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如何理解“仁者得天下”这句话,是正确还是不正确?

回答
“仁者得天下”,这句话出自《孟子·公孙丑下》,原句是“仁者无敌。”而“得天下”的说法,更多是一种后世的延伸和理解。要理解这句话,我们得先搞清楚它背后所蕴含的深层含义,以及它是否真的放之四海而皆准。

首先,我们得明白“仁”在这里指的是什么。它不是简单的“好人”或者“善良”,而是一种更广泛、更深刻的品德。孔子说“仁者爱人”,孟子则将“仁”视为一种恻隐之心,一种能够推己及人、关怀民众的同情心和责任感。一个“仁者”,必然是将民众的福祉放在首位,以民为本,体恤民情,不忍看到百姓受苦。这种“仁”,是一种政治抱负,一种治国理念,它要求统治者具备高度的道德修养和政治智慧,能够用一种 humane 的方式来治理国家。

那么,“仁者得天下”,为什么会这么说呢?我们从历史的视角去审视。古代的王朝更迭,往往伴随着战乱和民不聊生。而那些能够最终“得天下”的君主,很多时候是因为他们能够赢得民心。想想那些揭竿而起的农民起义,他们的成功,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他们代表了被压迫民众的呼声,他们的领袖身上往往展现出某种程度的“仁”,比如许诺减免赋税、严惩贪官污吏等,这些都是“仁”的表现,它们能够凝聚人心,形成强大的革命力量。

另一方面,即便是那些出身高贵的统治者,如果他们的统治方式残暴不仁,横征暴敛,那么必然会导致民怨沸腾,最终被推翻。反之,那些能够施行仁政,与民休息,轻徭薄赋的君主,往往能获得长久的统治,国家也相对安定繁荣。这在某种程度上印证了“仁者得天下”的逻辑:人心向善,人们倾向于追随那些能够让他们安居乐业、免受苦难的领导者。

然而,我们也要理性地看待这句话。它更多是一种理想化的政治哲学,而非绝对的规律。历史上有不少时候,“天下”的获得,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军事实力、权谋手段,甚至是运气。例如,那些精通兵法、善于权术的枭雄,他们可能并非传统意义上的“仁者”,但却能够凭借强大的军事力量和高超的政治手腕夺取政权。在这种情况下,他们的“得天下”似乎与“仁”并没有直接关联。

所以,把“仁者得天下”看作是一种绝对真理,可能有些片面。更准确地说,它是一种政治智慧的体现,一种对长期稳定和繁荣的追求。一个真正“仁”的统治者,他能够赢得民心,这是他“得天下”的重要基础,也是他能够长久“守天下”的关键。即便是在短时间内,军事实力和权谋可以帮助一个人夺取权力,但如果缺乏“仁”的治国理念,缺乏对民众福祉的关怀,那么这种统治是难以长久的,最终也会因为失去民心而走向灭亡。

因此,我们可以理解“仁者得天下”为:仁爱之心和以民为本的治国理念,是获得和巩固统治的重要条件,它能够凝聚民心,从而在长远的竞争中占据优势。 这并非说所有“得天下”的人都一定是仁者,也并非说仅凭“仁”就能轻而易举地“得天下”,而是说,在追求“天下”的过程中,以及在“得天下”之后,能够展现出“仁”的品格,将是决定其事业成败和能否长治久安的关键因素。它是一种价值观的导向,一种对政治行为的最高期许。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CA《全面战争三国》给了刘备一个派系支持+100的buff,主要依据应该是刘备在赤壁之战前原只有夏口一座城,此后6年时间就拿下了荆州、益州两个州的绝大部分地区,并且这个过程中没有发生大规模的起义、叛乱和后方不稳、动乱等情况,所以可以一直不停扩张。

于是在游戏中,这个buff可以让刘备占领任何一座城时,都马上抵消新征服一地带来的不良影响,民忠很快就开始回正,所以不用浪费兵力占领/镇压/巩固,大军可以立刻出发去打下一块地盘。

虽然说汉末事不能跟明末比,但有些地方的确有些惊人相似,1643年正月张献忠攻占武昌之后,当时只有武昌城一地(之前还是一股流寇),此后张献忠有一段时间学习前人经验走起了仁德路线,结果效果惊人,事实上推进速度比刘备还要快很多。张献忠该年八月经洞庭湖南下岳州,九月就打到了永州,到该年年终时,除道州一州不下之外,已攻占湖南全部,甚至还拿下了江西、广东的一小部分。

