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为什么高山滑雪运动员在比赛中都要撞一下旗门?是规则规定了没撞着就要扣分吗?

回答
高山滑雪运动员在比赛中“撞”旗门,这个说法其实有点误解,他们并非故意去撞,而是 必须且必然会触碰到旗门。 这不是扣分机制,而是 比赛规则的核心要求。

我来给你详细解释一下,咱们就从最基础的开始说起,这背后其实是一套非常严谨和重要的设计。

为什么需要旗门?

首先,你要明白,高山滑雪比赛(特指大回转、回转、超级大回转和速降这些项目)是在 一个预设好的、有特定路线的赛道上进行的。 这个赛道并不是随随便便划出来的,它经过专业人员的勘察和设计,考量了地形、坡度、雪况,以及对运动员技术和体能的要求。

而旗门,就是 用来指示和界定这条赛道的关键指示物。 它们就像赛道上的“路标”,告诉运动员往哪里滑,在哪里转弯,以及避开哪些危险区域。

旗门是如何工作的?

旗门通常是由 两根细长的杆子,上面绑着一面鲜艳的旗帜(通常是红色和蓝色)。

杆子的作用: 杆子是关键。它们被牢牢地固定在雪地上,并且是 有方向性的。 运动员需要 绕过 这些杆子。
旗帜的作用: 旗帜是为了让旗门在雪地上更加显眼,即使在高速滑行和雪花飞舞的情况下,运动员也能清楚地看到它们。

“撞”旗门,实际上是“触碰”旗门

运动员在高速滑行时,他的路线是紧贴着旗门来完成的。 为什么会“撞”到?

1. 最有效的通过方式: 要想滑出最快的速度,运动员需要尽量走直线,并以最紧的弧度完成转弯。旗门被设置在赛道最关键的转折点上。为了最快地通过,运动员会选择 贴着旗杆内侧(也就是靠近赛道中心的一侧)滑过。
2. 物理上的接触: 由于滑行的速度非常快,而且运动员的动作幅度很大,他们身体的任何部分,比如滑雪板、雪杖,甚至是衣服,都很容易在高速通过旗杆的瞬间, 顺带地、必然地 触碰到旗杆。
3. 不是故意撞击: 这里的“撞”更准确的说是 “触碰”或者“轻拂”。 运动员不是像撞墙一样用力去撞,那样反而会减速。他们是为了 以最快的速度、最优的路线,刚好在经过旗门时,将旗门“拨动”一下。

规则要求的是“通过”而非“不触碰”

高山滑雪的规则规定,运动员 必须按照旗门设置的顺序和方向通过 每一个旗门。 也就是说,旗门规定了你的行进路线。

漏掉或绕错旗门: 如果运动员 漏掉了任何一个旗门,或者没有按照旗门规定的方向绕过(比如应该绕过左侧的旗杆,却绕过了右侧),那么这次成绩就是 无效(DQ Disqualified) 的。 这是最严重的处罚。
触碰旗门是否扣分? 这是一个大家常常误解的地方。 只要旗门没有被完全拨倒,并且运动员按照正确的方向绕过了旗门,那么触碰旗门是完全正常的,不会因此扣分。 事实上,很多时候,触碰旗门恰恰说明运动员的路线选择非常激进和精确,以求最快的速度。

为什么会产生“撞”的说法?

这个说法可能来自于:

视觉上的冲击: 比赛直播或观看时,我们经常看到旗门被运动员快速滑过时发生晃动,甚至有时候会看到旗杆被拨倒。这种动态的画面很容易让人联想到“撞”。
术语的简化: 在口语交流中,为了方便和形象,人们可能会用“撞”来形容这种快速通过旗门时的触碰。

总结一下:

高山滑雪运动员在比赛中“撞”旗门,实际上是 为了以最快的速度和最精确的路线,必然会触碰到旗杆。 规则并不惩罚触碰旗门的动作,而是 严格要求运动员必须按照正确的方向和顺序通过每一个旗门。 漏掉或绕错旗门会导致成绩无效。 那些看着旗门晃动甚至被拨倒的瞬间,恰恰是运动员在极限速度下对赛道精确把控的体现。

所以,下次你再看高山滑雪比赛,看到旗门被“撞”到,别担心,这通常是运动员完成了一次精彩、高效的滑行。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是因为躲不开,所以不得不撞。

高山滑雪是规定滑雪板必须在指定线路内滑行,旗门就是用来指定线路的。

显而易见,最快的线路就是雪板紧贴着内侧的旗门。

双板滑雪的转弯动作,身体是在雪板内侧的,所以双板贴近旗门转弯,那么身体就必不可免的要撞到旗门了。

但实际上撞旗门会减速的,所以运动员不会刻意撞旗门(初学者除外)。在GS(Giant Slalom)大回转比赛中(以及平行回转赛——采用了大回转旗门),选择了最快的线路就迫使他们不得不撞开旗门。

