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数据显示,近五成老人找不到想看的电视节目,为什么「智能电视」的操作设计得这么复杂?

回答
您提出的问题非常普遍且切中要害:为什么近五成的老人找不到想看的电视节目,以及“智能电视”的操作设计为何对他们来说如此复杂?

这背后涉及到的原因相当多,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详细解读:

一、用户群体差异的忽视与“用户”定义的模糊

智能电视的设计初衷更多是面向年轻、熟悉数码产品、追求便捷操作的用户。而“老人”作为一个极其庞大且多样化的群体,其需求和习惯被严重忽视。

技术接受度差异: 许多老年人成长于电视技术尚未数字化的年代,他们习惯了模拟信号、频道切换旋钮、遥控器上简单的数字按键。智能电视的“智能化”概念,如应用商店、语音控制、网络内容等,对他们来说是全新的、需要学习的概念。
生理机能变化:
视力下降: 老年人普遍存在视力衰退的问题,小而模糊的文字、对比度不高的界面设计,都可能让他们难以辨认和操作。
听力下降: 语音助手需要清晰的语音指令,但一些老年人可能存在听力问题,难以准确识别语音提示,也可能发音不清导致语音助手误判。
手指灵活性下降: 精细的触控操作、需要快速连续点击的区域,对于手指关节可能不太灵活的老年人来说,会造成操作困难。
认知能力变化: 记忆力衰退、信息处理速度变慢,使得复杂的操作逻辑、多层级的菜单,更容易让他们感到困惑和迷失。
使用习惯的惯性: 老年人长期以来习惯了固定的生活模式和信息获取方式。他们可能只需要观看特定的几个频道,或者依靠一些传统节目内容来打发时间,并不需要海量的内容和复杂的交互。智能电视提供的海量网络内容,反而成了一种负担和干扰。

二、智能电视设计中的“复杂性”具体体现

智能电视的操作复杂性并非空穴来风,它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界面设计:
信息过载: 智能电视的首页通常充斥着各种推荐内容、应用入口、直播频道缩略图等,信息量巨大,对于不习惯复杂界面的老人来说,容易感到不知所措。
图标和文字设计: 图标的含义可能不够直观,文字过小、字体不清晰,或者缺乏足够的文字说明,都增加了理解成本。
功能堆砌: 厂商为了展示“智能化”和“功能丰富”,将各种功能一股脑地呈现在用户面前,但很多功能老人根本用不上,反而占据了宝贵的界面空间,干扰了核心功能的查找。
缺乏层级化和引导: 很多智能电视的操作路径很深,需要一级一级地进入菜单,才能找到想要的功能。缺乏清晰的层级划分和步骤引导,容易让用户迷失在菜单的迷宫里。

2. 遥控器设计:
按键过多且功能不直观: 智能电视遥控器往往比传统电视遥控器按键更多,一些按键的功能标识模糊不清,例如“主页”、“菜单”、“设置”、“语音”等按钮的意义,对于不熟悉的老人来说可能难以区分。
缺乏专门为老人设计的按键: 缺少直接回看、收藏、切换到固定频道的快捷键,或者将常用的搜索、语音功能设计得不够醒目。
语音遥控器的局限性: 虽然语音遥控器是“智能化”的代表,但前文提到,老年人的听力、发音问题以及对新技术的不适应,都可能导致语音控制的效率低下,甚至成为一种障碍。

3. 内容获取路径的改变:
从“频道”到“应用”的转变: 传统电视是通过频道号来选择节目,而智能电视则需要用户进入不同的应用(如腾讯视频、爱奇艺、优酷等)来观看内容。这对于习惯了按频道收看的老人来说,是一个巨大的概念转变。
搜索和推荐机制的门槛: 即使是简单的搜索,也需要老人知道自己想看什么,并且能准确地输入关键词。推荐算法虽然旨在个性化,但对于不主动表达偏好的老人,可能推荐的内容并不符合他们的口味,甚至完全不感兴趣。
会员和付费内容的阻碍: 很多优质内容需要付费会员才能观看,这增加了用户的成本和操作复杂性,老人可能不知道如何充值、如何找到免费内容。

4. 系统升级和维护的困扰:
自动更新的强制性: 系统自动更新可能会改变原有的界面布局和操作逻辑,让已经熟悉了旧系统的老人无所适从。
软件安装和卸载的麻烦: 如何安装应用、如何卸载不常用的应用,对于老年人来说也是一个挑战。

三、厂商的责任与潜在的解决方案

为什么厂商会这样设计?

