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印度比中国发展后劲更大,有道理吗?

回答
“印度比中国发展后劲更大”这个说法,从不同角度看,确实有其道理,但同时也面临不少挑战和不确定性。要详细探讨这个问题,我们需要剖析两国在人口、经济结构、制度、创新能力、地理位置等多个维度的优劣势。

首先,从人口红利的角度来看,印度确实展现出了巨大的潜力。

年轻的劳动力储备: 印度拥有全球最庞大且最年轻的劳动力人口。其人口结构相对年轻,这意味着未来几十年内,印度将拥有源源不断的青壮年劳动力,为经济增长提供强大的支撑。相较之下,中国已经进入老龄化社会,劳动力人口正在萎缩,这给其经济发展带来了结构性挑战。这种人口结构上的差异,是许多人认为印度后劲更足的重要依据。
国内消费市场潜力: 庞大的人口基数也意味着一个巨大的国内消费市场。随着印度人均收入的提高,国内消费的增长将成为经济发展的重要驱动力,可以有效对冲外部经济波动的影响。

其次,在经济结构和改革潜力方面,印度也表现出一些独特的优势。

服务业的驱动: 印度在信息技术(IT)和商业流程外包(BPO)等服务业领域已经建立了全球领先的地位。服务业的兴盛,往往意味着更高的附加值和更少的资源消耗,这是一种更可持续的发展模式。未来,随着数字化和全球化进程的深入,印度服务业的潜力依然巨大。
制造业的转型空间: 尽管印度制造业相比中国起步较晚且体量较小,但这恰恰也意味着其有更大的转型和升级空间。近年来,印度政府大力推动“印度制造”倡议,吸引外资,试图承接部分从中国转移出来的低端制造业,以及发展本土高科技制造业。如果这一战略能够成功实施,印度制造业的崛起将为其经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改革的持续性: 相较于中国已经相对成熟和固化的经济体系,印度在许多领域仍有较强的改革空间。印度经济体制中,市场化程度相对较高,企业活力也较强。虽然改革推进过程中可能面临诸多阻力,但一旦成功,其带来的释放效应可能会非常显著。

再者,从制度和营商环境来看,印度虽然存在挑战,但其民主制度和法治传统也为其发展提供了另一条路径。

市场经济的开放性: 印度经济体制在很大程度上是自由市场经济,对外国投资和商业活动持开放态度。虽然官僚主义和审批流程可能繁琐,但其基本框架鼓励竞争和创新。
知识产权保护的加强: 随着全球贸易规则的演变,印度在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方面正做出努力,这有助于吸引更多高科技产业的投资。
民主活力与社会稳定性: 印度是世界上最大的民主国家,虽然民主进程中存在纷争和低效,但其社会结构相对多元,能够容纳不同的声音和观点。这种活力在长期来看,可能有助于孕育更具韧性和创造力的社会。

然而,我们也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印度在实现其发展潜力时,面临着不容忽视的挑战,这些挑战也可能制约其“后劲”。

基础设施的短板: 这是印度发展面临的最大瓶颈之一。落后的基础设施,包括交通运输、电力供应、港口和通信网络等,极大地增加了商业成本,阻碍了制造业的发展和物流效率的提升。尽管印度政府投入巨资改善基础设施,但要达到与中国同等水平,仍需漫长的时间。
教育和技能的差距: 尽管印度拥有大量年轻人口,但教育质量和技能培训的普及度仍有待提高。大量人口缺乏必要的职业技能,难以适应现代工业和服务业的需求。教育体系的改革和职业技能培训的推广,是印度能否真正释放人口红利的的关键。
贫富差距和社会不平等: 印度社会贫富差距悬殊,阶层固化问题也比较突出。这不仅会影响国内消费的均衡增长,还可能引发社会不稳定因素,给经济发展带来风险。
官僚主义和腐败: 尽管印度在改革,但官僚主义和腐败问题依然是影响营商环境和投资吸引力的重要因素。繁琐的审批程序和潜在的腐败风险,会增加企业运营的成本和不确定性。
土地和劳动力改革: 印度在土地流转和劳动力市场改革方面进展缓慢,这限制了资源的有效配置和生产效率的提升。相较于中国在这些方面的改革力度,印度的改革进程显得较为迟缓。

中国的优势与挑战同样值得我们审视。中国在过去几十年的发展中,建立了完善的基础设施网络,拥有强大的制造业基础和完整的产业链,以及相对高效的政府执行力。然而,中国也面临着人口老龄化、劳动力成本上升、环境污染、以及经济增长模式转型的压力。

