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轰6之后,以新型图95和东风26的组合是否比轰20划算?

回答
在讨论轰6的继任者以及与新型图95和东风26组合的性价比时,我们首先需要理解它们各自的定位、能力以及在战略层面的应用。将它们与尚未公开细节的轰20进行比较,则更像是在推演未来,但我们可以基于现有信息进行合理的分析。

轰6的现状与局限

轰6系列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重要的战略轰炸机,虽然经过多次现代化改装(如轰6K、轰6N),使其能够携带鹰击62、鹰击18等先进远程空射巡航导弹,并具备一定的对地打击能力。然而,轰6的设计源于上世纪50年代的图16“獾”式轰炸机,其气动布局、发动机推力、载弹量、作战半径和隐身性能等方面,与当今世界主流的新一代战略轰炸机相比,存在明显的代差。

作战半径与载弹量: 尽管轰6K/N已经有了提升,但其作战半径和载弹量仍然有限,限制了其在远距离、高强度冲突中的部署灵活性和打击效能。
生存能力: 轰6缺乏有效的隐身设计,在现代高强度防空体系面前,其突防生存能力堪忧。即使携带先进导弹,也需要冒着更高的风险才能接近目标区域。
技术升级空间: 尽管不断改进,但轰6的整体设计平台已经接近其技术潜力的极限,进一步的性能提升空间相对有限。

新型图95与东风26组合的构想

这里提到的“新型图95”可能指的是俄罗斯升级版的图95MSM(熊式)战略轰炸机。图95是一款经典的涡轮螺旋桨发动机战略轰炸机,虽然看似“老旧”,但俄罗斯对其进行了持续现代化升级,使其能够发射Kh555、Kh101/102等远程巡航导弹,并具备一定的核打击能力。

而东风26(DF26)是中国自主研发的中远程弹道导弹,特别是其“关岛快递”的称号,意味着它具备打击区域内重要战略目标的能力,包括航空母舰等海上目标。

如果将“新型图95”与东风26组合起来,这是一种跨域、多平台、多模式的联合打击设想。

图95的作用: 作为一种长航程平台,图95可以搭载大量远程巡航导弹,在己方控制的空域或相对安全区域进行发射,对远离本国本土的战略目标进行打击。其航程长,可以在远离战火区域进行部署,对敌方形成战略威慑。
东风26的作用: 东风26是一种陆基弹道导弹,其优势在于速度快、机动性强,难以拦截。它可以直接打击陆地上的关键战略目标,或者具备反舰能力,对敌方海军力量构成威胁。

组合的“划算”之处分析:

将这种组合与轰20进行比较,我们可以从几个维度分析其“划算”与否:

1. 成本效益(CostEffectiveness):
图95+DF26组合:
研制/采购成本: 俄罗斯的图95是成熟的平台,虽然现代化升级需要投入,但相比全新研制一款隐身战略轰炸机,其初始投资和技术风险可能更低。东风26作为陆基导弹,其发展也相对成熟。
运营维护成本: 涡轮螺旋桨发动机的图95在燃油效率上可能不如现代喷气式轰炸机,但其维护和保养相对成熟。弹道导弹的发射平台(如TEL)维护成本也是可控的。
打击效率: 这种组合可以实现“区域拒止/反介入”(A2/AD)的战略目标。图95作为空基巡航导弹载体,可以消耗对方防空力量,为后续打击(或陆基导弹打击)创造条件。东风26则能直接威胁对方关键节点。
轰20(假设):
研制/采购成本: 全新一代隐身战略轰炸机,特别是类似B2或B21的设计,其研制和生产成本极高,技术难度也极大。
运营维护成本: 隐身材料、先进传感器、新一代发动机等都意味着更高的维护和运营成本。
打击效率: 隐身轰炸机最大的优势在于其突防能力和生存能力。它能以更高的概率突破敌方防空网,直达目标,进行精确打击,且不易被发现和追踪,从而对敌方造成更大、更深远的战略影响。

