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中东地区文明是否领先过世界?

回答
要说中东地区文明是否“领先”过世界,这是一个非常有趣且复杂的问题,因为“领先”本身就是一个相对的概念,而且文明的发展并非线性,总有此消彼长、相互影响的过程。不过,如果我们以历史的眼光审视,在中东地区悠久的历史长河中,有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其文明的多个维度确实走在了当时世界的前列,甚至可以称得上是引领者。

为了更清晰地说明这一点,我们不妨从几个关键的文明成就和时期来详细探讨:

一、文明的摇篮:从农业革命到城市国家的崛起

中东地区,特别是美索不达米亚(两河流域,今天的伊拉克)和埃及,是人类历史上最早的文明发源地之一,甚至是“文明的摇篮”。这一点在考古学上得到了充分的证实。

农业的起源与发展: 大约在公元前一万年左右,新月沃地(Fertile Crescent)的人类就开始了定居农业。他们驯化了包括小麦、大麦、豆类、羊、牛等在内的多种重要作物和牲畜,这不仅为人类提供了稳定的食物来源,也催生了人口增长和社会的复杂化。这种农业革命的发生,远早于世界其他地区。
文字的发明与传播: 在美索不达米亚,苏美尔人大约在公元前3500年发明了楔形文字(Cuneiform)。这是人类最早的文字系统之一,最初用于记录经济活动,但很快发展到文学、法律、历史等领域。在埃及,也几乎同时期发展出了象形文字(Hieroglyphs)。文字的出现,是人类文明进入理性时代的关键一步,它使得知识的积累、传播和传承成为可能,极大地推动了社会管理和文化发展。
城市的诞生与国家雏形: 随着农业的发展和人口的聚集,人类开始建造规模化的城市,例如苏美尔的乌鲁克、乌尔。这些城市拥有复杂的社会结构、分工、神庙、宫殿,甚至出现了最早的政治组织和法律体系,如汉谟拉比法典。这种城市文明的出现,标志着人类社会从部落走向了更高级的组织形式——城邦,乃至早期国家。

在这一时期,无论是农业技术、文字系统、城市规划、法律制度,还是社会组织形式,中东地区都无疑是走在世界最前沿的。

二、古代帝国时代的辉煌:亚述、巴比伦、波斯与埃及

到了公元前一千年,中东地区涌现出一系列强大的帝国,它们在政治、军事、经济、文化等多个方面都展现出卓越的成就。

军事与帝国治理: 亚述帝国以其高效的军事组织和征服能力闻名,建立了庞大的帝国,并发展了先进的攻城技术和军事管理体系。后来的巴比伦帝国,特别是新巴比伦时期,其统治者尼布甲尼撒二世修建了宏伟的空中花园(被认为是古代世界七大奇迹之一),并对城市进行规划和建设。
科学与技术: 巴比伦人对天文学有着深入的研究,他们观测星象,制定了精确的历法,并发展了占星学。数学方面,他们使用了60进制,这对我们今天的时间和角度划分仍然有影响。波斯帝国则以其宽容的统治政策、完善的驿站系统(“御道”)和对不同文化的尊重而著称,促进了贸易和文化的交流。
哲学与宗教: 在波斯,琐罗亚斯德教(Zoroastrianism)提出了早期的二元论哲学和善恶观,对后来的犹太教、基督教和伊斯兰教产生了深远影响。犹太教在这一时期也逐渐成型,其一神论的思想对世界宗教格局影响巨大。

这些帝国不仅构建了巨大的政治疆域,更在技术、管理、知识体系等层面奠定了基础,并与地中海世界、印度等地区建立了广泛的联系,知识和技术的传播也由此展开。

三、伊斯兰黄金时代:知识的集大成者与创新者

如果说中东地区在哪一个时期最能称得上“领先世界”,那么伊斯兰黄金时代(大约公元8世纪到13世纪)绝对是不可忽视的巅峰。当欧洲正经历黑暗时代时,中东地区却是一个充满活力、知识繁荣的中心。

知识的保存与传承: 阿拔斯王朝的学者们积极翻译和保存了大量的希腊、罗马、波斯、印度等地的古典文献,特别是亚里士多德、柏拉图、盖伦等人的著作。没有这些翻译工作,许多重要的古代知识可能就此失传。
科学与数学的突破:
天文学: 穆罕默德·伊本·穆萨·花剌子米(AlKhwarizmi)是代数学的奠基人之一,他的著作《代数学》引入了“代数”(algebra)一词,并发展了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方法。他还引入了印度数字系统(包括零)到阿拉伯世界,并经过欧洲传播到世界各地,我们今天使用的阿拉伯数字正是源于此。
医学: 伊本·西那(Avicenna)的《医典》(The Canon of Medicine)是西方中世纪最重要的医学著作之一,被广泛应用于欧洲医学院,影响了西方医学近六个世纪。拉齐(Rhazes)则在麻疹和天花等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方面做出了重要贡献,并强调实验在医学中的作用。
光学: 伊本·海赛姆(Alhazen)在光学领域取得了突破性成就,他通过实验证明了光线是从物体进入眼睛,而不是从眼睛发出,这颠覆了古代光学理论,并影响了欧洲的望远镜发展。
化学与炼金术: 许多现代化学的基本实验技术,如蒸馏、结晶等,都起源于或在这一时期得到了发展。
地图学与地理学: 史学家和地理学家如伊德里西(AlIdrisi)绘制了精密的地图,记录了当时已知的世界,极大地推动了地理知识的普及。
哲学与思想: 穆斯林哲学家如法拉比(AlFarabi)、伊本·西那、伊本·鲁世德(Averroes)深入研究亚里士多德哲学,并对其进行了发展和阐释,这些思想后来对欧洲的经院哲学产生了巨大影响。
艺术与建筑: 伊斯兰艺术和建筑以其精美的几何图案、书法和装饰著称,例如清真寺、宫殿和庭院的设计,在装饰艺术和空间布局上都独具匠心,影响了周边地区的建筑风格。

