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如何把梳子卖给和尚?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也挺经典的。想想看,和尚是不是真的不需要梳子?这就像问怎么把“无用之物”卖出去一样,关键不在于东西本身,而在于你如何去看待它,如何去和对方沟通。

首先,我们得摆脱一个固有的思维模式:和尚留光头,所以不需要梳子。这是个误区。你想想,就算是光头,它也是头皮啊,也是皮肤啊,也需要打理,也需要健康。

那么,怎么把梳子卖给和尚呢?咱们得换个角度,从“需求”和“价值”入手,而且是以一种温和、尊重、并且充满智慧的方式。

第一步:理解他们的“潜在需求”,而非“显性需求”

和尚最直观的需求是什么?修行、悟道、清净无为。但我们不能就此止步。我们得思考,在修行过程中,有没有一些“细微之处”是可以通过一把好梳子来改善的?

头皮健康与舒适: 就算剃了光头,头皮也是直接暴露在外的。风吹日晒,空气中的灰尘,甚至在打坐的时候,头皮都可能感到干燥、瘙痒,或者有头屑。一把好的木梳,材质温润,梳齿圆润,不会刮伤头皮,反而能起到按摩头皮的作用,促进血液循环,让头皮更健康,更舒适。你想啊,在清净的禅房里,如果头皮痒得难受,是不是会影响打坐的专注度?一把梳子就能解决这个小烦恼,让他们心无旁骛地修行。
清洁与仪式感: 佛教讲究“净”。不仅仅是心灵的净,也有身体的洁净。虽然剃了头,但总有微小的发根和头皮的油脂。用梳子轻轻梳理,能带走一些死皮和污垢,保持头皮的清洁。而且,在早课晚课前,或者重要的法事仪式前,用一把精心制作的梳子梳理一下,这本身就是一种对身体的尊重,一种内心的仪式感,一种“净身以敬佛”的体现。这是一种对“清净”更深层次的理解。
情绪与心态的疏导: 修行之路并非总是坦途,有时也会有心烦意乱、思绪缠绕的时候。一把手感温润的木梳,在手里摩挲,看着它天然的纹理,听着它轻微的摩擦声,本身就是一种回归宁静的方式。就像一些人会把玩佛珠一样,梳子也可以成为一种辅助冥想、安抚心绪的工具。在梳理头皮的同时,也是在梳理自己的心绪,将杂念一点点带走。
美观与器物欣赏(这一点需要非常微妙): 佛教虽然不鼓励过度追求外在,但修行者也并非不食人间烟火。很多寺庙的法器、摆设都非常有讲究,追求的是一种“禅意”的美。一把造型古朴、质地优良的木梳,本身就是一件精美的工艺品。它可以被视为一种“庄严具”,为他们的修行环境增添一份雅致,一种对美好事物的欣赏。

第二步:选择恰当的沟通方式与场景

直接拿着梳子上去推销,肯定是不行的。我们需要的是一种润物细无声的方式。

选择合适的时机: 不要去打扰他们正在修行或用餐的时候。最好是在他们休息的空档,或者是在寺庙的公共区域,比如大殿外、斋堂旁边,或者是一些可以交流的场合。
以“供养”或“结缘”的姿态: 你不能说“老板,您好,我这儿有梳子卖”。你可以说:“几位大师,小僧/施主有一物,觉得对修行有益,想与各位结缘,不知是否有空鉴赏一二?” 或者“这是一份薄礼,希望大师能够喜欢,能为您的修行略尽绵薄之力。” 重点是“结缘”、“供养”、“利益修行”。
强调梳子的材质与工艺:
材质: 选择天然木材,比如檀木(檀香木更是佳品,自带香气,有安神作用)、沉香木、黄杨木等。要强调其天然无害,温润不伤肤,甚至带有天然的香气。可以说:“这把梳子是天然XX木所制,木质温润,无静电,不伤头皮,长期使用对头皮有益。” “XX木自带清香,能安神定心,有助于大师们修行。”
工艺: 强调梳齿打磨圆润,无毛刺,梳背设计舒适,握感极佳。可以说:“此梳齿皆由手工精心打磨至圆润,绝不伤及头皮,梳理时如微风拂过。” “梳背曲线符合人体工学,握持舒适,不易疲累。”
用“佛家语言”进行解释:
“扫除尘垢,亦扫除妄念”: 将梳头这个动作,类比为“扫除”头皮上的尘垢,也引申为“扫除”心中的妄念。梳理头发,如同梳理思绪,让心更加清净。
“静心之器”: 将梳子定位为一种可以辅助静心的器物。比如:“这把梳子手感极佳,在静坐前轻轻梳理一番,能让心更快地沉静下来,远离浮躁。”
“庄严具”: 如果梳子本身制作精美,可以称之为“庄严具”,是修行者可以使用的美好器物。比如:“这把梳子木纹优美,造型素雅,可作为修行中的一件庄严之物,提升修行环境的雅致。”
“结善缘”: 将赠送或出售梳子的行为,定义为一种善缘的结识。