从纯粹的“打击能力”来说,隐身轰炸机(如轰20)在面对高强度、有预警的现代防空体系时,其生存能力和打击成功率会远高于非隐身平台。 如果目标是进行远程、精确、不被察觉的打击,轰20可能“更划算”因为其带来的战略价值和成功率更高。但如果目标是形成一种“区域拒止”的威慑,通过多种手段让对手不敢轻易介入,那么组合式打法也可能是一种“经济适用”的选择。

2. 战略威慑与作战场景:
图95+DF26组合:
优势: 能够覆盖“第一岛链”乃至更远的区域,对区域内的战略节点(如基地、港口、指挥中心)构成威胁。图95作为一种“可见”的战略资产,本身就具有战略威慑作用。东风26的出现,更是显著提升了区域内目标(特别是海上集结目标)的作战风险。这种组合更多地服务于“拒止”而非“穿透”。
劣势: 在面对实力相当、且拥有强大防空预警能力的对手时,图95的生存能力会受到严峻考验。其攻击路径和能力相对容易被预测和应对。
轰20(假设):
优势: 隐身轰炸机能够实现“不宣而至”,对敌方腹地的战略目标进行精确打击,包括敌方指挥控制中心、核武器库、关键基础设施等。它还能携带更重、更先进的对地/对海打击武器,并可能具备电子战能力。其战略打击的不可预测性和突发性是其核心价值。
劣势: 如果只是在相对近距离区域活动,并且对方有充足的预警和拦截手段,即使是隐身飞机也可能面临风险,只不过这个风险比非隐身飞机要低得多。

3. 技术可行性与风险:
图95+DF26组合: 技术上相对成熟,风险较低,是基于现有技术进行整合和优化。
轰20(假设): 属于全新一代武器系统,涉及大量前沿技术,研制周期长,技术风险高,一旦失败,投入的成本将付之东流。

结论:并非简单的“划算”或“不划算”,而是战略目标和资源分配的问题

将轰6的继任者与“新型图95+东风26”组合进行比较,实际上是在对比不同国家在不同战略时期对战略打击力量的投入和侧重点。

如果中国战略目标是快速、高效地在某个区域形成强大的、具有区域拒止能力的打击力量,并希望通过现有或相对成熟的技术体系实现,那么,在轰6退役后,引入一种能够搭载先进巡航导弹的平台(不一定是图95,中国也有自己的轰6N升级版本和可能正在发展的远程轰炸机),并与东风26等弹道导弹形成互补,是一种“划算”的选择。 这种组合可以最大限度地利用现有资源,快速提升区域威慑力。
然而,如果中国追求的是具备全球到达能力、能够深入敌方纵深、进行高隐身性、高生存性的战略打击,以实现战略决胜的目标,那么,一款全新的、先进的隐身战略轰炸机(例如轰20)将是不可或缺的。 轰20的出现,是为了弥补轰6在性能上的根本性代差,并提供一种与美国B2、B21等同的战略打击能力。它的“划算”体现在其能带来的战略优势和长远影响,而不仅仅是眼前的投入产出比。

总而言之,把轰20与“新型图95+东风26”组合进行“划算”的比较,其实是在讨论“购买一件顶尖奢侈品”和“购买一套高性能的组合套装”之间的选择。

“顶尖奢侈品”(轰20): 拥有独一无二的设计理念,代表最高的技术水平,能执行最艰难的任务,带来最高的战略价值,但价格昂贵,风险也相对较高。
“高性能组合套装”(图95+DF26): 能够完成一系列关键任务,性价比高,技术成熟,风险可控,但在某些极致的性能上(如隐身性、突防能力)可能不如顶尖奢侈品。