在伊斯兰黄金时代,中东地区在科学、医学、数学、哲学、地理学、艺术等多个领域都展现出了世界级的原创性和集成能力,其对知识的贡献和普及,直接促进了欧洲文艺复兴的到来。可以说,当时的世界学术和知识中心,毫无疑问地位于中东。

四、历史的起伏与文明的演变

当然,我们也必须承认,文明的发展并非一成不变,总有兴衰起伏。随着蒙古入侵、奥斯曼帝国崛起及其后来的衰落,以及欧洲地理大发现和工业革命的到来,世界文明的中心逐渐转移。

蒙古入侵的冲击: 13世纪,蒙古人的西征对中东地区的许多城市和知识中心造成了毁灭性的打击,许多文献被毁,人才流散,对伊斯兰黄金时代的延续造成了重大影响。
奥斯曼帝国的统治: 奥斯曼帝国虽然是一个强大的军事和政治实体,但在科学技术和知识创新方面,相较于其前代和同时期的欧洲,并没有达到同等的领先水平。
欧洲的崛起: 随着文艺复兴、宗教改革、科学革命和工业革命的推进,欧洲在科学技术、经济和军事上取得了飞跃式的发展,逐渐成为新的世界文明中心。

总结:

回答“中东地区文明是否领先过世界?”这个问题,答案是肯定的,而且是在多个重要的历史时期和多个关键的文明维度上领先过世界,特别是在早期文明的起源以及伊斯兰黄金时代,其贡献和影响力是划时代的。

中东地区不仅是人类最早的文明发祥地之一,孕育了农业、文字、城市等基础文明要素,更在后来的历史中,通过帝国的统治和伊斯兰文明的辉煌,成为了知识的集大成者、创新者和传播者。即便是在后来世界格局发生变化之后,其历史上的辉煌成就也依然是人类文明宝库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理解这段历史,有助于我们更全面地认识人类文明的多元性和发展的复杂性。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有一个违反直觉的事实是,西方的大航海其实是被中东世界逼出来的。在整个东西方的商贸活动中,西欧世界一直扮演的是被层层盘剥角色,十字军东征时期,西方尚能通过宗教整合的力量,在地中海东岸拿下几个贸易线上的桥头堡。狮心王接受军事上的失败,和萨拉丁和解的关键条件,就是要求拥有自由前往圣地的朝圣(贸易)权,后来的奥斯曼帝国(还有东地中海的城邦势力)垄断了贸易通道,延续了几百年,西方才不得不重新拿出祖上维京人的特长——造船和劫掠,跑到美洲找印度去了。

经常有朋友把中东现在的状态理所当然地看作是自古如此,其实欧洲中世纪的法兰克人才是普遍好战的蛮族文盲,而那时的中东是文明世界,甚至在文艺复兴时,人们四处寻找的古希腊时期作品,很多还是从伊斯兰存本翻译过来的。

归根到底都是穷出来的,穷则思变。

user avatar

在罗马帝国之后文艺复兴之前的中世纪时期,中东地区阿拉伯文明的文化、艺术、科学和工程技术一直处于世界领先水平,甚至可说是后来欧洲文明的导师。由于穆罕默德和历代哈里发都奉行较开明的文化政策,使得以伊斯兰教和阿拉伯语这两个将不同民族文化混成在一起的纽带为基础的阿拉伯文化得以高度发展。

文学

除了自身的文学成就以外,在整理、翻译和改编古典著作方面,阿拉伯人也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九世纪初,阿拔斯王朝的哈里发为给伊斯兰神学寻找“理论支持”竭力鼓励并组织对希腊古典哲学的大规模翻译活动。

“智慧之城”巴格达拥有一大批专门的翻译人才。据说,翻译的稿酬以与译著重量相等的黄金来支付。柏拉图、亚里士多德、欧几里得、托勒密、盖伦、希波克拉底等大批希腊人、印度人和波斯人的哲学、科学和医学名著的译本经过整理、注释之后,相继问世。

这一人类翻译史上的伟大工程,使得人类古典文明的辉煌成果得以延续至中世纪,又为阿拉伯文化的发展奠定了较为坚实的基础。

在经历了神权统治的中世纪之后,欧洲文艺复兴时期,古希腊的著作在意大利与西欧等地并不多见,只得依靠从希腊半岛向西迁徙的人们携带的希腊罗马著作以及这些阿拉伯文的译本才得以了解先人的思想,继而开始西欧的文艺复兴。

哲学

在融合伊斯兰教“天启”与希腊“贤哲探求”精神的事业中,阿拉伯帝国涌现出一批哲学家。阿拉伯第一位哲学家肯迪(一译「金迪」,801年-873年)、倡导原始精神的法拉比(Al-Farabi,870年-950年)、完成融合希腊哲学与伊斯兰教神学的巨匠伊本·西拿(980年-1037年)和独树“双重真理”学说的伊本·鲁德(1126年-1198年)等,对中世纪和后来人类哲学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艺术

阿拉伯世界对于艺术美有独特的追求。由于伊斯兰教反对偶像崇拜,阿拉伯艺术作品中缺少对人物和动物造型的塑造。艺术家们的才思智慧都集中在书法艺术、几何图案和巧妙别致的构思中,具有明显的抽象法和形式化的特征。

天文

阿拉伯人的天文学在宗教、生产和航海贸易的需求下得以高度发展。阿拉伯人在巴格达、大马士革、开罗、科尔多瓦等地建有当时世界一流的天文台,并研制了相当精密的天文观测仪器。以花剌子密白塔尼马吉里等为代表的阿拉伯天文学家们所取得的成就,代表着当时人类天文学的最高水平。现代许多行星的命名和天文学术语都源自阿拉伯人。他们连续的天文观测,为文艺复兴时期的欧洲天文学家提供了约900年的记录资料。