市场导向: 智能电视的主要购买群体和活跃用户仍然是年轻一代,厂商自然会优先考虑他们的需求和偏好。
技术迭代的惯性: 新技术的引入往往伴随着功能和操作的复杂化,厂商可能没有充分考虑到如何将新技术“降维”到老年用户群体中。
成本和效益考量: 为不同用户群体提供定制化的设计,会增加研发和制造成本,在商业利益的驱动下,可能优先级不高。

然而,解决这个问题并非不可能,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老年模式”或“简易模式”的设置: 电视系统可以提供一个一键切换到极简界面的选项,只保留最核心的直播、回看、语音搜索等功能,图标更大,字体更清晰,操作路径更短。
优化遥控器设计:
减少不常用按键: 将大部分功能整合到菜单中,保留最常用的“方向键”、“确认键”、“返回键”、“主页键”、“语音键”。
增加老人专用快捷键: 如一键直达收藏夹、一键回看、一键切换到某个固定频道。
语音遥控器的优化: 提高语音识别的精准度,支持更自然的口语化表达,并提供更清晰的语音反馈。
人性化的界面设计:
大字体、高对比度设计: 所有文字和图标都应该清晰易读。
减少信息冗余: 首页只展示最常用的功能和内容。
清晰的引导和帮助系统: 在各个界面提供简单的操作提示和帮助说明。
用户自定义设置: 允许用户自定义首页的快捷方式,将自己常用的应用或频道固定在显眼位置。
内容获取的简化:
内置更多热门电视频道直播源: 即使是智能电视,也应该保证传统电视频道的流畅观看体验。
精选适合老年人的内容推荐: 结合大数据和专家建议,为老年人提供他们可能感兴趣的经典老电影、戏曲、新闻、养生节目等。
简化会员购买流程: 提供更便捷的充值方式,甚至与运营商合作,捆绑电视会员。
社区化支持和教育: 厂商可以与社区、老年大学合作,提供智能电视的使用培训课程,解答老年人遇到的问题。

总结来说,智能电视操作复杂,近五成老人找不到想看的节目,根本原因在于产品设计没有充分考虑到老年用户的特殊需求和使用习惯。这是一项“科技以人为本”的缺失,需要行业从用户体验的角度出发,进行更加精细化和人性化的设计。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别说老人找不到电视节目,我还年轻但也最不擅长使用智能电视以及电视盒子。很多时候不是找不到节目,而是根本就找不到传统的调台的界面。

智能或者AI未来的发展方向只有两种,一种是帮助人的,一种是控制人的。

那些真正帮助人的AI,才是我们真正的好朋友;那些一心只想着控制人、奴役人、欺骗人、剥削人的AI以及幕后的推手,其实一直都是人类公敌——这里面就包括了开机就是广告但确看不到电视台的“智能”电视。

user avatar

因为每多一步操作,就多一个页面显示广告。

可以对比一下微博和推特,微博真的很努力,努力把每一个像素都填满广告。

在我国,智能=更高效的广告投放,而不是更好的用户体验。

投放广告,才是我国互联网产业的终极目标,用户体验,那是狗屁!

一群人整天讲什么互联网精神,大数据,云体验,区块链,看起来人模狗样挺高大上的,其实就跟去楼道里贴小广告的没有区别。

user avatar

这个很正常啊。九成年轻人也找不到想看的电视节目。他们也不看电视了呀。

我不是老年人,也不是年轻人。我从20多年前就找不到想看的电视节目,也不看了。

至于想看的电视节目为什么这么难找,我也不知道啊。可能是这个世界的剧情需要吧。

user avatar

以我给我家老人装智能电视屡战屡败的经验来说,主要是需求不匹配

老人想看的是央视新闻、新闻联播、海峡两岸……

但是智能电视给你推荐的是芒果tv、哥哥姐姐、古装爱情……

操作问题倒是其次,你把那些帅哥美女改成康辉李红,老人们选择的速度绝对快。

user avatar

这个显然并不是设计复杂,而是,本来就找不到,年轻人也同样找不到。

为什么找不到想看的电视节目,原因在于本来就没有想看的电视节目。

为什么没有想看的电视节目?是因为看电视的人越来越少了。制作电视节目的收益就会越来越低。

而制作电视节目的收益越来越低,自然,想看的电视节目就会越来越少。

如果你服务的人群不可避免的减少,那么为了保持收益,只有从越来越少的客户身上每个人平均攫取更多收益。

让你越轻松的找到节目,潜在的收益就越低。最终,这个行业就做成了氪金游戏行业: 不是为了给你带来更多快乐,而是努力给你造成足够多的痛苦,然后让你花钱降低这种痛苦。

年轻人要解决看电视的终极办法还是:接电脑。

user avatar

电视行业已经进入最后的疯狂状态了,谁也拦不住他们把每一个环节榨干。

因为这里所有的从业者都知道,等现在这批老人不在了,就彻底没人看电视了。如果不抓住这最后的机会,将手中的资源变现,等到这批老人消失就真的什么都没有了。

广播电台就是这么过来的,大家都看在眼里记在心里,都是一个系统的,互相取经吗!

