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都羡慕名将的风采,也很想体会一下在战场上指挥千军万马的感觉,所以军事论坛里往往人满为患,很多军事迷都恨自己没有出生在金戈铁马的年代。但实际情况是,历史上的名将毕竟只是少数。不客气的说,大部分人连冷兵器时代基本的兵种应用都弄不清楚。
见过太多新手指挥官,拉冲击骑兵去骚扰,拿弓骑兵冲阵。不知道远程侧射应该打左翼还是右翼。连这些基本冷兵器配兵概论都不清楚,在这边吵来吵去说全战没意思。看来知乎游戏话题水平真是向知乎热榜(全是王者荣耀)看齐的趋势。
所以今次我们借着全战三国,来一次纸上谈兵,聊一聊成为一名传奇指挥官需要具备哪些基本素质
再说到基本的冷兵器时代战术,从索尔战役开始人类才算从部落约架中解脱出来。成为了一种指挥艺术。但是,在说到战术之前各位指挥官要了解一个更基础的知识——方阵。
成为传奇指挥官的第一课:认清自己
在没有方阵以前,人类群体间的战争都是一拥而上,然后士兵们和敌人一般进行着散乱的无序的格斗,最后胜利一般取决于哪一 方的士兵更多。
第一次让战争从小学生约架变成黑社会性质械斗的标志是希腊开发出步兵密集阵。方阵的出现使战斗成为集体的战斗,被团结在一起的步兵不再是自由战斗的个体,而是相互配合与支持的集体作战(在波希战争中,希腊联军在温泉关凭着这个大败波斯。可以参考《斯巴达三百勇士》电影)
所以前文才把配兵这件事放在战术前边,熟练的应用不同方阵才是一个指挥官应该具备的基础战术素养。《孙子·谋攻篇》讲“知彼知己,百战不殆;不知彼而知己,一胜一负;不知彼,不知己,每战必殆。”就是这个道理。
首先我们要了解每个方阵的特性,就像学下象棋一样你要知道车马炮都有什么用处一样。先了解自己擅长什么,才能战胜敌人。别天天开个修改器拉一个武将去前边无双。这跟没有前戏的高潮一样无聊。
比如冲击骑兵:这帮家伙就是用来正面突破阵线的。再比如弓骑兵,那就是用来绕后背击的。方阵矛,就是标准的反骑配置,你让他上去跟剑兵对砍就是送。更别提什么拉一对矛迎着骑兵冲上去这种睿智的操作……不让马蹄给你踩成肉饼我跟你姓。
有些年轻的指挥官看到这就问了,那我怎么知道那个是冲击骑兵,那个是弓骑兵/轻骑兵呢?这就要分析部队的基本面板了,比如【乾天卫军】,开矛墙增加1900%冲锋抗性和10%近战闪避。这就是标准的反骑兵单位。再比如【西凉骑兵】5万血,208冲锋加成这就是标准的冲击骑兵啊。
兵种的正确使用方法:
如果你看到这,一拍脑袋认识到自己犯了基本错误。那么恭喜你,你已经走上了云名将的封神之路。不过今天就先讲到配兵这类,如果赞的人多的话再聊和大家聊聊排兵。
成为传奇指挥官的第二课:应对敌人
排兵布阵,排兵布阵,先排兵再布阵
上面提供一种基础的排兵思路(10单位时),战局千变万化。不同的地形,不同的敌人自然会产生不同的战术思路,但基本的战术理念却是一定的。那就是攻击敌人的薄弱部位。
这就要聊到一个基本战术理念左翼和右翼:
左翼,基本解释为作战时处于正面部队左侧的部队。在语言环境下也可以代指激进派。那么各位指挥官想过没有“为什么左翼代表激进派呢?”原因很点单,因为你是右手执剑,左手持盾啊(你的对手也一样)!左翼的远程方阵比起右翼能提供更为有效的火力支援。
有兴趣的话可以叫上基友打网战去试试,用你左翼的远程和右翼的远程对两只一模一样的部队进行侧射,一定是你左翼优先击溃敌人。好,第一个重点来了:冷兵器时代远程方阵的正确用法是放置于己方阵线的左翼,而不是后方!!!如果前军不能有效展开,置于中军后方的弓箭手只能进行抛射,会不可避免的伤及友军。
其次就是另一个重要理念结合部:
方阵和方阵链接的地方被称之为“结合部”那里是整个战线最脆弱的地方。前文再聊冲击骑兵的作用是正面冲线时,应该冲击对方正面战线的薄弱部位,比如结合部。左翼、右翼、中军间的空隙可以叫结合部,每个方阵间的空隙也可以叫结合部,甚至方阵纵向移动时,面对远程火力开松散阵型时都会产生结合部。
而这就是冲击骑兵的正确应用方式,亚帝(亚历山大)的伙伴骑兵应该是冲击骑兵的雏形。哪怕那个时代连马鞍都没有,他们仍可以第一时间能够发起有效冲锋。与轻骑/弓骑需要侧翼扰动选取进攻机会不同,他们摆出密集阵时可以进行有效的中央突破,凭借强大的冲击力直扑敌方远程。当然如果你确实找不到敌人的结合部进行冲击,那就让他们去赶走敌方骑兵吧。
为各位杠精剪一手视频:
骑兵冲击,与反骑兵应用 https://www.zhihu.com/video/1121081948101177344今天就聊到这里,如果赞的人多我再详细聊聊关于锤砧、斜线以及其他战术的应用。还有求求各位战术天才别再把远程放到中军后面了!真的!