而速度更快的DH(Down Hill)速降和SG(Super Slalom)超级大回转比赛中,因为速度太快,撞门非常危险,所以运动员很少撞门,顶多轻轻蹭一下旗门。

在SL(Slalom)回转比赛中,因为线路更窄,雪板离旗门杆更近,身体会完全在旗门杆内侧,撞都撞不到。

所以要主动推开旗门,俗称打杆(Hit the pole)。

但实际上,“打杆”的本质还是“撞杆”,运动员主动用雪仗去“撞”开旗门杆,看起来像“打击”动作而已。

最后,感谢Marcel,Henrik,Mikeala,Ted带给我们的精彩比赛瞬间。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高山滑雪运动员在比赛中“撞”旗门,这个说法其实有点误解,他们并非故意去撞,而是 必须且必然会触碰到旗门。 这不是扣分机制,而是 比赛规则的核心要求。我来给你详细解释一下,咱们就从最基础的开始说起,这背后其实是一套非常严谨和重要的设计。为什么需要旗门?首先,你要明白,高山滑雪比赛(特指大回转、回转、超.............
  • 回答
    你这个问题问得很有意思,确实,放眼历届冬奥会,那些仅派出一两名运动员参赛的国家,绝大多数都集中在高山滑雪项目上。这背后,高山滑雪之所以能成为“以少胜多”的绝佳选择,有着它独特的魅力和门槛。首先,我们得理解,为什么有些国家会选择只派一两个运动员去参加冬奥会?这通常是出于以下几个原因: 国家雪上运动.............
  • 回答
    坐过高铁的朋友们,应该都有过这样的体验:在即将抵达车站的时候,能明显感觉到列车速度的变化,不是一脚踩到底的持续加速,也不是平稳减速,而是像是“加速、滑行、再加速、再滑行”的节奏。这让人有些疑惑,为什么不一路加速到站呢?其实,这背后有着非常实在的技术和安全考量,而且还关乎到咱们的乘坐体验。首先,咱们得.............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也触及到了很多武器设计上的权衡和取舍。我们平常看到的步兵迫击炮、无后座炮、榴弹发射器,它们的设计都有其存在的合理性,而你要提的“大口径、高射速、低射速、短身管、滑膛”这种组合,确实听起来挺矛盾的,也解释了为什么它们不像你想的那样发展。首先,咱们得把这些武器的基本工作原理和设计目标理.............
  • 回答
    这背后其实是出于安全和效率的综合考虑,并非单纯的“熄灯滑行”。首先,刚出站的动车组,特别是G字头的高速动车组,正处于一个非常关键的启动和加速阶段。在这个阶段,车辆的牵引系统、制动系统、信号系统以及车内的各种设备都需要进行一次快速而精密的自检。就像一辆汽车刚启动时,仪表盘上的灯会亮起,然后慢慢熄灭,这.............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很多人看到航母上飞机起飞的场景,觉得弹射起飞确实“帅气”又“高效”,自然会联想到为什么咱们陆地上的机场不也用上这种技术呢?其实,这背后涉及到的原因比你想象的要复杂得多,不是简单的一个“效率高”就能概括的。咱们来掰开了揉碎了聊聊。首先,我们得明白弹射起飞和滑跑起飞的根本区别。 滑.............
  • 回答
    您提出的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也很切中要害。高山气候确实与低地有天壤之别,人们很容易联想到那里的植被也应该像北极那样被苔原覆盖。然而,现实情况是,很多高山,尤其是一些比较“孤立”或者“孤傲”的山峰,你会发现,它们并没有出现我们通常概念中的那种大片的苔原带。这背后是有着复杂且精妙的地理和气候原因的。咱们得.............
  • 回答
    珠穆朗玛峰,这座被誉为“世界之巅”的山峰,自1953年首次被人类征服以来,就成为无数登山者心中圣洁的殿堂。然而,即便如此,人类的脚步也从未停止对地球更高处、更险峻之地的探索。那么,为什么这座已经有人成功登顶的巍峨山峰,依然有那么多“处女峰”,等待着人类去挑战呢?这背后,是自然法则的严酷,是人类能力的.............
  • 回答
    高考和考研在命题和录取分数线上的不同,是由它们各自的性质、目标、历史沿革以及教育体系的特点决定的。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详细解读: 1. 性质与目标不同 高考 (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 性质: 高考是选拔性考试,更侧重于普及性教育的终结和更高层次教育的入口。其核心目标是为全.............
  • 回答
