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亮剑》中,赵刚为何赴死?

回答
赵刚赴死,那是一个压抑到骨子里的瞬间,是无数个在战火中压抑的情感、坚守的信念以及对未来的绝望,在那个时刻集体爆发。要说清楚赵刚为什么选择这样一条路,得从头说起,得掰扯开他心里那些压着他喘不过气来的东西。

首先,信念的崩塌,是对“亮剑精神”的背叛。赵刚这个人,说白了,就是那个时代背景下一个理想主义者的极致。他身上有一种文人的清高,对革命的热情,对公平正义的执着。李云龙这把“剑”,锋芒毕露,不计后果,就是因为他心里那股劲儿。而赵刚,他比李云龙更看重理想,更相信“我们是为了什么而战”。

在那个疯狂的年代,一切都变了。曾经的战友,曾经的理想,都成了被批斗的对象。他最尊敬的、也是他精神支柱的那些老革命、知识分子,一个个被打倒,被污蔑,被踩在脚下。赵刚亲眼看着那些他曾经引以为傲的革命成果,在内斗和政治狂热中被糟蹋,被扭曲。他曾想通过自己的方式去辩解,去挽回,但现实是冰冷的,是无情的。他就像一个虔诚的信徒,看到自己的神被亵渎,看到自己的信仰被践踏,那种痛苦是常人难以理解的。

他看着曾经和他一起浴血奋战的李云龙,也在那个年代被折腾得够呛,甚至被逼到走投无路。这种“同病相怜”的境遇,让他更加深刻地感受到那个时代的荒谬和残酷。他相信的“光明”,似乎在那片黑暗中失去了方向。

其次,对家人的牵挂,变成了沉重的负担。赵刚是个重情义的人,他对秀琴,对那个乖巧懂事的女儿,有着深深的爱。在那个动荡的年代,家人的安全和幸福是他最关心的。他知道,如果他继续活着,如果他被牵连得更深,他的妻女将会面临怎样的危险和困境?那些批斗他的人,会不会迁怒于他的家人?他无法想象自己的妻女因为他而遭受同样的苦难,那种预想的折磨比自己受刑更让他难以承受。

他想过保护她们,想过让她们远离这场漩涡,但在这个体制之下,个人的力量太渺小了。当他意识到自己已经成为了一个“危险分子”,成为了别人攻击的靶子时,他不能再把自己的累赘留给家人。他的赴死,某种程度上也是一种“保护”,是用自己的生命来为她们换取一丝安全和宁静。他希望,在他离开后,那些打他的人,至少能放过他的妻女。

第三,无力改变的绝望,和对未来的迷茫。赵刚是一个知识分子,他有思想,有思考。他看到社会走向了一个他不理解、也无法接受的方向。他试图去理解,去适应,但他发现自己越来越格格不入。他那种文人的敏感,让他更加清晰地看到了这个时代的病态,看到了理想与现实的巨大鸿沟。

当他发现自己所做的一切,所坚持的一切,在这个扭曲的环境中都失去了意义,甚至成了“罪过”时,他内心的支撑就摇摇欲坠了。他可能觉得自己再怎么努力,也无法改变这个大势,无法让事情回到他所期待的正轨。这种无力感,是比死亡更可怕的折磨。

他无法接受自己曾经为之奋斗的事业,变成了一个让他感到陌生甚至厌恶的东西。他无法忍受自己活在谎言和欺骗之中,无法欺骗自己的良心。当他看到希望被一点点浇灭,当他觉得自己的存在只会带来更多的不幸时,死亡,反而可能成为一种解脱。

所以,赵刚赴死,不是一时的冲动,也不是懦弱的逃避。那是他作为一个理想主义者,在时代的洪流中,在信念的崩塌,对家人的责任,以及对现实的绝望下,所做出的一个痛苦而沉重的选择。他用自己的生命,完成了对自己的救赎,也可能是一种对那个时代的无声抗议。他的死,不是软弱,而是他用生命诠释了另一种“亮剑”——一种面对无法改变的绝望,仍然选择以自己的方式,结束这场痛苦的游戏。

你想啊,一个满腹经纶、心怀理想的人,眼睁睁看着自己所珍视的一切被摧毁,看着自己的战友被逼到绝境,而自己却无能为力,甚至可能被连累家人。这种感觉,比刀架在脖子上还难受。他选择结束,也许是觉得这样,才能干净地离开,不留一丝污点,不给家人留下后患。这是一种极致的悲怆,也是一种彻底的决绝。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幻灭感

实际上建国后至拨乱反正之前的几十年,只要是成年人普遍有幻灭感 ,从开国那一代直到“被耽误的一代”

