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聊我个人最熟悉的一个吧。
黄旭华院士是做战略核潜艇的,战略核潜艇是干什么的呢?核弹这种东西,一般来说都是用导弹发射的,而导弹发射怎么射呢?
大多数国家都是由战略轰炸机携带巡航导弹或者核炸弹,地面巡航导弹/弹道导弹以及最关键的海基战略核潜艇。
这个,就是核轰炸机(俄罗斯图160)。
这个,是核炸弹(美国B61)。
这个,是地面发射的核弹,一般两种发射模式。
巡航导弹(此为美军陆基战斧,也可以由轰炸机投送,不过美军一般用的都是AGM86)
导弹的(中国东风31A)
但地面发射和空中发射都有难度。
一方面空中发射很可能被拦截,哪怕是战略轰炸机也很可能,而地面发射机动能力不足,发射车能跑到40公里就不错了,战争期间很容易遭到打击。
在这种情况下,核动力能在水下潜航几个月的战略核潜艇就成为了最合适的核打击兵器。
有这个东西,中国就可以在被核打击后,迅速进行核反击,并且可以一次把对方打疼,有这个东西才是各位能在知乎上吹水的资本之一。
但战略核潜艇最大的问题就是技术难度太高,而且贵。
(中国战略核潜艇,丑就丑,12发巨浪轻轻松松洗一个小国毫无压力)
首先,核反应堆就是一个槛,然后在水下造一艘用核反应堆的核潜艇又是一个坎,然后拥有多弹头能力的洲际核导弹是一个坎,如何在水下发射又是一个坎,这世界上90%的国家直接在第一个坎上就卡死了,第二个坎上又卡死了印度,第三个坎往后就只剩四个了(英国用的美国的)……
中国当时是一穷二白,一穷二白到什么地步我也不好说明,举个例子。
知乎上学生比较多,我举个最简单的例子,这就相当于你只有一只手,父母双亡,出生在一个偏远小山村里,然后你还要考上清华……
黄旭华做到了。
你现在觉得这个共和国勋章,他拿得吗?
申纪兰是那种最朴素的农民,没有多少文化,一辈子以党为最高信仰。顽固又天真,朴实又有些愚昧。
知乎上的部分知识分子们可以讽刺她没资格,但需要知道的事,就是这样一个知识分子们认为愚昧又固执且没文化的女性,才是最初推动中国进步的动力。
她是广大农民的代表,不懂什么女权,不懂什么权利,不懂什么平等,却以最朴素的公平的价值观推动女性权利写入宪法。
希望各位知识分子们别忘了,虽然你早已离开农村。但新中国的天下真的是农民打出来的,新中国的进步也是农民成就的,而各位的祖上,全都是这样愚昧而无知,还有各种顽固不化封建思想的人。
我曾下乡接触过一些当村官的妇女,她们基本没什么文化,不懂权利,不懂平等,不懂女权。甚至有些大字都不识几个,但就是这些愚昧的,没有文化的妇女们不断帮助村里那些比他们更加弱小的妇女争取离开家暴的丈夫,争取自食其力劳动生活,她们以最朴素的价值观做着最伟大的事儿。
面对这样的人以自身能力推动进步的人,别人有什么资格说申纪兰、或者说这些愚昧落后的农民不值得国家最高荣誉。
=========鉴于有人没理解,再啰嗦一些。
申纪兰不是个完人,因为高度信仰党,因为本身并没有多么聪明的头脑,受过多么优良的教育,对于她来说,她的一切选择都是出于最朴素的价值观。
她也许确实没有投过一次反对票,那可能因为她相信党的一切都是正确的。也许她可能真的做了很多你觉得无法理解并觉得愚昧的事儿,但她怀着赤子之心,固执的认为那是对的。