地理

辽阔的阿拉伯帝国培养了一批地理学家。花剌子密所著的《地形志》、伊本·胡尔达兹贝的《各地知识的最佳分类》、雅各特的《地名辞典》等,都是后人认识当时中亚、西亚、北非等地理概貌的经典文献。14世纪,伊本·白图泰历时30年,行程12万公里,东到中国、西至格拉纳达、北达钦察汗国萨莱、南抵西非马里的广大区域内,都留下了他的身影。他留下了长篇游记《在美好国家旅行者的欢乐》,同时具有很大的史学价值。

数学

阿拉伯人在数学上也取得了很高的成就,突出体现在对印度数字符号体系的改造与推广,它不仅方便了阿拉伯人的日常生活,也导致了人类计算领域的一场革命。另外,来自花剌子模的波斯人花剌子密用印度数字(也就是我们现在所称的阿拉伯数字)编写了《积分和方程计算法》一书,系统阐述了最早的三角函数表,并首次将代数理论发展成为独立的学科。欧麦尔·海雅木和艾卜·瓦法在方程计算理论上也颇有造诣。

化学

阿拉伯人在研究化学等自然科学中,采用客观实验的方法。这是当时一个决定性的改革。在化学方面,阿拉伯人也做出了杰出贡献。他们在巴比伦、古埃及、古希腊的传统和实践的基础之上,增添了印度和中国的化学知识,并且花费大量的时间与精力,寻找点金石和研究炼丹术。根据他们的记录表明,他们已发展起了尖端的实验技术,能够制造各种药物,生产苏打、明矾、硫酸铁等各类用于工业生产(特别是纺织业)的化学制剂。由于化学的进步,阿拉伯人很早就改良了化妆品、香水、肥皂的制造工艺,后来在十字军东征,香水和肥皂一起传入欧洲。

阿拉伯炼金术的开创者是查比尔·伊本·哈彦,他比早期的希腊和埃及的炼金术师更能够认识而且陈述实验的重要性,在化学的理论和实践方面,他都有了显著的提高。查比尔在其论文中科学地叙述了化学上的两种主要操作:锻烧和还原。还改良了蒸馏、升华、熔化、结晶等手段。这对后来阿拉伯,乃至欧洲都有着很大影响。

物理

阿拉伯学者对物理学的贡献也非常大。他们制作了许多精确的仪器,测量物质密度和大气层引力。

伊本·海赛姆(965年—1038年)是伟大的物理学家和阿拉伯光学之父,他研究光的反射和折射,说明光在同物质中是在一条直线上传播的,著作《论光学》,奠定了光学的基础。

艾尔·加扎里(1150年——1220年)被认为是现代工程之父,这名阿拉伯学者发明了编程机器人和50件其他机械器件,例如连接真空管的水曲柄和水泵。他发明过古代抽水机,大象时钟等,还发明过专为教徒的时钟,每过一小时下面的机器乐队演奏一次,每过半小时上面的10纵门依次打开。上面还有12黄道十二宫圆盘,依次转动,依靠水利驱动。



摘自:维基百科:阿拉伯帝国 zh.wikipedia.org/wiki/%

user avatar

了解一下青铜之路。

了解了你就会知道,为什么中国考古学家会说,“东亚大陆就像个井底,但因为这个井比较大,所以我们时长会有一种遨游的感觉。” 如果你穷,就买本许宏的《东亚青铜潮》。如果你有钱,买一套李零老师的《波斯笔记》。当然,你如果不知道李零是谁,那当我没说。连中国都没了解,了解世界对于你超纲了。

user avatar

题主的态度还是比较诚恳,应该不是钓鱼问题,或许是对于历史的认知学习比较碎片化,我也不知道“塞尔柱帝国击败拜占庭之后短短几十年间中东算是真正压过了东西方”的结论是如何得出来的,但凡翻过一本世界通史,比较连贯地了解一下世界历史,都知道不是这么一回事。

西方人最引以为豪的古希腊文明一般都被认为是中东文明的次生文明,看很多人介绍亚述、波斯等,怎么能不介绍阿卡德帝国呢(公元前2335年-公元前2193年)?

在当时,欧洲文明唯一能打的就是克里特文明(米诺斯文明),而且克里特深受古埃及和小亚细亚文明影响,(米诺斯文明使用的线性文字A如今仍未被破解,很多学者认为克里特岛上的居民是中东地区的移民)这么一个小岛国,在统一米索不达米亚平原的帝国面前,是不值一提的。

至于古埃及,早在约公元前3150年前也完成统一了。

阿卡德帝国很多时候被称为人类历史第一个帝国,但是帝国含义太广了,如果阿卡德算帝国的话,古埃及应该也要算。其后亚述人也建立横跨亚非的亚述帝国,波斯人也建立人类历史上第一个横跨三大洲的大帝国,虽然你看希腊人写的历史可能会产生看不起波斯人的心理,或许波斯人的文化水平比不上希腊人,但他统治下的阿拉米亚人、埃及人等文化水平可不比希腊人低。亚历山大大帝也只不过站在前人的肩膀上了,按关毛的话说,就是接波斯帝国的盘结果还没接稳。别说亚历山大帝国是欧洲国家,人家定都巴比伦,上面提到的塞琉古是亚历山大帝国分裂的产物)

而阿卡德帝国建立的时候,中国连夏朝都还没建立(约前2070~前1600),而且夏朝还没通过考古证实是否真实存在,而阿卡德帝国、古埃及是被考古实锤了。这难道还不压过东西方吗?

