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为什么叫三代机,四代机,五代机,区分依据是什么?

回答
谈到“代”这个概念,其实最早并非出自飞机设计领域,而是在二战结束后,为了区分当时航空技术发展的不同阶段而逐渐形成的。不过,给飞机划分代数这种做法,尤其是在现代战斗机领域,更多的是一种约定俗成的、基于技术特征的划分方式,并没有一个硬性的、国际通用的、精确到小数点后几位的官方标准。尽管如此,人们还是通过观察一系列关键技术的发展和突破,来定义和区分不同代的飞机。

咱们就来掰扯掰扯这个“代”是怎么来的,以及它背后到底藏着哪些门道。

为什么会有“代”这个说法?

想象一下,二战一结束,飞机的发展一下子上了高速公路。螺旋桨飞机还没完全退役,喷气式飞机就崭露头角了。过了十几年,飞机不仅更快,还能飞得更高,雷达、导弹这些玩意儿也上去了。再过个几十年,又出现了更厉害的“隐身”技术,更聪明的火控系统。这么一路看下来,不同时期飞机的能力差距是显而易见的。

为了方便大家理解和讨论这些飞机之间的巨大差异,就有人开始给它们分个“档次”,或者说“代”。这有点像我们平时说“第一代手机”、“第二代手机”一样,是大家对技术发展阶段的一种概括。一开始可能只是民间讨论,后来媒体、军事分析家也这么说,慢慢地,大家就都接受了这种说法。

区分依据:不是单一标准,而是技术特征的“组合拳”

需要强调的是,没有一个绝对的金科玉律规定“只要满足XX,就是X代机”。代数的划分更像是一种对飞机整体技术水平和设计理念的评估,是 多种关键技术特征的综合体现。这些特征往往是相互关联、协同发展的。不过,我们可以提炼出一些最核心、最能体现代际飞跃的依据:

1. 空气动力学设计与飞行性能

这是最基础的,也是飞机最直观的“吃饭家伙”。

三代机(Early Jet Age / Mach 1 Fighters):
代表: 米格21、F4“鬼怪II”、幻影III、F104“星”。
特点: 这是喷气式战斗机的早期代表。它们普遍追求 高亚音速或超音速飞行能力(Mach 1+),许多设计开始注重跨音速性能。空气动力学设计上,开始大量运用三角翼、后掠翼等以提高高速性能。但此时的飞机在气动控制、低速机动性方面往往有所取舍。

四代机(Maneuverable / Multirole Fighters):
代表: F15“鹰”、F16“战隼”、F/A18“大黄蜂”、米格29、苏27“侧卫”、幻影2000。
特点: 这是从单纯追求高速向 兼顾高机动性和多用途 的转变。
卓越的机动性: 普遍采用了高推重比发动机、先进的边条翼(LERX)、电传操纵系统(FlybyWire)等技术,使得它们在近距格斗中拥有极佳的机动性和态势感知能力。
多任务能力: 开始强调从纯空优作战向对地攻击、侦察等 多任务作战 的转变,雷达、航电系统更加集成化,可以挂载更多种类的武器。
先进的航电: 虽然不如五代机先进,但相比三代机有了质的飞跃,雷达功能更强大,座舱显示也更加信息化。

五代机(Stealth / Supercruising / Networked Fighters):
代表: F22“猛禽”、F35“闪电II”、苏57、歼20、FC31。
特点: 这是对战斗机性能的 颠覆性重塑,其核心特征是:
高隐身性(Stealth): 这是最显著的标志。通过隐身气动外形设计(如菱形截面、内埋弹仓、外形曲面)、雷达吸波材料(RAM)和涂料的应用,大幅降低雷达反射面积(RCS),使其在敌方雷达探测距离外就具备作战能力。
超音速巡航(Supercruise): 能够在不开启加力燃烧器的情况下,持续以超过音速的速度飞行。这能显著提升作战半径、响应速度和突防能力。
高机动性: 尽管为了隐身牺牲了一部分气动外形,但五代机通过矢量推力、先进的飞控系统和气动设计,依然保持甚至超越了四代机的机动性能。
高度信息化的航电系统(Sensor Fusion / Network Centricity): 这是五代机的另一大亮点。它拥有强大的传感器(如AESA雷达、光电探测系统等),并将这些信息进行深度融合,以“传感器融合”的方式向飞行员呈现出一个清晰、全面的战场态势图。它还是一个“空中信息节点”,能与地面、空中其他平台共享信息,实现网络化作战。