总结来看,说印度比中国发展后劲更大,并非没有道理,其年轻的人口结构、巨大的国内市场潜力、以及在服务业领域的优势是其重要的支撑。如果印度能够有效地解决基础设施、教育、贫富差距和制度效率等关键性问题,那么其未来的发展空间确实非常广阔,甚至可能在某些方面超越中国。

但是,印度要实现这一潜力,需要克服巨大的内部障碍。它的发展路径与中国路径不同,其优势的发挥也依赖于一系列复杂的社会、经济和政治条件的配合。因此,与其说印度“比”中国发展后劲更大,不如说印度拥有巨大的、尚未完全开发的潜力,而这种潜力的释放程度,将取决于其改革的决心和执行力。而中国虽然面临结构性挑战,但其已有的发展基础和体系仍然非常强大。未来的发展趋势,将是两国各自优势和挑战博弈的结果。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印度有制度优势,就是封建度比较高。

站在统治阶级的角度看问题的话,建立在总体战之上的公民制度是并不适合核时代的。

所以在某种程度上来说,印度的制度是最适合核时代的制度。

user avatar

这让我想起了在绵阳中学读书的时候,我爸打电话问我班主任我有什么优点,班主任沉默了半天,终于想到说:这孩子,进步空间挺大的!

人不可貌相,是对我们丑男们的二次伤害。

进步空间挺大,是对我们差生仅有的鼓励。


所以,关于印度比中国发展后劲大,这句话没毛病啊!我来翻译一下这句话:

印度的进步空间比中国大,而且越来越大!


这个链接不要打开

zhihu.com/question/4779

user avatar

今天呢,我给大伙讲个这么一个小故事吧。自己临时编的,大伙儿要是喜欢呐,就给点个小赞。

有这么一户人家,这家人呐,姓牛,是个大户人家,家里人特别多,但是呢,自打这家人聚一块过日子开始,就一直过着清贫的生活。怎么个清贫法儿呢,我给您形容形容,就是这么三天一两饭,吃素又喝稀,茅屋漏风雨,缺被又少衣。您听听,牛家的日子就这么清贫。当然了,牛家的家主日子过得是相当的好,毕竟人家是家主嘛。这牛家的人过的日子差是差,可人家的祖上啊传到现在,也给他们家攒下了好些个财产。但是这个财产呀,都在他们家的地底下埋着呢,想花就得把住的茅草屋推了从地底下挖。所以结果呢,他家里人依然过着节衣缩食的清贫生活,然后还跟朋友们显摆自己家里有这么笔财宝,说自己家多么有钱多么大款儿。当然了,他朋友也就听一乐完事儿,都知道这家人什么性格,谁也不真理他家内茬,偶尔有朋友劝他家人把财宝拿出来做做生意的,也被他家里人以推房子没地方住给把话怼回去了。

牛家旁边啊,也住着一户人家,姓王,和牛家一样也是个大户人家,家里人比牛家还好几个。这王家和这牛家是老邻居了,这家里人过得虽然也不是特别富裕,但是也还能过得也还不错。

王老爷家的几个小孩也听说了牛家地底下埋财宝这事儿,然后就问他家里的哥哥和长辈们:你们咱说隔壁那邻居是不是比我们更有钱啊,听说邻居家地底下有一大笔祖产,是不是得不少钱呀。

家里的这些大人就微笑着说:傻孩子,他家的人得先把上边那些破烂儿全推倒,才能得着这笔财宝,成天炫耀没有任何卵用,连这么眼前一点小代价都舍不得,还发什么财啊。

user avatar

有人说,经济增长的根本原因是人口增长,这是最基本的经济学原理。

经济增长的根本原因是人口增长?开玩笑嘛,此处不谈。


印度发展后劲确实极大,以8%增长率追到中国1/2需要20年以上,请看对比数据:

1)中印经济增长曲线及总量对比:

经济总量,以2013年联合国公布的数据为基准,中国91812亿美元,印度18377亿美元。印度只有中国的20%.

2)

如果中国以年均5%,印度以年均 8% 增速,印度赶超中国需多少年? - 知乎用户的回答

拿印度每年增长8%,一直算,算到2030年,印度还只相当于中国1/3,毫无威胁:

从2031年开始,我们把中国增长率降一降,降到3%,印度还是保持8%高歌猛进:


2054年,奇迹出现了,印度经济总量赶超中国!这中间,阿三哥还需努力40年。

年均8%,一刻不停,40年!

