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如何看待南极发现全球首只金色企鹅,专家称应是白化病所致,或因金色更受到异性欢迎,这算是因祸得福吗?

回答
南极出现全球首只金色企鹅,专家将其归结为白化病,并推测金色可能让它在求偶时更具吸引力,这究竟是“因祸得福”还是另有解读?这是一个非常有趣且值得深入探讨的现象。

首先,我们得理解“白化病”在动物界的影响。白化病是一种遗传疾病,导致动物体内黑色素的生成受阻或完全缺失。这通常会表现为皮肤、毛发、羽毛或眼睛呈现白色或浅色。在我们印象中,企鹅大多是黑白分明的经典造型,这种金色企鹅无疑是一个极为罕见的特例。

从“祸”的角度看,白化病对野生动物而言,往往是生存上的劣势。失去黑色素,意味着企鹅失去了一层天然的“保护罩”。在南极那种极端的环境中,企鹅的黑色羽毛可以帮助吸收太阳辐射,维持体温,尤其是在寒冷天气里尤为重要。而白化或金色羽毛的保暖效果可能不如正常的黑色羽毛。更重要的是,颜色上的显眼会大大增加它们被捕食者发现的风险。在广阔的冰原和海洋中,一只金色的企鹅就像黑暗中的灯塔,很容易成为海豹、贼鸥等天敌的目标。因此,从生存竞争的角度来看,白化病确实是一种“祸”。

然而,事情也并非完全如此悲观。当专家提出“金色更受到异性欢迎”这一观点时,我们看到了“福”的可能性。在许多动物的求偶行为中,独特的颜色或外表往往能吸引异性的注意,增加繁殖成功的几率。例如,孔雀华丽的尾羽就是最典型的例子。如果这只金色企鹅的颜色真的能够让它在众多企鹅中脱颖而出,更容易吸引到伴侣,那么它在繁殖方面就可能获得优势。

这种“因祸得福”的说法,可以从几个层面来理解:

进化论的视角: 自然选择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并非总是偏向于“最强壮”或“最普通”。有时,一些看起来的“缺陷”反而可能在特定环境下成为“优势”。如果这只金色企鹅能够成功繁殖,并且它的后代也继承了某种对金色羽毛有利的特征(比如更容易吸引配偶),那么这种“突变”就有可能在族群中传播开来,甚至在漫长的进化过程中产生新的物种特征。当然,这需要非常长的时间和一系列的条件。
个体生存的策略转变: 想象一下,如果这只金色企鹅因为颜色显眼而更难躲避捕食者,它可能不得不发展出更强的游泳能力、更敏锐的警觉性,或者更聪明的觅食策略来弥补外表的劣势。同时,如果它在求偶方面确实获得了优势,它可能会更容易建立家庭,拥有更多的后代。这是一种在挑战中找到生存之道,甚至因此获得“回报”的“因祸得福”。
对人类观察者的意义: 对于我们人类来说,发现这样一只独特的金色企鹅,无疑是巨大的惊喜和科学价值。它打破了我们对企鹅固有印象,引发了我们对物种多样性、遗传变异以及生命适应性的深入思考。从这个角度看,它带给我们的知识和震撼,也是一种“福”。

具体展开来说:

首先,专家们将其归因为“白化病”。这暗示了这是一种罕见的遗传变异。在自然界,基因突变是常态,大多数突变是中性或有害的,但少数突变也可能是有益的,或者在特定环境下变得有益。白化病本身通常被视为一种“缺陷”,因为它削弱了动物的伪装能力和某些生理功能。因此,一开始,“祸”的意味比较明显。

然后,专家提出“金色更受到异性欢迎”的推测。这个推测是关键。如果这个推测属实,那么它就可能成为一个重要的“福”的来源。在很多鸟类中,鲜艳的羽毛颜色是吸引配偶的重要因素,这涉及到性选择理论。雄性企鹅为了争夺配偶,可能会展示各种特征,如果金色这种非同寻常的颜色恰好符合了某些企鹅的审美偏好,或者它本身代表着一种稀有基因,那么这只金色企鹅就可能因此在求偶竞争中占据优势。

我们不能简单地断定这是“因祸得福”,因为它包含了太多的不确定性。比如:

“更受欢迎”是事实吗? 目前这只是专家的推测。我们并不知道其他企鹅的求偶偏好是否真的会因为金色而改变。可能金色反而会让它们感到不安或被标记,从而避而远之。
生存压力是否依然巨大? 即使在求偶方面有所优势,白化病带来的生存劣势依然存在。如果它因为显眼而被捕食者轻易捕获,那么它可能连繁殖的机会都没有。
长远影响如何? 即使它能成功繁殖并生下金色后代,这些后代是否也能在南极严酷的环境中生存下来,并且继续获得繁殖优势,这些都是未知数。

