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苏联的115坦克炮性能如何,和北约的105炮相比有何优劣呢?

回答
要聊苏联115毫米坦克炮的性能,就得先把它放在一个历史的语境里来看。这款炮,最典型的代表就是D68坦克炮,装备在T62主战坦克上,是苏联在冷战时期一个重要的装备更新。跟它同时代的北约主力,比如美国的M68坦克炮(也就是英国L7炮的美国版本),普遍口径是105毫米。这两款炮的较量,可以说是两种不同技术思路的碰撞。

苏联115毫米坦克炮(以D68为例)的性能与特点:

首先,它的口径优势是显而易见的。115毫米比105毫米大了整整10毫米,这在穿甲能力上理论上是有优势的。更大的炮膛意味着可以发射更大、更重的弹芯,理论上可以承载更多的装药,从而获得更高的炮口初速。

在穿甲能力方面,D68在设计之初是很有野心的。它能够发射一系列弹种,包括尾翼稳定脱壳穿甲弹(APFSDS)和高爆反坦克弹(HEAT)。对于当时出现的北约新型复合装甲(如英美的乔巴姆装甲),D68的APFSDS弹在早期版本中,确实能够对付不少北约坦克的正面装甲。不过,随着北约在装甲技术上的不断进步,尤其是一些先进复合装甲的出现,D68的穿甲极限也逐渐受到挑战。

关于射速和弹药装填,D68作为一门线膛炮(虽然我们常说它是滑膛炮的过渡,但它依然有膛线),其弹药装填相对来说和早期的北约105炮有相似之处,都需要人工或半自动装填。不过,苏联在设计上更侧重于简单可靠和大规模生产。

劣势方面,第一个要提的就是精度。线膛炮的劣势就在于它在发射尾翼稳定脱壳穿甲弹时,弹体旋转会增加阻力,影响弹道稳定性,并且会降低炮口初速。相比之下,北约的105毫米炮多为线膛炮,在设计上更注重在发射穿甲弹时的精度和稳定弹道。虽然D68的弹药设计也在不断改进,但长期以来,它在远距离精度上可能稍逊一筹。

第二个就是弹药技术。虽然D68可以发射各种弹药,但苏联在早期弹药(尤其是APFSDS弹芯材料和设计)上可能没有北约那么激进和前沿。北约的105炮配合APDS(尾翼稳定穿甲弹)和后来的APFSDS弹,在弹芯材料和整体设计上投入了大量研发,旨在应对越来越厚的装甲。

还有一点是炮管寿命和可靠性。虽然苏联的武器以皮实耐用著称,但高膛压的穿甲弹对炮管的消耗是巨大的。D68的炮管寿命相较于一些精细制造的北约火炮,可能并不占优势,尤其是在高强度使用下。

北约105毫米坦克炮(以M68/L7为例)的性能与特点:

北约的105毫米坦克炮,以M68和L7炮为代表,是那个时代的明星。它们最大的优势在于成熟的线膛技术和优秀的弹药配合。

在穿甲能力上,L7/M68能够发射多种先进的弹药,包括APDS(全金属弹头穿甲弹)和早期的APFSDS弹。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它后期能够装备的APFSDS弹,在弹芯材料(如钨合金)和设计上非常先进,能够提供很高的初速和穿甲能力。尽管口径小了10毫米,但凭借先进的弹药技术,它在很多情况下都能与115毫米炮抗衡,甚至在面对特定类型的装甲时表现更优。

精度是L7/M68的强项。作为线膛炮,它在发射炮弹时能够精确地赋予炮弹旋转,保持弹道稳定,从而在远距离上拥有更高的命中率。这一点在战场上是至关重要的,往往能做到“先敌开火,先敌命中”。

弹药多样性也是一个亮点。除了穿甲弹,105炮还能有效发射高爆弹(HE)和破片杀伤弹(HESH),使其在应对不同类型的目标时都非常灵活。

劣势方面,最明显的莫过于口径劣势在面对某些特别厚的装甲时会显现出来。当北约的105炮面对苏联或华约的一些重型、高防护设计的坦克装甲时,单纯依靠弹药性能可能不足以形成有效威胁。