中东是人类文明的摇篮,中国有四大文明古国的说法,中东地区就占了2个了。这种说法并未完全正确,但是美索不达米亚、埃及尼罗河流域、印度河流域、中国的黄河、长江流域确实通过发达的农业孕育了当地的原生文明,而且这些文明出现的时间都非常早。特别是两河流域的苏美尔人,他们创造人类历史上最早的文明。

古希腊文明深受中东文明影响,最典型的就是希腊字母是由腓尼基(在今黎巴嫩一带)字母改造而成的,其实如今现存于世的几乎所有字母都可以追溯到腓尼基字母,而腓尼基字母也是依据古埃及的图画文字制定。

在文化上,中东对欧洲的影响最典型莫过于是基督教了,而基督教脱胎于犹太教,一神论的思想很可能源自古埃及(阿吞神),根据犹太民族传说,他们的先祖亚伯拉罕就来自苏美尔的城邦(两河流域),很多圣经上的传说在出土于两河流域的材料就能找到踪迹。

至于经济上,中东由于农业的发达,也长期作为富庶之地。中东也不都是沙漠。之前有人问为什么亚历山大不西征而是东征,东征可以掠夺财富,西征那是拓荒啦。而东罗马也长期比西罗马富裕,想想原因何在?而叙利亚和埃及也长期作为罗马帝国的粮仓。

之前我在b站观看东罗马的音乐视频,开始一堆人刷清真,后来一大堆人说明明是清真学罗马。其实,他们更多都是继承的是古代中东的传统。

user avatar

苏米尔、阿卡德、亚述、巴比伦、胡里安、埃及、赫梯、埃兰、迦南(希伯来、阿拉米)、米底、波斯、安息、帕提亚、萨珊。

user avatar

来讲讲中东地区比较古老的亚述帝国的生活让你感受下。

从今日往回倒退整整两千六百年,在中东的大地上有一座美丽的城市。这就是人类历史上第一个依靠军队征服建立霸权的亚述帝国的首都,尼尼微(Nineveh)。尼尼微这个名字对我们也许有些陌生,换成摩苏尔感兴趣国际政治的人可能就都听说过了。尼尼微古城就位于今天伊拉克第二大城市摩苏尔的郊区。

地理位置

公元前八世纪左右,亚述帝国第四次迁都,将首都迁移到尼尼微。为此正值鼎盛时期的亚述帝国花费了大量人力财力,将这座城市修饰一新以匹配帝国在两河流域的地位。

尼尼微是一座国际性的大都市,它位置重要,坐落在底格里斯河的东岸,是向北通往巴比伦地区和向南通往迦勒底地区道路的交汇点。

市中心被12公里长的城墙环绕,总占地面积达到了7.5平方公里。尼尼微城郊是底格里斯河带来的肥沃泥土,非常适合种植农作物。整座城市的水资源非常丰沛:从波斯湾吹来的海风经常带来降水,底格里斯河到尼尼微城附近也开始放缓,形成了大量沼泽湿地。亚述人利用一条引水渠,把河水从底格里斯河引出后再通过人工运河网络来灌溉城市周边地区的种植园。尼尼微城外主要生产的农产品包括大、小麦还有葡萄和橄榄。

最佳季节

两河流域的夏季炎热,不适宜外出活动。冬季是雨季,降水较多使得地面过于潮湿近乎沼泽。因此拜访尼尼微最好的季节是春秋两季,中午温度虽高,早晚凉爽干燥。

交通

尼尼微交通发达,到达尼尼微的第一种交通方式就是乘坐底格里斯河上被称为quppu的小船。这是一种芦苇编织,再在船体上涂抹沥青防止漏水的小船,也是当地人最喜爱的交通工具之一。在尼尼微城郊的码头上停满了这些小船。

第二种交通方式则是利用亚述帝国修建的皇家驰道系统。最主要的驰道包括从北部托罗斯山区直达南部巴比伦地区,和从东部的扎格罗斯山脉直达地中海西岸的两条皇家大道。亚述人喜欢骑驴或者骡子在宽阔的大道上行进。在皇家大道两侧有提供食物和住宿服务的旅店,每隔30公里左右还修建了仅供皇家信使使用的驿站。

由于尼尼微城规模庞大,在市区入口处有出租驴和骡子等牲畜的当地人,城外的码头上也有不少出租quppu小船的人。花点钱会让尼尼微之行变得更加轻松便利。


城市景点

城墙与城门

第一次到达尼尼微时,你一定会被它高大的城墙和十八座巨大的城门所震惊。在每座城门两侧都有两座高达三米的巨大人面带翼公牛守卫,这些人面带翼公牛被当地人称为lamassu,是城市和皇室的守护神,他们的存在是为了避免旷野上邪恶的灵魂进入。lamassu最有趣的地方是它有五条腿,不是四条也不是六条,这是为了视觉上对称设计的。

“举世无双之宫”

亚述国王辛那赫里布修建了一座如梦似幻的宫殿,每一个看到它的人都为之惊叹,因此它后来被称为“举世无双之宫”。这座宫殿深约500米,宽约250米,位于尼尼微城内最高的高地之上俯瞰全城。宫殿的地基是由石灰岩切块平铺堆成。先在铺平的石灰岩表面涂抹一层熟石灰,再在上面砌上一层蓝色的砖块,这就是我们看到的宫殿地面。宫殿外立面是由数万块砖块砌成。从地中海东岸千里迢迢运来的雪松木制成了三米多高的宫殿大门,门上饰有闪闪发光的铜制装饰件,大门最高处的弧顶则是釉制瓷砖。

宫殿由几个用砖铺成的庭院、供帝王及其家人居住的房间以及连接庭院和房间的半露天回廊组成。回廊的青铜柱子下方装饰着各种各样姿态的狮子,狮子在亚述人看来是混乱与无序的象征,而亚述帝王是把神赐的秩序带向人间的使者,因此消灭狮子在亚述有着特殊的政治意义。

