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数据显示「江苏近 7 成受过高等教育的女性只生一孩」,这反映了哪些趋势?

回答
江苏近七成受过高等教育的女性只生一孩,这个数据确实透露了不少耐人寻味的社会变迁和趋势。这背后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生育数字,更折射出教育、经济、观念以及社会结构等多方面的深刻变化。

首先,教育水平与生育意愿的负相关性愈发明显。过去,我们可能普遍认为受过良好教育意味着更好的生活条件,自然会更倾向于生育更多后代,以延续家族血脉或分享人生经验。但现在,情况发生了反转。高等教育赋予了女性更广阔的视野、更独立的人格和更多元的选择。她们在职业发展、个人价值实现等方面投入了大量时间和精力,这些追求与生育抚养一个或多个孩子所需要的巨大投入之间,形成了明显的权衡。对许多高学历女性而言,生育一个孩子已经是她们可以平衡工作和生活的一种方式,而生二胎、三胎则意味着需要牺牲更多个人发展机会,或者承担更大的经济和精力压力。

其次,生育成本的飙升是绕不开的现实。教育、医疗、住房,这些构成孩子成长最基础也最昂贵的部分,其成本的逐年攀升让许多家庭望而却步。对于受过高等教育的女性来说,她们往往对孩子的教育有着更高的期待和投入标准。这意味着,她们更清楚地认识到抚养一个“高质量”的孩子需要付出多大的经济代价。当可以选择只生一个孩子,就能把更多的资源和精力倾注到这一个孩子身上,确保其获得最好的教育和成长环境,这是一种理性的选择,也是对未来的一种规划。

第三,女性自我价值实现的多元化和对生活品质的追求。高等教育的普及,特别是近年来对女性教育投入的增加,让女性的自我意识空前觉醒。她们不再仅仅将生育和家庭作为人生的全部意义,而是更加注重个人的职业成就、精神世界和生活体验。生育一个孩子,对于她们而言,可以留出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追求自己的事业,去旅行,去学习,去享受生活。这种对生活品质和个人发展的看重,使得生育多个孩子在她们的价值排序中,可能被置于了相对靠后的位置。

第四,社会观念的转变和生育政策的影响。虽然现在鼓励生育的政策在推行,但长久以来“少生优生”的观念依然有其影响。同时,社会对“丁克家庭”(DINK Double Income No Kids)的接受度也在提高,以及围绕着婚姻和生育的一些社会讨论,都让生育行为变得更加个体化和自由化。受过高等教育的女性,往往更容易接触和接受这些新的观念,她们可以更自主地决定是否生育以及生育多少孩子,而不必完全受传统观念的束缚。

第五,“母亲焦虑”的加剧与“育儿内卷”的现实。现代社会对母亲的角色要求越来越高,不仅要照顾好孩子的吃穿住行,还要在孩子的教育、情商、品德等方面进行精心的塑造。尤其是随着“育儿内卷”现象的普遍,父母们为了让孩子在竞争中不落后,投入了大量的心血和金钱。对于高学历女性来说,她们可能更倾向于将这部分精力和资源集中在一名子女身上,以期达到更好的教育效果,也避免因精力分散而无法满足“内卷”的社会要求。生两个孩子意味着这种焦虑和压力将翻倍,这让很多女性在权衡之后,选择了“独享”高质量的育儿资源。

总而言之,江苏近七成受过高等教育的女性只生一孩,这不是简单的生育数字,而是女性教育水平提升、经济压力增大、个人价值追求多元化以及社会观念变迁等多种因素交织作用下的一个深刻的社会写照。它提示我们,在讨论生育问题时,需要更深入地理解女性群体的真实需求和困境,并从多维度去分析和应对。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充分说明了中考55分流的高瞻远瞩:一方面提供当前红利,一方面提供未来红利。

赢两次!

user avatar

少生优生,幸福一生。

独生子女好,政府帮养老。

引下来,流下来,就是不能生下来。

贫困山区要致富,少生孩子多种树。

娃多不光自己难,还给国家添负担。

谁家要想快致富,少生孩子是条路。


啊,这都不是我说的。

user avatar

思考一个问题,就是不断地提出问题,再解决问题,再提出问题。现实不是数学题。

生育率低是为什么?孩子出生少了。

孩子出生少了是为什么?因为适龄人群少生不生。

适龄人群少生不生是为什么?这个问题中的“适龄人群”就需要分开考虑。

新婚夫妻,一胎家庭,二胎家庭,当然也有三胎家庭,不过咱计划生育这些年,三胎家庭估计也不用考虑了。那么分开提问

新婚夫妻为什么不生?