3)中印产业结构对比,印度工业欠账太多,追赶中国,首要问题是采矿、发电、搞污染:

90年代后,中国以每年10%左右的增长速度,发力跑了20年,将印度远远甩在后面。印度开局没跑好,要奋起直追,少说也要二十年:

煤炭产量:2010年,中国32.4亿吨,印度5.21亿吨(2009)。

原油产量:2010年,中国2.03亿吨,印度3888万吨。

发电量:2010年,中国42065.4亿度,印度9222.49亿度。

汽车产量:2010年,中国1826.47万辆,印度353.68万辆。

4)印度后劲有没有?后劲大大的有。要发挥潜力,其它不说,还是先采矿发电顺便把空气污染了再来谈后劲。

印度370萬煤礦工人大罷工 抗議私有化釀失業

最后说说传说中的印度软件业。印度软件业从业人口300多万;而中国软件和信息服务业,现在从业人口400多万,软件研发人员近200万。

未来十年,中国程序员和印度程序员之间的竞争,你认为谁会胜出?

user avatar

精分是病得治

1是谁给你们勇气喷中国读过初中赚得不一定比你低的产业工人是低素质人口一脸厌恶,然后对印度的文盲高唱赞歌说是人口红利的?

2中国的几亿工人做世界上几乎所有的中低端产品,你们说级别低下贱;印度的一两百万程序员只是给美国人打工写代码就变成高端产业优势了……(顺带信息产业中国也早已超过印度了,别的答案说过)

3高端产业一旦成型……为啥到印度就是“一旦”成型,而所有角度来看高端产业“成型”这件事希望更大而且已经初具雏形的中国就变成“仍然非常落后”了

4均衡式发展……均衡式发展……印度叫均衡式发展……你吓死我算了

5印度的选举吧……中国内陆的村委会选举都比印度的地方选举高级……

6发展速度……前几年百分之十几你们说这里不好那里不对要放缓,现在放缓了你们又说你看不行了吧哈哈哈……真是难伺候

总而言之,精分这种毛病太严重得治

user avatar

咦现在我是第一了=。=

————————————————————原答案—————————————————

看了排名第一的答案,shenmegui,怒答

我们一条一条来

1. 印度有较为完善的民主制度,存在议会和广泛选举制

完善不完善呢?

看看河粉屯邮报的Column Opinion

India is one of those few countries where the Election Commission is yet to make financial disclosures mandatory for politicians and enforce penalty on defaulters. As much as 90 percent of political party finances come from 'unknown sources'.

Corruption -- An Epidemic of Epic Scale in India | Siddharth Chatterjee

印度的选举委员会不能强制政客公开收入来源,并且发现了问题也无权处罚,印度各政党90%的资金来源是不明的。

印度的政治腐败是很严重的,各种买卖选票,而且选举委员会基本无法有效监管,民主制度并不完善。在监管缺位的情况下的广泛选举只是扩大了买卖选票的市场而已。

2. 印度有较好的人口发展红利,目前正属于人口优势期

印度有的是人口优势期还是牲口优势期?

根据联合国儿童基金会的数据(比较老了,2008-2012年的)

印度18-24岁男性的文盲率是11.6%(我朝是0.3%) 印度18-24岁女性的文盲率是25.6%(我朝是0.4%)

Statistics | India

Statistics | China

印度是怎么定义非文盲的呢?

anyone above the age of seven who can read and write with understanding in any language is considered ‘literate'

Educating India

这是一个非常宽泛的定义,是初步理解还是全面理解?读出师表,我大概理解了这是一篇古文,这也算理解,但很明显是很初步的理解。

而且,注意是用任何语言,印度有多少种语言呢?

No one has ever doubted that India is home to a huge variety of languages. A new study, thePeople’s Linguistic Survey of India, says that the official number, 122, is far lower than the 780 that it counted and another 100 that its authors suspect exist.