这种庭院-回廊式的宫殿最初来源于小亚细亚地区的赫梯人,亚述人在战胜赫梯人后吸收了他们的建筑形式。

假设你足够幸运可以拜访辛那赫里布王的王座之间,那么守卫王座之间的两座巨型人面带翼公牛像一定会给你留下深刻印象,这些三米高的巨像将带恶意的灵魂赶跑。在王座之间背后有三个入口,分别通向管理国家内政和典礼的政府部门,这些房间不对百姓开放。

宫殿的墙壁都由极具亚述特色的石刻壁画装饰,每一幅壁画都在讲述亚述帝王的丰功伟绩和百姓的生活,整个宫殿的石刻壁画加在一起足足有数公里长。

植物园

植物园是尼尼微城一个必去的景点,它位于尼尼微城郊。亚述国王要求将帝国疆域内的每种动物和植物都养育在首都尼尼微的植物园里。这座植物园由底格里斯河引来的人工运河灌溉,里面不仅仅能看到各种美丽的花草和果树,更可以看到狼、鹿、野猪等大型动物,如果你运气足够“好”甚至可能遭遇辛那赫里布王饲养的狮群。尼尼微的植物园里还有一个皇家机构,那就是帝国的皇家种子商店,你可以在这里购买各种农作物、经济作物的种子以便回家播种。

阶梯形金字塔

这些巨大的阶梯型神庙矗立在尼尼微城内的小山丘上。不论从城市哪一个角落,你都可以清楚的看到它们。阶梯型金字塔有连续不断通向顶端的阶梯,这是为祭司们登上高塔顶部修建的。阶梯型金字塔并不对公众开放,只有大祭司才能登上最高处。

娱乐活动

节日

亚述帝国的历法里有许多祭祀用的节日。每到节日,全城的居民都会走上街头来庆祝。在节日当天可以从神庙领取免费的面包、啤酒和蜂蜜蛋糕。

猎狮

猎狮活动在城外的公园或植物园里举行。这是一种结合了体育、军事、祭祀和戏剧要素的综合活动。亚述国王公开展示他的武艺和勇气以消灭这些象征着混沌与危险的动物。有的国王喜欢用弓箭来射杀狮子,还有的国王喜欢乘上战车用长矛杀死狮子。无论如何,国王要通过猎狮活动来证明他们的神圣性。观赏猎狮最佳的地点就在城外的小山丘上,居高临下可以清楚看到猎狮活动的全过程,但一定记得要早去抢一个好位置。

朗诵会

在尼尼微城内,每周都会有一场吉尔伽美什史诗的大型朗诵会。吟游诗人和舞者将会以舞蹈结合朗诵的形式来展示这位传奇英雄的大冒险。

体育

亚述帝国以军事闻名,它的公民非常重视体育锻炼。尼尼微市民参与率最高的体育活动是带着孩子在底格里斯河边长跑。节日时,尼尼微城里的阅兵场对公众开放,这时候会有出租马匹和战车的商人,阅兵场变成了赛车场。除了这些和军事有关的运动,另一项最受百姓喜爱的运动是钓鱼。尼尼微城周边水网交错,自然条件非常适合钓鱼。钓鱼不仅可以陶冶性情,还可以改善伙食。

游戏

尼尼微最流行的游戏是二十平方棋,因为最早诞生在乌尔城,也被称为乌尔皇家棋。虽然从诞生至今这种棋类已经有了超过一千年的历史,但仍然很受亚述人的喜爱。贵族们玩的棋盘由黄金、象牙和宝石做成。老百姓则是在砖上用石头划出道道,再配上圆石子当做棋盘。这种古老的游戏非常方便就地取材开始游戏,亚述法庭曾经判处过一起有趣的案例:两个值班的卫兵在人面带翼公牛像上刻上了棋盘下棋,法官最后判决这两个呆子去谷仓强制劳动一年。

阅兵

亚述军队号称不可战胜。每次军队得胜归来都会在阅兵场举行盛大的胜利阅兵。阅兵结束后俘虏和在战争中夺取的财宝会有序地在尼尼微城内的街道上游街。游街的终点通常是城门,在这里一些俘虏会被处死,人头被挂在城墙上示众。

购物

尼尼微城是陆地和水上的双重交通枢纽,这儿的市场里有许多非常值得购买的特色商品。支付的方式主要是白银或铜币,大一些的商家也会接受粮食、谷物和椰枣作为货币单位。如果你是一个信誉好的人,还可以通过个人随身携带的印记(泥章)确认账单,先赊欠货款来购物。

尼尼微城的西北方是城市的工匠区,在这里你可以买到许多手工制品。最有名的要数设计精美、做工细腻的青铜制品,其次便是各种各样独特的羊毛地毯和服饰。

尼尼微城的东北方则是农业集市区。亚述帝国各地出产的各种各样的水果和肉类制品都在这里出售。

如果你想买一些带有异域特色的进口品,那就去船只码头附近,那里有各国来的商人:腓尼基的商人出售紫色服饰(用贝壳染料染成,是腓尼基特产)和象牙;阿拉伯的商人出售香料和没药;土耳其地区的商人出售木头和纺织原料;叙利亚商人出售高档的葡萄酒。

亚述的军队在征服各地时也绑来了他们的学者,因此尼尼微的图书馆包含有各民族的藏书,但必须要提前很久预约才能进入。如果去不成图书馆,书店也是一个值得拜访的购物点,您可以买一些文字资料回去,但请注意,书很重(都是大泥版)。