也许很多决策在知乎的知识分子们看来是愚蠢的,值得讽刺的,但需要知道的是,没有任何一个人可以脱离自己个人局限性。而这个世界上也不存在完人。
申纪兰所代表的农民群体,就是这样一群固执,很多人觉得愚昧,但最朴素的群体。
其他共和国勋章的获得者很优秀,但她在她能做到的领域中,做到了她的极限,并以自己的能力推动整个国家,社会一点点的进步。就像不能因为杨振宁娶了年轻妻子一样否认他在物理学界的成就。也不能因为申纪兰个人的局限性否定她对整个中国作出的贡献。
共和国勋章获得者的每一个人最值得学习的地方,也是他们为什么获得这项荣誉的最大原因在于他们每个人,都以自己最大限度的努力推动整个国家,社会的进步,并且为之奉献一生。
不管你现在多么喜欢钱、喜欢仪式感、喜欢消费、喜欢肉体、喜欢权利、喜欢拉邦结党踩在别人头上、喜欢把像过去自己的年轻人碾进泥里。
你迟早都会自我清算,“我对社会来说是什么?”你不小心问了自己这么一句,才发现这句话这么难回答。若回答上来,是这么的过瘾。
不管你现在羡慕谁,是唱跳RAP的练习生,还是财务自由的孙宇晨,或是才华有限公司的好青年。
你总会在漫漫长夜中脑中闪过那么一秒,“我还是想成为袁隆平屠呦呦那样的人。”
然后心绪翻涌。
他们靠自己的事业能救活千万人,亿万人。提灯照夜般点亮人类文明的地图,成为历史永远抹不去的航标。那种人生拥有何等的价值。
我们幻想过金钱,情欲,名望,成就给我们带来的快感,那通常成为我们生活的动力。而成功境界远高于此的二位老先生获得了怎样的幸福感呢?其实幸福二字已经承载不了他们人生中的正面感受了吧。
我想这种感受一定是宁静的,清空了外界杂音的,隔绝了不必要的情绪涨落。像是受到了更崇高的召唤。不然他们为什么90岁高龄还不下第一线奋战呢?而且还能频频继续出成果。这些成果还不知能救活多少人,还不知道发展出什么样的文明可能性。
让人不禁感叹,生命怎么如此短暂?短到都盛不满这两位老人的斗志。奋战在一线的他们究竟拥有怎样的心境..... 一杯奶茶两根烟无所事事等待下班的人该怎么理解他们。我们的职业如果能帮一两个人创造价值就已经幸福满满了,如果能救几人,那就可以吹一辈子。自己毕生的事业若能够帮到别人,那样的人生也不错。
然而我们更多的是想歇着,赚够钱不上班了,提前退休该多好。少受点气,多去几个国家,多打几次卡,多发几条朋友圈。功成名的人就到底与我们有什么不同呢?
这时有人开始制造这些“不同”了。
比如所谓的贵族礼仪,比如所谓的尊贵奢华,它们总是想把权贵和普罗大众区分开来。扮演着无罩的天龙人,试图让自己变得和我们不一样。
可银餐具能装wifi密码能喂饱第三世界的饥民么?钛金手机能为非洲山野中的疟疾病人叫来救护车么?
他们只是朝我们普通人挥舞“皇帝的金锄头”。
而被授予共和国勋章的科学家,却和我们一起以同样的姿态奋斗。袁隆平像老农一样回归稻田;屠呦呦获诺奖后拒绝追捧炒作回实验室闭关。
他们像年轻人一样探索,创造,永不停歇。他们明明最伟大,却也最接近我们的生活状态。
同龄人总是“抛弃”我们,甩我们一坨焦虑独自奔向财务自由,我们早已习惯。
可老先生们怎么还不去休息?
为什么在这里提着灯,照亮这简陋的办公室。
是想告诉我们年轻人咱们并不孤独,对么。
申纪兰把“男女同工同酬”付诸实践是1951年,时年22岁,是山西长治西沟合作社一个默默无闻的普通农妇。
1951年是什么概念?