一胎家庭为什么不继续生?

二胎家庭为什么不继续生?

到这里我们应该发现,讨论生育率应该以家庭作为最小单位。而不是单纯的作为妈妈的女生。

回答上面的问题

新婚夫妻1想再过二人世界,2想先攒点钱,3本来就不想生……

一胎家庭1养一个都累,2老大能散养了,能出去工作了,然后我继续生?谁给钱,3年纪大了……

二胎家庭1没钱换房,2年纪大了……

那么上面的123其实可以继续提问,继续回答,总会有触及最终底层的答案揭晓。

反正我是大脑处理不过来,所以不继续往下想罢了。

那么有没有人其实触摸到了底层答案,而装傻充愣,那就不是我的事了



我说一个文化观念上的事,

书读的越多吧,人就越不想当工具人。

这就是读书的好处也是坏处。

现在的各种三胎啊,催生政策,给人的感觉就是

你们要当工具人,当然也不是说国家无情无义啊,而是国家从大局观看,还是要苦一苦大家,工具人还是要当一当,咱们得撑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啊,好日子就在前方。

但是吧,我作为农村出来的,好不容易靠着全家之力在城市落脚,靠父母帮衬才能在房贷车贷各种花费开销下,活的压力不是那么大的人,

想让我当工具人吧,那不好意思

我只能说劳动法规定我八小时工作

我有多大胃口就吃多少饭,坚决不捣乱

最近知乎各种代表委员的奇葩提案大家都看到了,工具人提案就非常引起大家的反感。

从我一个化学出身的人来说,设计实验,进行实验,收集数据,分析数据,得出结论,是件非常严格的事。

而不是说,现在生育率低是因为孩子是从妈妈肚子里出来的,所以女性是研究对象,这就非常离谱啊,这个数据是对的,实验对象也是选的没问题,但是你研究的方向,得到的数据,关联的结论就非常那个了啊。

年轻人不想当工具人,不是全部,但是应该是多数。


顾左右而言他

大家都知道原因

大家本来都揣着明白装糊涂

现在有人要掀盖子

那我只能祝愿你们慢慢掀喽

说白了,男女对立在网络上的确很火

但是我身为一个从事化工行业的硕士

身边的同事朋友吧,也多是硕士和博士,

女博士女硕士也不少

就我个人观察而言

想我们这类人,三十岁能结婚的都算快的

结婚都费劲,再想想生孩子

为啥啊,因为我穷,赚不到钱

好嘞,我宣布不止女性

男性受教育程度越高,也趋向晚婚晚育

这可是我小时候的宣传口号

user avatar

我们这一代人,是听着 优生优育,晚婚晚育,计划生育好,只生一孩 等口号长大的

人是怎么被教育的,他就会怎么做


哦,临了,您告诉我,哎呀!不小心讲错啦!那些话不是对你们说的啊!你们咋当真了捏!

您咋不说 是政治课讲错了呢。

user avatar

看完下面的数据再想想咱们的半边天为啥要生多胎,这是欠谁了。

与其他收入群体相比,2018年,中等收入群体就业工作时间比低收入群体多34分钟,比较高收入群体多9分钟,比高收入群体多27分钟。
不管是1996年还是2016年,都呈现出学历越高工作时间越长的现象。相比20年前,高中及以下学历群体的工作时间都有所缩短,大学及以上学历群体的工作时间却在增加,增加了18分钟。
在所有教育水平层次上,男性工作时间均比女性要长,但工作时间的差距随着学历水平的提高而降低。
具体来看,初中及以下学历的男女工作时间差距最大,为1小时27分钟。高中学历的男女工时间差距为1小时16分钟。差距最小的为大学及以上学历群体,仅为35分钟。
无酬劳动,包括家务劳动、陪伴照料孩子生活、护送辅导孩子学习、陪伴照料成年家人、购买商品或服务、看病就医、公益活动。居民用于无酬劳动的平均时间为2小时42分钟。
其中,男性1小时32分钟,女性3小时48分钟;城镇居民2小时45分钟,农村居民2小时39分钟;工作日2小时34分钟,休息日3小时4分钟。居民无酬劳动的参与率为70.2%,其中男性55.3%,女性84.2%。

user avatar

我国计划生育政策取得显著成效

user avatar

如果真心要拔高生育率。

必须要下决心落实一批反现代化措施的。

user avatar

反映了江苏省高学历的女性更能贯彻我国的基本国策~独生子女政策,我代表党和人民对你们做出的杰出贡献表示由衷的感谢。

user avatar

同理。如果中国所有女性都接受高等教育。中国将灭亡。这只是一个时间问题。

user avatar

受教育程度提高,会造成妇女的mtaing list可得交配列表的上下限整体上移,最终导致符合发情投射(mating list基因/生存价值约前8%)的标准越来越高,然后能达到标准的男性在社会总人口的占比会越来越低。