饮食

亚述帝国在新王登基等重大场合会举办上千人参加的盛大宴会。宴会的全过程包含沐浴、涂油、就餐几个步骤,全程都有乐师奏乐助兴。宴会上提供牛肉、羊肉、鸽子肉、鹿肉、鸭肉和斑鸠肉等菜品。

不过一般人日常是吃不到如此丰盛的大餐的,普通的尼尼微市民会在街边的市场和底格里斯河边的码头买食物。亚述人常吃的食物有鱼汤,羊肉面包和蔬菜面包,奶酪,水果,蜂蜜蛋糕,迦勒底地区出产的甜椰枣等。更富本地特色的菜肴则是烤蚂蚱和香料烤鲤鱼。

无花果啤酒是尼尼微最流行的饮品。小酒馆在街上随处可见。最受欢迎的是城市东北方向的码头附近,那里有许多地方供辛苦一天的人喝上一杯,酒馆里还有人演奏音乐。工匠区的小酒馆则被认为不太卫生也不安全。而最高端的则是山坡上的“举世无双之宫”附近的酒馆,这里除了无花果啤酒还提供许多其他品种的酒类饮品。尼尼微人用铜制或银质酒杯来喝葡萄酒,陶制酒杯来喝啤酒。

外国人须知

如果你随身携带的钱不够用,可以在尼尼微城内的神庙向祭司们赊账获得白银、铜币或谷物这三种通用货币。但是利息要超过借款的十倍。如果你无法归还,可能被神庙祭司们抓去游街示众。

如果你爱上了这座有魅力的城市,即使身为外国人,也可以在尼尼微城置办房产。你只需要用你的私人印章再寻找至少三位本地居民作为目击证人,以白银为货币就可以买房了。要注意,尼尼微允许私搭乱建,但占用了公共空间会处以死刑。

虽然尼尼微是一座大型城市,但治安非常出色,这要归功于严刑峻法。盗窃、抢劫、拐卖等罪通常的惩罚措施是穿刺刑,也就是把人用长矛从肛门插进去嘴里吐出来戳穿。因此提醒前来旅游的您务必不要违法。


以上就是公元前七世纪亚述帝国的首都尼尼微城的介绍。这是一座美丽的城市,在一百多年后,起义的巴比伦人和波斯人将把这座城市付之一炬,在火焰中剩下的只有断壁残垣。尽管如此,尼尼微之名仍然在人类历史中不断流传下去,哪怕是圣经里也记载了残暴的亚述人和他们“罪恶”的城市。西方考古学家很早就对亚述相关的内容产生了兴趣,并在十九世纪展开了大规模发掘工作,今天我们看到的内容大多数都出自于尼姆鲁德和尼尼微这两座亚述古都的考古成就。


2020/11/19更新

更新。

猎狮是亚述帝国和美索不达米亚地区一种历史悠久的传统。考古学家找到的最古老的猎狮记载是公元前3000年雕刻在一块黑色玄武岩上的石刻。这幅石刻展示了两个头戴冠冕的大胡子男性,一个人手持长矛插入了一只狮子的身体,另一个人则用弓箭瞄准了另外一只狮子。考古学家认为这两个大胡子男性是具有祭司和国王双重身份的人。

猎狮的传统在美索不达米亚地区一直流传,亚述帝国将其发扬光大,成了帝国的象征之一。下图中亚述国王的陶制印章描绘的就是国王与狮子搏斗的场景,这个印章被印在国王下达给帝国各省份官员的信件之上,以确保这些信件不是伪造,并得到足够的重视。

重现猎狮场景

猎狮的场景被雕刻在亚述帝国首都的大门、神庙的石头方尖碑和宫殿内室的墙壁上。亚述国王亚述那西尔帕二世在帝国首都尼姆鲁德宫殿中为自己雕刻的浮雕是目前考古学家发现最精美的国王猎狮雕刻。其中一幅雕刻描绘了国王站立在飞奔的战车上,用弓箭狩猎狮子和野牛;而另一幅则描绘了祭司们在国王杀死猎物后,迅速围上来用葡萄酒泼洒在动物尸体上,以把这些尸体敬献给神明的场景。200年后的亚述巴尼拔大帝则在修建帝国新首都尼尼微城时,在自己居住的北宫里雕刻了自己和儿子共同驾驶战车猎杀狮子的威武场面。

既是国王,也是战士

亚述巴尼拔大帝向帝国展示了自己英雄的形象。他声称神明赋予了他过人的力量和活力。作为亚述帝国的传统,继承国王之位的王子从小就要接受驾驶战车、骑马砍杀、搭弓射箭的严格训练。然而和以往的诸位亚述国王不同,亚述巴尼拔大帝虽然征服了许多土地,但自己很少踏上战场。

为了向神明和民众证明自己的无尽力量与勇气,很少走上战场的亚述巴尼拔大帝雕刻了大量描绘自己猎杀狮子的石刻,有的是他骑在马背上的,有的是他坐在战车上的,这里可以看到亚述社会上对男子力量和勇气的崇拜程度非常之高。尽管亚述巴尼拔大帝可以征服千万国家,但如果不能证明自己的力量和勇气,很可能就得不到臣民由衷的钦佩与喜爱,这点上有点像后世的军事城邦斯巴达。这也是为什么考古学家将亚述帝国描绘成一个依靠军事来统治疆域的霸权帝国。

混沌的产物

亚述人为什么这么喜爱猎狮而不是其他动物?亚述文字里这样描述狮子:狮群就像瘟疫,摧毁了道路,骚扰牧民和羊倌,还杀死了他们宝贵的牲畜。国王的职责之一就是让他的臣民摆脱这些危险又不可预测的野生动物。