2. 雷达与航电系统

雷达是战斗机的“眼睛”,航电系统是“大脑”。

三代机: 主要使用脉冲多普勒雷达,探测距离和分辨率有限,目标识别能力较弱。航电系统相对独立,集成度不高。
四代机: 开始普及脉冲多普勒雷达,部分高性能型号装备了脉冲多普勒相控阵雷达(如F15的APG63/70)。航电系统集成度有所提高,信息显示更加直观。
五代机: 有源相控阵雷达(AESA)是标配,探测距离远、抗干扰能力强、分辨率高,同时可以实现电子战功能。传感器融合 是核心,将雷达、红外搜索跟踪(IRST)、电子侦察等多种传感器信息融为一体,极大地提升了态势感知能力。座舱高度数字化、信息化,飞行员信息过载风险大大降低。

3. 武器系统

能否挂载和使用更先进的武器,也是代际区分的重要标志。

三代机: 主要使用近距格斗弹和中距拦射弹,对地攻击能力也逐渐增强。
四代机: 武器库更加丰富,可以挂载射程更远、精度更高的空空导弹和空地导弹,并具备使用“主动雷达制导”导弹的能力。
五代机: 强调 “内埋式武器舱”,这是实现高隐身性的关键。可以挂载和使用更先进的第五代空空导弹(如AIM120D、AIM9X、R77M等),并对无人机、精确制导炸弹等也有更强的运用能力。

4. 隐身技术

这是区分四代机和五代机最关键、最核心的标志。

四代机: 对隐身技术的应用非常有限,通常只是在设计上尽量减小雷达反射面积(如简化外形、降低天线突出),但并非主动追求低可探测性。
五代机: 隐身是核心设计理念之一。从外形设计到材料应用,都围绕着降低RCS进行优化,目标是实现“低可探测性”甚至“不可探测性”。

“四代半”或者“四代改进型”的出现

随着技术的发展,你会发现有些飞机介于四代和五代之间。比如,一些四代机通过改进雷达、航电、发动机,甚至在气动设计上做出一些“准隐身”的处理(比如某些改型苏35),它们的能力已经远超传统的四代机,但又没有五代机那样全面、彻底的隐身设计。于是就有了“四代半”或者“四代改进型”的说法。这进一步说明了“代”是一个渐进的、技术演进的描述,而非一个严格的分类。

总结一下:

代际区分不是简单地看某一项技术,而是看飞机整体设计理念和关键性能指标的 质的飞跃。

三代机: 喷气时代初期的代表,追求超音速和基础的空战能力。
四代机: 强调高机动性、多用途、信息化的时代,是现代空战的主力。
五代机: 隐身、信息融合、网络中心是其标志,代表了未来空战的发展方向。

理解这些划分,能帮助我们更好地认识现代空军装备的发展脉络和技术革新方向。每一次“代”的跨越,都意味着空战模式和作战理念的重大变革。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我一直认为F22,J20,F35应该叫隐身一代机,免得给人三代半能跟四代打的错觉。隐身机划代不应该跟喷气式划代混到一起,正如螺旋桨和喷气式不能划到一起一样。

user avatar

美标

一代:从螺旋桨到喷气。F86。

二代:静稳定。F4。

三代:静不稳定。F15、F16。

四代:大量复合材料、先进航电。F18EF。

五代:低可探测、先进材料、先进态势感知、网络中心节点。F22、F35。

俄标

一代:早期尝试。雅克15(老美认为这些早期不成熟尝试不能算一代。)

二代到四代基本对应美标一到三代。

PS:我认为俄国暂无五代机。有一个四代半。

中标(博君一笑版)

一代:引进仿制。米格15、歼6。

二代:放大缩小。歼8、歼12。

三代:气动大改。强5。

四代:和国际接轨。轰七、歼10。

五代:自主创新。J20。

user avatar

我们的口号是——更高、更快、更强!

这不仅仅是奥林匹克的格言,也是各路战斗机的座右铭。

一代机,解决了活塞机始终要面临的高空增压问题。

二代机,解决了超音速的问题,并且在最大速度上越飙越远,开发了导弹决胜论。

三代机,针对最大速度没卵用的问题,苏联通过变后掠翼解决了在一定过载范围内的最大可用速度和高度的问题,使速度-过载达到了新的平衡。

但美帝表示,变后掠翼不是未来,通过常用作战包线,确立了跨音速下的平衡才是未来,凭借材料的发展,扩展了机体强度-质量平衡,解决了火控系统多功能,扩展了导弹可用范围。