在最发达的美国,20年代(白人)女性就享有了同等选举权,但到了五十年代,二战期间进入车间的女人们又被赶回了厨房里。
当时,代表主流价值观的畅销杂志《生活》杂志在1956年的特刊《美国女人》中,选取家庭主妇作为“时代女性”。其最典型的特质之一就是,高中毕业便已结婚,在家相夫教子。当时的反女权主义者认为女性要为社会问题负责,因为她们没有做好家庭角色。
1946年,日本女性才刚刚拥有选举权,但直到今天日本女性在职场中的地位依旧远远无法和男性相提并论。最新的女性15岁以上就业率是50%,比中国差了一个档次。
整个西方世界的妇女要在六十年代才进入第二浪潮,即从选举的平权进化到对于社会、家庭分工的追求。第一个有明文立法保障同工同酬的欧洲国家是冰岛,1961年,晚申纪兰十年。
即便是被称为女权圣经《第二性》,1949年才出版,仅仅比申纪兰这个农村妇女完成“同工同酬”早了两年……
50年代的南美洲女性连选举权都没有,公民身份都不是完整的,非洲、印度、东南亚无需多说……
再看看原本属于第三世界的中国情况:
在申纪兰决定在西沟公社争取“同工同酬”的前一年,也就是1950年,《婚姻法》刚刚颁布,宣布实行一夫一妻,男女平等,恋爱自主,婚姻自由,取缔几千年的娼妓和童养媳制度。
当申纪兰第一次参加劳动时,与她一起的二十多个妇女绝大多数人都是小脚。流行的俗语是:嫁汉嫁汉,穿衣吃饭,养儿女,做衣衫,成天围着三台转。
综上可以看到,五十年代的全世界女性,哪怕最发达的国家,就连基本的“同工”都难以做到,“同酬”更不用谈。
再看看这个年代22岁的申纪兰是怎么做的:
1、动员合作社里的小脚妇女下地干活,而且与男性一起干活。前者面临生理上的不便,后者被整个社会看做不光彩的事情。但申纪兰做到了,破开重重阻力组织合作社二十多个小脚女人下地干活,而且越干越细致,越干越好。
这是同时期的美国女性正在失去的权利。
2、当时普遍规矩是男女下地干活,记得工分不一样,男人十分,发一张工分票,女人五分,不发。长此以往,女性的积极性受打击。面对这样的情况,申纪兰不像现在的所谓女拳们,只要不给相同的工分就抗议(此处划重点理解)。1951年,她在西沟合作社的做法是,主动要求让妇女也和男性一样,三人包一块地,看谁干得好,然后名正言顺要求同酬。
可以说,仅仅解放两年后,西方女权主义者后来抗争了半个多世纪才勉强获得的“同工同酬”就在刚刚结束千年婚姻制度的山西申纪兰这里悄悄成为了现实。
1952年,申纪兰成功实现同工同酬半年之后,长治地委才在一次巧合中发现了她的事迹,于是做成了报告,进而被精炼成了推向全国的“争取男女同工同酬”,涌现了越来越多的女性行业代表人物。又过了一年,《选举法》颁布,中国女性终于享有了与男性一样的政治权利(选举与被选举权)。
值得一提的是,当申纪兰走家串户让几百年来安于家务的小脚妇女下地干活的那一年6月29日,国际劳工组织大会第三十四届会议通过《同酬公约》,并且于1953年5月23日生效。
什么叫国际领先?这就叫国际领先。毫无疑问,这位普通山西农村女性站在了女权运动潮流最前沿。
归纳一下,女性权利运动发展的时间规律:
首先是选举上的身份平等,然后是社会分工上的自由,最后才到今天依旧在争取的“同工同酬”,也就是先解决身份(政治地位),再解决工作(社会分工),最后是报酬(利益分配)。这也符合按部就班的发展规律。
但山西农村的申纪兰却奇迹般地在中国女性政治地位、身份平等未解决之前,直接将山西长治西沟合作社的女性权利进步程度往前推进了50年。
有了申纪兰的成功经验与提炼的“男女同工同酬”,毛泽东解放前在一次旧社会婚姻悲剧后所发出的“妇女解放”才真正有了实现的可能。申纪兰的做法几乎一举探明了建国之后妇女解放的方向与实现道路。
没有经济地位,女性不可能真正站起来。
可以说,在妇女解放、女权的问题上,申纪兰不仅超过同时期诸多国内女性著名人物,也领先同年代的国内外女权主义者几十年,即便在今天也完全超越西方很多追求肤浅身体自由的“流行女权文化”,更是吊打咪蒙之类的“伪女权”……(抱歉,本不应该用咪蒙来与比申纪兰比较)
妇女能顶半边天,而打下第一个桩的就是申纪兰。没有后来推向全国的“争取男女同工同酬”,而后几十年中国数以亿计妇女的命运就会完全不一样,中国的发展也就完全不一样。
今天我们看申纪兰,看妇女解放,并没有什么感觉,是因为几十年的妇女解放工作让事实上的男女平等成为理所当然,伪女权的横行更是让申纪兰的努力被忽视被掩埋。
但共和国勋章证明国家从没有忘记。
前些年有些人吃饱了饭,各种黑袁隆平,说他科研水平不行,说不是他亲自发现那一株关键的雄性不育野败,说现在的普遍种植的杂交水稻品种并不是袁隆平培育的。但没有袁隆平在学界一片看衰中坚持杂交水稻研究,不是他带着学生一次次顶着风吹日晒,就没有那一株偶然间发现的雄性不育的野败,全国各地的水稻品种培育单位就失去了培育杂交水稻最关键要素。
如果没有袁隆平,下一次中国发现野败就不知道是什么时候,甚至完全错过。同样,在中国妇女解放问题上,申纪兰的事迹就是珍贵的野败,没有她,下一个把女性权利直接向前推动半个世纪的人可能还要等很久,很可能就没有建国后几十年如一日对“男女同工同酬”的有效推广。
可以说,没有申纪兰引爆的连环效应,今天中国女性的地位极有可能就介于印度和日本之间。要是半边天撑不起来,那么中国未来甚至会完全不一样……
两位都是被泼过污水的共和国之辉,一个影响了无数国人,一个影响了所有中国妇女,无论多少诋毁都不能否认,他们改变了整个中国,乃至影响到世界的事实。
“当代神农”袁隆平!