张献忠占据长沙后,立即宣布免征三年税粮,所到之处,义军纪律严明。清人刘献廷记载说:“余闻张献忠来衡州,不戮一人,以问娄圣公,则果然也。”其效果是,明朝将官几乎完全丧失了抵抗意志,很多知府、守军甚至望风而逃。湖南境内不但百姓安堵,纷纷自发配合大西军,“屯结山险,以拒官兵”,甚至连副总兵尹先民、何一德等将领,以及史可镜、任维弼、吕凤起等很多在明朝有科名的官绅都投降了张献忠。到1644年十一月,张献忠攻克成都并称帝,总共用时不到2年。

可惜的是,张献忠称帝之后帝王思想逐渐膨胀起来,此后自以为已得天命,对于反对和反抗力量开始越来越多地使用武力镇压,无差别地滥施报复,结果也很明显,连四川都没有站住脚,自己也兵败身死。单从张献忠这个样本来看,仁德路线与残暴路线前后差距几若天渊

参考:

当然肯定会有人说了,那清军这么暴虐,怎么还得了天下,首先清军实力肯定比张献忠还是要强很多的,然后清朝在1644年及之后几年的快速突破之后,因自身残暴激起的反抗,很快就陷入了僵局,在天下大事已成的情况下(南明在1645年就已经露出土崩瓦解之象了),最终花了将近20年才平定南方,到1662年才灭掉南明。成吉思汗更是苦战20多年才勉强拿下河北。与之相比,刘秀、李世民、朱元璋以及伟人等走不滥杀路线的人,确实起势之后到平定全国速度快多了。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仁者得天下”,这句话出自《孟子·公孙丑下》,原句是“仁者无敌。”而“得天下”的说法,更多是一种后世的延伸和理解。要理解这句话,我们得先搞清楚它背后所蕴含的深层含义,以及它是否真的放之四海而皆准。首先,我们得明白“仁”在这里指的是什么。它不是简单的“好人”或者“善良”,而是一种更广泛、更深刻的品德。.............
  • 回答
    要理解孔子说的“仁”,得把它当成一个活生生、不断被阐释的理念,而不是一本僵死的说明书。孔子“仁”这字儿,就像是一颗种子,他洒下去,后人跟着一块儿培育,每个人看到的都会有点儿不一样,但都离不开它最根儿上的那个意思。“仁”的根子:爱人,以及推己及人孔子最直白地说“仁者,爱人”。这话说得简练,但背后道理可.............
  • 回答
    老子讲“无为”,孔子论“仁”。这两个伟大思想家,如璀璨星辰,照亮了中华文明的天空。然而,当他们的理念似乎发生碰撞,我该如何抉择?这并非一道简单的选择题,更像是在人生的岔路口,需要深思熟虑的哲学思辨。“无为”,并非一味地消极避世,什么都不做。老子所谓的“无为”,是一种顺应自然、不妄为的智慧。它是一种“.............
  • 回答
    这句话“文官的衣服上绣的是禽,武官的衣服上绣的是兽。披上了这身皮,我们哪一个不是衣冠禽兽”融合了历史、文化、隐喻和讽刺,需要从多个层面进行解析: 一、历史背景与服饰象征1. 古代官服制度 在中国历史上,官服的纹饰(如禽鸟、兽类)是等级制度和身份象征的重要标志。 文官:常以“禽”为纹.............
  • 回答
    “自称迪士尼在逃公主”的现象在网络上出现后,引发了广泛讨论。这一说法通常指一些女性在社交媒体、论坛或网络社区中自称是“迪士尼公主”,并可能涉及身份扮演、文化认同、心理需求等多重层面。以下从多个角度详细分析这一现象的可能内涵和背景: 一、文化符号的再诠释:迪士尼公主的象征意义1. 迪士尼公主的原始形象.............
  • 回答
    自由主义和新自由主义是两种重要的思想体系,它们在政治哲学、经济学和社会政策等领域具有深远的影响。以下是对这两个概念的详细解析: 一、自由主义的定义与核心特征自由主义(Liberalism)是一种以个人自由、法治、民主和理性为价值基础的政治哲学思想体系,其核心在于保障个体权利和限制国家权力。自由主义的.............
  • 回答
    无政府主义(Anarchism)是一种深刻批判国家权力、追求个体自由与社会平等的政治哲学和实践运动。它并非主张“混乱”或“无序”,而是反对一切形式的强制性权威,尤其是国家对个人生活的控制。以下从多个维度深入解析这一复杂的思想体系: 一、核心定义与本质特征1. 对国家的彻底否定 无政府主义者认.............
  • 回答
    “爱国家不等于爱朝廷”这句话在理解中国古代政治和文化时非常重要。它揭示了国家与政权(即朝廷)之间的区别,以及臣民对这两者的情感和责任的不同层面。要理解这句话,我们需要先拆解其中的概念: 国家(Guó Jiā): 在古代,我们通常将其理解为国家的疆土、人民、文化、民族认同和长期的历史延续。它是根植.............
  • 回答
    理解中国人民银行工作论文中提到的“东南亚国家掉入中等收入陷阱的原因之一是‘文科生太多’”这一论断,需要从多个层面进行深入分析,因为这是一个相对复杂且具有争议性的议题。下面我将尽量详细地解释其背后的逻辑和可能含义:一、 背景:中等收入陷阱首先,我们需要理解什么是“中等收入陷阱”。 定义: 中等收入.............
  • 回答