现在广播电台什么样子?一半以上的时间都是各种健康讲座。卖酒的、卖药的、卖保健品的、卖收藏品的。。。各路骗子霸占了所有的频道。

电视30%左右的时间也已经电视购物化了,以前在电视上打电话号码都要拿牌照的,现在彻底放开不管了。

除了省级以上卫视,县市电视台连电视购物都没得接了,只能靠编制苟延残喘。

电视也要像报纸、杂志、收音机、呼机那样进入历史了。

user avatar

我看了一圈回答。大多年轻人都认为,电视的作用就是投屏+游戏。

要是大家的诉求都是这样,那国内电视厂商的路线全部都错了?三星索尼那种才是正道?

user avatar

好像说的年轻人就能找到似的。。。

user avatar

我家里人在索尼电视上用内置的Netflix、Apple TV+、Prime Video看剧很容易么,零广告,而且都有中文字幕。

哦你说的可能是家电下乡的垃圾国产电视比如小米吧,看的也是爱奇艺之类的120秒至尊会员广告+鲜肉垃圾剧。

user avatar

我都不喜欢智能电视,都嫌智能电视不好用。

开机要用两个遥控器,就这,对于日常找不到遥控器的我来说就很麻烦。

然后大屏幕、小屏幕、节目选择、按确定…多一项操作,麻烦程度都是翻倍的。

而且说实在的,老人们也没那么挑,他们有的看就行。

包括我,偶尔想看电视,也就打开听个响。

我希望的就是,开机关机键是一个,有两个换台键,有两个音量调节键 。

就这样就够了,其余的功能,一个都不要。

现在的智能电视,在原本电视机简单操作的基础上,套了好几层的锁,看似功能多了,其实反而麻烦。

老人只是想打开电视,能换台就行,但连这个都那么麻烦,你有再多片源有什么用呢。

而且大数据展示的内容,也确实都挺离谱的。

他们想得就是你把节目搭配好,直接展示就行,而不是提供自助 。

我反正是计划以后直接把几个他们一直看得剧都下载下来,什么还珠格格,西游记,三国,亮剑之类的,加上一些戏剧,让他们可以重复看。

说实在的,这些剧比新剧耐看的多。

user avatar

因为设计人员是SD.


TMD,搞那么多页面,我一个年轻人都要研究一下才能搞懂,老人能玩的转吗?

想想吧,现在看电视的主力军到底是谁?年轻人和中年人都在看手机,只有老年人不会玩手机,所以他们才看电视。


而现在电视页面的设计跟屎一样,开机就是广告,然后要选择模式,进去之后还要选分类,你要找原来那种换台的界面都得研究一下,这让老人怎么办?


我奶奶没事就在家里看电视,每次看见我回去之后,都会让我调一下。

我一看屏幕,好家伙,我奶奶一直在看那个小框框的电视,更大的屏幕被推荐和广告占领了……


说实话,我当时就生气了,因为电视的声音太小了,我奶奶本来耳朵就不好,但她不会调声音,我爷爷也不会,两人就看着小屏幕里的默剧……


这些拉跨的设计居然还越搞越麻烦了,恨不得出一本节目选择手册,难道这几年你们赚到钱了吗,让你们觉得是自己的设计优异吗?


最后我想说,干点人事,做过网站的都知道页面最后不要超过3层,你们直接千层饼,谁受得鸟啊?

user avatar

当我意识到再也不能跟小时候那样,按一下开关就能直接看到节目后……

就知道电视媒体死了。

因为智能电视唯一目的就是搞钱。

看清楚,唯一目的就是搞钱。

各种各样花里胡哨的功能,归根结底是为了你每个月交付固定的费用,以及为了想要看更多的节目“掏钱”。

既如此,当然很多功能要设计得花里胡哨,各类广告能塞就塞,不然怎么挣钱?