稻是中国最主要的主粮,根据国家统计局2016年公布的数据,当年稻谷产量为20693.4万吨,小麦产量为12885.0万吨。
在当前,可以说,水稻才是中国最主要的食物,而对水稻产量的改良,袁隆平功不可没。
”杂交水稻之父”,这几个字可以说是十分形象地描绘出了袁隆平的成就,那就是:杂交水稻。
我们就来介绍一下这个杂交水稻的事情。
在生物学上有一种现象,就是两种遗传特征差异的生物如果杂交产生后代,那么后代会呈现出即拥有优良性状又可以避免劣势的情况,我们称之为杂种优势,而利用这种特点来做出来的物种就是杂交种。典型的就是玉米,相信不少生活在农村的人对此十分熟悉,玉米杂交可以实现很好的性状,比如高产,比如抗倒伏等,不过杂种优势也有不足之处,那就是杂交后代不能保种,杂种的下一代就会出现性状分离,所以需要每一代都进行杂交。
回到水稻,中国水稻品种不少,每个品种都有各自的优势,也同时具有各自的劣势,这种情况下,如何扬长避短来让水稻更好的生长就成为了一个重要问题,毕竟水稻可是中国的主粮,更是我国独立驯化出来的农业物种。
这个任务就落到了袁隆平身上,但是水稻杂交可没那么简单。因为水稻是典型的自花授粉。什么意思呢?就是水稻的雄花和雌花是生长在一起的,所以它们是自交的。这种情况下,想搞杂交那无异于痴人说梦,所以国外科学家曾经一度判定,杂交水稻只是理论上的可能,但是现实是不可能的。
而袁隆平先生却不信这个邪,既然自然界如此精彩,那么一定会存在一个例外。于是袁隆平先生和很多科学家以及大量的农业人员一起去努力寻找雄性不育株,1964~1965年间,袁隆平在湖南安江农校的农场一带发现了天然的雄性不育株,这可以说是我国杂交水稻的里程碑事件。找到了雄性不育系,那么接下来就可以大量的培育,然后进行杂交。最后通过不断地杂交,我们把杂交水稻发展到了极致。
今天,杂交水稻亩产已经可以达到了上千斤,而传统的水稻产量才只有几百斤,可以说,我国能够在主粮上解决生产问题,杂交水稻功不可没,解决了几亿人的吃饭问题。
因此袁隆平先生被称作杂交水稻之父,还获得了我国首届最高科技奖。
然而,袁隆平先生的科研并没有从此止步,一方面,他努力的改进杂交水稻,让杂交水稻的产量不断攀升,另一发面,他还在努力的深耕水稻,不断地改善水稻的各种性能。
比如,我国不少地区是由于重工业发展导致大量的镉进入了土壤形成了镉污染,而大米这种植物对于镉的吸收也是十分的强大的,因此我国经常报道“毒大米”就是镉大米,如何应对毒大米,袁隆平先生采取基因工程的办法对大米的基因进行处理,最后成功的降低了水稻对镉的吸收,这个成果可以说是造福于健康的,毕竟我国镉污染重灾区也是我国大米的主产区,减少水稻对镉的吸收既可以保护人们的身体健康,还可以拯救当地的水稻产业。
再比如,海水稻。海水稻是耐盐碱水稻的的形象化称呼,是在海边滩涂等盐碱地生长的特殊水稻。盐碱地是威胁农业的重要因素,光是中国就有15亿亩盐碱地,堪比中国的十八亿亩耕地红线,造成了大量的土地浪费。而开发海水稻,可以极大的改善盐碱地,让盐碱地变废为宝,成为新的粮食产区。袁隆平先生正在努力的推动海水稻,前段时间在新疆种植海水稻还取得了成功,可以说是利国利民,不亚于杂交稻。
以前读小说,记得一句话:侠之大者,为国为民。袁隆平先生深耕农业,努力改善水稻,可以说真正的做到为国为民。
当然,另一个形容也很形象:当代神农!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