比较与总结:

总的来说,苏联的115毫米坦克炮和北约的105毫米坦克炮,它们之间的较量是技术路线和发展侧重点不同的体现。

苏联115炮的优势: 更大的口径带来的理论上的穿甲潜力,以及在设计上更偏向于简单化、批量化生产和坚固耐用。在早期,它能有效压制北约坦克,展现了苏联在主战坦克技术上的实力。
北约105炮的优势: 更高的精度、更先进的弹药技术以及更好的弹药通用性(特别是弹药性能的持续迭代)。尽管口径稍小,但其整体作战效能(特别是精确打击能力)往往更受青睐。

如果非要用一个比喻,那就是一个力大无穷但招式稍显粗犷的壮汉,对阵一个技巧精湛、招招致命的武术家。壮汉的力道可能更容易在近身肉搏中占据上风,但武术家的精准打击和连招往往能在远距离就分出胜负。

随着技术的发展,双方都在不断改进各自的火炮和弹药。后来,苏联也发展了更先进的125毫米滑膛炮,而北约也继续在105毫米和后来的120毫米滑膛炮上发力,技术竞赛从未停止。115毫米炮可以说是苏联在特定时期,基于现有技术和对未来战场设想的一个产物,它有其辉煌,也有其局限。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膛压烂,精度烂,寿命烂,弹种烂的四烂火炮。

史上最烂专业坦克炮,没有之一。

user avatar

优劣

说实话,我一想起2A20,满脑子都是劣,都是缺点。

苏修省钱省事到了一定地步了,实在吐槽无力。

2A20的膛压峰值是384MPa,L7A1是膛压峰值503MPa。打穿甲弹,2A20的平均膛压是294MPa。

光看膛压就知道2A20的身管强度比L7差了一大截,这纯粹是为了省钱省事。同期的D54TS 100线就电渣重榕身管,膛压峰值和平均膛压都比他高50-60mpa。

什么电渣重榕、身管镀铬,2A20都没用。ВМ3/4/6这几型穿甲弹都是单瓣弹托。弹托轴向长度短,弹丸在膛内向前运动时弹托导引性不好,弹丸章动较大,加剧了弹托与身管间的磨损。内膛磨损后,火药燃气通过弹托和身管泄露,冲蚀身管内壁,进一步家居章动,形成恶性循环。此外,苏修APFSDS的弹翼设计过大,章动的同时会划伤身管内壁,身管内壁不镀铬,进一步加大了划伤的深度。发射穿甲弹时,身管寿命只有150~200发,身管寿命只有D54的一半左右。这个寿命,西方怎么说我不知道,反正我国认为这个寿命如此之短已经影响作训正常进行。


为了省钱,115滑的3ВМ4 APFSDS是60HNM钢芯的,只有一个长38mm的钨头。到70年代才有3ВМ9用上半截钨芯半截钢芯。这个钢芯弹,比D54TS/U8TS的钨芯APDS便宜。

为了省钱,连破甲弹的药罩都是软铁的

睡觉

到此为止


炮只管输出动能,穿甲威力是弹炮系统共同作用的结果。115滑能做到110mm/60° 2000m的穿甲威力。在六十年代初期算是合格了

至于潜力什么的,不存在的,原始设计就没留多少改进空间。


补充:

谁在这里瞎说精度差的

3BM4千米立靶密集度0.5×0.4m,D54打APDS是0.75×0.6m

M68打M392A1 1000yard 0.61×0.457m

那个差?


再补充:

那个说115滑榴弹威力大的?