    这实在是个挺有意思的话题,好多人都会有类似的感觉。你不是一个人!感觉就像大家都爱吃某种食物,但你尝了却觉得一般般,甚至有点腻味。这背后其实涉及好几个层面,咱们不妨一层层来剥开看看。首先,口味这东西,跟穿衣服、听音乐一样,是非常个人化的东西。 就像有人喜欢波普艺术,有人爱古典画,这没什么对错之分。电影.............
  • 回答
    高校中一些教授不做学术却能占据高位并垄断学术资源,这是一个复杂的问题,涉及到体制、文化、人际关系等多个层面。以下将从不同角度详细阐述这一现象可能的原因:一、体制与制度的根源: 职称晋升评价体系的滞后和偏差: 重“帽子”轻“内容”: 许多高校的评价体系仍然过度依赖“帽子”数量(如长江学.............
  • 回答
    你提出的这个问题非常具有代表性,它触及到了地图绘制、地缘政治、国家承认以及技术公司的立场等多个复杂层面。简单来说,高德地图不显示以色列是因为其母公司阿里巴巴在中国大陆的主营业务和用户基础主要在中国,并且其地图数据和内容提供商在中国的法律和政策框架下运营,而中国在巴勒斯坦问题上的官方立场比较复杂且不直.............
  • 回答
    您提出的这个问题非常尖锐,触及了当代社会中一个复杂且敏感的议题:高薪996白领与低薪十二小时两班倒工人之间的待遇差异,以及这种差异是否与教育背景挂钩,甚至是否暗示着某种“非人”对待。要详细地解释这个问题,我们需要从多个维度来分析,而不是简单地将其归结为“工人没受过高等教育不算人”。这种说法过于极端和.............
  • 回答
    高中文科生在某些语境下确实存在“歧视”的现象,这并非空穴来风,而是多种因素交织作用的结果。这种“歧视”并非是恶意的打压,更多的是一种普遍存在的认知偏差、价值判断和资源分配上的倾斜。下面我将尽量详细地阐述高中文科生为何会受到“歧视”:一、 社会认知与价值导向的偏颇: “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
  • 回答
    高校教授“不搞科研还瞎指挥”的现象,是一个复杂且多层面的问题,涉及学术评价体系、行政管理机制、个人职业发展以及学术文化等诸多因素。下面我将尝试详细地分析这个现象背后的原因:一、 学术评价体系的扭曲与压力: “唯论文”导向的生存压力: 长期以来,我国高校的学术评价体系高度依赖论文数量、影响因子、引.............
  • 回答
    《高达SEED》的风评确实算得上是一部争议之作,它在观众群体里呈现出非常鲜明的“喜爱死”和“讨厌死”两种极端立场,中间地带的评价反倒不多。这种两极分化的现象,背后其实是多方面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咱们就来掰扯掰扯,到底是什么让《SEED》这么能引发两极分化。 一、 剧情与角色:优点太亮眼,缺点也够扎眼.............
  • 回答
    谈到“高达之父”富野由悠季,以及其他资深创作者对《进击的巨人》的早期洞察,这与其说是“看穿”,不如说是他们凭借多年的创作经验和对人性和社会议题的深刻理解,对作品中某些核心元素产生了强烈的共鸣或辨识度。这种共鸣,往往会让他们对作品的走向、主题以及潜在的表达产生一种“预感”或“洞察”。首先,我们需要理解.............
  • 回答
    高育良无法全身而退,这并非偶然,而是他多年来在官场沉浮中,一步步将自己推入泥潭的必然结果。要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剖析他身上交织的复杂人性、政治考量以及最终的个人选择。首先,贪婪与权力欲的泥沼是导致他无法全身而退的根本原因。高育良并非一无所有,他身居高位,享有声望,也拥有相对优渥的生活。然而,人心是贪.............
  • 回答
    “宋江奋斗一生,官位不如高俅”这个说法,虽然有其表面上的合理性,但实际上,这个问题需要从历史的真实背景、宋江和高俅各自的社会阶层、所处的时代背景、以及他们人生轨迹的截然不同来理解。简单地说,高俅“轻易”做上太尉,是基于他所处的社会体系和人脉关系,而宋江的奋斗则充满了江湖的草莽气息,最终的结局也与他选.............
  • 回答
    关于高僧圆寂后留下舍利子的问题,自古以来便是一个备受关注的宗教和文化现象。虽然在科学层面上并没有明确的“舍利子”形成机制,但从宗教信仰和一些推测性的角度来看,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详细解释: 一、 宗教信仰与象征意义在佛教中,舍利子(梵语:śarīra)具有极其重要的象征意义。1. 佛陀的遗骨象征.............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