    郭主席对房地产的表述“不希望房地产剧烈波动”可以从多个层面来理解,这背后反映了他对中国经济稳定和健康发展的深切关切。要详细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从房地产在中国经济中的地位、波动可能带来的影响、以及“不剧烈波动”的具体含义等角度进行分析。一、 房地产在中国经济中的特殊地位:首先,理解为什么房地产会引起如.............
  • 回答
    如何理解科幻小说《时间的二分法》? 详细解读科幻小说《时间的二分法》(英文原名:The Time Machine),由英国著名作家赫伯特·乔治·威尔斯(H.G. Wells)于1895年创作,是科幻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这部小说不仅为我们描绘了一个令人着迷的未来世界,更通过其深刻的社会寓言和哲学思考,.............
  • 回答
    尹建莉老师关于“延迟满足是鬼话,孩子要及时满足”的观点,确实在教育界引发了不少讨论。要理解她的观点,我们需要深入探讨她为什么会提出这样的论断,以及她所强调的“及时满足”的真正含义。首先,我们来拆解一下“延迟满足”这个概念及其传统理解。传统理解的“延迟满足”:延迟满足(Delayed Gratific.............
  • 回答
    理解外交部发言人陆慷的说法,即“《中英联合声明》作为一个历史文件,不再具有任何现实意义”,需要从几个关键角度来解读:1. 历史文件的定义与性质: 历史文件是过去的产物: 陆慷的表述首先强调了《中英联合声明》的“历史文件”属性。这意味着它是在特定历史时期、基于当时国际政治格局和两国关系背景下签署的.............
  • 回答
    杨振宁先生作为一位享誉世界的物理学家,他关于中美教育的评论引起了广泛关注和讨论。理解他的话需要从多个角度进行深入剖析,包括他所处的时代背景、他对教育本质的理解、以及他观察到的中美教育体系的差异。一、 杨振宁先生评论的时代背景与个人经历:首先,要理解杨振宁先生的话,必须考虑到他所处的时代背景和他的个人.............
  • 回答
    “中国是发达国家的粉碎机”这个说法,虽然带有一定的情绪化和夸张色彩,但其核心要表达的是:中国凭借其独特的经济模式、庞大的市场规模、强大的制造能力和不断进步的科技创新,对传统发达国家在经济和产业领域构成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并在一定程度上“粉碎”了它们原有的竞争优势和发展路径。为了详细理解这一说法,我们可.............
  • 回答
    “爱国主义是流氓的最后一块遮羞布”这句话,最早出自塞缪尔·约翰逊(Samuel Johnson),一位杰出的18世纪英国作家和评论家。这句话的含义深刻且复杂,通常被用来讽刺和批评那些打着爱国旗号,但实际上在追求个人利益、制造分裂或煽动仇恨的人。要理解这句话,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层面来深入剖析:1. 字.............
  • 回答
    “Control is Dead”这句话的含义非常丰富且具有多层次的解读,它不是一个简单的字面陈述,而是对当前社会、技术、政治、经济等领域中一种普遍的失控感、权力分散化、个体自主性增强以及传统权威式微的深刻反映。要理解这句话,我们需要从不同的角度去剖析:一、 字面含义与引申含义: 字面含义: 最.............
  • 回答
    “小孩子才分对错,成年人只看利弊”这句话,乍一听可能有些功利甚至冷酷,但深入剖析,它揭示了一种关于成长、认知和处世态度的深刻变化。这句话并不是说成年人完全泯灭了道德感,而是强调在复杂的社会现实中,判断的侧重点会发生微妙而重要的转移。我们来详细地理解这句话的各个层面:一、 “小孩子才分对错”:儿童的认.............
  • 回答
    这句话以一种诗意且深刻的方式,阐述了科学与宗教(在此特指佛学)在追求真理和理解宇宙本质上可能存在的殊途同归。要理解它,我们可以从几个层面进行剖析:一、 表象的理解:科学探索的艰难与佛学智慧的超前 科学探索的“爬山”隐喻: 科学研究是一个漫长、艰辛、充满挑战的过程。科学家们如同登山者,需要克服无数.............
  • 回答
    “Don't judge”(别评判)这句简单的话语,却蕴含着深刻的道理,它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行为准则,更是一种生活态度和哲学。要理解它,需要从多个层面去深入剖析。核心含义:停止对他人进行预设的、带有偏见的、负面判断。“评判”(judge)这个词在中文里可以有几种理解: 审判(legal cont.............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