名将篇二 · 内容补充:
昨天讲到的一些东西确实内容比较多。本意是在后边战术进阶的时候给大家讲的。关于侧射、背击这些应用其实是聊到斜线战术应用进阶中的“旋转门”时才会详细分析。但是看到很多指挥官已经开始思考这些基本战术理念的应用,并试图总结一些基本规律。那么今天先讲一讲基础应用:
也有很多指挥官颇具灵性,已经开始思考如何防守这件事了。不得不说层次很高,孙子讲;“不能尽知用兵之害者,则不能尽知用兵之利也”就是这个道理。不过,战争中最优秀的防守就是进攻。所以我们还是着重讲进攻,大多数防守应用会在历史著名战役的复盘中聊到。
1,侧射应用:
因为全战中大家大部分时间处于南北向地图的南方,也就是说我们的战线呈东西展开。由南向北进行进攻,而敌人是自北向南进攻的。所以我们的左翼射击时箭矢会覆盖对方执剑侧(执剑侧远程格挡低)。我看到有一位有天赋的指挥官这样总结“保证弓箭手向右射击”。
这样理解问题不大,但不是绝对正确。正确的书面表述应该是:“在对战中尽量保证弓箭手可以攻击到敌人前进方向的右侧”(如果还不理解也没有必要硬背。下面准备了一张图。标注了双方的持剑手、持盾手。和相对于己方阵营的左右翼。)
思考题:假设敌军沿着一条南北朝向的大路向北进军,我军在敌方必经之路上设伏。那么请问我方大多数远程部队应该置于路的东侧还是西侧?
第二篇后边还会讲方阵的弱点(侧击、背击、结合部),以及反骑兵原理两块知识,今天还有工作先更新这些。感谢 @司马懿 的专业认证。
名将篇二 · 内容补充(2):
战术宽度、战线纵深、反骑理论
聊到战术宽度睿智的P社玩家一定会想起钢铁雄心的配兵。战术宽度也是每个传奇指挥官需要铭记于心的重要思维,而且不仅仅限于冷兵器时代。何为战术宽度呢?即一次性投入多少的士兵来参加战斗。
例如我们有一个24人的方阵,蓝方战术宽度是12,而黑方战术宽度是6.在蓝黑两方正面SOLO时。黑方部队一定会优先溃掉(如果有兴趣也可以拉基友去网战试一试)。在同样兵力的情况下战术宽度越大,火力展开的越充分。所以全战的网战中大家会看到双方指挥官会尽可能的把自己的战线拉长,像一根根面条一样。
但战术纵深真的没有优势了么?有的,那就是正面的抗冲击能力。不少经验老道的指挥官在骑兵发动冲锋时会这样说“这里兵叠的太厚了,不能冲!”这个叠兵指的就是战术纵深。同样的重骑冲上图蓝军可能拉出来,但是冲黑军可能就要绞在一起了(基本凉了)。
但是战术纵深真的比战术宽度在反骑上有优势么?
还真未必,很多指挥官动不动就喜欢聊背击。如果可以的话谁不愿意背击呢?作为在现代成长起来的人(攻压倒防的时代),大家更愿意接受“火力机动学说”。但是在了解到反骑基础理论后我相信大家会对战场阅读能力有一个质的飞跃。这段我们留在后边讲。
回答两个指挥官的问题吧:
Q1:“第一课认清自己:还是种地比较适合我,全篇完”
A1:说的很好,战略永远大于战术。(学会运营F2A就行了)但在小强看来全战的乐趣还是在战斗界面里。玩战的话略文明、钢铁雄心、欧陆风云都很好玩呀。用一句老话讲“来都来了~”
Q2:“我习惯开战弓兵前置,射对面没盾的矛兵,然后等两军相交的时候弓兵往两边撤,步兵从后面顶上,这样合理么?”