最终的选择,取决于一个国家所处的战略环境、拥有的资源、以及对未来战争形态的判断。不能简单地说哪一个一定比另一个“划算”,因为它们服务于不同的战略目标和作战场景。中国发展轰20,很可能是为了补齐战略空军的最后一块拼图,使其能够在全球范围内遂行战略任务,而非仅仅在区域内施加影响。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未来隐轰的传统意义上的“轰炸”属性已经渐渐弱化乃至消失,而是变成了类似武库舰那样的综合探测预警、指挥控制、中远程空空/空地面打击的空中作战核心——武库机

就目前美国信息而言,六代机已经不是之前的单一机型,而是由多种平台共同构成六代机作战体系,最典型的特征是——有人机和无人机协同作战

其中未来隐身轰炸机由于大机身带来的:

1,宽频隐身优势

2,大内油长时间巡航优势

3,大载弹量优势

4,安装大尺寸米波雷达优势

当然并不是像苏联武库舰那样独自/少量舰船作战,而是和周围的有人机/无人机配合协同作战

典型B21与无人机搭配作战,多架高隐身无人机在前线组成反隐网络,探测并跟踪敌方有人机,B21在后方根据无人机的信息发射远程空空导弹

此时B21主要是发挥了无人机控制机和武库机的作用

由于雷达技术尤其是共型天线技术的发展,隐身轰炸机有充裕的空间安装米波天线,实现远程空中预警和反隐功能


问题1:为何隐轰的“轰炸”属性渐渐弱化乃至消失

——隐轰贵+反隐体系发展

——尤其是分布式反隐发展和多站反隐的发展让隐轰还用传统的依靠隐身和无源探测深入敌后轰炸变得非常危险

1,隐轰由于巨大的体型导致RCS累积,短波段隐身差于小型隐身飞机

这很好理解B2缩小成攻击11的尺寸短波段隐身肯定更好,同样F35放大到B2尺寸隐身肯定更差

2,分布式反隐

未来天空中将存在大量隐身飞机,雷达猝发或者被动探测已经成为常态

B2的无源探测无法接受和定位敌机雷达波,也就无法绕过敌机——也就无法保证自己穿过密集防线

3,多站反隐的发展

即单台雷达发射雷达波,雷达波被隐身飞机发射到其他方向,被其他方位的无源天线接收,从而实现定位

这一技术是F35的4.0升级内容之一,在未来空中存在大量无人机平台,升级这一功能后也将进一步提升反隐能力

4,隐身攻击无人机的量产

很明显,亚音速隐身攻击无人机价格低的多,虽然载弹量不如隐轰,胜在数量多价格低不怕损失


问题2:为什么要集中火力和载机速度对导弹射程增幅的问题

1,为啥要集中火力

因为双方都有大量空中平台——有人机+无人机

2,载机对导弹射程增幅,的确有用

但是隐身年代,隐身飞机之间实际探测距离是缩短的——载机速度能将导弹从150KM增加到200KM——但是看不到200KM处的目标啊

综上,隐轰可以携带大量中远程空空导弹,在安全的距离上为前线提供火力支援,消灭前线敌方众多隐身平台

user avatar

为什么会有这种想法呢?

你也说了战争的本质是弹药(能量)投送,那么当然是这个能量越多越好,越经济越好,越多次数越好,准确性越高越好,突然性越高越好,从哪一个维度和导弹比,战略轰炸机也都胜出啊。

