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提的这么无聊的问题,难道提问者认为我国火箭技术在任何时间点领先过美帝吗?
SPACE X的猎鹰9对多发动机的联控水平,还有降落技术,明显已经超过NASA了,而NASA作为美帝火箭技术代表,全面领先我国30-50年(其实是领先世界其他国家几十年,因为大部分国家没钱搞航天),这很奇怪吗?
如果连落后都不敢承认,还谈什么追赶。
3月21日补充,美帝NASA在52年前的1967年就发射了土星五号,近地轨道运载能力是我国前几年发射的长征五号4倍以上。发射13次,成功11次,对于这种体积的火箭,这是极其恐怖的成功率(当年他的对手苏联N1火箭就是彻头彻尾的失败品,试验发射三四次全部失败)。土星五号失败的其中一次(另一次是试验发射)任务是阿波罗13号,发射两天后(注意此时早就离开地球在去月球的路上了)氧气舱爆炸,宇航员居然还安全返航。 作为对比,长征五号发射两次,失败一次,还是刚发射没半小时就掉太平洋了,剩下那次也是勉强没失败。 答主因为工作原因,了解到一些平时看不到的消息。其实很多时候为了考虑民众的感受,我国那些失败的发射任务是不会报道的,所以民众一直有一种我国火箭技术很先进,成功率很高的错觉,实际上完全不是这样。
有些人在不了解的时候就夜郎自大,当知道残酷的真相以后又自暴自弃,这些人啊,naive!
美帝长久以来就有丰富的火箭技术积累,spaceX又站在前人的肩膀上(有很多前NASA员工,这些人可都是带着技术来的),其起点比我们高了不是一点半点,况且人家的主要目标是经济火箭,就是箭体可回收让成本变成仅有燃料,很多时候其技术难度比当年那种不计成本的堆指标高很多。关键...spaceX还搞出来了。
国内主要是受思路限制,总觉得可回收是天方夜谭。
马斯克的思路不一样,这东西一定能成。本质就是控制喷气发动机实现悬停。
马斯克站在巨人的肩上,硬件模拟系统早已经推进到国内心理不适应的阶段。分系统划分项目组推进,在模拟器中组合,解决了架构问题。失败几乎都是零件失效或杂质导致。
划重点:【没有设计问题】
这是理念上的先进带来了实践上的先进。
这种理念下,庞大繁琐的管理机构屁用没有,模拟器足够强大的项目压根不需要领导,只要牵头的人思路正确就行。所有项目组直接向马斯克负责,第一步,看实物运行,给出性能参数、结构参数、寿命参数,第二步直接进模拟器,错就是错,对就是对,第三步,真组装,真发射。
国人只看到一次又一次的成功,完全没看见模拟器里的千锤百炼。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