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为什么中东作为人类文明的发源地 如今的现状却几乎无文明可言?

回答
中东,这片承载着人类文明曙光的土地,曾孕育出最早的农业、最早的城市、最早的书写系统,也诞生了犹太教、基督教、伊斯兰教这三大一神教。然而,当我们审视如今的中东,常常会感到一种巨大的失落:曾经的辉煌似乎被历史的尘埃掩埋,取而代之的是冲突、贫困、动荡和普遍的社会困境,用“几乎无文明可言”来形容,或许有些极端,但足以点出这种强烈的对比和令人扼腕的现状。

要理解这种巨大的落差,我们需要从历史的深度和现实的复杂性去剖析,它绝非单一原因所致,而是多重因素交织作用下的悲剧。

一、文明的摇篮,也埋下了分裂的种子:

首先,我们必须承认中东的伟大。早在公元前第四千年纪,美索不达米亚平原就出现了苏美尔文明,他们的灌溉系统、城邦政治、法律条文,甚至文学艺术,都为后世树立了标杆。埃及文明的宏伟金字塔、象形文字,也是人类智慧的结晶。这些早期文明的出现,得益于肥沃的新月地带(Fertile Crescent)优越的地理条件,为农业生产提供了基础,也催生了人口聚集和城市发展。

然而,也正是这片富饶的土地,自古以来就吸引着无数的目光和觊觎。不同的民族、不同的文化、不同的宗教在这片土地上交融,但也带来了持续的竞争和冲突。从亚述、巴比伦、波斯,到希腊、罗马,再到阿拉伯和奥斯曼,每一次征服和统治都伴随着文化的冲击和整合,也可能带来统治者与被统治者之间的隔阂。这种漫长的历史进程,虽然丰富了中东文化的层次,但也种下了民族矛盾和宗教分歧的潜在隐患。

二、宗教的深远影响:既是精神支柱,也可能成为分裂的利刃:

伊斯兰教的兴起无疑是塑造现代中东最重要的力量之一。它不仅是一种宗教信仰,更是一种生活方式、一种政治理念、一种法律体系。在鼎盛时期,伊斯兰文明在科学、哲学、艺术、建筑等领域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其包容性和开放性也曾吸引了诸多民族和文化。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特别是近代以来,宗教在社会和政治生活中的过度渗透,以及不同的教派之间、不同的宗教派别之间的解释差异,却成为了加剧分裂和冲突的重要因素。逊尼派与什叶派之间的历史恩怨,在现代政治格局中被放大和利用,成为地区国家之间博弈的重要工具。而极端主义的兴起,更是将宗教教义扭曲为暴力和排斥的武器,对整个地区的稳定造成了毁灭性的打击。

三、殖民主义的遗产与不公正的边界划分:

现代中东的诸多问题,很大程度上源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西方列强的殖民统治。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奥斯曼帝国瓦解,英法等国根据自身利益,以“委任统治”的名义在中东地区划分势力范围,并划定了许多人为的、不顾及民族和宗教分布的边界。

这种人为的边界划分,将原本生活在一起的民族强行分割,或者将具有深刻历史矛盾的群体置于同一政治实体之内。例如,伊拉克、叙利亚、约旦等国的边界,很大程度上是西方殖民者随意划定的,这直接导致了日后这些国家内部的民族和教派冲突难以调和。殖民者为了方便统治,常常采取“分而治之”的策略,扶持某些群体,压制另一些群体,进一步加剧了社会内部的矛盾。

殖民者撤离后,留下来的这些不稳定的政治格局,使得中东国家在独立后面临着艰巨的民族国家建构任务。如何在多元化的社会中形成统一的国家认同,成为一个巨大的挑战。

四、资源诅咒与“石油经济”的负面效应:

中东地区拥有极其丰富的石油和天然气资源,这本应是发展经济、提升人民生活水平的巨大优势。然而,许多中东国家却陷入了所谓的“资源诅咒”。过度依赖石油出口,使得经济结构单一,缺乏多元化发展。石油收入主要流向少数精英阶层和国家机器,并没有惠及广大民众,导致贫富差距悬殊。