第三步:提供“解决方案”而非“商品”

你卖的不是一把梳子,而是一种“更舒适的修行体验”、“更清洁的头皮”、“一种安抚心绪的方式”。

演示与体验: 如果条件允许,可以自己轻轻梳理一下自己的头发(如果也是光头就更好了),或者轻轻在手中摩挲,让他们感受到梳子的质感和温润。可以示范给寺庙里的香客看,让他们自己去体会。
用故事打动: 可以讲一些关于禅宗高僧如何注重细节,如何通过细微之处体悟大道的故事(当然要真实或有启发性)。比如某个高僧,即使身处简陋之地,也一定会将自己的器物打理得一丝不苟,以此观照内心。
根据不同情况调整:
对注重仪容的长者: 可以强调梳子的美观和对头皮的养护。
对年轻的僧侣: 可以强调梳子的实用性和辅助静心的作用。
对寺庙管理者: 可以强调梳子的耐用性、天然材质的环保性,以及作为一种“净物”的意义。

总而言之,卖梳子给和尚,核心在于“化繁为简”、“以心换心”、“用心沟通”。

你要做的不是“推销”,而是“分享”,分享一种对生活细节的关注,分享一种对身心健康的关怀,分享一种更美好的修行体验。当你真正理解了他们的“潜在需求”,并用一种他们能接受、能理解的方式去沟通,那么,即使是“无用之物”,也能焕发出它独特的价值。

这就像古时候的智者卖纸,不是说纸有多白,而是说纸上的字能点拨迷津一样。你卖的不是梳子,而是“梳心”之道,或者是一种“心安”的契机。

记住,一切的关键都在于你的心是否真诚,你的话语是否充满智慧和对他们的尊重。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看看马云怎么说的吧。马云把培训“如何把梳子卖给和尚”的销售开除了。

https://www.zhihu.com/video/1089512415137419264

user avatar

和尚确实不需要梳子,但是他们需要钱。

目前全国各地景点的庙宇,绝大部分都是收钱的,一来收香火钱,二来卖一些佛教周边,各种开光手机卡,高价香烛,护身符什么的,价格不菲。

对于富人,他们会开光高价手机号,车牌号。穷人消费水平较差,可能会购买一些价值不高的护身符、生活用品。


参观庙宇的游客、香客中,中老年人居多,无论老头还是老太太,都要梳头。这就出现了商机,可以把厂家、渠道商、庙宇联系起来。

厂家负责定做印有“唵(ōng)嘛(mā)呢(nī)叭(bēi)咪(mēi)吽( hōng)”的梳子(不要带拼音,读不懂效果才好),质量要好一点,厚实一点,沉甸甸,握把末端缀有流苏。

每个配套明黄色包装袋,印有“大慈大悲”、“高僧开光、益寿延年”等字样,若觉得不够劲,就把佛祖、菩萨都给他印上。

渠道商联系寺庙供货,给和尚进货回扣。

针对消费者经济实力,开发从和田玉梳子到一般木梳子,3-4种材料,价位各不相同,供应不同消费能力的游客。

寺庙负责把这些产品推销出去。

比如和尚领着大家来了,说孝敬父母的,给老人请一把开光的长寿梳子吧!多福多寿,多福多寿,要不在乎的就算了,不强迫购买!那些带老人来旅游的,一下子就被绑架了。

这招挺缺德,但是效果很好。大款来了宰他万八千,穷人来了敲骨吸髓,便宜货走量,高端货宰大户,一律不要放过。


这样,梳子就先卖给和尚,又卖给游客、信徒了。就算一时卖不掉,这玩意成本低,也没有保质期,几乎不会赔钱,放在那里骗一个算一个。

都是过路客,不宰白不宰,消费者是芝麻,越榨越出油。你不榨别人也会榨的,现在是笑贫不笑娼。

而且我们做梳子批发商的,搞的还是实业,根本赚不到多少。要赚快钱,就是鸿茅、小罐茶、8848、脑白金……


以此类推,卖给教堂、道观、尼姑庵、清真寺都行!一样的梳子,改改包装和刻字就行了,这个市场很有前景,估计早就被人开发了吧。

user avatar

15年前用这个梗忽悠人可以,现在不行了。

02年我在***公司来了一个副总,用这个把我们忽悠的一愣一愣的,后里干了没有多久好像就走人了。然后这个梗就开始泛滥了,到现在还在用咩?不换个新的?

