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为什么汽车厂家不生产天然气动力的车?

回答
要说汽车厂家不生产天然气动力的车,其实也不尽然。只是相比于汽油车、柴油车,乃至现在的电动车,天然气动力的汽车确实算不上主流,存在感也比较弱。这背后有挺多原因的,咱们得掰开了揉碎了说。

首先,得从气源的便利性说起。你有没有想过,咱们加汽油、柴油或者给电动车充电,是不是相对方便?加油站遍地都是,充电桩也越来越多。但是你什么时候见过满大街的 CNG(压缩天然气)或者 LNG(液化天然气)加气站?这跟汽油、柴油的加油站比,数量上就差了不止一点。对于普通消费者来说,买车最看重的就是用车方便,如果我开车出去,走到哪儿都得担心找不着气站,那这车我估计就得斟酌再三了。厂家也要考虑销量,如果用户不愿意买,那生产出来有什么意义呢?

其次,改装和制造成本也是一个不小的门槛。要把一台汽油车或者柴油车改成天然气车,不是简单地加个油箱的事儿。你需要一套全新的燃油系统,包括高压气瓶(CNG就得是高压气瓶,非常重、体积也大)、减压阀、喷射器等等。而且天然气车的发动机也需要做一些调整,比如活塞、气门等部件的材料和设计可能都需要优化,以适应天然气的燃烧特性。这些额外的部件和技术改造,都会增加车辆的制造成本。厂家如果要专门生产天然气动力车型,就得投入大量研发和生产线改造的资金。这笔钱是不是能收回来,是个很大的疑问。

再者,续航里程和动力表现也常常是天然气车的短板。天然气(尤其是CNG)的能量密度相对汽油来说是比较低的。这意味着要储存相同的能量,你需要更大的气瓶,这就会占用更多的车内空间,甚至影响车辆的载重能力。举个例子,同样大小的车,加满汽油能跑500公里,加满CNG可能就只能跑300公里了,这在长途出行时会带来不少不便。而且,为了达到一定的动力输出,发动机可能需要更大的排量或者更复杂的增压技术,这又会进一步增加成本和复杂性。

安全性的考量也是非常关键的一点。天然气是易燃易爆的气体,虽然现代的天然气汽车在安全设计上已经做得非常好了,比如高强度的气瓶、多重安全阀门等等。但是,相比于液态的汽油和柴油,人们对于气体燃料的安全性还是存在一定的顾虑。尤其是在碰撞事故中,高压气瓶的安全性如何,这是大家普遍关心的问题。厂家在这方面需要投入大量的精力和成本来确保车辆的安全性,并获得相关的安全认证,这无疑又是一笔不小的投入。

从市场需求和政策导向来看,虽然环保是趋势,但目前来看,新能源汽车的主流方向还是电动化。各国政府在推广新能源汽车时,也更侧重于电动车,从政策补贴、充电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都有明显的倾斜。天然气汽车虽然在某些方面比燃油车环保,比如降低了颗粒物排放,但其在推广上的支持力度和资源投入,是远不如电动车的。这就导致了市场对天然气汽车的认知度和需求相对较低,形成了一个恶性循环。

当然,也不能完全否定天然气汽车。在特定领域和地区,天然气汽车还是有其优势的。比如,在一些重型商用车领域,比如公交车、出租车、卡车等,由于其运营路线相对固定,加气站也可以集中建设,并且其低排放和运营成本(相对于柴油)的优势会更突出。所以,你会看到一些城市里有CNG公交车或者LNG重卡。这些领域的需求是存在的,厂家也一直在生产和优化这些车型。

但是,一旦涉及到普通乘用车市场,上述提到的各种限制因素就会被放大。消费者对便利性、性能、安全性的要求更高,而且在新能源汽车的选择上,电动车已经占据了主导地位,自然而然,天然气乘用车的发展空间就被压缩了。