更重要的是,石油财富使得一些国家政府缺乏向民众负责的动力。由于财政收入主要依赖石油,政府无需通过税收来向议会或民众解释其政策,权力也因此高度集中。这种缺乏民主监督的权力结构,往往滋生腐败,抑制公民社会发展,阻碍政治改革。同时,石油资源的争夺,也成为地区大国博弈的焦点,加剧了地区的不稳定。

五、内政的腐败与威权统治的僵局:

许多中东国家长期以来都存在着严重的腐败问题和缺乏有效民主机制的问题。威权主义统治模式普遍存在,政治权力高度集中,公民参与渠道被堵塞。缺乏透明度和问责机制,使得政府的决策往往不代表民意,甚至损害民众利益。

这种政治僵局,使得社会矛盾不断积累,一旦遇到导火索,就可能爆发大规模的动荡,例如“阿拉伯之春”。然而,“阿拉伯之春”的后续发展,许多国家并未能走向民主稳定,反而陷入了更深的内战和混乱,例如叙利亚和也门。部分国家试图通过强硬手段维持稳定,但这同样压制了民众的诉求,使得社会活力被扼杀。

六、外部干预的持续加剧:

中东地区复杂的内部矛盾,加上其重要的战略位置和丰富的石油资源,使得该地区长期以来成为大国博弈的舞台。外部势力(包括西方国家、俄罗斯、地区大国如伊朗和沙特等)出于自身利益,不断介入中东事务,或支持某些政府,或资助某些反对派,或进行军事干预。

这种外部干预,往往将地区冲突复杂化,并延长了冲突的持续时间。它不仅加剧了当地的民族和宗教对立,也阻碍了地区国家自身解决问题的能力。当外部势力成为冲突的参与者,而非中立的调解者时,和平解决的希望就变得更加渺茫。

七、教育的滞后与社会发展的瓶颈:

尽管中东地区部分国家在高等教育和科研领域有所投入,但整体而言,教育体系的质量和普及程度与西方发达国家存在较大差距。教育内容往往受到意识形态和宗教观念的影响,对批判性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有所不足。

教育的滞后,直接影响了人才的培养和社会的整体进步。低教育水平和缺乏就业机会,使得大量年轻人感到绝望和不满,这不仅降低了经济发展的潜力,也为极端主义提供了土壤。

结论:从文明的辉煌到现实的困境,是一个历史与现实交织的复杂叙事

将现代中东描述为“几乎无文明可言”,是对其过去辉煌的一种否定,也是对其当下苦难的警示。但更准确的说法是,它正处于一个痛苦而漫长的转型期,曾经孕育文明的土壤,如今却被战火、贫困和不公所侵蚀。

导致这种现状的原因是多层面的:古老的民族和宗教矛盾在现代政治的催化下愈发尖锐;殖民主义留下的不公边界和政治遗产至今仍在困扰;资源诅咒限制了经济的多元化和政治的改革动力;威权统治扼杀了社会活力和公民权利;而外部势力的持续干预更是让局势雪上加霜。

要让中东重新焕发文明的光彩,并非一蹴而就。这需要地区国家自身的深刻反思和政治改革,需要真正实现权力制衡和公民参与,需要促进经济多元化和教育的普及,也需要外部世界以负责任的态度,尊重地区人民的意愿,而非以自身的利益去操纵。这是一个漫长而艰巨的任务,但也是对人类文明共同遗产的负责。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其实也不是没有文明,但是文明相对欧亚大陆两端的欧洲和东亚的确比较弱,这也是客观事实。尤其是相对文明早期的地位来说,从领跑变成了明显落后,这个转变已经发生了近2000年,甚至从波斯帝国时代就开始了。

其中的原因说起来也简单——农业条件不行。对于温带大陆来说,最重要的农业要素就是水。欧亚大陆西面三面环海有大西洋、地中海水汽,东端两面都是太平洋可以享受季风,中段的降水相对要少的多——只有南面是开阔的印度洋,主导风向却不是南风。如下图,方框内是欧亚大陆早期的文明带,显然中间的降水量不足。