按照亚述泥版的的记载,亚述巴尼拔大帝作为神明祝福的勇士,经常驾着战车离开首都到旷野上独自面对山狮群,他利用弓箭射杀这些危险的动物,把安宁和和平带给亚述百姓。

亚述国王是神明在人间的使者,他的使命是维护人间的秩序,消灭一切混乱和不安的来源,这既包括其他在亚述人看来是“野蛮”的民族,也包括狮子、豹子等野生动物。亚述人的世界观中,他们的国土是混沌世界中文明开化的部分。国王统治的地方是和平繁荣的,而其他外部世界都充斥着混乱与饥饿。通过猎狮行为,国王展现了他的统治意志可以扩展到国土的每一个角落,甚至包括国土内的狂野荒原。

精彩的舞台

尽管亚述巴尼拔大帝将他猎狮的故事描述为在旷野中独自狩猎,但实际上依据宫殿墙上的壁画来看他的猎狮行为主要是一种大型舞台表演。

在皇宫墙壁上的石刻中,我们看到狮子是被一个人从笼子中释放出来的,这个人把自己也关在一个笼子中以免狮子伤害。

另外一幅石刻中可以看到,狩猎场的附近有一圈手持长矛和盾牌的皇家卫兵,在皇家卫兵身后则是张弓搭箭的射手,除了卫兵和射手,还有一些牵有猛犬的人防止受伤的狮子逃离。

兴奋的观众们在场地周围的小山上寻找最佳的观赏位置,其中一些人手持容器,向其他观众兜售饮料和酒精。

猎狮的狮子来源于国王植物园中放养的狮群。在一个场景中,一名亚述骑手骑马从狮子面前冲过,吸引了狮子的注意力,亚述巴尼拔大帝则从后方接近狮子,抬起了它的尾巴,用锤子准备攻击狮子。

“我是亚述巴尼拔,伟大的王、非凡的王、宇宙之王、亚述之王、周边世界之王、王中之王,亚述的统帅、无敌的君主,支配着大海从高到低,诸侯匍匐在我脚下。”这是这位伟大征服者曾经说过的话语,然而在猎狮中我们看到他的另外一个形象:奸诈狡猾,擅长自我宣传。

这幅石刻非常生动地描述了狮子中箭后即将死去的瞬间,血液从口中倒涌出来。

亚述巴尼拔大帝有过意气风发的高光时刻,可在他的晚年,帝国已经出现了许多衰败的征兆,在努力看不到改变后,这位曾经自称世界之王的伟大的帝王发出了“人有生必有死,何不随心所欲,今天我是天下至尊,明天就会化为尘土”的感慨。