也因此,尽管过去老年人可能会被电视购物之类的节目忽悠,然后去掏钱,但这种需要基于“特定节目来变相付费”的形式,对于想搞钱的电视机顶盒提供者而言,太慢太没有效率了。

同样要赚500块钱,一个老年观众可能需要看一年电视才能完成转化,而一个熊孩子看付费动画片只需要一星期。

正因为只求短期变现,毫无长远规划,所以自从手机进入到4G时代之后,别说是年轻人了,中老年人也不愿意看电视了。

你电视节目还要拿着遥控器费劲巴拉地从几十个质量都不咋地的频道里选,而那些付费功能的又不好用太费脑子。

还不如直接拿出手机刷抖音,看快手,玩头条,跟老哥老姐聊微信转发公众号鸡汤……

哪一个不比研究“怎么看电视”简单?

再次重复:电视媒体死了。

user avatar

我就是那五成里面的一份子。

user avatar

最直观的原因在于:

由于智能电视的推荐位置和banner位,是对外售卖的广告坑位和自己的编辑版位。

这就天然地决定这部分的内容不会过多地以老年人的用户需求出发。

别说老年人了,就连年轻人有时候用起电视来,都觉得自己不是在打开电视,而是开航母。

有时候本来想找个电视节目下饭,搜了半天也没找到究竟要看什么,等找到想看的,饭已经凉了。

相比于电视机只能换台,目前智能电视所谓收看内容权利的让渡,其实并没有真正做到智能。

它的逻辑还是基于搜索引擎。

啊这……

所以,要么就是你已经想好看啥去进行搜索,但出于目前各种vip收费的限制尿性和规则,还有网站视频会员不支持tv端,所以很多时候即便知道你想收看啥,你也看不了。

要么就是你也不知道看啥,只能凭运气,不停地点击/跳转。然后又会遇到出于目前各种vip收费的限制尿性和规则,还有网站视频会员不支持tv端,所以你也看不了。

枯了……

user avatar

的确太复杂了。

很多酒店的电视也是这样,通常电视要配俩遥控器,一个控制电视节目盒子,一个控制电视机自身。

这俩遥控器上都有频道、音量控制按键,但往往每个遥控器只有部分按键有效,具体按哪个遥控器的哪个按键有效,每个酒店又设置不同,导致在酒店房间里看个电视特烦。

一遍遍试的结果就是一会就不耐烦了,最后还是关了电源玩手机了。

user avatar

这里吐槽一下华为的智能电视。

家里本来有一台夏普的智能电视,速度慢,广告多。

一狠心,买了一台华为智能电视。

刚买来的时候,那速度,嗖嗖的,秒开秒关,也没什么广告。

以至于原来的夏普电视没人看,全家人抢着用华为。

现在一年过去了。

开机速度对比刚买的时候,那简直是质的飞跃,而且是倒着飞的。

不但广告多了。

比夏普电视还多了两手:看大片的时候显示华为广告,买了vip还有vip中p的视频需要单付费。

而且,最绝的是,根本没有任何电视台节目。

反正我没找到。

现在终于没有人和我抢华为电视了。

因为最新的《开端》在夏普上可以免费看,华为上要花钱看。

而且夏普上可以看电视台节目。

这电视,终于买值了。

user avatar

前面的答主提到过正确答案:为了赚钱。

有幸在某品牌智能电视开发部门做过一段时间质量管理工作,说两个实际的案例:

一、我发现在电视的启动设置中,只有TV(代表传统电视)、在线视频(电视自带的在线资源)、自动,三个选项,并且电视出厂默认启动项是“在线视频”。而从用户体验的角度,我认为如果是老年客户,他们是希望开机直接启动传统TV界面的,而对于年轻客户,他们一定会在电视上安装爱优腾等app的,所以提出改善建议:1、将出厂默认启动项改为传统TV;2、在可选启动设置中增加一项“应用程序”,即客户可以选择开机就进入App界面。

结果呢?结果当然是两个建议全部被否决,理由:如果开机就进传统TV,那谁还会去看我们的在线视频(这个在线视频有较大比例是需要客户付费或买月卡/年卡的)?如果增加了开机启动到App界面,大家都去爱奇艺、优酷、腾讯充会员了,谁来给我们自带的资源充会员?