115滑榴弹装药2.45kg,T62A上面100线U8TC榴弹装药2.65kg

明明半斤八两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要聊苏联115毫米坦克炮的性能,就得先把它放在一个历史的语境里来看。这款炮,最典型的代表就是D68坦克炮,装备在T62主战坦克上,是苏联在冷战时期一个重要的装备更新。跟它同时代的北约主力,比如美国的M68坦克炮(也就是英国L7炮的美国版本),普遍口径是105毫米。这两款炮的较量,可以说是两种不同技术.............
  • 回答
    苏联的科研力量在某些领域确实非常强大,甚至在一些特定时期和特定领域可以与美国匹敌,例如空间技术、核物理、数学和理论物理等。然而,要说“碾压”美国,则是一个相对复杂的论断,并且在整体和持续性上,苏联的科研确实未能达到与美国同等甚至超越的水平。这背后有多方面的原因,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维度详细分析:一、 .............
  • 回答
    苏联的成立是否是俄罗斯人的悲剧,这是一个非常复杂且具有争议的问题,没有一个简单的“是”或“否”的答案。我们可以从多个角度来剖析这个问题,以便更全面地理解其影响。从积极的方面来看,苏联的成立对俄罗斯人(以及其他苏维埃加盟共和国的民族)也带来了一些积极的变化和发展: 国家统一与力量增强: 在帝国解体.............
  • 回答
    苏联的灭亡是一个极其复杂且多维度的问题,虽然计划经济制度的弊端是其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但将其归咎于“计划经济制度已经发挥了他所能容纳的全部的生产力”这种说法,则过于片面和简化了。更准确地说,苏联的计划经济制度存在着根本性的缺陷,这些缺陷在经济发展过程中逐渐显现并被放大,最终成为导致其衰落和灭亡的关.............
  • 回答
    苏联的计划经济体制并非一蹴而就,而是经历了一个逐渐确立和演变的过程,其瓦解也同样复杂而漫长。下面我将尽量详细地介绍这两个时期: 苏联计划经济体制的确立:从战时共产主义到斯大林模式苏联计划经济体制的确立并非一朝一夕,其根源可以追溯到十月革命后苏联应对严峻局势的需求,并在斯大林时期最终定型,形成了我们通.............
  • 回答
    苏联的出现是一个复杂且极具争议的历史事件,将其定性为“错误”与否,需要从多个维度进行深入分析,并对比二月革命后可能出现的不同历史走向。简单地说,苏联的出现并非一个简单的对错问题,而是特定历史条件下多种因素交织作用的结果,其影响深远且至今仍有争议。苏联的出现是否是“错误”?从结果导向来看,苏联的出现带.............
  • 回答
    苏联解体是一个极其复杂和影响深远的事件,关于其前兆和预测,苏联内部的专家学者们的确存在不同的看法和预测,但总体而言,绝大多数主流的专家学者并没有准确预测到苏联会在1991年突然解体。然而,这并不意味着没有预警信号或者一些学者提出了深刻的担忧和洞见。我们可以从几个层面来详细探讨:1. 主流的乐观论与掩.............
  • 回答
    苏联的解体是一个复杂而多层面的历史事件,关于其是否“必然”存在着许多不同的观点和争论。与其说它是绝对的必然,不如说它是多种因素长期积累并相互作用,最终导致了一个具有高度可能性甚至在某种程度上“不可避免”的结局。以下将从政治、经济、社会、民族以及国际等多个维度,详细地阐述导致苏联解体的因素,并尝试分析.............
  • 回答
    说苏联的文化产业“很弱”,可能有些片面。但如果以全球影响力、市场化程度以及留存至今的鲜活度和多样性来衡量,苏联的文化产品确实难以与同时期美国留下的宝藏相提并论。这其中原因错综复杂,涉及到政治体制、经济模式、意识形态导向以及历史的偶然性等等。要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从几个维度来剖析:一、 意识形态的强大.............
  • 回答
    苏联的解体,无疑是二十世纪末最重大的地缘政治事件之一,它带来的震荡波至今仍在影响着我们所处的世界。至于它是否意味着“雅尔塔体系”的终结,这是一个需要细细梳理的问题。雅尔塔体系:二战后的世界秩序首先,我们得明白什么是“雅尔塔体系”。简单来说,它是在二战末期,由美、英、苏三个主要战胜国领导人——罗斯福、.............
