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在蛋白质摄入足够的情况下,是否有必要单独补充特定氨基酸呢?

回答
这个问题,相信不少健身爱好者,或者关注饮食营养的朋友都会思考。简而言之,在蛋白质摄入充足且均衡的前提下,绝大多数情况下,额外单独补充特定氨基酸是没有生理上的必要性的,甚至可能适得其反。

我们先来拆解一下这个问题,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疑问?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市面上琳琅满目的氨基酸补充剂,以及一些关于“关键氨基酸”、“支链氨基酸(BCAAs)”的宣传。它们承诺着促进肌肉生长、加速恢复、提升运动表现等等。但理解其中的科学原理,才能判断其真实价值。

为什么说“没必要”?深入聊聊氨基酸和蛋白质的关系:

蛋白质,是我们身体构建和修复组织(包括肌肉、酶、激素等)的基石。而氨基酸,则是构成蛋白质的最小单位,就像砖头之于墙壁。

蛋白质的消化与吸收: 当你摄入富含蛋白质的食物(如鸡胸肉、鱼、鸡蛋、豆类、奶制品等)时,你的消化系统会将其分解成单个的氨基酸,以及一些短链的肽(由几个氨基酸组成)。这些氨基酸和肽随后会被吸收进入血液,然后被身体用于合成新的蛋白质,或者执行其他生理功能。
氨基酸池(Amino Acid Pool): 身体有一个动态的“氨基酸池”,里面时刻保持着各种氨基酸的供应。这个池子里的氨基酸,一部分来自你刚吃下去的食物消化吸收,一部分来自身体自身蛋白质的分解(身体会不断地回收和利用氨基酸)。
身体的智能调控: 身体非常“聪明”,它知道需要哪些氨基酸来合成特定的蛋白质。只要整体的氨基酸供应是充足的,身体就会优先将这些氨基酸输送到需要的地方,比如肌肉合成的“忙碌”场所。它不会因为你多吃了一勺亮氨酸,就凭空多合成一部分肌肉。

那为什么会有“特定氨基酸补充”的说法?

1. 必需氨基酸(Essential Amino Acids, EAAs): 人体有20种氨基酸,其中9种是我们身体无法自己合成的,必须从食物中获取,这就是必需氨基酸。它们是:苯丙氨酸、缬氨酸、苏氨酸、色氨酸、蛋氨酸、亮氨酸、异亮氨酸、赖氨酸、组氨酸。
误区解读: 有些人认为,如果蛋白质摄入量够,但某种必需氨基酸的“比例”不够高,就会限制蛋白质合成。这是对的,但前提是蛋白质来源本身就不够“完整”。如果你吃的食物种类够多、够杂,能够提供所有必需氨基酸的充足摄入,那么单独补充特定氨基酸(除非是已知缺乏)就显得多余了。天然食物往往提供了完整的氨基酸谱。
2. 支链氨基酸(BranchedChain Amino Acids, BCAAs): 包括亮氨酸、异亮氨酸和缬氨酸。它们在肌肉蛋白质合成中扮演着重要角色,特别是亮氨酸,被认为是启动肌肉蛋白质合成的关键信号分子。
宣传角度: 因此,BCAAs被宣传为运动前后的“神器”,声称可以减少肌肉分解,加速恢复,提高合成。
现实情况: 研究表明,虽然BCAAs在肌肉合成中有其作用,但要“启动”肌肉合成,身体也需要其他所有必需氨基酸同时到位。如果你摄入了足够的高质量蛋白质(本身就富含BCAAs,尤其是乳清蛋白),那么额外补充BCAAs的效果往往非常有限,甚至可以忽略不计。就好比你家里有100块砖头,但合成一个模型需要100块砖头和10个窗户。你就算再多送来100块砖头,也无法加速模型的合成,因为你缺少了窗户。
3. 特定氨基酸的特殊情况: 某些情况下,单独补充特定氨基酸可能是有意义的,但这些情况是比较特殊的:
疾病或特定健康状况: 例如,某些肝脏疾病、肾脏疾病可能影响氨基酸的代谢或需求,医生可能会根据具体情况建议补充。
严格素食或纯素饮食(如果搭配不当): 如果素食者或纯素食者饮食非常单一,长期不摄入豆类、坚果、全谷物等多样化的植物性蛋白质,可能存在某些必需氨基酸摄入不足的风险。此时,关注整体蛋白质的质量和多样性比单独补充更重要,但如果确实存在特定氨基酸(如赖氨酸)摄入不足,在专业人士指导下可能需要补充。
代谢性疾病: 某些罕见的遗传性代谢疾病,患者身体无法正常合成或代谢某种氨基酸,就需要医生的专业指导和治疗。
极低卡路里饮食(在专业指导下): 在极度限制卡路里摄入的饮食方案中,为了尽可能保留肌肉,有时会考虑补充必需氨基酸,但这必须在专业营养师或医生的指导下进行。

过量补充的潜在风险:

氨基酸之间的竞争: 身体吸收和转运氨基酸的方式是有限的。如果你大量摄入某一种氨基酸,它可能会“竞争”其他氨基酸的吸收通道,反而导致其他必需氨基酸的吸收不足。例如,大量摄入某些氨基酸可能影响色氨酸的吸收,而色氨酸是血清素和褪黑素的重要前体。
肝脏和肾脏负担: 过多的氨基酸最终需要通过肝脏代谢,过多的代谢产物需要通过肾脏排出,长期如此可能增加肝肾负担。
浪费金钱: 在大多数情况下,你花钱买的特定氨基酸补充剂,并没有给你的身体带来额外的益处,纯属“智商税”。

如何做到蛋白质摄入足够且均衡?