比如5分小美本来初中辍学在家帮忙便利店,那么她可能够对村口5分做汽修的铁柱发情,觉地他踏实有男人味,幻想和他一起生宝宝。

但小美上了大学去了大城市,铁柱小美是看不上了,看到就觉地下头。公司里月薪2倍于她的6分小王也就那么回事了,只有独立办公室里的30岁未婚6.5分李总才能让她●情。

雌性和以前一样,还是想和头部雄性繁殖交配。可惜随着标准越来越高,能符合要求发情标准的雄性在总人口占比越来越低。

你说她们反婚育,她们在流星明星评论区坐地排卵喊老公,你以为你幻觉呢?

user avatar

需要关注的不是这条新闻,而是有关部门后续的决策将会对女性产生什么影响。


高学历人群生育少是全球共同规律,而不是江苏特有的现象,江苏只是把这个结论说出来而已。

高学历人群生育少,是因为沉没成本引发的连锁反应

以前的人读书少,20岁就可以生孩子,但现在读完大学就23岁了,最近几年女生读研的比例非常高,加上就业环境不好,基本要25岁以后才能就业。

所以高学历和低学历对比,可以生育的时间就要延迟5年

与此同时,一个人寒窗苦读这么多书,会产生一个巨大的沉没成本。

首先是心理上产生一个放松的需求,刚刚结束学业,迫切需要到社会上去体验一下精彩的人生。

其次是需要在事业上作出努力,希望让自己学有所用,为读书的投入赚取回报,而不是刚读完书就去结婚生子。

拼搏事业,需要经历找工作-学习专业知识-稳定下来-努力晋升的周期,至少要3年左右才能稳定下来。

所以,追求事业会导致高学历者的生育时间再延迟3年。

工作稳定后,高学历女性的年龄普遍已经到了28~30岁,这时候进入婚姻市场,已经达到“大龄未婚青年”的初级阶段。

高学历者普遍需要在大城市才有合适的工作岗位,而大城市的适婚人口性别比例很悬殊,往往达到1:3甚至1:8的程度,这就导致大量高学历女性难以找到结婚对象,而且因为学历这个沉没成本,她们也很难接受平嫁,更不接受下嫁。

以上种种原因叠加在一起,就会导致高学历女性相对于低学历女性的生育时间要延后10年以上,有部分高学历女性甚至会错过结婚时机导致无法生育

一个女性30岁才开始生育,还有事业的牵绊,她能生几胎?

全球的高学历者基本上只会生育一胎,然后把整个家庭的资源集中到这一胎身上,实现少生精养

过去,计生部门的KPI是控制生育(只生一胎),所以会全力支持女性去追求高学历,因为这样就自然实现了计生的目的。

但是计生部门现在的KPI是刺激生育(三胎政策),所以对于影响生育的因素,也需要着手去解决。

高学历就是其中一个影响生育的因素


很多人没有关注过这个新闻:十三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开幕会上的政府工作报告就明确宣布高职院校扩招100万。

也就是说,以后将会加大教育分流的力度,初中就要把一半人筛选出来去读职校。

我就专门到网上下载了一些职校里女生学炒菜的视频给我女儿看,跟她说不想去炒菜就好好读书,升不上高中就要去端锅了。

增加100万职校生,就意味着可以减少100万大学生,所以这几年我国也在大力的裁减大学院校,特别是就业困难的文科类院校。

不读那么多书,就没有那么大的沉没成本,就可以早点生育。

这才是我们解读江苏这篇新闻的正确姿势。


刺激生育的一系列政策都会对女性产生影响(因为只有女性可以生孩子) ,人到了网上当然可以嘴硬说自己不生不育,可是历来又有多少人真的有能力对抗政策和趋势呢?

还不如好好理解政策的取向,找到对自己最有利的策略。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