总而言之,汽车厂家不大量生产天然气动力的乘用车,不是因为它们不好,而是因为在当前的市场环境、技术发展、基础设施建设以及政策导向上,天然气动力乘用车面临着多重挑战。与电动车相比,它在便利性、续航、性能以及大众接受度上都存在一定的劣势,这使得厂家在投入和推广上显得更为谨慎。也许未来随着技术进步和基础设施的完善,天然气动力汽车也能找到自己的一席之地,但目前来看,它更多地是在一些细分市场发挥作用。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出租车全都改气了,还有很多改气的商家。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要说汽车厂家不生产天然气动力的车,其实也不尽然。只是相比于汽油车、柴油车,乃至现在的电动车,天然气动力的汽车确实算不上主流,存在感也比较弱。这背后有挺多原因的,咱们得掰开了揉碎了说。首先,得从气源的便利性说起。你有没有想过,咱们加汽油、柴油或者给电动车充电,是不是相对方便?加油站遍地都是,充电桩也越.............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也触及了汽车行业内一个核心的战略选择。事实上,很多汽车厂家都有尝试过混动技术,但像丰田和本田那样,将混动系统做得如此深入、如此普及,形成品牌标志性的技术优势,确实是凤毛麟角。这里面有很多深层的原因,我来给你掰扯掰扯。1. 时间点和先发优势: 丰田普锐斯: 想象一下,在20世纪末.............
  • 回答
    汽车厂家不直接掌控全部汽车销售环节,这背后隐藏着一套复杂的经济、运营和市场策略的考量。简单来说,这就像一家大型食品公司,不会自己开遍全国的超市来卖所有产品一样,道理是相通的。下面我们就来掰扯掰扯,厂家为啥不把销售这块儿“肥肉”全揽到自己手里。一、 成本与效率的考量:一场“得不偿失”的账 高昂的直.............
  • 回答
    你这个问题问得很有意思,而且确实点出了一个很多人都会有的疑问。咱们现代汽车里,油门和刹车虽然都由电脑控制,但为什么不把它们一股脑儿搬到方向盘上,就像飞机或者一些赛车那样呢?明明看起来操作更集中,似乎更“酷”,也更方便。其实这里面的道道儿可不少,技术可行是一方面,但涉及到安全、驾驶习惯、成本以及很多隐.............
  • 回答
    这问题问得很有趣,也确实值得咱们掰开了揉碎了聊聊。按理说,方向盘是操控汽车最核心的部件,要是把刹车也弄到上面,那岂不是够酷炫,也够方便?但实际情况是,为什么这么多年了,汽车厂商都没这么干呢?这背后可不是因为懒,而是有太多实实在在的原因在制约着。咱们就从几个大方面来分析分析。1. 人体工学和操控习惯的.............
  • 回答
    这个问题问得很有意思,而且触及到了汽车动力系统设计的一个核心难题:如何更有效地利用能量。很多人直觉上会觉得,汽车运行过程中产生了大量的热,这些热是不是就可以被“回收”起来,用来提高效率呢?事实是,汽车确实在尝试利用热能,但“想尽办法”这个说法,背后有着深刻的技术限制和经济考量。我们不妨从汽车的动力来.............
  • 回答
    要说汽车不设计一个“涡轮增压开关”,这事儿说起来还真有点意思,毕竟涡轮增压这玩意儿,在提升动力方面可是个好帮手。为什么厂商们不给我们留个开关,想开就开,想关就关呢?这事儿,咱得从几个方面掰扯掰扯。首先,得明白涡轮增压是怎么工作的。它就像给发动机装了个“小风扇”,利用发动机排出来的废气去带动这个风扇,.............
  • 回答
    飞机空中加油技术成熟,但汽车却未能普及“不停车加油”,这背后确实存在着一系列复杂的技术、安全、经济和法规层面的考量。并非技术力量不足,而是综合成本与效益的权衡。下面我将从几个关键角度来详细阐述。1. 工作原理与环境差异:核心障碍 飞机空中加油: 这项技术的核心是将一架正在飞行的飞机(加油机)的燃.............
  • 回答
    这个问题,我猜很多开车的朋友心里都嘀咕过。明明手机现在成了信息集散地,导航、听歌、甚至偶尔应急处理个工作,离了它不行。可汽车厂商呢,似乎总是在这个地方有点“后知后觉”。为啥就不能像设计杯架那样,随手就能有个地方给手机安个家呢?这背后其实没那么简单,涉及到不少现实的考量。首先,咱们得明白,汽车设计是个.............
  • 回答