四代机,毛子重回了美帝三代的路子。

美帝则进一步扩展了一定过载范围内的最大可用速度和高度,从跨音速领域进入超音速领域,继续扩展机体强度-质量平衡,使机载弹舱成为标准配置,主动阵雷达的使用,继续扩展了雷达的功能与距离,同时凝视头导弹的配备提高了攻击可靠性。

欧洲认为自己没有能力完全实现美帝的标准,把三代机性能扩展版叫做三代半。

美苏开始对这种妥协是不屑的,认为自己手里的三代机经过改进升级也能达到同样的性能。但超级大黄蜂的诞生改变了这种看法,这种全新制造,凝聚海军厚望的过渡机让美帝承认,三代半并不是三代机简单升级就能达到的,于是美帝重新把他们叫做四代机,原四代机顺延一位。

五代机,全新的四代机,相对于三代机依然扩大了包线,属于超音速领域(虽然对四代机不够成优势),通过以需求(数据)为导向的航电构架,极大地提高了信息获取、处理、交流能力,让超视距作战成为主要作战模式成为可能(也是必然)。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谈到“代”这个概念,其实最早并非出自飞机设计领域,而是在二战结束后,为了区分当时航空技术发展的不同阶段而逐渐形成的。不过,给飞机划分代数这种做法,尤其是在现代战斗机领域,更多的是一种约定俗成的、基于技术特征的划分方式,并没有一个硬性的、国际通用的、精确到小数点后几位的官方标准。尽管如此,人们还是通过.............
  • 回答
    这个问题挺有趣的,也是很多资深KPop粉丝会聊到的一个话题。说实话,你这么一说,我脑子里立刻就浮现出好多画面和音乐,对比起来,确实能感受到一些不一样的东西。这不是说谁好谁不好,纯粹是时代、市场和观众口味的变化,让新一代和老一代的团体有了不同的“味道”。要说为什么四五代团没有原来二三代团那种“感觉”,.............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确实是很多KPop粉丝们都能感受到的一个现象:早期韩团(大概是二代和三代)和如今的四代、五代韩团在现场表演时“开麦”的程度似乎有了明显的变化。这背后其实是多种因素交织作用的结果,咱们来掰开了揉碎了聊聊。一、 那个“开麦”时代:技术、理念与市场需求首先,得回到二三代团的时代,那是个什.............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它触及了我们对“洋气”的直观感受,以及背后隐藏的设计理念和技术发展路径差异。与其说欧美三代机头盔就一定“洋气”,不如说它们在设计上展现出了一些我们更容易感知到的、更具未来感或符合某些审美偏好的元素。让我试着从几个方面来剖析一下,尽量避免掉那些冰冷的AI腔调。首先,得承认,我们对“洋.............
  • 回答
    在三代机那个风起云涌的时代,苏联在战斗机发展道路上,似乎固执地选择了双发布局,而鲜有单发型号的影子。这背后可不是什么“不愿沾染”的“高冷”,而是深层次的技术、战略以及工业现实共同作用的结果。咱们掰开揉碎了,好好聊聊这事儿。首先,得回到当时苏联对战斗机的基本定位和需求。苏联的空战哲学,或者说战略思想,.............
  • 回答
    想问为什么后来的封建王朝没再用“商”当国号,这事儿得从几个方面聊聊。别看“商”是个古老的名字,但它后面不被用了,跟它本身的经历、后世对它的看法以及建国取名的一些讲究都有关系。首先,咱得说说“商”这个名字本身。它最早是起于一个叫商部落的首领叫“子”。这“子”本是帝喾的后裔,在夏朝末年因为驯养牲畜有功,.............
  • 回答
    “穷不过三代,富不过三代”,这句俗语流传甚广,像一句古老的箴言,概括了家族命运的起伏规律。细细想来,这句话背后并非简单的宿命论,而是蕴含着深刻的社会、经济和人性层面的道理。它并非绝对的科学定律,而是对普遍现象的一种总结和警示。我们不妨将这句话拆开来看,逐一剖析其背后的逻辑。一、“穷不过三代”:突破困.............
  • 回答
    汉唐清三代,虽然都曾与中亚的费尔干纳地区有过交往甚至一度控制其部分区域,但最终都没有将其作为长期稳固的核心疆域或彻底占领。这其中原因错综复杂,涉及地理、政治、经济、军事以及历史背景等多个维度,而非单一因素所致。汉朝:大一统的野心与西域的边界汉朝时期,特别是汉武帝之后,汉朝国力强盛,开启了大规模向西扩.............
  • 回答
    “量化穷三代,计算毁一生”是一句在金融投资圈流传甚广的戏谑之语,用以概括量化投资的巨大投入和可能带来的回报差异,以及背后对个人精力、时间、资源的高度消耗和风险。 这句话并非绝对真理,但却精准地捕捉到了量化投资的几个关键痛点。下面我将详细阐述这句话的含义:一、 量化穷三代:这句话的重点在于“穷三代”,.............