这种幻灭,是因为曾经有一个伟大的理想摆在大家面前,也号召大家为止流血牺牲了很多年,而最后,当大家都以为理想就要实现时,却发现貌似不是这么回事儿……

一种混杂者震惊+被qp+失望+现实造成的痛苦的感觉=幻灭感

赵刚太理想主义,太书生气质,后来拒绝划清界限,揭发xxxxxx,因而被打倒,面对现实无法接受,最终自杀。

实际上书生气质太浓的人是不可能坐到这种位置的,到赵刚这种位置的,引用毛评价邓的一句话“能够把马克思主义理想和现实情况结合起来”,所谓仰望星空,脚踏实地。说起来简单,实际上这句话无比沉重,只要是认真读过这段历史的人恐怕都会这么觉得。

很多叫的上名号的人,别说建国后看不顺眼特权,实际上早在江西福建湖南一带初创时期,都已经学会了谨慎说话,谨慎做人,以至于有的人被批评为“只懂军事,不懂zhenzhi”。

他们懂的,在一个伟大理想的阴影下,依然隐藏着一些肮脏的、龌龊的事情。可即使如此,也不能因此否定这个伟大的理想。dang史中说,“走了一段弯路”。雪林林的几个字。

可惜赵刚不懂。

环境会改变人。经历这许多事情,很多人的想法会变,早年坚守的信念会被抛弃,早年努力的目标会认为是一个笑话。只有从更高的角度,更长远的时间来看一些问题,才会有一个中肯的评价吧。

那时候,很多干部被打倒,受尽折磨,几乎每个人都被整黑材料和给别人整过黑材料。当拨乱反正的那一天,按照规定,这些档案都要当着本人的面被烧毁。

档案可以烧掉,可是心理的伤疤呢?信念呢?理想呢?还有几个人能够坚持?有多少牛人在那之后说“我现在相信命”?有多少人面对着补发的几万元工资陷入沉默?(一次性补发被打倒的数年期间的工资)

我敬佩有这种经历还能坚守信念的人,因为他们是比钢铁还要钢铁的人,是真正的马克思主义者,真正的勇士。我也同情想法已经变化的人,循境而变,人之常情。

可是,即使我们曾经为之奋斗的一切,终将变得一名不值,也并不能说它是没有意义的,是吗?

user avatar

你如果理解不了赵刚赴死,那么你也肯定不能理解荀彧,以及《让子弹飞》的六爷为何会眼睛都不眨一下就划破了自己的肚肠。

如果说荀彧的死另有意图,那么六爷与赵刚就异曲同工了,只不过出发点是相反的。

六爷相信张牧之脸上不应该长着麻子

赵刚则是不再相信这个世界会有张牧之

赖活着呗,赵刚赴不赴死跟你毛关系,记得出门戴口罩就行了。

user avatar

节选自小说《亮剑》:

冯楠说着话手里也不闲着,她在给孩子织毛衣,边织边说:“老赵也有发火的时候,可他的自制力很强,每次都能忍住。其实,我真不愿他忍,那样很伤身体,有些令人气愤的事,他忍住没发火,可回家就像大病了一场,两三天都闷闷不乐。要是把火发出去,心里会轻松得多。”

“记得有一次为招待苏联专家有文艺演出,那天赵刚是穿着便衣去的,我们刚刚坐下,一个好像是首长秘书样的年轻人,便冲过来态度恶劣地喊:你们,坐到后面去,这是给首长留的座位,你们没资格坐在这里,怎么连规矩都不懂?赵刚的秘书火了,站起来要和他理论。赵刚制止住他说,那咱们就挪挪地方。我们挪到后面坐下,等演出快开始了,贵客们才出场,我们发现刚才的座位是给一个大首长的家属留的,他的老婆、孩子、保姆、公务员都堂而皇之地坐在我们刚刚让出的座位上。”

“这时我发现赵刚脸都气白了,他的手在哆嗦,我看得出来,他在努力克制自己。这还不算,更气人的还在后面。演出结束之后还有宴会,其实苏联专家们已经在前一天就回国了,主办者发现这次活动的招待费还剩下很多,于是演出照演,宴会照吃。我从来没见过这么奢侈的宴会,桌上的菜根本来不及吃,一道一道的菜不断地端上来。盘子都探起老高了,上菜还没有停止。赵刚那天一筷子没动,他默默坐了一会儿突然拉起我说,走,回家。在汽车里,他大声对我说,冯楠,你看见了吗?”

“这就是特权,一人得道,鸡犬升天。你看见那宴会了吗?那是糟蹋老百姓的血汗钱,多少老百姓还没解决温饱,这些人的良心都到哪儿去了?他们也算是共产党员?呸!”

