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看马云怎么说的吧。马云把培训“如何把梳子卖给和尚”的销售开除了。
https://www.zhihu.com/video/1089512415137419264和尚确实不需要梳子,但是他们需要钱。
目前全国各地景点的庙宇,绝大部分都是收钱的,一来收香火钱,二来卖一些佛教周边,各种开光手机卡,高价香烛,护身符什么的,价格不菲。
对于富人,他们会开光高价手机号,车牌号。穷人消费水平较差,可能会购买一些价值不高的护身符、生活用品。
参观庙宇的游客、香客中,中老年人居多,无论老头还是老太太,都要梳头。这就出现了商机,可以把厂家、渠道商、庙宇联系起来。
厂家负责定做印有“唵(ōng)嘛(mā)呢(nī)叭(bēi)咪(mēi)吽( hōng)”的梳子(不要带拼音,读不懂效果才好),质量要好一点,厚实一点,沉甸甸,握把末端缀有流苏。
每个配套明黄色包装袋,印有“大慈大悲”、“高僧开光、益寿延年”等字样,若觉得不够劲,就把佛祖、菩萨都给他印上。
渠道商联系寺庙供货,给和尚进货回扣。
针对消费者经济实力,开发从和田玉梳子到一般木梳子,3-4种材料,价位各不相同,供应不同消费能力的游客。
寺庙负责把这些产品推销出去。
比如和尚领着大家来了,说孝敬父母的,给老人请一把开光的长寿梳子吧!多福多寿,多福多寿,要不在乎的就算了,不强迫购买!那些带老人来旅游的,一下子就被绑架了。
这招挺缺德,但是效果很好。大款来了宰他万八千,穷人来了敲骨吸髓,便宜货走量,高端货宰大户,一律不要放过。
这样,梳子就先卖给和尚,又卖给游客、信徒了。就算一时卖不掉,这玩意成本低,也没有保质期,几乎不会赔钱,放在那里骗一个算一个。
都是过路客,不宰白不宰,消费者是芝麻,越榨越出油。你不榨别人也会榨的,现在是笑贫不笑娼。
而且我们做梳子批发商的,搞的还是实业,根本赚不到多少。要赚快钱,就是鸿茅、小罐茶、8848、脑白金……
以此类推,卖给教堂、道观、尼姑庵、清真寺都行!一样的梳子,改改包装和刻字就行了,这个市场很有前景,估计早就被人开发了吧。
15年前用这个梗忽悠人可以,现在不行了。
02年我在***公司来了一个副总,用这个把我们忽悠的一愣一愣的,后里干了没有多久好像就走人了。然后这个梗就开始泛滥了,到现在还在用咩?不换个新的?
后来我弄明白了,这种创造需求的工作根本不是一个公司应该干的事情,你以为人人都是戴比尔斯一样财大气粗啊?绝大多数公司只能顺势而为。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