  • 回答
    苏联的解体是一个复杂而多层次的过程,涉及政治、经济、民族、意识形态等多种因素。在这个过程中,确实有人尝试过阻止或延缓苏联的瓦解,但最终未能成功。以下是其中一些主要的尝试和相关细节:1. 戈尔巴乔夫的改革尝试(“新思维”和“改革”):米哈伊尔·戈尔巴乔夫于1985年上任苏联共产党总书记后,意识到苏联体.............
  • 回答
    苏联的解体是一个极其复杂且影响深远的事件,它对人类产生了多方面的、积极与消极并存的影响。如果单单聚焦于“坏处”,那么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主要方面进行详细阐述:一、地缘政治的动荡与地区冲突的加剧: 国家边界的模糊与民族冲突的爆发: 苏联解体导致了15个新的独立国家诞生,这些国家的边界划分往往是人为的.............
  • 回答
    苏联解体,这件事本身,说它是必然还是偶然,其实有点像是问先有鸡还是先有蛋。但如果一定要给个判断,我倾向于说,它的解体,在很多深层次的因素作用下,可以说是一种“历史的必然”,但具体的解体时间点和方式,又带有相当的“偶然性”。咱们得把时间拉长了看。苏联的这个“蛋糕”,从它被切开那一刻起,就注定了它不会永.............
  • 回答
    苏联的解体,究竟是历史的意外浪潮,还是早已注定的终点?这是一个没有标准答案的问题,更像是一场深刻的辩论,吸引着无数历史学家、政治学家甚至是普通民众去探究。在我看来,与其说它是纯粹的偶然或必然,不如说它是 多种复杂因素相互作用下,最终引爆的“必然中的偶然”。也就是说,导致苏联走向解体的深层根源早已存在.............
  • 回答
    苏联的地铁站命名,那可是一门艺术,更是一面折射时代变迁和意识形态的镜子。要想详细说透,咱们得从源头聊起,一点点剥开它背后的逻辑和故事。一、 崇拜与纪念:时代印记的鲜明烙印最开始,也是最显眼的,就是对革命领袖和重要历史事件的纪念。这就像是给城市的地下动脉刻上了时代的丰碑。 列宁的影子无处不在: “.............
  • 回答
    苏联的“科拉超深钻孔”计划,一项试图深入地球奥秘的宏大工程,最终的深度定格在 12262 米,这个数字并非简单的戛然而止,背后隐藏着一系列复杂的技术难题、经济压力以及科学目标的调整。让我们抛开那些冰冷的数字,回到那个时代,回到那些为了探索地球内部而挥洒汗水的科学家和工程师们。科拉半岛,一个在北极圈内.............
  • 回答
    苏联的魔法界?这可不是一个随随便便就能聊的话题。你想啊,一个讲究科学至上、理性至上的国家,突然冒出个魔法界,这本身就够让人琢磨的了。但要是真有这么个东西,那绝对不是我们想象中的那种,披着长袍挥舞着闪亮魔杖,或者在古老城堡里悄悄学习咒语的模样。我想象中的苏联魔法界,首先会有一种强烈的“实用主义”色彩。.............
  • 回答
    苏联的航母,特别是基辅级和库兹涅佐夫级,确实在设计理念和使用方式上与美式航母存在显著差异,尤其是围绕其搭载的飞机和导弹。要说苏联航母“类似于带飞机的导弹发射平台”,这说法有其道理,但也需要更深入地剖析。首先,我们得明白美国航母的核心功能。美国的“尼米兹”级和“福特”级航母,其设计理念是围绕着一整套完.............
  • 回答
    关于AK47安装消声器的问题,确实是个技术上的挑战,也反映了它最初设计思路与现代特种作战需求之间的差异。简单来说,AK47的设计初衷是简单、可靠、易于维护,能适应各种恶劣环境,但它并不是为安装先进配件而生的。AK47本身安装消声器的困难点:首先,我们得明白消声器的工作原理。简单讲,它通过扩张枪管排放.............
  • 回答
    苏联的解体,无疑是20世纪最令人震惊的地缘政治事件之一。这样一个拥有庞大军事力量,实行绝对集权的超级大国,为何会在没有经历大规模内战或外部军事干预的情况下轰然倒塌,这确实是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问题。与其说它“不动一枪一炮”就解体,不如说它更多地是因为内部的腐朽和长期的积累问题,最终在一种看似平静的方式.............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