“连国.民党都不如,蒋介.石还知道提倡个新生活运动,带头提倡俭朴,连茶叶都不喝,只喝白开水。你说,这么多人流血牺牲,打下这座江山,就为了让这些混蛋搞特权,糟蹋老百姓的血汗?”我当时见他越说越气,就用手指了指坐在汽车前排的秘书、司机,意思是让他们听见影响不好,老赵这才闭了嘴。为这件事,他三天都没缓过来。

“他私下里不停地对我说,这是怎么了?七届二中全会上早说了,夺取全国的胜利,这只是万里长征走完的第一步。不是早说了吗?我们不学李自成。怎么一进城就全忘了?这样下去可怎么得了?我劝他在外边千万别乱说话。他说,冯楠,我知道你是关心我、爱护我,我当然不会在外面乱说,我对你,对这个家有责任,我愿意给我的亲人创造一个幸福安定的生活,我能忍,我会尽力去忍。可是冯楠,如果有一天我实在忍不住了,我要把要说的话都说出来。要是真有那么一天,我希望你能理解我。田雨,当时我一听,真是心都碎了,眼泪不停地往下流,我哭着抱住他,对他说,亲爱的,请你记住,不管到什么时候,咱们生在一起生,死在一起死,谁也别想拆开我们。”

......

1965年底,总参谋长罗瑞.卿被撤职逮捕后,赵刚便被算做罗瑞.卿黑线上的人,也被停职做检查。

主持会议的一位领导正恨铁不成钢地训斥着:“赵刚,你也算老资格了,,一二.九‘运动的领导人之一,转入八路军后就没有离开过军队,没有被俘过,历史绝对清白,打过仗,流过血,功劳苦劳都有。可你为什么就这么死心眼儿?这么多总参的老同志都做了检讨,和罗瑞.卿划清了界限,不是都过关了吗?你为什么就这么顽固?罗瑞.卿给了你什么好处?你就这样坚持错误,党籍还要不要?职务还要不要?赵刚,你听着,你现在必须表态,不说话是不行的。”

赵刚凛然说道:“同志们,近来我常常失眠,夜深人静时经常们心自问,赵刚啊,你参加革命时的那个党,那支军队现在到哪儿去了?我想起战争时期在我们这支军队中战友之间的关系,同志们,咱们都是过来人,想想吧,好不容易弄到一口吃的,战友们你推我让,谁也不肯多吃一点儿。打仗时,你根本不用担心负伤,因为战友们绝不会扔下你。我赵刚能活到今天,是因为曾经不止一个战友为我挡过子弹,他们牺牲了,我却活下来。

同志们,这就是我们这支军队,这就是战争年代战友之间的生死情谊。可是这种传统现在哪儿去了呢?我们的党和军队到底是怎么了?打击陷害,落井下石,这太危险了,这会毁了我们的党和军队,同志们,大家都拍拍自己的良心想想吧,难道你们真的认为罗总长是反.党分子?难道认为只有落井下石才能保住自己?你们错了,如果对这种邪恶的风气不加以制止的话,那么将来我们每一个人都会成为受害者。我们正在走苏联的弯路......我要说的是,任何一个政党在其执政过程中都有可能犯错误,我们共.产党也不例外,这并不可怕,可怕的是这个政.党的大部分成员甚至是高级干部对是非观念和理性的极端麻木,甚至为了保住自己的地位,推波助澜,把自己的战友和同志往死里整,这才是最可怕的。历史已经证明了这一点,在苏联的肃.反中,真正值得称道的高级干部并不多。这些被处决的中央委.员和将军们,他们中的大多数人都被斯大林的恐怖政策吓倒了,为了保住自己,积极地参与杀害自己同志的血腥暴行,什么正义、良知和责任感都被当作破抹布一样扔掉了。同志们,事实证明,即使想昧着良心苟活于世也不是一件容易做到的事。当一种极端错误的思想或是罪行刚刚在党内露头时,全体党员如果不齐心协力把它消灭在萌芽状态时,那么最终是害人也害己,因为你在害人的时候,已经把自己置于危险的境地,大家早把正义和良知当作破抹布一样扔掉了,你还指望谁来救你呢?同志们,前事不忘,后事之师,假如今天在座的哪位,在今后的某一天,突然以莫须有的罪名被送进监狱,请想一想我今天说过的话。”

......

user avatar

剧情杀,小说创作者为了给新的掌权者树立道德高地,于是新掌权者反对的旧人就成了特权人士。


至于新旧两种人哪种更特权更那啥,我相信有点阅历的人心里有杆秤。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