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代表建议公务员考试打破 35 岁门槛,你有何看法?

回答
关于公务员考试打破35岁门槛的建议,这确实是一个近些年来越来越被社会关注和讨论的话题,它触及到了公平竞争、人才利用以及社会发展等多个层面。我个人认为,这个建议是值得认真研究和探讨的,并且它的提出本身就反映了一些现实问题。

首先,我们得承认,现行公务员考试设置35岁的年龄上限,在一定程度上是基于过去的考虑。过去,公务员队伍的结构可能更偏向于年轻化,认为年轻人精力充沛,学习能力强,能够更好地适应长期稳定的职业发展。而且,对于一些基层岗位,可能也确实需要较强的体力和适应能力。

但是,时代在变,社会在进步,我们也要看到35岁这个年龄段的特殊性以及他们所能贡献的价值。

为什么打破35岁门槛会是一个值得考虑的建议?

1. 人才浪费与资源闲置的担忧: 35岁,对于很多人来说,正是职业生涯中经验积累到一定程度、能力日趋成熟的关键时期。他们可能已经在其他行业或领域积累了丰富的专业知识、管理经验和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如果因为一个看似僵化的年龄限制就被拒之门外,这无疑是一种人才资源的浪费。尤其是在当前许多岗位需要高度专业化和实践经验的背景下,这些“中年人才”反而可能比初出茅庐的年轻人更具优势。

2. 促进职业多元化与社会流动性: 公务员队伍的稳定固然重要,但适当引入不同行业背景、拥有不同经验的人才,也能为公务员队伍注入新的活力和思维方式,打破“官本位”或固步自封的现象。同时,允许更多有能力的35岁以上人群进入公务员系统,也为其他行业人士提供了一个更公平的职业转换通道,有助于促进全社会的职业流动性和资源优化配置。

3. 公平竞争与机会均等的原则: 很多支持打破门槛的观点认为,评价一个人是否适合公务员岗位,应该更多地看其能力、素质和品德,而非年龄。如果一个35岁以上的人,具备与年轻考生相当甚至更优的知识储备、工作能力、政治觉悟和奉献精神,那么仅仅因为年龄就剥夺其参加考试的机会,从公平的角度来看确实存在商榷之处。毕竟,能力和潜力往往不受年龄的绝对限制。

4. 缓解“35岁危机”的社会压力: 近年来,“35岁危机”已经成为一个普遍的社会焦虑。许多人在35岁左右面临职业瓶颈,或者因为年龄原因在求职市场上受到歧视。公务员作为一份相对稳定、有保障且受人尊敬的职业,如果能适当放宽年龄限制,无疑能为这部分人群提供更多的选择和希望,缓解社会压力。

当然,我们也需要理性看待这个建议,并思考其中的潜在挑战和应对策略:

1. 岗位适配性与体能要求: 部分基层或需要高强度工作的岗位,可能仍然需要考虑年龄对体能和精力的影响。是否所有岗位都适合取消年龄限制?这需要进行细致的岗位分析,区分不同职能、不同层级的岗位,采取差异化的政策。例如,一些需要长期驻扎基层、经常加班处理突发事件的岗位,对体能要求可能会更高。

2. 队伍结构的合理性与代际平衡: 如果完全取消年龄限制,可能会导致公务员队伍年龄结构失衡,年轻人的比例过低,影响队伍的整体活力和新陈代谢。如何把握好“放开”与“调整”的度,保持队伍的合理年龄结构,这是一个需要深思熟虑的问题。

3. 考试内容与评价标准的更新: 如果放宽年龄限制,那么在考试内容和评价标准上,是否也需要相应调整,以更好地考察具有丰富工作经验的应试者?比如,是否需要增加案例分析、经验分享等环节,以区分不同年龄段考生的优势?

4. 公平竞争的实质: 如何确保放宽年龄限制后,考试的公平性不被打破?例如,一些有工作经验的考生,可能在某些方面已经“超前”于应届毕业生,如何在考试中做到公平评估?