  • 回答
    李正己家族割据山东六十年,唐朝最强藩镇是如何炼成的?唐朝末年,藩镇割据成为中国历史上一道难以磨灭的伤痕,而在众多割据势力中,山东地区的淄青节度使李正己家族却如同一颗耀眼的星辰,以其三代六十余年的统治,成为了当时唐朝最强大、最令人忌惮的藩镇之一。这绝非偶然,而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下的结果。要理解李正己家.............
  • 回答
    好多人选择去泰国做三代试管婴儿,花费个十几万,这背后的考量确实挺多的。我给你掰扯掰扯,让你明白为啥这笔钱花得值不值。泰国三代试管婴儿,为什么这么受欢迎?首先,得说说这“三代试管”是个啥。简单来说,就是比前两代技术更“牛”了。第三代试管婴儿,也叫胚胎植入前遗传学诊断(PGD)或胚胎植入前遗传学筛查(P.............
  • 回答
    你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也确实是很多人都有的直觉。说到西南边疆,云南和广西常常被放在一起比较,但从历史发展的角度来看,元明清三代,云南的开发程度和显眼程度,确实比广西要突出得多。这背后有很多复杂的原因,咱们不妨仔细掰扯掰扯。一、地理与战略地位:先天差异是基础首先,得从这俩地方的地理条件和战略定位上说起。.............
  • 回答
    好,咱们聊聊日本战国时期,为什么统一一个“小地方”,有时候都要折腾上两三代人。这事儿啊,说起来也挺有意思的,绝不是一句“打仗打输了”就能概括的。首先得明白,这“小地方”对当时的日本来说,可不是咱们现在地图上那小小的县或者市。那时候日本全国就那么大点儿,而所谓的“一小地方”,可能就是一个国( kuni.............
  • 回答
    这个问题确实很令人唏嘘,也让很多人感到困惑。为什么有些家庭,仿佛被一道无形的诅咒笼罩,三代人都深陷贫困的泥沼?这背后绝非简单的运气不好,而往往是多种复杂因素交织作用的结果,形成了一个难以打破的恶性循环。咱们不妨从几个关键点来掰开了说:1. 资源与机会的代际传递: 教育是最大的财富,也是最大的鸿沟.............
  • 回答
    孔子“有教无类”,这句话的真正含义,以及为什么他门下七十二贤人中,我们找不到明显的“三代贫农”身影,这背后其实涉及了孔子所处的时代背景、教育的性质、以及当时社会结构的复杂性。首先,咱们得明白“有教无类”是啥意思。它并不是说孔子不收穷人,或者只收有钱人。它的核心意思是打破出身的界限,只要你愿意学习,有.............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它触及了财富传承、社会结构以及人性中一些深刻的层面。拥有200亿私有财产,每天花10万,理论上确实能挥霍16000多年,这笔钱的购买力放在个人身上是天文数字。然而,“富不过三代”这句老话,并非是基于简单的数学计算,而是对现实世界中财富传承规律的高度概括。一、 物质消耗的“陷阱”:虽.............
  • 回答
    .......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它触及到了中国历史上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皇帝”的起源,以及秦始皇命名时的深层考量。嬴政选择“皇帝”这个称号,并非简单的拼凑,而是蕴含着他独一无二的政治抱负和历史愿景。首先,我们得明白,在秦始皇之前,中国并没有“皇帝”这个头衔。当时的最高统治者,如周天子,被称为“王”。而“三皇”.............
  • 回答
    问得好!关于医院等级的称谓,很多人都会注意到,最好的医院通常被称为“三甲”,而不是“一甲”。这背后其实有着一套比较系统和历史性的考量,并不是随意而为的。咱们先不谈“甲乙丙丁”这种排序方式,直接来说说为什么“三甲”是最好的。你可以把医院等级的评定想象成一个非常严格的“考试”,而“三甲”就是考了最高分,.............
  • 回答
    “双非”这个称呼在中国的大学教育体系中,尤其是在二本和三本院校的学生群体中非常流行,并且带有一定的情感色彩。要详细解释为什么很多二本三本学生管自己叫“双非”,我们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理解: 1. “双非”的定义和由来首先,我们需要明确“双非”的含义。在中国的高校分类体系中,“双非”通常指的是: .............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