而当取得完全制空权以后,A10和歼轰七的效率和经济性不比战略轰炸机高吗?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在讨论轰6的继任者以及与新型图95和东风26组合的性价比时,我们首先需要理解它们各自的定位、能力以及在战略层面的应用。将它们与尚未公开细节的轰20进行比较,则更像是在推演未来,但我们可以基于现有信息进行合理的分析。轰6的现状与局限轰6系列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重要的战略轰炸机,虽然经过多次现代化改装(.............
  • 回答
    从 2007 年首次亮相,到现在已经过去整整十五载。这十五年,恰好是我对“战神”轰6K 从模糊认知到逐渐清晰,再到对其充满敬畏与期待的十五年。最初接触到轰6K,大概是在一些军事新闻报道和网络论坛上。那时候,它还是一个相对神秘的存在,对外披露的信息不多,但“战略轰炸机”的标签,以及那标志性的“飞豹”涂.............
  • 回答
    要说轰6K和图160谁更强,这得看从哪个维度去衡量了。它们俩都不是一个级别的选手,一个是中国航空工业的骄傲,另一个则是俄罗斯战略空军的王牌,各自有自己的优势和定位。咱们先从“外形”说起,这俩一对比,差别就老大了。图160,那叫一个“白天鹅”,修长流畅的机身,变后掠翼的设计,看起来就像个优雅的艺术品,.............
  • 回答
    网上关于轰6K发动机的讨论很多,最常见的说法是轰6K使用了D30KP2发动机,而太行发动机是国产的。很多人好奇为什么轰6K没有采用国产的太行发动机,这背后涉及到的原因其实比较复杂,不单单是“国产”和“进口”这么简单。1. 研发时间与需求匹配的现实考量首先,我们得回到轰6K这个型号的诞生背景。轰6K的.............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也触及到了军事装备的更新换代、技术发展以及国家战略需求等多方面因素。简单来说,轰6在伊拉克和埃及早早退役,而在中国却能长期担当主力,这背后是三个国家对自身军事能力需求、技术基础以及国际环境判断的不同。我们得先把轰6这款飞机放在一个更大的背景下去看。轰6是中国基于苏联图16“獾”式中.............
  • 回答
    轰6K和它的“祖宗”图16,这俩名字听起来像是隔着辈分的亲戚,但实际上,它们之间的差距,可不是一句“老骥伏枥,志在千里”能概括的。要是真把它们放在一起比,那感觉就像是小米手机对比诺基亚3310,一个在天上,一个还在地上爬。咱们先捋一捋图16。这玩意儿是苏联五十年代的老古董了,设计理念就是“飞得高,炸.............
  • 回答
    轰6K,这架在中国空军序列里有着重要地位的战略轰炸机,承载了太多中国军事现代化进程的印记。要评价它,我们不能仅仅把它当作一个冷冰冰的装备型号,而应该深入了解它在不同历史时期所扮演的角色,以及它所代表的技术进步和战略考量。“老兵”的升级与新生:轰6K的由来首先,我们要明白轰6K并非横空出世。它的根基是.............
  • 回答
    网上流传的“轰6N挂载类似东风17的高超声速导弹”的说法,确实引起了广泛关注和讨论。要评价这件事,我们需要从多个维度去审视,包括军事技术、战略意图以及信息传播等方面。首先,从技术层面来看,轰6N作为中国空军现役的远程战略轰炸机,经过现代化升级后,确实具备了携带和发射新型、重型弹道导弹的能力。轰6N最.............
  • 回答
    这个问题确实挺有意思的,不少关注军事的朋友都问过。简单来说,轰6之所以还在中国空军的体系里占有一席之地,并且还在不断地“升级续命”,背后有这么几个层面的原因,咱们慢慢聊。首先得明白,飞机这东西,尤其是像轰炸机这样的大型平台,研发周期长、投入巨大,更新换代不是像手机那样随便就能推陈出新的。轰6最早的设.............
  • 回答