后来我弄明白了,这种创造需求的工作根本不是一个公司应该干的事情,你以为人人都是戴比尔斯一样财大气粗啊?绝大多数公司只能顺势而为。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也挺经典的。想想看,和尚是不是真的不需要梳子?这就像问怎么把“无用之物”卖出去一样,关键不在于东西本身,而在于你如何去看待它,如何去和对方沟通。首先,我们得摆脱一个固有的思维模式:和尚留光头,所以不需要梳子。这是个误区。你想想,就算是光头,它也是头皮啊,也是皮肤啊,也需要打理,也需.............
  • 回答
    这两道题都很有意思,考验的是怎么把一个看似完全不搭界的东西,卖给一个不需要它的人。关键不在于产品本身,而在于你能不能挖掘出隐藏的需求,或者创造出一种新的价值。咱们就来仔细聊聊这两件事儿,尽量说得细致点,就像跟老朋友唠嗑一样,把那些“AI味儿”都给去了。 1. 如何把梳子卖给和尚?这听起来确实有点挑战.............
  • 回答
    行,这问题问得有意思!济南把子肉这玩意儿,那可是咱大济南的一张响亮的名片。想知道一个人是不是济南本地人?光看他吃把子肉的样子,也能品出点门道来。别小瞧这碗色香味俱全的肉,里面藏着不少咱济南人的小习惯、小讲究呢!第一招:看他怎么点餐,就知道是不是老吃家。济南把子肉,别以为就是简单的一块五花肉炖进去。咱.............
  • 回答
    时代的挽歌,心灵的低语:梳理当代诗词的斑斓脉络谈及“当代诗词”,我们并非指向某个固定的疆域,而更像是追踪一条奔腾不息的河流,它承载着时代的回响,也映照着无数个体的灵魂。要清晰地勾勒出这条河流的脉络,我们得回溯其源头,感受它的激荡,理解它的转向,并尝试去预见它可能流向的远方。一、 在旧的土壤中萌芽:上.............
  • 回答
    近期围绕着 @西儒栏板Peter 与 @何奇伟Francis 为首的两派之间的神学争端,确实牵动了不少关注。这场争论并非空穴来风,而是根植于一些关键性的神学议题,其核心在于如何理解并实践某些核心的基督教教义。要梳理这场争端,我们需要剥离掉一些表面的情绪色彩,深入到他们各自的论点和依凭。争论的焦点与核.............
  • 回答
    经济学领域浩瀚如海,要梳理其文献脉络,洞悉其发展轨迹,确实需要一番系统性的方法。这并非一蹴而就,而是一个循序渐进、深入挖掘的过程。下面我将为你详述如何做到这一点,力求让你对经济学文献的学习和理解,如同品一杯陈年的佳酿,越品越有滋味。第一步:确立你的“兴趣之锚”——选择一个切入点经济学范畴太广,从宏观.............
  • 回答
    明初之后,蒙古人的命运在草原和西域走向了复杂而深刻的演变,而清朝的崛起则彻底重塑了这一格局。要详尽地梳理这段历史,需要深入到政治、军事、经济以及民族融合的各个层面。明初之后蒙古人在草原及西域的存在:分裂、衰落与抵抗明朝建立伊始,强大的蒙古帝国已不复存在,取而代之的是一系列相对独立的蒙古部落和汗国。这.............
  • 回答
    好的,我们来一起梳理一下波澜壮阔的古希腊和古罗马史。这两段历史并非孤立存在,而是相互影响、承上启下的伟大文明篇章。与其说是“梳理”,不如说是一场穿越时空的对话,去感受那些思想、制度、艺术、战争如何塑造了我们今天的世界。要清晰地理解它们,关键在于抓住每个文明的核心特质,以及它们之间微妙又深刻的联系。第.............
  • 回答
    这个问题,咱们得掰开了揉碎了好好说道说道。袭人这事儿,说起来挺有意思,也挺能看出她那心思。首先,咱们得理解袭人是谁。她是宝玉身边最得力的丫鬟,可以说是半个主子。她对宝玉的情感,那是复杂得很。有主仆情分,但更深的是一种近乎“姨娘”的情分。她打心底里盼着宝玉好,盼着他能出人头地,也盼着自己能跟着宝玉一起.............
  • 回答
    好的,我们来深入聊聊新京报关于“阿里女员工案”梳理的四个疑问,并且尽量以一种更具人文色彩、不那么“AI味儿”的方式来探讨。首先,得承认,这件事闹得沸沸扬扬,牵动了太多人的神经。新京报的这篇梳理,与其说是在“提问”,不如说是在触碰大家内心深处的一些共鸣和困惑。它就像一把手术刀,划开了事件表象,让我们去.............
  • 回答