在大帝去世后的不久,帝国内部的巴比伦人起义,联合了从伊朗高原来的米底帝国将亚述这个人类历史上最早的军事强权彻底毁灭,首都尼尼微在烈火中化为灰烬。但在整个人类历史上,狩猎作为展示皇家威严和气派的方法一直被欧亚大陆各个政权传承下去直到今日。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要说中东地区文明是否“领先”过世界,这是一个非常有趣且复杂的问题,因为“领先”本身就是一个相对的概念,而且文明的发展并非线性,总有此消彼长、相互影响的过程。不过,如果我们以历史的眼光审视,在中东地区悠久的历史长河中,有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其文明的多个维度确实走在了当时世界的前列,甚至可以称得上是引领者.............
  • 回答
    联合利华中国区副总裁曾锡文将“梦龙事件”称为“无妄之灾”,这一表述在网络上引起了广泛讨论和争议。要评价这一说法,我们需要从多个维度进行深入分析,包括事件本身、联合利华的回应、消费者情绪以及“无妄之灾”这个词语的适用性。一、 事件回顾:梦龙事件的起因与发酵首先,我们需要梳理一下“梦龙事件”到底是什么。.............
  • 回答
    中东,这片承载着人类文明曙光的土地,曾孕育出最早的农业、最早的城市、最早的书写系统,也诞生了犹太教、基督教、伊斯兰教这三大一神教。然而,当我们审视如今的中东,常常会感到一种巨大的失落:曾经的辉煌似乎被历史的尘埃掩埋,取而代之的是冲突、贫困、动荡和普遍的社会困境,用“几乎无文明可言”来形容,或许有些极.............
  • 回答
    这个问题触及到了伊朗历史和文化中一个非常核心且复杂的主题,也是很多人对伊朗产生好奇的原因之一。你提出的“伊朗人以数千载古波斯文明为荣,傲视中东,又怎么会信服崛起的阿拉伯人圣人穆罕默德,不是很矛盾吗?”这个问题,并非简单的矛盾,而是一个关于身份认同、宗教信仰和政治变迁的深刻演变过程。要理解这一点,我们.............
  • 回答
    中东文化对女性的约束,并非一个单一现象,而是由历史、宗教、社会结构以及经济因素等多方面交织而成的一个复杂议题。要深入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一点点拨开层层迷雾,回到那些根植于这片土地的传统和观念。首先,宗教,尤其是伊斯兰教,是理解中东文化中女性地位和行为规范的关键。在伊斯兰教的经典《古兰经》和圣训中,确.............
  • 回答
    要说美国在中东文化输出上犯了什么错误,导致当地社会对其极度反感,这可不是一两句话能说清楚的,背后牵扯到历史、政治、宗教以及深层文化认知等多方面的原因。简单粗暴地将原因归结于“文化输出”本身可能有些片面,但可以肯定的是,美国试图在中东地区推广其价值观、生活方式和文化符号,在很多时候,由于缺乏对当地复杂.............
  • 回答
    古埃及文物的珍贵,早已是举世公认。而这些跨越千年的文明瑰宝,之所以能在阿拉伯世界的手中得以保存至今,甚至在很多其他地区饱受战乱和破坏的古迹面前显得尤为幸运,这背后并非偶然,而是诸多复杂因素交织作用的结果。首先,我们必须理解阿拉伯人与埃及的深厚渊源。当伊斯兰教在七世纪兴起并逐渐扩展时,它首先抵达了埃及.............
  • 回答
    近日,亚非文学bot和中东欧诗歌bot因不堪肖战粉丝的“网络暴力”而选择“退圈”,这一事件在中文互联网上引起了不小的波澜。作为旁观者,我们不禁要深思,究竟是什么让一群原本专注于分享文学之美、传播文化多样性的账号,最终不得不选择沉默?而这一切的背后,又折射出当下网络生态中哪些令人担忧的现象?首先,我们.............
  • 回答
    拜占庭帝国时期,小亚细亚腹地的希腊语居民,在突厥人(特别是塞尔柱突厥人)大规模涌入并逐渐掌握该地区之前,他们的文化习俗究竟更偏向西欧的法兰克和意大利人,还是更接近中东的阿拉伯和波斯人?这是一个非常有趣且值得深入探讨的问题。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需要剥离掉现代的地域观念和刻板印象,回到历史的真实语境中去.............
  • 回答
    在中东这个地理区域,提及“养猪”或者“看到猪”,情况会比较复杂,需要从历史、宗教、文化以及地理分布等多个层面来审视。首先,我们必须认识到,中东地区是以伊斯兰教为主导的区域,而伊斯兰教律法明确禁止穆斯林食用猪肉,这使得猪在中东的社会和经济生活中扮演的角色与许多其他地区截然不同。宗教禁忌是核心原因:《古.............
  • 回答
    中东地区石油储量丰富,油田众多,几十年来大规模的石油开采确实是事实。那么,这种行为是否会导致地表下沉呢?答案是:有可能,而且在某些情况下,已经有观测到这种现象,但程度和范围取决于多种复杂因素。咱们不妨从几个维度来细致地聊聊这个问题。首先,地下流体的抽排与地表沉降的关系是地质学上的一个基本原理。你可以.............
  • 回答
    中东地区幅员辽阔,历史悠久,地缘政治复杂,国家众多,与美国的关系也因此呈现出一种多元、动态且充满变数的局面。要详细梳理这一关系,我们需要将其拆解开来,分别考察不同国家与美国之间的互动模式。总体而言,这种关系并非铁板一块,而是基于各自的国家利益、历史渊源、宗教信仰以及地区局势而形成的复杂交织体。一、 .............
  • 回答
    中东地区,一个被誉为“石油宝库”的地区,其经济命脉长期以来与石油紧密相连。然而,随着全球能源转型步伐的加快,以及对气候变化议题的日益重视,石油作为一次性能源的不可持续性已成为一个不争的事实。中东各国也深知,过度依赖石油的经济模式终有走到尽头的一天。因此,它们早已开始积极谋划,为后石油时代的长远发展寻.............
  • 回答
    中东地区如今的四分五裂,并非一蹴而就,其深层根源可以追溯到一战之前的漫长历史,甚至可以说是一战只是将这些早已存在的裂痕进一步撕裂并固化。理解这一点,需要我们深入到几个关键的历史脉络中去。首先,我们需要认识到,在奥斯曼帝国统治下的中东,虽然存在着不同民族、宗教和部落,但其统一性在很大程度上是通过帝国的.............
  • 回答
    在中东这片古老而充满活力的土地上,每一次见面,即便是最寻常的问候,都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历史沉淀。这不仅仅是简单的礼节,更是人与人之间情感连接的纽带。最普遍的问候:和平之语要说中东地区最核心、最普遍的见面问候,那一定是 “Assalamu alaykum” (السَّلَامُ عَلَيْكُ.............
  • 回答
    中东地区之所以常年战乱不断,是一个极其复杂的问题,其根源涉及历史、政治、宗教、经济、外部干预等多个层面,并且这些因素相互交织,形成了一个恶性循环。下面我将尽量详细地阐述这些原因:一、历史遗留问题: 奥斯曼帝国的瓦解与边界划分的粗糙: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占领中东大部分地区近千年的奥斯曼帝国瓦解。英.............
  • 回答
    好的,让我们来聊聊中亚和中东历史上“王朝”这个概念,尽量用一种更贴近人情的、有温度的方式来讲述。想象一下,当我们在谈论中亚和中东的历史,尤其是那些波澜壮阔、英雄辈出的时代,一个绕不开的词就是“王朝”。这可不是简单的“一个家族说了算”那么简单。在一个更广阔、更深刻的历史语境下,“王朝”更像是一种 权力.............
  • 回答
    在中东地区生活,就像是置身于一个古老与现代交织、传统与革新碰撞的巨大漩涡之中。这里有古老的历史遗迹在低语,有现代化的都市在闪耀,还有一种根深蒂固的文化传统渗透在生活的每一个角落。气候与环境:最直接的感受,无疑是那炙热的阳光。白天的温度常常能让人汗流浃背,尤其是在夏季,很多国家会实行“午休”制度,人们.............
  • 回答
    中东地区的音乐,那可不是一言两语能概括得完的。它就像那片土地本身一样,古老、深邃,又充满了变化与活力。要说它的风格,我觉得最恰当的比喻就是一片辽阔的沙漠,你以为看到的是一片荒芜,走近了才发现那里隐藏着绿洲,有鲜花,有水源,还有古老的商队留下的足迹。首先,它的旋律是绝对的灵魂。和我们熟悉的西方音乐那种.............
  • 回答
    你提出了一个非常有意思的问题,关于黎巴嫩的自由浪漫与《何以为家》中所呈现的现实之间的巨大反差。其实,《何以为家》之所以没有体现出黎巴嫩“自由浪漫”的一面,原因非常复杂,它更像是在用一种极其尖锐的镜头,聚焦于那个国家社会底层最挣扎、最被忽视的群体所面临的残酷现实。黎巴嫩的“自由浪漫”:一个相对的概念,.............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