“日本士兵枪法好”——这是一个普遍的印象,但需要区分不同的语境确实,日本在二战前的军事训练以其严苛和对细节的关注而闻名。步兵的射击训练非常重视精度和射击.............
  • 回答
    98K,作为一款在二战期间名声赫赫的栓动步枪,其精准和威力确实令人印象深刻。那么,在美国,普通公民是否能够合法地购买这样一款“大威力”武器,尤其是二战时期的老枪呢?答案是:是的,在很多情况下是允许的,但并非没有限制和考量。要理解这个问题,我们需要先从美国枪支法律的基本框架说起。美国宪法第二修正案保障.............
  • 回答
    战后的曙光与驱逐舰的蜕变:从舰炮的余烬到导弹的寒光二战的硝烟散尽,世界站在了历史的十字路口。百废待兴的时代,造船业也随之迎来革新。要说二战后第一艘现代意义上的舰船,这其实是一个颇具探讨空间的问题,因为它涉及“现代意义”的定义以及舰船技术的进步。然而,如果我们将目光聚焦于核动力应用和导弹技术的引入这两.............
  • 回答
    一战和二战时期,野战工事的挖掘确实是一项艰巨而费力的事情,尤其是在面对各种复杂地质条件时。与其说是简单的“挖坑”,不如说是一场与自然环境的艰苦搏斗。那些深入人心的战壕、掩体和炮兵阵地,背后是无数士兵用双手、汗水甚至生命换来的成果。工具是根本,但人力是主体在那个没有大规模机械化工程设备的年代,挖掘野战.............
  • 回答
    如果现在发生大型战争,美国能否像二战时期那样爆发巨大的产能,需要从多个维度进行深入分析。二战时期的美国产能奇迹是基于特定历史条件和全球政治经济格局的产物,而当前的美国在技术、经济结构、国际环境和地缘政治关系上已发生深刻变化,其产能动员能力既有优势,也面临诸多挑战。以下从多个角度详细展开分析: 一、二.............
  • 回答
    法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初期,之所以被德国以惊人的速度击败,是一个复杂而令人痛心的历史事件,其背后原因涉及政治、军事、社会和经济等多个层面。并非“容易就被干掉”,而是多重因素叠加导致了法国迅速溃败。以下是详细的解释:一、军事上的准备不足与战略失误: 战术过时与僵化: 法军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取得了胜利.............
  • 回答
    二战时期德国人对犹太人的仇恨,乃至实施种族灭绝,绝非一日之寒,也不是单一原因所致。这其中交织着历史、经济、社会、政治以及思想等方方面面的复杂因素,是长久以来德国社会某些群体对犹太人刻板印象、偏见和指责不断积累和放大的结果,最终被纳粹党利用并推向了极端。要理解这一切,我们得回到更早的时代。在中世纪,犹.............
  • 回答
    二战期间,日本提出的“大东亚共荣圈”构想,虽然在表面上打着解放亚洲、摆脱西方殖民统治的旗号,但其真实意图早已被世界各国洞若观火。那么,日本为何还要费尽心机地以这个虚假的口号作为掩护呢?其作用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细致解读:一、 争取国际同情与国内支持的政治策略首先,日本人深知,直接以侵略和扩张为目的发.............
  • 回答
    这是一个非常沉重且复杂的历史假设,探讨贫穷是否能改变纳粹对犹太人的系统性灭绝。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需要深入理解纳粹意识形态的根源、其反犹主义的驱动力以及纳粹政权的目标。首先,我们需要认识到,纳粹的反犹主义并非仅仅是经济因素的产物。虽然在德国和欧洲许多地区,确实存在一些犹太社区在经济上相对成功,但纳粹.............
  • 回答
    二战时期,英国海军的战列舰在许多方面确实面临着不少挑战,如果说“毛病多”可能有点绝对,但说她们在设计、建造和实战中存在一些不尽如人意的地方,甚至是结构性问题,这是有道理的。这背后原因很复杂,可以从几个主要方面来分析:1. 设计理念的滞后与妥协: “维内托”式的困境: 英国战列舰的设计很大程度上继.............