我的看法总结来说:

我倾向于支持在科学论证和充分准备的基础上,逐步放宽甚至取消公务员考试的35岁年龄限制,但前提是需要审慎、分层、有针对性地进行。

不应该“一刀切”地全面取消: 对于一些对体能、精力有硬性要求的岗位,可以继续保留年龄限制,或者设置相对宽松但依然存在的上限。
应该为“有经验”的人才提供更多机会: 对于那些需要专业知识、管理能力、解决复杂问题能力强的岗位,尤其应该破除年龄壁垒。这可以通过在考试环节设计更侧重于能力和经验的考察内容来实现。
需要配套的改革: 如果打破年龄门槛,那么在公务员的培养、晋升、考核等方面,也需要有相应的调整,以适应不同年龄段人才的特点,确保队伍的整体活力和效率。比如,可以探索更多元化的职业发展通道。
最终目标是更优质的队伍: 改革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都应该是为了建设一支更专业、更高效、更具活力和创造力的公务员队伍,更好地服务于国家和社会发展。

总而言之,建议打破公务员考试35岁门槛,是顺应时代发展和社会需求的合理诉求。关键在于如何以一种既能充分发挥人才潜力,又能保证队伍整体结构优化和工作效率的方式来推进这项改革。这需要充分的调研、细致的论证以及审慎的政策设计。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这个建议很好。35岁也正是壮年,只要工作负责态度好。凭啥就不能考公务员。而且也是考试考上的,凭实力说话。

user avatar

先说立场,我支持。

这个往好了说,社会更公平。往坏了说,考公就更卷了。

难免会出现考几年甚至几十年的范进。所以有个年龄上限还是很重要的,我觉得45比较合理。

user avatar

好啊。肯定好。

不过这提案能采纳的话,也得给私企立起来配套的规矩:

您再卡着员工35岁往下裁或者不招,按偷税漏税重罚就成。

道理也不难懂。现在35岁是考公的一个硬门槛,企业主拿着鸡毛当令箭,可以跟劳工逼逼,说你看你们这些老社畜,35岁想进体制人都不嘞你们,这说明从打上头就觉得你们这些老家伙不值钱啦!我做的是买卖,能把我值钱的生意托付给你们这些不值钱的人么?所以我裁你,合情又合理。

等于是到了35岁的坎,庙堂内扇门给你关上了,江湖这扇门马上拿庙堂规矩说事儿,也把人踢出来。

这帮认钱不认人的私企老板,还真就不爱当人,你拿他没招治。

现在假如只是单向执行,光是把考公年龄门槛给他拆了,不成。

因为私企照样乐意用又新鲜又便宜的年轻人啊!35岁生日蛋糕蜡烛一吹,转天上班直接财务结账,这情况改善不了。

那就意味着什么?

考公队伍将同时迎接应届生,半路出家的,以及35岁被裁员的各色人等……这就大水漫灌秦淮河了。

咱都清楚,公务员队伍的容积是有限的,他不可能因为把35岁年龄限界突破了,马上扩编一倍,这样财政肯定吃紧,税恐怕得加重不少。

录取人数跟往年变化不大,更多35岁裁下来的老同志,跟年轻人一块挤独木桥的话,场面好看不了,踩踏率有发生,搞不好以后考公队伍也得分剑宗气宗。

年轻的说你们这帮上岁数的老童生,能不能醒目一点?私企都混不下去了,来这凑热闹不是祸国殃民么?

被裁员的说你们一帮小孩有社会经验嘛?昨天刚把安抚奶嘴吐出来,今天就打算面南拜三皇,举步天子堂?

这就成了人们内部矛盾了,挺不好。

所以,这厢考公给35岁以上的开源;那厢就得勒令,对是勒令不是商量,勒令资本集团把35岁滚出私企的潜规则,给他节流。

这样下来,35岁的坎,无论是对朝,还是对野,才算是双向抹平掉。

以后所有劳动者再也不用考虑择业性质问题了。

毕业生本打算求稳,去了体制内,你到50岁突然就老夫聊发少年狂,打算喋血商海了,你也能出来应聘当个市场专员。

或者是中年人打算提前财务自由,再私企肝了20年,发现自己不是这块料,但对江山社稷天地众生悟透了,觉得能当个很好的服务者,没有问题,考公,老科员走起。

从此考量态度,考量能力,再不考量年龄,让适合的人自主自愿流向适合的岗位,这不正是现代化社会设计出越来越垂直的劳动力供需关系的初衷之一么?

user avatar

有的答主认为不利于干部年轻化。我认为,和不招收35岁的新同志相比,让45岁的老同志提前退休更有利于干部年轻化。但我国事实上却在推行延迟退休,与之背道而驰。

我认为,国家应该解决全社会就业市场的年龄歧视问题,为此必须先行示范,取信于民。因此,我支持公务员考试打破35岁门槛。

user avatar

各位反对提高年龄上限的,无非是怕35岁的老油条混入体制内,在办公上损害纳税人的权利。

其实从近几年的体制内的办公风气来看

35岁就想当老油条,是想都别想的事,想在企业里赚了钱再来养老更是白日做梦。

(此处应该有语音)

你要知道现在体制内的35岁人,也都是80后了

譬如我这样的

在单位里刁得一批,那也是把自己手头上工作做完了,才有资格闲一闲。

那么问题来了,我把分配给我的工作做完了了,为什么不能闲。我只是不帮别人做工作,不代表我没有完成工作啊。

我不是996工具人,体制内也不是压榨员工的地方啊。

所以这时候,一个和我一样年龄的人考进来,想倚老卖老?