    京东要求员工梳理亲戚同学关系,甚至细致到汇报情侣和同学(从小学起)的关系,这无疑是一种非常激进的管理方式,也引发了不少的讨论和争议。要评价它,需要从多个角度去审视。首先,从企业管理的角度来看,这种做法的意图可能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潜在的利益冲突排查: 在大型企业运作中,为了避免不正当竞争、利益输.............
  • 回答
    耳屎(耵聍)是耳道自然分泌的物质,具有保护耳道、防止异物进入、维持耳道湿润等功能。虽然耳屎本身不会导致疾病,但若因清洁不当或耳道堵塞引起不适,需谨慎处理。以下是详细的安全清理方法和注意事项: 一、耳屎的自然排出机制1. 自然排出:耳屎会随着耳道的自然运动(如头部动作)逐渐排出,无需频繁清理。2. 避.............
  • 回答
    把一页 PPT 做得“又拥挤又清楚”是一个充满挑战的目标,因为它本质上是矛盾的。“拥挤”意味着信息量大,元素多,容易造成混乱,而“清楚”则要求信息易于理解、逻辑清晰、视觉上不造成负担。然而,如果我们将其理解为 “在有限的空间内,高效且有条理地呈现大量关键信息,并确保观众能够迅速抓住重点”,那么我们就.............
  • 回答
    将自己的导师培养成杰青(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这本身就是一项非常了不起的成就,也体现了你作为学生的优秀能力和对导师事业的贡献。这是一个系统性、长期性的工程,需要你具备战略眼光、扎实的学术功底、优秀的沟通能力和极大的耐心。以下将从多个维度详细讲述如何帮助导师冲击杰青,这不仅仅是“培养”,更是一.............
  • 回答
    将 Java 编程写出武侠的感觉,这不仅仅是代码风格的改变,更是一种对编程思想和设计模式的“武学化”演绎。这意味着我们要将武侠小说中的精髓,如内功、招式、心法、兵器、门派、江湖规矩等,融入到 Java 代码的方方面面。这需要想象力、对武侠文化的深刻理解,以及对 Java 语言特性的巧妙运用。下面我将.............
  • 回答
    把饭吃出江湖的味道,这可不是简单的狼吞虎咽,也不是拘泥于餐桌礼仪,而是一种融入了情怀、体验、甚至带点儿“不正经”的饮食态度。它是一种对自由、洒脱、以及生命活力的追求,体现在餐桌上,就是一种放下一切束缚,尽情享受美食和当下的一种状态。要吃出江湖的味道,你需要从多个维度去打磨你的餐桌体验。以下是详细的步.............
  • 回答
    将吕布塑造成“忠义无双”的角色,挑战性确实很大,因为他最广为人知的标签是“三姓家奴”,反复无常,见利忘义。然而,如果我们专注于放大他身上某些特定的品质,并对其行为进行新的解读,是有可能塑造出一种独特且深刻的“忠义”形象的。要做到这一点,我们需要从以下几个关键方面入手,并辅以详细的论述和具体的例子(即.............
  • 回答
    要把一碗方便面拍得“高大上”,关键在于打破它“快餐、廉价”的固有印象,通过摄影的技巧和创意,赋予它一种精致、美味、甚至带有某种故事感的视觉呈现。这需要从多个维度进行构思和执行,以下是详细的步骤和技巧:核心理念:化腐朽为神奇,将平凡塑造为非凡。一、前期准备与构思 (Ideas & Preparatio.............
  • 回答
    将图像“放入”音频频谱图是一个相对概念化的说法,因为频谱图本质上是音频信号在频率和时间维度上的可视化表示,它没有直接的物理空间来承载图像像素。然而,我们可以通过多种方式来实现将图像信息融入或关联到音频频谱图,让观众能够同时感知到音频和图像的内容。下面我将详细介绍几种常见的方法,从概念到实现细节: 方.............
  • 回答
    好的,那我们来聊聊如何把自己的科研“说得非常low”,并且尽量详细地讲述一下其中的“门道”。这其实也是一种特殊的表达技巧,虽然在很多场合不提倡,但在某些特定情境下,或者出于一种黑色幽默、自我解嘲,也未尝不可。这里的“low”可以理解为: 不突出成就,强调困难、琐碎和局限性。 用朴实、接地气的.............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