二、部门决定通过OTA方式在线升级,然后给电视增加开机广告、弹窗广告。我从用户体验的角度提出反对意见,明确这将引发大量老用户投诉,如果引发网上负面舆情,给品牌带来的损失不可估量。

结果呢?结果当然是反对无效,所有已出售的电视全部增加了15秒开机广告(开始还想增加到30秒来着,我就差跟人打架了,最后表示先只上15秒的,看看风向)、电视可以在任何时候随机给你出弹窗广告(限定了一天弹出不得超过3次)——对了,这里提醒一句,如果你买的电视已经遇到这种情况,别客气,尽管投诉,投诉狠点儿他们会在后台通过电视序列号把你这台电视的弹窗、开机广告之类的关掉的。

————————————————————

最后呢?我是没再干这行了,现在我或家人如果要买电视,我是宁可多花点钱也要买某国外品牌的(索尼大法好!)——实在是TMD烦透了国内这帮搞智能电视的,整个行业都TM烂透了。

对了,开机广告这事儿,始作俑者就是乐视,后来乐视楼塌了,我表示:“呵呵”

user avatar

因为老人身上赚不到钱。做智能电视的厂商、电视节目的策划、投放广告的广告主……这条产业链上肯定不缺有能力的人。如果能从老人身上赚到更多的钱,他们肯定会做出优化给老人消费的电视、鼓励老人消费的节目、定位给老人看的广告。

其他人说智能电视为什么操作复杂和广告众多的,其实在钱面前都不是事。只要有钱赚,这个产业会想方设法让老人沉迷于电视。老人之所以没有沉迷于电视,是因为从他们身上赚不到足够的钱。如果广告主在电视上向老人投放广告的效率比在短视频平台上向年轻人投放广告的效率还高,老年人看电视的体验立即有无数人冲进来优化。

至于为什么老年人消费力不如年轻人,这就是个社会问题了,我就不深挖了。

user avatar

多一步操作就多一份广告收入。

我解决了这个问题

我妈识字不多,学东西也慢。

原来买了个55的小米电视,我只要不在家,对我妈而言那就是个摆设。

后来我想了个办法

1:买了个43寸电脑显示器,来信号自动亮屏那种(海鲜市场淘的,花了五百,43的不好淘,可以买32的,也足够老年人使用了,三百多)

2:买了个破解的电视盒子(细节我就不说了,毕竟各种盗版不太方便拿到明面说,淘宝一搜一大堆。安装好各种软件的到手八十块钱。)

3:链接显示器,盒子,和音箱。

4:设置快接按钮,一开始开机按1进入某app,拥有央视和全国的卫视,后来发现可以设置开机自动启动app,这一步都省了。还有部分购物频道和香港频道。

5:部分盗版软件非常牛逼。。。。除了央视卫视之外,还有类似于智能电视视频app那种样式的,新片更新速度比得上盗版网站。广告也少的出奇,也就一集三十秒。

剩下的操作就和老式电视机一样了。这样,只需要一个遥控器就行,只要有wifi,也不用花钱买数字电视了,教会她开机就行,难度不高。整体预算和买个32的电视机差不多,但独立音箱加上方便快捷广告少的操作系统体验直接秒杀绝大部分电视机了。对老年人而言实用性拉满

总计花费500+80+100

user avatar

因为老年人看的电视根本不智能,电视台没有为中老年个体定制算法。

互联网巨头为年轻人私人订制细粒度信息茧房,电视台根据中老年人的喜好统一定制专门的节目表,是一个粗粒度信息茧房。

比如苏州电视台的节目已经不考虑年轻人,黄金时间叫卖中老年奶粉,保健品,中老年保暖鞋,逢年过节就广告商场六楼羽绒服特卖,简直是不把年轻人放在眼里。

老年人要是刷短视频,一样被算法控制掉入信息茧房。比如我这种中年人,钓鱼视频刷多了 ,各种美女钓手,海钓,钓巨物题材蜂拥而至。看相亲节目多了,各种红娘视频连续推送过来。

昨天刷了几个瑜伽小姐姐视频,然后各种瑜伽裤视频就来了,扭臀的,开胯的,差点被老婆看到,危险。

最后,我倒是觉得有线电视不错,转台动作本身就是突破算法控制的破冰一按。只要时间充裕,看什么可以自己选择,至少信息茧房可以宽敞些。

user avatar

设计的太愚蠢。中国设计师和PM普遍缺乏逻辑思考的训练,只想着怎么提升KPI,怎么把KPI点塞进去,从来没有考虑过用户是否好用的问题。

设计的方法不科学,没有一个科学的研发过程,没有实验,没有研究用户的真实使用过程,拍脑门决策。

别说老人用不好,年轻人都不一定弄用好。我们的智能电视在很多家庭都在落灰。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