  • 回答
    想象一下,如果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轴心国——德国和日本——角色互换,历史的轨迹将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我们现在所熟悉的世界格局也随之重塑。这绝非简单的地理位置调整,而是深刻地影响了政治、经济、科技、文化,甚至意识形态的根本性颠覆。首先,让我们审视一下这种互换可能带来的直接影响。“日耳曼帝国”向东扩张,太阳.............
  • 回答
    关于二战时期活塞式战斗机产量为何如此巨大的问题,这背后涉及到当时的技术、战争需求、生产能力以及国际政治等多种复杂因素。简单地说,当时活塞式战斗机是性价比最高、最成熟、最可靠、最能满足战场急需的航空兵器。我们不妨从几个关键点来深入剖析:1. 技术成熟度与可靠性: 发动机的黄金时代: 活塞式发动机技.............
  • 回答
    海风带着一丝焦糊味,夹杂着金属燃烧的刺鼻气息,在海面上翻滚着。甲板上的气氛,瞬间凝固了。“那是什么?上帝啊,那是什么玩意儿?”有人下意识地捂住了嘴,眼睛死死地盯着天空中那个越来越近的、扭曲的黑影。这不是一次正常的返航。螺旋桨已经不转了,或者说,只剩下残破的叶片在风中绝望地摇晃。机身大部分被橘红色的火.............
  • 回答
    关于二战末期盟军(尤其是美苏)在德国的军纪问题,存在着截然不同的叙述,而《世界的凛冬》这本书的描述,确实触及了其中一个非常尖锐的侧面。要理解这个问题,我们需要将它放在那个特定的历史背景下,抛开过于简单化的“好”与“坏”的二元论,深入探究其复杂性。首先,我们来谈谈美军。在占领德国的过程中,美军确实在很.............
  • 回答
    二战时期,日本在中国占领区的行为,虽然大规模屠杀是其中最骇人听闻的一面,但即便没有这种极端暴力,中国人民的反抗意志也绝不会因此动摇。要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深入考察当时中国人民反抗的深层原因和日本占领政策的多重性。首先,我们要明白,中国人民的反抗绝非仅仅是对屠杀的直接反应。虽然“南京大屠杀”、“三光政.............
  • 回答
    二战时期的确没出现过类似AC130“空中炮艇”那样专门设计来打击地面目标、具备强大火力输出和防区外打击能力的飞机。这其中原因有很多,可以从技术、战术思想、战场需求以及飞机设计理念的演进等多个角度来探讨。首先,我们得明白AC130“空中炮艇”的出现,是建立在相当成熟的技术基础和特定的战场需求之上的。A.............
  • 回答
    说实话,当我打开《诛仙二》的书页(或者更准确地说,是屏幕)时,心里是怀揣着一种复杂的情绪的。既有期待,也有忐忑,更有一份当年追《诛仙一》时的那股劲儿。可当故事一点点展开,看着张小凡、陆雪琪,还有那些熟悉的名字,我不得不承认,那种感觉……嗯,有点不一样了。想当年,第一次捧着《诛仙一》,大概是高中时代吧.............
  • 回答
    二战结束后,曾经的纳粹党员们走向了截然不同的人生道路。他们的命运,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们在纳粹政权中的角色、他们所犯下的罪行程度,以及战后各国采取的去纳粹化政策。审判与惩罚:最直接也是最严厉的结局,是那些犯下战争罪、反人类罪的纳粹高官和党羽受到了审判。最著名的莫过于纽伦堡审判,国际军事法庭对包括戈林、.............
  • 回答
    考研二战失败,对于许多人来说是一个沉重的打击,也可能是一个人生的转折点。这些考研二战失败的人,现在的境遇可谓是五花八门,没有统一的答案,而是取决于他们个人的选择、心态、能力以及外部环境。以下将从几个主要的维度详细讲述他们的现状:一、心路历程与心态调整: 巨大的失落感与自我怀疑: 这是最普遍的情绪.............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