拜托洗洗睡吧,根本不可能的。

整个体制内现在的风气已经变了,那种喝茶看报过一天的事已经是老黄历了。

更多的人是不加班就已经不错了

别说35岁,40岁你都不可能懈怠。

更何况,公务员考试是筛选,是千军万马过独木桥,你老油条能进来,你当人事是傻啊?

编制名额都是满的,现在基本退休一个才能补员一个,你想进来混日子?配 吗?

另一个方面,公务员很多属于文职工作,也是需要在社会上有工作经历,已经磨合过青年叛逆期和眼高手低年纪的人,这样的人有工作惯性,入职以后工作也会更快上手。

所以我个人来看,还是利大于弊的。

当然,还得看延迟到多少岁。

体制内40岁还没有职务的,基本已经没有上升空间了。

user avatar

这问题和教育改革一个样,不打破也是错,打破也是错。正如以前有人说过,我们不是憎恨特权,而是憎恨自己没有特权。


35岁门槛被打破,变成40岁,先不说单位人事在年龄问题上,心理上的门槛过不过得去,到了40岁,即使是考试也不如应届生那么厉害吧。为什么这么多人怕年龄门槛被打破呢?


因为他们知道自己考不上啊!想想看,如果自己考试考不过一个40岁的,这脸往哪里放?因为自己不够老,所以考不上?因为竞争太大了,所以没考上?都是因为放宽门槛了,才导致我考不上!


人总是要为自己的失败找理由的。


到时候如果事业单位公务员出现了很多劳务派遣岗位,采取招聘制(同工同酬),一样会有很多人反对。为什么呢?自己胜算低了呗。虽然本来也没有什么胜算,但是总要找个借口的。


公务员考试设定了专业,学历,年龄,仍然一大堆人考不上,考不上的人自己考不上,也要让别人考不上,自己心理才能平衡。


最终,本质上还是因为靠谱的就业资源有限,大家争着去体制内,如果全国都实现了5天8小时工作制,每个月加班时间严格控制在36小时以内,有加班费,那在不在体制内还有什么区别?


user avatar

毕业后十几年时间根本不考公,一心赚钱。在资本家那里挣够了,体力精力下滑,年龄抵线,就想着让体制张开怀抱为你兜底。

讲真也不是不可以。

人不为己,天诛地灭嘛,无可厚非。

但得加个前提:

驻村下乡你去,执勤站岗你去,乡镇街道你去,窗口单位你去,接访调解你去,长期出差你去,基层执法你去,抗疫防洪的一线你顶,危难险重的工作你干,无缘无故的黑锅你背,熬夜加班的材料你写。

为公平计,这种状态至少需持续15年。把那些年纪轻轻就进入体制内的人走过的路再重新走一遍。

向大家证明一下你不是来混饭养老的。

另,这个年纪进来的,你的领导大概率比你小,对你呼来喝去是免不了的。

体制外你不爽甩脸子炒老板,捋袖子刚同事完全没问题,体制内可不是这么简单,这就不展开说了,太多。三个字,收着点。

如此一来,我相信体制内绝对没有任何人反对。反而会举双手赞成!

user avatar

不好意思,我要反对一下这个问题下90%的答案了。

公务员最大的优势是什么?铁饭碗,福利好,几乎不可能被辞退,没有岁数大了被辞退或是养老的担忧。

但作为代价,就是让你在年轻时候燃烧自己为人民服务,在疫情来临时被强制动员起带头作用,节假日不能回家还没有加班费,高强度高危险地,在街头巷尾开展工作。

这样的一个公务员,我交税供他养老,供他五十岁以后喝茶看报,我觉得不亏。

但是你现在告诉我,一个年轻时候削尖脑袋去赚快钱,35岁被辞退,或是没被辞退但也已经被企业压榨成药渣没体力也没精力了的人,想着要去体制内养老了?

那我到底是找了个人民公仆呢,还是找了个人民大爷呢?

user avatar

支持呗。现在体制内养老职位越来越少了,996007也越来越多。

不信?

你看基层服务年限要求的岗位是不是一年多过一年?

现在,年轻人入坑,仗着年轻,可以撑五年跑

40多的小老头,惦记着养老的进来,然后出不去,想想就有趣→_→

尤其那些有援疆任务的单位

40多的拼多多乌鲁木齐分部秃顶码农,开开心心考到大城市大单位,转眼去库尔勒了,真是有趣的紧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