A2:很合理,弓兵前置是网战常用的打法,尤其是三国这代射程贼远(人均巡林客)。但是需要说明的是。这种打法不能依靠远程取胜,远程部队在最远射程时伤害最低。这和李云龙说放进了打正好相反。弓兵前置是白嫖士气的一种手段,既然选择了压制那么从某种角度就需要放弃输出。
一些题外话:
这里也说一下我写这个东西的初衷,这篇文章的意义就是新手到进(放)阶(弃)。有些经验丰富战场阅读能力超强的指挥官说读起来一般,就是一板一眼的常规操作。《孙子兵法·形篇》讲“善用兵者隐其形,有而示之以无,善守者藏于九地之下,善攻者动于九天之上。”真正的名将历练之路还很漫长,但无论如何都要有个起点。
还有一些拿具体案例跑来抬杠的恕不回复,讲的是战术理念不是具体的某一个战场片段。我讲的东西对于每一场战斗来说很难是最优解。对于每一个指挥官来说,把战场从象棋变成围棋之后才是成为名将的第一步。这需要经验、需要在一场又一场的战斗中练习。
感谢 @圣安东尼奥小石匠 的专业徽章,以及各位老板的赞赏。
战史篇·骑兵:拿破仑—马伦哥之战
【对线刘看山—马伦哥战役简化版】
1800年6月13日下午,刘看山军和曹小强军在博尔米达河(图中较粗的蓝线)东面爆发激战。在八个小时的激战中,双方骑兵没有好的出手机会。最后曹小强军略胜一筹,刘看山军退至博尔米达河西岸。因为接近半夜,曹小强军选择就地扎营,并派出侦察兵查看博尔米达河上游桥梁情况。
侦察兵因为夜雾认定博尔米达河上桥梁已经被毁,曹小强作出错误判断,认为刘看山军已经向南方溃逃。并与凌晨4时,派出自己手中的两支部队向南追击。而事实情况则是刘看山军根本没有撤走,桥梁被摧毁也是假象。刘看山的工兵甚至还造好了两座浮桥,随后放心的关灯睡觉。
史实上双方部队大致相等,为了便于讲解我们主管的将双方部队分为平分为12只,11只步兵+1只骑兵的组合。14日上午九时,河东的刘看山军倾巢出动,象潮水般地涌过了博尔米达河。河上的桥梁不仅没有破坏,而且又出现了两座新的浮桥。三路大军并驾齐驱,锐不可挡,直扑曹小强军阵地。
曹小强军仓促应战,前卫一触即溃。在刘看山军猛烈的攻势下,左翼已经被击溃。云指挥官们应该清楚,我左翼被败退后,中军很快将陷入双线夹击当中,会极快的失去士气,导致整个中军被成建制的歼灭。为了防止这种情况出现,曹小强应该:收拢中军放弃滩头阵地,与左翼共同撤退维持阵线。
但这时后备阵线的传奇骑兵指挥官李二蛋将军吃到战场信息,带着他的友♂伴骑兵向刘看山军发动了冲锋,秉着「骑枪之下众生平等」的原则顶住了刘看山左翼的猛烈攻势。这一行动迟滞了敌人的进攻,为曹小强军向前机动兵力赢得了时间。
曹小强大喜过望,得以抽调后军迅速加强我军的右冀(如果在右翼击溃敌军,我方也可以夹击乃至背击敌人的中军)。双方增派兵力,维持阵线。战至此刻曹小强手中再也没有任何预备力量,且曹小强军处于全线劣势当中。
战斗持续了9个小时,下午五时,正当曹小强接近崩溃的时刻,形势发生了急剧变化。我们派出堵截刘看山军的部队回援了!齐格飞·吉尔菲艾斯(大雾)率领援军奋勇杀敌,曹小强军血站险胜。曹小强吩咐:传扬出去,我军歼敌十万——史诗大捷!