但是,虽然降水量不足,但是中间的地理位置好啊。在达伽马绕过好望角之前,欧亚大陆内部没有贯通性的水路联系;在马可-波罗和伊本·巴图塔的时代之前,陆路穿越大陆也是奇迹。所以,早期文明的进步依赖于不同文明、区域、部落之间的间接联系。一个文明的进步速度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从其他文明获取信息的能力。可以想象,上百块相对孤立的文明地域随机地和邻居交换技术,还有几百个游牧部族在旷野上随机地运动,在这个模型中,显然大陆中段的部落搜集到的技术和种子最多,而大陆收缩为狭窄地峡的地方,是人口迁移和信息流密度最大的地方。中东地区一方面处于欧亚大陆中部(忽略北方冰原),另一方面有苏伊士等多个地峡,当然最容易“集齐”农业文明的前置技术。(高加索无法南北通行,不算地峡)

所以,文明萌发于中东是一个大概率事件,最早一批城市几乎都出现在这里:

(图片来源:《时间地图 大历史导论》)

接下来的几千年,第一个(超出城邦)的国家,第一个(跨地域)的帝国,第一种(超出原始崇拜)的宗教,第一个(铜)冶金炉,第一个航海民族,第一种语言和字母都出现在中东。在中东文明的统治者开始修第一批世界奇观的时候,其他地区的城市能开始修公共建筑就不错了。

但是,一旦农业文明扩散出去,尤其是铁器扩散到欧亚大陆两端,降水量带来的农业优势就开始显现了。随着人口总量的上升,各个文明内部就构成了一个世界,技术原创能力逐渐超越了交流能力,成为主要的进步因素。中东地区降水量不行,农业人口密度不足,原创能力相对落后了。尤其是两河流域的水土流失严重,水利设施被屡次破坏后土壤严重盐碱化,中东农业文明已经不足以和两端的欧洲、东亚对抗,甚至连印度都不如。可以说,今天中东的落后,在3000年前的铁器时代就开始积累了。

在这一段时间里,中东唯一拿得出手的东西就是宗教。因为这个东西传播不那么依赖于物质交流,属于纯信息交流,还是信息流最密的地方最有优势。大多一神教起源于中东,传播到其他地区。至于随伊斯兰教而起的阿拉伯帝国,最大的优势也是东西交流,兼收并蓄,并不是自己的原创能力。而土耳其帝国得以兴旺,也是因为拿下了地中海岸边的湿润土地,以及欧洲要塞君士坦丁堡。到了近代,东亚、欧洲、印度三大文明区相对中亚的优势已经很大了。如果说四大农业-手工业文明区哪一个先升华出工业革命是个偶然事件,中东文明在这场竞争中率先出局几乎是个必然事件。

总之,按照《时间地图 大历史导论》那本书的观点,文明的地理位置分为枢纽、引力中心和边缘三种。枢纽就是人口和信息流动的交叉路口,引力中心是发达农业文明区的核心。中东长期处于枢纽地位,第一个爆发农业革命,并建设了自己的“引力中心”。但随着其他地方的“引力中心”成长起来,中东这个相对干旱的地区就丧失了宗教之外的优势。

类似的现象在中东内部也发生过。回到上面用过的那张图,虽然我们说两河流域的乌鲁克苏美尔是最早的文明,但实际上这里并不是最早的城市。西面死海沿岸的杰里科,小亚细亚腹地的萨塔胡育克等地有更早的城市。这些小城邦周围的农业并不足以供养一个脱产城市统治集团,但是它们卡住了通往重要资源的通道,如咸水湖(盐)和燧石(打火、石刀),而且也是部落迁徙的必经山口。无论是迁徙的部落,还是来开采资源的商人,都必须给这些小城市纳贡,留下买路钱。人类最早的城市因此矗立了上千年,等到农业技术充分成熟之后,才把文明的火种播到东面的两河湿地(当时是遍布蚊虫和烂泥的沼泽),即在中东内部,也是先有半商业城邦,再有大型农业城邦的。文明从中东传播到整个欧亚大陆,又回过头压倒了中东文明,不过是在更大范围内重现了枢纽——“引力中心”的过程。再后来的美国工业文明压倒欧洲,也是类似的历史模式。

相关回答:

印度西部沿海(古吉拉特等邦)人为什么这么少?

为什么北美那么优越的地貌条件却没有产生本土的较高级文明?

中国为何没有如埃及、两河诸国一样,成为神权国家?

对人类历史影响最大的10个发明是什么?为什么? - 马前卒的回答 - 知乎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