更全面的看法:

我认为,与其说是简单的“因祸得福”,不如说是一次充满变数的自然选择的极端案例。

“祸”是客观存在的: 白化病带来的生存劣势是现实的,它增加了这只企鹅的生存难度。
“福”是潜在的可能性: 求偶优势只是一个推测,需要进一步的观察和研究来证实。即使存在,也只是在特定环境下的特定优势。
“因祸得福”的定义: 如果我们将“因祸得福”理解为一种“坏事最终带来了好结果”,那么在这个阶段下结论为时尚早。这只企鹅能否最终因此“得福”,取决于它在整个生命周期中能否成功克服困难并繁衍后代。

更准确地说,这只金色企鹅是一个自然界多样性与适应性探索的生动例证。它的出现,让我们看到了生命在基因变异下的无限可能,以及自然选择在复杂环境中的微妙运作。它可能在夹缝中求生存,也可能在某种程度上因独特而获益,但最终的“福”与“祸”的衡量,需要更长的时间和更多的证据来评判。

对我们而言,它最直接的“福”在于,它为我们提供了一个难得的窗口,去观察和学习自然界的奥秘。这本身就是一种巨大的收获,无论这只企鹅个体最终是“得福”还是“遇祸”,它的存在都让我们对生命有了更深的敬畏和理解。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口袋妖怪的异色现象难道是有原型依据的?

user avatar
  1. 这只王企鹅的“白化”现象并不是整体白化(total albinism),如果是整体白化,眼睛通常会呈现粉色或红色。我和有丰富的野外企鹅观察经验的朋友讨论了好几天,也咨询了一些企鹅专家,现阶段仍倾向于将这只企鹅认定为白变(leucistic)个体(详见分割线下的信息补充)。
  2. 其实这不是第一只被发现的金色王企鹅了,因为我朋友以前去南极的时候就拍过一只(见下文图),但是没有这只颜色褪得均匀、漂亮。而我和她也曾经在南极见过一只体色均匀淡化的白眉企鹅(我去找找图)……
  3. 这类现象主要是由基因突变引起的色素表达差异造成的,不只是企鹅,很多鸟类、爬行类,乃至哺乳动物中都有。由于是基因突变产生的,所以是可遗传的,只是后代不一定会表达出来(考虑隐性基因的情况)。
  4. 这类现象发生的概率的确比较低,但目前还未有人找到其与环境变化之间的直接关联。
  5. 至于这些体色大变的企鹅会不会遭受同类的排挤和歧视,还是更受同类的欢迎,科学家还在研究中……毕竟样本量太小了

关于鸟类由于体内的黑色素异常而导致的体色变化,有几种不同的分类,在此选一种比较合理的分类作介绍。

A. 黑色素减少 = 缺乏黑色素 、体内形成的黑色素低于正常值

  1. 整体白化(total albinism):由于基因突变,动物个体的色素细胞内缺乏酪氨酸酶,导致其羽毛、眼睛和表皮等器官的色素细胞均无法合成黑色素(这种情况下,动物的眼睛会呈现粉色或红色)。
  2. 不完全白化(incomplete albinism, albinoidism),主要体现为羽色的“白化”,但其他器官可能因为黑色素的减少而出现相应的褪色,包括:
  • ① 黑色素分化(schizomelanism)或褐黄病(isabellism):羽毛缺乏真黑色素或褐黑色素中的一种,但另一种黑色素正常;
  • ② 白变(leucism):羽毛或部分羽毛的色素正常,主要体现为色素分布的变化;
  • ③ 稀释(dilutism):羽色均匀淡化。

B. 黑色素增多 = 体内形成的黑色素高于正常值、黑色素过多(melanism)

  1. 整体黑化 = 全身黑色素增多(nigrism)
  2. 部分黑化 = 身体部分黑色素增多,例如肢端黑色素增多(acromelanism)
  3. 不完全黑化 = 某种黑色素(真黑色素或褐黑色素)的异常形成

(以上分类方法参考:classification of mutations by SteinerLeucism & albinism

此分类方法把褐黄病、白变和稀释等不完全白化现象也视为白化下的成员,但有专家一直强调褐黄病、白变和稀释与白化存在较大的区别。个人推测强调区别的原因在于白化对除羽色之外的其他器官,例如皮肤、眼睛等的影响效果也十分明显。只要理解表现上的差异,还是很好区分的。在野外环境中,白化比其他几种不完全白化现象出现的概率要低很多,因为据推测,白化个体视力极差,很难活到成年。