这才是关键所在。你应该把精力放在“吃什么”而不是“补什么”。

1. 保证总蛋白质摄入量:
普通人: 每天每公斤体重0.81克蛋白质。
活跃人群或健身爱好者: 每天每公斤体重1.22克蛋白质,具体取决于运动强度和目标。
2. 选择高质量的蛋白质来源:
动物性蛋白质: 鸡胸肉、鱼肉、牛肉、鸡蛋、牛奶、酸奶、奶酪等。这些通常是完整的蛋白质,含有所有必需氨基酸。
植物性蛋白质: 豆类(大豆、黑豆、扁豆等)、坚果、种子、全谷物、藜麦等。虽然某些植物性蛋白质可能在某种必需氨基酸上含量稍低,但只要多样化摄入,就能获得全面的氨基酸。例如,豆类和谷物搭配食用,就能很好地互补。
3. 多样化饮食: 不要每天只吃一种蛋白质食物。轮换摄入不同种类的动物性食品和植物性食品,是确保你摄入所有必需氨基酸最自然、最有效的方式。

总结:

在大多数健康人群,只要你通过多样化的饮食保证了充足且高质量的蛋白质摄入,那么单独补充特定氨基酸(除非是医生明确建议),就如同给一堵本身就很坚固的墙再加一些砖头,意义不大,甚至可能分散你对“地基”(整体均衡饮食)的关注。

与其纠结于是否需要额外补充某种氨基酸,不如把重点放在如何吃得更健康、更全面,让你的身体从天然食物中汲取所需的全部营养。如果你的健身计划非常严苛,或者饮食习惯存在特殊情况,最好咨询注册营养师或医生,他们会根据你的具体情况给出最专业的建议。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谢邀请,一般不需要。


很多人觉得氨基酸很有营养,各种氨基酸补充剂都是好东西。但实际上氨基酸和蛋白质,没有本质的区别。我们补充蛋白质,进入身体里面之后,基本也照样会变成氨基酸被吸收。


所以有些人觉得,补充氨基酸液,或者氨基酸粉很高大上,吃几个鸡蛋吃点鸡胸肉就很普通,其实不是这么回事。而且运动营养学界更提倡食物补充蛋白质,我也是这个观点。

因为蛋白质消化吸收,主要是消化系统把蛋白质变成氨基酸,然后小肠吸收氨基酸。但小肠细胞吸收不同类型的氨基酸,是在不同的位置。所以同一种类型的几种氨基酸,会竞争同一个吸收位点。


所以,如果我们食物里面某种或者某些氨基酸含量特别大,那么就有可能会干扰其它的氨基酸的吸收,因为有些氨基酸之间彼此的吸收是竞争关系。所以一种或几种氨基酸过量,就容易造成其他的氨基酸暂时无法吸收或者被浪费。我们之前反复强调,氨基酸好像拼图,需要凑成一整套才够用。所以某一种或者几种氨基酸再多,缺少其它氨基酸也不行,我们还是利用不了。


这就是说,我们很多增肌的人,可能会使用氨基酸补剂。听说某种氨基酸特别好,就使劲吃。比如听说亮氨酸对增肌有好处,就使劲吃亮氨酸或者支链氨基酸。但实际上这可能会影响其它氨基酸的吸收。最后,你支链氨基酸再多,也只有3种,影响了其它氨基酸的吸收,氨基酸凑不成一套,那么肌肉合成还是会受影响。


虽然氨基酸是好东西,蛋白质也是氨基酸构成的。但是,补充蛋白质和补充氨基酸,不是一个概念。我们要补充,还是建议补充蛋白质。为什么呢?因为蛋白质里面的氨基酸不是一种或少数的几种,一般都比较全面,而且不容易出现哪些氨基酸比例特别大的情况。我们始终要注意一点,氨基酸,只有全面均衡才有用。

但假如说我们蛋白质吃的太少,或者说种类比较少,质量比较差,那么补充氨基酸可能有一些优势。比如我们两个选择,要么吃含有20克蛋白质的馒头,要么全面补充差不多蛋白质当量的,配比良好的8种必需氨基酸,那么肯定补充氨基酸更好,因为馒头里面的蛋白质质量比较低,生物利用率较差。


但是一般人都不会只吃馒头,一般都是有肉有蛋有粮食。比如氨基酸补充剂跟鸡蛋或者鸡胸肉相比,就完全没有优势了。大不了就是吸收的快一点,因为氨基酸毕竟是已经把蛋白质初步的拆分开了。但是理论上吸收快,是说8种氨基酸均衡的情况下,谁也不影响谁。如果某一种或几种氨基酸比例太大,前面说了,就会影响别的氨基酸的吸收。


补充氨基酸还有一个缺点,就是氨基酸在加工过程中可能受到污染,所以还有一个安全性的问题。最后,补充氨基酸,跟直接吃蛋白质相比,成本肯定要高得多。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