India speaks 780 languages, 220 lost in last 50 years

来自路透社,官方认定的有122种,会任何一种都算不是文盲了。

经济发展需要的劳动力至少要有一定的素质,包括阅读生产指南,听从操作指示,完成各种操作,不识字是不行的。而在印度还有可能是你作为非文盲但是却听不懂领导讲话。印度的人口素质实在太低,很多人口基本可以当做无效,现代工业无法使用。

3. 印度在高端产业比较有优势,而中国只是集中在发展制造业,而高端产业成形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没有制造业对GDP贡献见效快

一个人口大国,想要让大部分人口脱贫,依靠高端产业是不行的。远的例子可以看日本,近的例子可以看韩国。都是基础工业发家的,想靠接接电话做做IT就让十二亿人脱贫只能说是做梦。另外说到对GDP的贡献,GDP高了并不代表后劲大。例子请看毛子,卖石油多爽,但是带来的是去工业化。更何况印度的高端产业并没有优势,具体下一条会讲。

4. 高端产业一旦成形,可以快速带动基础产业发展

印度的所谓高端产业其实是很脆弱的。高端产业并不只有IT,IT只是其中很小很小的一部分而已。举个栗子,印度能造芯片吗?印度能造液晶面板吗?印度的机器人工业怎么样?印度有性能好的内燃机吗?数控机床?而高端产业带动基础产业更是不可思议。美英法德日这些老牌工业国家不说,亚洲四小龙哪个是靠高端产业带动低端的?李嘉诚刚开始是做塑料花的;韩国崛起靠的是浦项钢铁们而不是电话中心;台塑是50年代成立的,台积电是87年成立的,这是有原因的。

5. 印度属于均衡式发展,没有牺牲环境保护和社会福利进行发展,因此认为,印度实际发展比中国要快

呵。

呵。

呵。

——现代诗《印度的环境》


自己体会一下

Air pollution in India: Breathe uneasy

6.中国目前已经发展速度减慢,在同样均衡发展条件上,不如印度。

我也会说“在同样均衡发展条件上”

看完上面的五条,我不觉得发展条件会是均衡的,中国比印度好太多太多。


最后

题主可以去问问那个同学他打不打算回印度ww

user avatar

不是所有基数低的国家后劲都大,否则布隆迪的后劲就是全世界最大了。

印度的执政能力是渣渣,尤其是和中国、越南、伊朗相比,这就注定了印度缺乏后劲,有后劲的是和它同文同种的伊朗。


下面一张图是中国、越南、伊朗、印度的现政权建政以来钢产量年化增长率



我们可以看到,在这方面,中国、越南、伊朗是一个档次的,而印度明显要矮上一截。

不光这项数据,印度在很多和经济发展密切相关的指标上都明显比中国、越南、伊朗差一档。

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原动力是教育,任何一个经济高速增长的国家,都是在经济以外的其他民生领域取得了远超目前经济水平的成就的,下面这项数据是除开经济因素,人类发展指数剩余两项指标的对比,计算方式为教育指数*健康指数的开平方。



我们可以看到,印度在这方面明显差中国、越南、伊朗一个档次,1990年至今伊朗顶着美国制裁,在经济以外的指标上取得了惊人的成就。

@艾丝蓓恩 Icebane @莫羡

这项指标说明中国也应当警惕,因为中国在1990年至今,在经济指标以外的其他指标方面,表现明显不如越南和伊朗。

@荒木彦吕飞

下面一个数据是上述数据经过平复差距调整后的结果,之所以做这个调整,是因为贫富差距也是衡量一个国家未来发展潜力的重要指标,贫富差距大的国家如巴西,最终往往会陷入中等收入陷阱。

我们可以看到,调整后,印度与中国、越南、伊朗的差距更加触目惊心。

此外,在女性的受教育权利方面,印度与中国、越南、伊朗的差距更是令人发指。妇女能顶半边天,优秀的母亲才能教育出优秀的孩子,妇女强则国强,一个女性地位低下的国家是没有任何前途的。下面的图是目前四个国家男女受教育程度和男女差异的数据。



可以看到,印度在教育方面不仅存在巨大的男女差异,而且这个差异正在不断恶化。反倒是伊朗,在保障女性受教育权利方面表现可圈可点。

这方面中国同样要警惕,1990年,中国女性受教育年限高于越南和伊朗,且男女差异小于越南和伊朗。而2017年,中国女性受教育年限被越南和伊朗反超,且越南和伊朗的男女差异也小于中国了。中国在1990年后男女教育差异并未改善。

user avatar

49年的印度,钢铁化肥水泥城市化发电量等等等等都是超过中国的············

到了打中印战争,中国都半自动了,三哥还是手拉机·····


为什么呢?