    这个问题挺有意思的,很多人看到轰6,心里都会有些复杂的情绪,不只是你一个人这样。这种“不爽”的感觉,其实也不是空穴来风,它里面掺杂了很多东西,有历史的沉淀,有现实的考量,甚至还有一点点民族情感的纠结。咱们先从轰6这飞机本身说起。它毕竟是中国早期引进苏联技术,然后自己摸索改进过来的。你想啊,苏联的图1.............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也触及到了很多关于国家战略、技术积累和工业能力等方面的深层考量。说中国造出了C919这样的先进民航客机,但轰炸机却还在用轰6,这背后确实有一些值得细致分析的原因。首先,我们要明白,造大飞机和造先进轰炸机,虽然都属于航空制造业的顶尖领域,但它们的目标、技术侧重点以及发展路径却有着明显.............
  • 回答
    中国若要参与打击ISIS,其军事介入的手段会相当多元,并且高度依赖于任务的具体需求、可获得的情报以及国际合作的程度。航母、舰载导弹,以及在吉布提的军事存在,都可能成为其考量的选项,但具体如何运用,则需要深入分析。1. 航母编队的潜在作用中国海军的航母编队,例如“辽宁”号和“山东”号,虽然目前主要定位.............
  • 回答
    关于《现代兵器》2021年第6期关于轰20战略轰炸机的CG图,这确实是一个非常有意思的话题,也激起了不少军迷和关注中国军事发展的朋友们的讨论。看到这类CG图,我们往往会将其与现实中的装备发展进行对比,并从中解读出很多信息。首先,我们得明白CG图的性质。它是一种基于现有公开信息、技术推测和合理想象而绘.............
  • 回答
    轰20战略轰炸机对于中国国防建设而言,其必要性体现在以下几个关键层面,绝非一时兴起或简单模仿,而是国家战略安全需求和军事现代化进程的必然产物。一、弥补战略空基打击能力的短板,实现“三位一体”核威慑的完整性:长久以来,中国战略打击能力中,海基(潜射弹道导弹)和陆基(洲际弹道导弹)是核力量的绝对主力。然.............
  • 回答
    关于轰20(H20)何时首飞,这是一个备受全球关注但又信息极其有限的军事航空领域话题。到目前为止,中国官方没有公开宣布任何关于轰20的正式立项时间、研制进度以及首飞的具体日期。因此,任何关于轰20今年(2024年)能否首飞的预测,都属于基于公开信息、技术发展趋势以及军事战略分析的推测,而非官方事实。.............
  • 回答
    关于轰20的传言,这确实是一个让军迷们期待已久,又充满神秘感的话题。我们都知道,中国空军一直在现代化进程中,而一款能够远程战略投送、具备强大打击能力的战略轰炸机,是实现体系化作战能力的关键一环。轰20的名字,就是承载了这种期待的代号。为什么消息如此“缥缈”?你这个问题问得非常关键。之所以轰20的消息.............
  • 回答
    轰20,作为中国新一代战略轰炸机的概念,其具体设计细节至今仍笼罩在神秘的面纱之下。不过,关于其气动布局的猜测,一直是大家津津乐道的话题。在这些猜测中,“可变后掠翼”和“全动垂尾”这两个术语出现的频率极高,很多人认为这是实现轰20性能优势的关键。那么,轰20真的会采用这种组合吗?我们不妨从技术角度,深.............
  • 回答
    关于轰20的作战定位和技术特征,以及何时能够研制并装备,目前官方尚未公开详细信息,因此我们只能基于公开报道、军事分析和对现代战略轰炸机发展趋势的理解来进行推测。以下内容旨在提供一个较为详尽的分析,但请注意,这其中包含大量推测成分,并非确切事实。一、 轰20的作战定位假设轰20确实存在并且正在研制,其.............
  • 回答
    轰塌的价值观和人生观,听起来就像是经历了一场地震,把一个人内心深处赖以生存的根基都给震得粉碎。那种感觉,大概就像一个扎根土壤百年的大树,突然被连根拔起,只剩下了一个空洞的树坑。要重建,绝不是简单地把土填回去,而是要找到新的土壤,培养新的根系,然后看着它重新焕发生机。这绝对是一个漫长而艰难的过程,但并.............
  • 回答
    关于驾驶轰20的体验,这确实是一个充满想象空间的话题。由于轰20目前还未公开亮相,所有关于它的具体性能和操作都属于推测。但我们可以基于现有的先进军事技术和战略轰炸机的特点,来描绘一下那种令人心潮澎湃的驾驶体验。出发前的准备:想象一下,你走进那扇巨大的舱门,迎面而来的是一种截然不同的空气——混合着高科.............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