【扩展阅读】骑兵——决定胜利的扳机
当然是可行的,但是全战作为一个简化了的战争模拟器,复杂阵法效率不会是最高的,反而会产生过拟合。
真正的战争中影响军队发挥的因素实在太多了,兵种之间的克制也远没有那么明显,就好比幕府2里的克制就非常简单的:枪兵克骑兵,骑兵克刀兵,刀兵克枪兵;现实中的古代战争远远没有这么简单。但是这也并不妨碍我们摆出好看的阵型,我曾经玩罗马二的时候就皮了一下摆出了一个八门金锁阵。
当时是我手中的两支精锐部队前后相接打算直捣黄龙,却吃了没文化的亏,对欧洲的地形不熟悉,被对面三支军队包围伏击,当时的场景大概就是这样的:
我是那个黑棋。
按照全战的规矩,第一个和我接兵的军队算作埋伏,将会环绕着我列阵,之后的部队将会按照其所在方向依次进入战场支援,我的援军也会紧随我进入战场。
心态爆炸之余,我要立刻决定是固守待援还是突围,最终扮演埃及文明的我决定仿照人类历史上第一场真正意义上的国际战争——卡迭石之战来一次围点打援。霎时间拉美西斯二世附体,阿蒙和拉保佑着我,我光明正大地点下了暂停键。
(毕竟被伏击方没有排兵时间)
步兵军团开防御按照八个方向排成了八门金锁阵,第二排弓箭手紧随其后,第三排是四支精锐军队随时准备支援即将崩溃的点,将军卫队稳坐正中。整场战争和卡迭石战争一模一样:
四面八方涌上来的敌军步兵没能在第一时间打穿我的防线,并因此和其背后的投射部队脱节,赶到战场的赛特军团战车长驱直入屠杀了敌军的投射部队,随之前后夹击击溃了邪恶的罗马人。
总的来说这种环形阵很适合对抗来自四面八方的敌军,之所以摆成八卦阵主要是因为军队满编数量太大,尽可能地扩大边数以放下更多的军队。
因此在全面战争中古代兵书上的阵法还是有可行性的,无论是《三国演义》的还是埃及的。
以上
当然可以了,事实上,全战系列最大的魅力,就是真实的古代阵型,也正是游戏的实用阵型。
不像其他游戏,点个叫“八门金锁阵”的技能,然后就魔法一样防御+100%,攻击加20%之类,在全战里,你可以切切实实的按兵书摆,也可以切切实实的看到这些阵型是如何起作用的。
极大满足中二之魂。
首先,如果你在三国全战配好骑步射,进入战场后,选中所有部队,随便一拉,默认就是一个标准的雁行阵。
这个阵型在东西方实战中都有广泛应用,在游戏里也特别好用。
坎尼之战,汉尼拔大破罗马主力,就是用的这个阵型
秦始皇的兵马俑,很可能也是这么排列的。
阵型的原理就是把精锐部队放在两翼进行突破,突破后把敌方包圆。
历代全战里,冲击骑强势的派系,这招都是最基础最好操作也是最好用的。
然后是雁行阵变种的钩行阵。
这个和雁行阵相似,区别在于把两侧突破改成了单侧突破,如果假设的秦俑4号坑其实没有,那秦俑就是钩行阵了。
钩行阵和雁行阵都是全战里最通用的万金油战术。
我玩全战时50%的战役都是这么打的
随便找个录像。
右侧先清对方骑兵,远程清对方远程:
形成两翼包抄,结束:
简单粗暴易操作。
还有些特殊情况下的特殊阵型,也都可以用的,比如在兵力劣势的时候防守,依托有利地形。可以用偃月阵,或者叫却月阵。
偃月阵可以最大限度的利用有限兵力扩大展开面积,加强防守能力。以少防多时特别好用。
比如这场,1400对4700,最后死390击杀4300。
就是这样
而且这是一处高地,很方便后排远程输出。
刚好左边还有树林,骑兵可以悄摸的绕后偷屁股
再比如锋矢阵。适合有“游击部署”的部队,在兵力不占劣势的情况下,可以秒杀电脑。
冲击强的部队排前面,直接冲着敌方阵型薄弱处摆。比如直接摆敌人侧翼,最好再占个地利。
(本作可以做到全军游击部署,后期简直是个BUG)
ctrl A--ctrl G--双击敌方,全军突击!
骑兵冲完步兵攻,步兵攻完炮兵轰。
当然这个以爽为主,交换比还是比较难看的,也不适合兵力兵种劣势局。。。。
全战这个游戏最秀操作最强势的战术是全骑流,但我个人觉得这个方法太不美观了,完全是电脑运算架空游戏的感觉,现实里是没有的,太出戏。所以我还是喜欢拿古代战术来玩这个游戏。
中二度满满。
那种太复杂的阵法不管有没有用,全战摆不出来。
但最基础的阵型还是很有用的
其中雁形阵就是斜线战术,第一次运用在繻葛之战。算是全战中除了砧锤外最常用的战术。
另外笠泽之战的遛狗战术,我非常喜欢
而且几乎所有阵型,带点机动部队都可以使用砧锤战术。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