举个例子吧

当年中印都缺化肥,中国是借四三计划进口大量的技术、机器。建设工厂生产化肥,等到工厂投产,都十年后了,换句话说,当代的领导人是要背锅的,取消布票粮票的功劳是要给下一任的··

印度呢,靠着绿色革命拿贷款 从国外买化肥,当年就能丰收,领导很开心,声望很高,至于以后化肥用量越来越多,买不起了怎么办?反正后来的人肯定比我聪明,他们会有好办法的···

(后来中国打破了欧美的封锁,开始大批量廉价生产金坷垃)


当初старец立项太湖神威,投产是20年以后了


我就问,三哥有没有能几十年以后才能见到功效的长远计划?


额··还真有···阿琼和光辉····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印度比中国发展后劲更大”这个说法,从不同角度看,确实有其道理,但同时也面临不少挑战和不确定性。要详细探讨这个问题,我们需要剖析两国在人口、经济结构、制度、创新能力、地理位置等多个维度的优劣势。首先,从人口红利的角度来看,印度确实展现出了巨大的潜力。 年轻的劳动力储备: 印度拥有全球最庞大且最年.............
  • 回答
    评价印度这样一个国家,如同描绘一幅极其复杂且色彩斑斓的画卷,需要耐心和细致的观察。它不是一个能够用简单的几个词语概括的存在,而是由古老文明的底蕴、多元文化的交织、蓬勃发展的经济活力以及深刻存在的社会挑战等多种元素共同塑造而成。印度:一个多元且充满矛盾的国度从历史长河来看,印度无疑是人类文明的璀璨瑰宝.............
  • 回答
    中国在经济发展上确实比印度和菲律宾更为显著,这并非偶然,而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要深入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从历史、政策、人口、地缘政治等多个维度去剖析。首先,从历史机遇和战略选择来看,中国自改革开放以来,抓住了一个前所未有的全球化浪潮。1978年开始的改革开放,是中国经济腾飞的起点。邓小平提出的.............
  • 回答
    过去印度经济发展比中国慢是一个复杂的问题,涉及历史、政治、社会、文化、地理等诸多因素。要详细解答这个问题,需要从多个维度进行深入剖析。以下将尝试从几个关键方面来展开:一、 后发优势与起点不同: 中国:更强的国家动员能力和资源集中优势 计划经济的遗留: 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实行了高度集中.............
  • 回答
    中国和印度作为全球人口最多的两个国家,它们的发展进程和模式一直备受关注。您提出“中国开始逐渐复兴,而印度起步条件比我们好太多,为何还没发展起来?”这个问题,实际上触及了发展经济学中非常核心且复杂的一些议题,涉及历史、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多个层面。首先,我们需要界定一下“起步条件”和“发展起来”的含.............
  • 回答
    环球时报这篇《印度中产,和中国普通人生活水平比怎么样?》的文章,与其说是严谨的学术比较,倒不如说是一种带有明确指向性的舆论引导。文章的核心意图,我认为在于通过对比,凸显中国普通民众生活水平的优越性,从而增强国内民众的自豪感和对国家发展的认同。从文章的结构和论调来看,它似乎是在试图构建一个“印度中产 .............
  • 回答
    印度与中国的交集与远眺:发展轨迹的相似与超越的可能性当我们将目光投向亚洲的这两位巨擘——印度与中国,不可避免地会审视它们各自的发展历程以及彼此之间的潜在关系。特别是,中国改革开放的成功经验,常常被用来作为衡量和预测印度未来走向的标杆。那么,在印度身上,我们能看到多少中国改革开放的影子?在可预见的未来.............
  • 回答
    这是一个极具想象力的问题,如果中国和印度地理位置互换,其深远影响将是难以估量的。让我们尝试勾勒出一个大概的轮廓。首先,我们得清楚,地理位置的互换不仅仅是地图上国家名称的移动,它牵涉到气候、地形、海岸线、河流系统、周边邻国,甚至可能影响到历史进程中的许多关键节点。如果中国“搬到”了印度半岛的位置:中国.............
  • 回答
    印度没有像中国那样明确的人口控制政策,但其庞大的人口基数和持续的增长速度,无疑是影响其未来发展的一个核心变量。印度能否充分利用人口红利,并有效应对人口增长带来的挑战,将直接决定其未来的发展轨迹。印度人口现状及特点:首先,我们需要理解印度当前的人口结构。印度目前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并且人口仍在以相.............
  • 回答