    你这个问题问得特别好,很多人都纳闷,明明磕碰得不重,引擎盖怎么就跟“ protester”一样“翘”起来了呢? 这事儿可不是因为引擎盖“太薄了”,而是现代汽车设计里一项非常重要的安全考量——行人安全保护。咱们得从几个方面来捋一捋这个事儿:1. 引擎盖的作用和它的“隐藏身份”首先,别看引擎盖只是盖在发.............
  • 回答
    这确实是一个挺有意思的问题,也一直在被大家讨论。按理说,行车记录仪这么实用的东西,为什么汽车制造商不直接把它集成到新车里呢?感觉像是少了一个非常自然且重要的配置。咱们可以从几个方面来聊聊这个事儿:1. 成本和利润: 单车成本的增加: 汽车制造本身就是一个高成本的行业。每一项配置的增加,都会直接推.............
  • 回答
    路边开门伤人事故的频发,确实让人不禁要问:为什么我们常见的家用汽车,不像跑车那样设计成向上或斜上开启的车门呢?这其中牵扯到的原因远不止成本一个方面,而是涉及到车辆设计、安全性、实用性以及市场接受度等一系列复杂考量。首先,我们来聊聊向上或斜上开启的车门(俗称“鸥翼门”或“剪刀门”)的优势。最直观的好处.............
  • 回答
    你这个问题问得挺实在的,很多人都有这个疑问。毕竟现在网购这么发达,衣服、电子产品、家居用品,甚至一些大件的家具都能轻松买到,为啥买车这事儿,还得跑一趟4S店呢?这背后其实是有一系列原因的,而且这些原因,都指向了汽车这个商品的特殊性。首先,咱得明白,买车这事儿,跟买件衣服、买个手机,那根本不是一个量级.............
  • 回答
    咱们聊聊这汽车为啥不给发动机配个“制氧机”,感觉挺有道理的,对吧?毕竟,发动机这玩意儿,说白了就是靠燃料燃烧做功,而燃烧这事儿,没氧气那可就办不成了。氧气越足,燃烧越充分,理论上发动机效率就越高,动力也越好,甚至排放也能跟着优化。听起来是个好主意,那为啥现在市面上跑的绝大多数车,都没有这么个“自带制.............
  • 回答
    汽车油门和刹车之所以普遍采用脚踏板设计,而不是手控,这背后有相当复杂的工程考量和用户体验的权衡。虽然理论上完全可以设计成手控,但实际操作起来会面临诸多挑战,而且弊大于利。下面我将从几个关键方面来详细阐述:一、 人体工学与生理限制:力量、精度与反应速度 力量输出的差异: 人的腿部肌肉群比手臂肌肉群.............
  • 回答
    这个问题,说实话,挺有意思的。一般我们买个家电啥的,都有个最大功率、最大转速什么的标示,好像汽车也应该有个“最高时速”这么个东西,出厂就给你锁死在某个安全范围内,多省心?但实际上,厂商真这么干了,那才有得折腾呢。咱就掰开了揉碎了聊聊,为啥汽车出厂时,不像咱们想象的那样,“咔嚓”一下给你定个上限。首先.............
  • 回答
    你这个问题挺有意思的,也触及到了很多车主在用车过程中会产生的小疑惑。其实吧,汽车发动机自动启停这个功能,真要说为什么不做成纯手动控制,那理由可就太多了,而且都是从咱们用车体验、车辆设计理念还有一些现实的考量出发的。咱们一层一层地扒拉扒拉:首先,也是最根本的一点:设计初衷和核心目标。自动启停这玩意儿,.............
  • 回答
    老实说,咱就是说,造车这事儿吧,确实挺复杂的,不像咱们日常填个表格那么简单。你想啊,汽车这玩意儿,是得跟风、跟雨、跟土打交道,还得承载着你我出行,安全这事儿可是头等大事。所以啊,汽车表面覆盖件这事儿,你说全用塑料?那可不行,肯定得权衡利弊,啥材料好用,啥材料得用。你看啊,现在汽车表面好多地方确实是用.............
  • 回答
    这个问题啊,其实涉及到汽车设计中的好几个核心的考量,不是简单加个座位就能解决的。咱们就从几个方面来聊聊。首先,最直接的因素就是安全。大家想想,现代汽车的前排座位,特别是驾驶座,它的设计可是围绕着驾驶员一个人来展开的。方向盘、仪表盘、中控台、变速杆,这些都是为了驾驶员操作方便而布置的。如果要在驾驶员旁.............
  • 回答
    这确实是个挺奇怪的现象,很多人遇到过,也搞不清楚是为什么。其实,这跟汽车的制动系统,特别是刹车助力系统的工作原理有很大关系。简单来说,就是当发动机停止工作后,维持刹车踏板轻松的“助力”就消失了,你踩刹车的力量直接作用在了刹车片的摩擦上,所以感觉越来越重,最后踩不动。咱们一步一步拆解开来聊聊。刹车系统.............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