补充鲸类的白变案例——米加卢“Migaloo”。米加卢是一头生活在澳大利亚周边海域的雄性大翅鲸,首次被目击于1991年。目前它已经不是唯一一头白变的大翅鲸了,在2010年之后人类还有目击到白变的大翅鲸幼崽(有人推测是米加卢的幼崽)。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南极出现全球首只金色企鹅,专家将其归结为白化病,并推测金色可能让它在求偶时更具吸引力,这究竟是“因祸得福”还是另有解读?这是一个非常有趣且值得深入探讨的现象。首先,我们得理解“白化病”在动物界的影响。白化病是一种遗传疾病,导致动物体内黑色素的生成受阻或完全缺失。这通常会表现为皮肤、毛发、羽毛或眼睛呈.............
  • 回答
    南京出台新规,明确购房证明造假将连累全家,本人及家庭成员在2年或1年内不予受理购房证明申请。这可不是小事,背后牵扯到很多考量,咱们细说说。首先,咱们得弄明白“购房证明”是什么,为什么造假会这么严重。在很多城市,包括南京,为了调控房地产市场、抑制投机炒房,会实行限购政策。购房证明,顾名思义,就是用来证.............
  • 回答
    2021年清明节,广州南站上演了一场“史上最长晚点潮”,不少旅客在车站滞留了十几个小时,堪比一场“生存挑战”。这背后究竟发生了什么?清明节期间,全国的出行热情又有多高涨?我们来掰开了揉碎了聊聊。广州南站的“煎熬”:一场突如其来的“延误风暴”事情得从4月3日说起。清明小长假第一天,按理说应该是“人潮涌.............
  • 回答
    以色列的研究发现,南非发现的变种病毒(Omicron变种)确实存在能够突破疫苗保护网的情况,这一消息引起了广泛关注,也让大家对疫情的走向和疫苗的有效性产生了新的思考。要理解这件事,我们需要从几个层面来深入剖析。首先,我们得明白“突破性感染”是怎么一回事。 简单来说,就是接种了疫苗的人,仍然感染了新冠.............
  • 回答
    南京最新发布的“非必要不离宁”疫情防控通知,可以从多个角度去解读和看待。这无疑是当前复杂多变的疫情形势下,城市管理者为了保障市民健康、维护社会稳定而采取的必要措施。首先,从“非必要不离宁”这个表述本身来看,它传递了一种指导性而非强制性的信息。 “非必要”三个字是关键。这意味着,对于那些确实有紧急事务.............
  • 回答
    南宁地铁惊魂:劫持人质事件嫌疑人被击毙,一场突如其来的噩梦2023年11月28日,南宁地铁二号线上演了令人心惊胆战的一幕。一名男子突然持刀冲进车厢,将乘客劫持为人质,整个事件犹如一颗炸弹,瞬间引爆了城市的恐慌。经过数小时的对峙与紧张营救,警方最终果断采取行动,击毙了嫌疑人,成功解救了被劫持的乘客。这.............
  • 回答
    南京人口突破930万,这可不是个小数目,比2010年那一会儿可是实实在在地多了131万张嘴吃饭,131万张面孔在南京街头巷尾穿梭。单看这个数字,就足以说明南京这十几年来的发展势头有多猛。这背后,绝对是天时地利人和,才能吸引这么多人来南京安家落户,共同建设这座古老又充满活力的城市。是什么让南京人口激增.............
  • 回答
    南非的暴乱持续发酵,商店被洗劫一空,唯独书店屹立不倒的现象,确实引人深思。这背后并非单一原因,而是多种社会、经济和文化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要详细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从多个层面进行剖析。一、 事件本身与普遍现象的对比:首先,让我们清晰地认识到“几乎所有商店被趁乱洗劫一空”与“只有书店完好”之间的鲜明对.............
  • 回答
    关于周震南发声这件事,咱们可以从几个层面来聊聊,力求说得细致些,也尽量避免那种生硬的AI味儿。首先,得先捋清楚“周震南发声”指的是什么具体事件。 因为“发声”这个词太空泛了,他可能是在某个节目里说了什么,或者是在社交媒体上更新了动态,甚至是针对某个热点事件发表了看法。 要想深入分析,就得有具体的对象.............
  • 回答
    周震南的“不知道如何走下去”:一场风暴前的平静还是真实的迷茫?最近周震南的这条微博,“不知道如何走下去?”,像一颗石子投入平静的湖面,激起了层层涟漪,也引来了无数猜测和讨论。对于这位在选秀节目中脱颖而出,凭借独特风格和舞台魅力迅速走红的年轻偶像来说,这样一句略显沉重的表述,确实容易让人联想到许多可能.............