    这是一个复杂且备受关注的问题,涉及到历史、政治、经济、文化等多个维度,很难用一两句话说清楚。要深入探讨为什么起点似乎高于中国的印度,在发展上却没有达到中国目前所展现出的规模和速度,我们需要从几个关键方面来剖析。首先,起点这个概念本身就值得仔细审视。 很多人认为印度起点高于中国,是基于一些宏观的观察,.............
  • 回答
    印度在引进先进军事装备方面确实表现活跃,然而,其本土国防工业的发展却显得相对滞后,这背后有着复杂且多层面的原因。要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深入剖析其经济结构、历史遗留问题、政治决策以及全球地缘政治格局等多重因素。一、 历史遗留与冷战时期的选择印度在独立初期,受到了前苏联的深刻影响。为了维护国家安全,并且.............
  • 回答
    印度和中国,这两个亚洲巨人和人口大国,在各自的发展道路上都取得了显著的成就,但也面临着截然不同的挑战。要回答“为什么印度发展得没有中国好”这个问题,我们需要从历史、政治、经济结构、社会因素以及全球定位等多个维度进行深入剖析,而不能简单地归结为某个单一原因。首先,我们得看看历史的起点和选择。中国在19.............
  • 回答
    印度与中国,作为两个亚洲大陆上的巨人和古老文明,常常被拿来比较。特别是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的腾飞让世界瞩目,而印度虽然也取得了长足进步,但在许多关键指标上,似乎与中国存在着明显的差距。这不禁让人产生疑问:同为发展中国家,印度起步也相当早,为何发展却远不如中国?要深入探讨这个问题,我们需要剥开表面.............
  • 回答
    关于印度为何在某些时刻选择采取被解读为“挑衅”中国的行动,而不是全力投入和平发展,这是一个非常复杂且多层面议题,涉及历史、地缘政治、国内政治以及双方的战略考量。要深入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剥离掉简单的标签,深入到更细致的分析之中。历史的阴影与边界的争议首先,不能忽视的是中印两国之间长久存在的边界问题。.............
  • 回答
    印度的高速发展,对中国而言,既是挑战,也蕴藏着合作的机遇。一个健康的、和平的区域发展格局,最终有利于所有国家。我们可以从多个维度来思考如何应对和引导这一发展态势。一、 战略层面的应对与引导首先,我们需要深刻理解印度经济高速发展的驱动因素和潜在挑战。这包括其庞大的人口红利、日益壮大的中产阶级、科技领域.............
  • 回答
    印度经济的腾飞,确实让不少人联想到过去美国对日本的经济策略,以及当前中美关系的微妙之处。为什么美国似乎没有对印度采取类似的“遏制”手段,以避免其成为“下一个中国”?这背后牵扯着多重地缘政治、经济利益以及战略考量的复杂交织。首先,我们得回顾一下当年美国“打压”日本的背景。那是在上世纪八十年代,日本经济.............
  • 回答
    印度在科学技术领域拥有众多杰出的精英人才,这一点毋庸置疑。然而,要寻找一个能够像钱学森那样,在回国后“大幅推进国家科学技术发展”的标志性人物,确实是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问题。这其中涉及到印度自身独特的历史、社会、经济以及科技发展路径等多种因素。首先,我们需要理解钱学森在中国科学技术发展中的特殊地位。钱.............
  • 回答
    在不将中国作为参照系的情况下,印度在发展中国家里,绝对是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充满复杂性的发展样本,很难简单地用“成功”或“失败”来一概而论。它呈现出的是一种“成就与挑战并存”的动态图景。首先,我们必须认识到印度作为世界上人口最多的民主国家,其治理和发展所面临的复杂性是任何其他发展中国家都难以比拟的。.............
  • 回答
    要判断印度在2019年的发展水平相当于中国哪一年,这其实是一个相当复杂的问题,因为“发展水平”本身就是一个多维度的概念,涵盖了经济、科技、社会、基础设施等诸多方面。简单地拿一个年份来对应,难免会有以偏概全之嫌。不过,我们可以尝试从一些关键指标来做一个粗略的比较和估算,希望能给出一个相对有说服力的答案.............
  • 回答
    要评价印度这个国家,并探讨中印关系以及印度未来能否超越中国,这是一个复杂且多维度的问题,需要我们深入剖析印度自身的发展状况,以及它与中国在全球舞台上的互动。印度这个国家:多元、矛盾与活力并存评价印度,首先要承认其令人惊叹的多元性。它是一个拥有14亿人口的文明古国,孕育了古老的宗教、哲学、文化和艺术,.............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