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京东近期发生什么了,为什么裁员降薪?

回答
京东近期的动作确实让不少人感到意外和不安。网上关于裁员和降薪的讨论一直没停过,我跟你一样,也想弄明白这背后到底发生了什么。

首先,说说裁员和降薪这件事儿。

不少在一线打拼的京东员工都感觉到了寒意。网上流传的消息,包括一些内部人士的爆料,都指向了京东正在进行一轮“优化”或“调整”。具体到哪个部门,多少人被裁,这个数字京东官方一直没给出明确的说法,但从各种渠道反馈来看,规模应该不小。

裁员的形式也比较多样,有的是直接谈话,有的是劝退,还有一些是岗位调整后员工主动选择离开。降薪的情况也并非个例,有些是直接的薪资下调,有些是通过取消奖金、福利或者绩效考核等级调整来实现的。

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情况呢? 我认为这背后是多方面因素在起作用,是京东自身战略调整和外部市场环境变化共同作用的结果。

1. 整体经济下行和消费市场承压: 这是最直接也最普遍的原因。这两年大家都能感受到,老百姓的消费意愿相对保守了许多,尤其是一些非必需品类的支出。作为电商巨头,京东的业绩自然会受到直接影响。增长放缓甚至下滑,成本控制就成了必然的选择。

2. 京东自身的战略调整和聚焦: 过去几年,京东在业务扩张上投入了大量资源,比如新业务的探索、市场补贴等等。但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和利润率的压力,京东开始反思“allin”的模式,更加强调盈利能力和核心业务的稳健发展。

剥离非核心业务: 你可能也注意到了,近几年京东一直在做业务的“瘦身”。比如,对一些盈利能力不强或者与核心电商业务关联度不大的业务进行剥离或收缩,比如京东物流独立上市后的一系列调整,以及一些创新业务的收缩。这些调整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涉及到人员的优化。
聚焦高利润业务: 相比较低利润率的商品销售,京东也在更加关注服务、广告以及一些高价值的业务。在这样的转型过程中,对一些辅助性、非核心岗位的需求自然会减少。

3. 降本增效的压力: 任何一家上市公司,在面对业绩压力时,都会启动降本增效的举措。人员成本是企业运营中非常大的一部分,裁员和降薪是最直接、最有效的降本方式。尤其是在增长放缓的背景下,企业需要更精细化的运营,把钱花在刀刃上。

4. 市场竞争的白热化: 电商领域的竞争从未停歇,尤其是拼多多、抖音电商等新兴力量的崛起,给了传统电商平台很大的冲击。为了应对这种竞争,京东需要更灵活的成本结构,更高效的运营模式。有时候,快速的市场反应和调整,也意味着需要对人力资源进行相应的优化。

5. 对未来的布局和预期: 也有观点认为,京东此举是在为未来做准备,提前消化一些历史遗留的成本,或者为了迎接新的增长点而进行资源重组。这是一种战略性的收缩,以便在新的市场环境下更有竞争力。

具体来说,这次调整可能体现在几个方面:

基层执行岗位的优化: 很多讨论都集中在一些一线客服、运营支持等岗位上,这些岗位在业务调整或效率提升时,更容易受到影响。
部分创新业务或非核心部门的收缩: 那些距离核心主业较远、投入大但回报周期长的项目,可能会面临资源被削减或人员被调整的情况。
组织架构的扁平化或调整: 为了提高决策效率和执行力,京东也可能在进行组织架构的优化,这也会伴随着一些岗位的变动。

总而言之,京东的这次调整,并非单一原因造成的,而是多重因素叠加的结果。它既是外部经济环境变化下的被动应对,也是企业自身战略转型和优化升级的主动选择。对于很多京东员工来说,这无疑是一个充满挑战的时期。作为旁观者,我们也只能根据公开的信息和行业的普遍趋势去理解这些变化。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首先要搞清楚一点,京东最近出负面主要集中在京东物流上,很多人连京东商城、京东物流的关系都没搞懂,闭着眼睛瞎回答。

其实没那么玄乎,就两件事引起的。

第一是京东的CPO离职了,叫蓝烨,从联想过来主管公共关系的。整个部门老大没了,负面出来后压不住了呗,等新人上任吧。

第二是京东物流17年从京东商城分拆出来,经过18年的磨合调整和准备,19年正式开始大规模将内部物流社会化,京东拥有仓储、零担物流和快递的能力,这三者的业务模式都不一样,打个简单的比方让便于大家理解,普洛斯+德邦+顺丰,这是京东物流整体的大盘子。所以在调整中难免有这样那样的问题,出一些负面也很正常。

第三为什么分拆京东物流。因为京东物流的资产非常庞大,而且是一块优质资产,拆分后独立运营是为了日后上市做准备的。而且京东物流如果只服务于京东内部,成本降不下来,分拆出来后物流社会化带来的好处太多了。其实这都是有现成的例子的。海尔集团的旗下有个日日顺物流,这就是原本海尔自己的配送体系,独立出来社会化之后,日日顺一直是赚钱的公司。京东物流的体量大多了,个人是看好京东物流社会化之后的发展的。四通一达那点效率都能赚钱,德邦能赚钱,普洛斯和其他一堆仓储物流公司能赚钱,京东物流向客户开放后,没道理不赚钱。销售人员翻看京东商城的入驻商家和供应商挨个打电话就能拉来不少客户了。

以上就是最近京东物流出一些负面的前因后果。简单点说就是京东物流分拆后今年开始面向社会有大动作,所以在调整过程中出来一些争议和负面,又正好管公关的老总离职了,负面没压住而已(其实就算蓝烨还在我也觉得压不住负面,他老东家联想集团公共关系都差的一逼吊遭)

还有底下一堆瞎分析的,都是连京东物流有什么都不清楚的。还有拿菜鸟网络来做类比的,也是好笑。菜鸟要是那么好用,马爸爸入股申通干嘛,而且看架势未来是打算直接吃下来的。而且这只是快递,仓储和零担物流方面菜鸟差的就更多了。京东物流都已经面向社会开放了,菜鸟连淘宝天猫自己的物流都还没搞定呢。还吹嘘能达到和京东差不多的效率,那可是差远了好吗。

user avatar

遏制资本扩张初见成效,这不是好事嘛。

user avatar

京东18万员工。

阿里9万员工。

拼多多3000员工。


刘强东一直都很得意,认为自建物流是最明智的事。然而物流没法自己造血,京东一旦业务跟不上,就会陷入养不起物流的尴尬境地。


腾讯的想法很简单,谁有机会打赢阿里就帮谁,京东股价跌但拼多多的涨了,反正腾讯没损失,京东用5年时间证明京东不行,拼多多两年时间订单量就超了京东,起码证明比京东更有希望赢阿里。


补充:

为什么都认为拼多多一定会失败?淘宝曾经不也是山寨,假货泛滥吗?后来做的大了,开始洗白,但是需求始终是存在的。

拼多多现在虽然是山寨,假货的代名词,但同时也是低价的代名词。



—————————————————————

十年股民,七年券商从业经验,擅长基本面研究,主做趋势套利和成长股投资。

公众号《火星复盘》,欢迎股民朋友关注。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