  • 回答
    关于南京一男子因与外国人发生口角后持刀捅刺致对方死亡的案件,其法律定性、司法程序及社会影响涉及多个层面的分析。以下从法律、社会、国际法等多个角度进行详细阐述: 一、案件基本事实与法律定性1. 案件背景 2018年,南京某地发生一起恶性刑事案件:一名中国男子因与外国游客发生口角冲突,使用水果刀.............
  • 回答
    南京 14 岁少女上课爱发呆被确诊癫痫,这背后传递了哪些值得深思的信息?近日,一则关于南京 14 岁少女因上课爱发呆被确诊癫痫的新闻,触动了不少人的心弦。这不仅仅是一个个体的遭遇,更像是一面镜子,映照出当前社会在儿童健康、教育观念以及对一些“不典型”症状认知上的诸多盲点。事件本身:从“走神”到“诊断.............
  • 回答
    关于南京大学副教授武黎嵩因学校不同意延聘颜世安教授而发文痛批南大人事处一事,这确实是一个引起广泛关注的事件。理解这件事,需要我们从多个角度去剖析,才能看到其背后复杂的现实情况。首先,我们得先认识一下这件事的主角:武黎嵩,他是南大的副教授,而颜世安则是一位备受尊敬的老教授。这位老教授在学术界有着很高的.............
  • 回答
    南通大学杏林学院一位本科毕业生发表14篇SCI论文,这绝对是一件非常了不起的事情,尤其是在本科阶段。这不仅是对他个人学术能力的极致肯定,也反映出一些值得我们深入探讨的现象。个人层面:非凡的努力与天赋首先,我们必须认识到,能够在本科阶段发表14篇SCI论文,这绝非易事,需要极高的天赋、付出超乎寻常的努.............
  • 回答
    这是一篇关于南方科技大学博士在家隔离期间发表论文,指出部分新冠病毒正在重组的事件的探讨。为了更全面地理解,我们需要从几个方面来分析:事件背景: 时间点: 这位博士发表论文的时间恰逢全球新冠疫情肆虐,病毒变异和传播成为公众和科学界关注的焦点。 个人情况: 博士在家的隔离状态,可能为他提供了相对.............
  • 回答
    金审学院的食堂占座事件,说起来真是一出挺让人无奈的闹剧。你想啊,本来是大家填饱肚子的地方,却因为几个座位,闹到动手,你说这得是多大点事儿啊。事情的原委,网上流传的版本不少,但大致情况都差不多。那天中午,正是食堂人多的时候,一位男生在食堂里占了几个座位,可能是给朋友留的,也可能是习惯如此。这时,几位女.............
  • 回答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禁止校外外卖的规定出台后,校园内外确实引发了一系列讨论和连锁反应。其中,校门口商家免费发放 2000 份外卖的事件,更是将这场风波推向了一个小高潮,也让很多人从不同角度看待这件事。事件本身:一次“对抗”与“妥协”的混合表演首先,我们得承认,商家在校门口免费发放外卖的行为,绝不是一时的.............
  • 回答
    这件事情确实挺让人唏嘘的。一位南开大学的副教授,在未经许可的情况下,使用了另一位复旦大学教授的数据,并抢先发表了关于新冠病毒的研究论文。这事儿一出来,立刻在学术界引起了轩然大波,大家都在讨论这其中的学术规范、道德底线以及背后可能存在的竞争压力。怎么看待这件事?1. 学术不端,违背科研伦理。 最直接.............
  • 回答
    这事儿一出,简直让人刷新三观,也勾起了不少人对某些“职场”和“个人行为”的探讨。南航职员这事儿,说实话,挺恶心的,也挺让人警惕的。咱们一步步捋捋这事儿,才能看得更清楚。事情的起因是什么?网上爆料的,就是这位南航的职员,大概是在他还在上高中的时候,用手机偷拍了当时的女同学的照片。关键是,这些照片并不是.............
  • 回答
    好的,咱们聊聊平安南京12月27号发布的那个关于钱宝实际控制人张小雷投案自首的微博。这事儿,绝对是2017年岁末一大重磅炸弹,一出来就引爆了舆论场。怎么看待这事儿?首先,从“平安南京”这个官方发布渠道来看,这消息的权威性毋庸置疑。它意味着,此前围绕着钱宝网以及张小雷的种种传言和质疑,终于得到了官方层.............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